第六十章 纲举目张尝胜果(1/1)

嗯!胡宗宪!这也是明朝抗倭的名将,与戚继光齐名,一胡一戚,荡平倭贼。

皇帝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罕见的笑容:“这个戚继光和胡宗宪,他们两个人现在哪里?”

“他们?他们就在京城,因为……因为与都指挥使意见不合,他俩现在正在京城负责士兵用品采购!”

“混蛋!”皇帝火了,“你们兵部,难怪年年军事不力,这么多的军队,连个小小的倭寇都对付不了,这两位旷世奇才你们放着不用,居然让他们跑采购?妒贤嫉能,我看你们兵部,都象戴才一样,是和倭寇勾结在一起的吧?”

兵部的两位主官一听这话,捣蒜似的磕头:“圣上息怒!臣等无能,让圣上为边防军事而着急,但臣等绝非苟活与倭寇勾结之辈,望陛下明察!”

“行了!”皇帝一挥手:“我不听你们解释,你们两个,给你们半个时辰的时间,赶紧去把胡宗宪和戚继光请到我这里来,就说有防务重任交给他们!”

“是!”二人一脸惊异地走了,但是心里都对皇帝刚才展露的干练与霸气叹服不已,尤其是那位兵部侍郎王崇古。

兵部尚书谭纶负责的是总体工作,而且他是从西域防线刚刚调任上来接替戴才的,对这两个东南沿海的参将还不是很熟悉。王崇古则不然,他是从东南沿海调上来的,对那里的情况很熟悉。

其实王崇古心里清楚,要平定倭患,使用这两个人,或许能够成功。以他原来的了解,这两个人其实是真正有本事的人,只是因为不懂得溜须拍马、上下钻营,被排挤到搞采购而已。

谭纶的心里现在也很惊异,他根本不敢相信皇帝居然要启用这两名完全不知名的参将,皇帝对这两个人的众多上司根本都不了解,听都没听过,可是,他是如何知道这两个人的。容不得他多想,刚才皇帝的脾气他已经领教了,再慢一些,别说这起悄悄话来:“先生!大伴儿!朕想把拱卫京师的精锐部队,分五万给这两个干将,带去东南沿海,作为对抗这些疯狂倭寇之根基,你们看行不行?”

……

就在朱翊钧还在抱着蝴蝶瓶子思念晴天的时候,山东德州的大堤已经彻底修复了,所有新修的引渠也发挥了新的作用,从奔腾流过的大河里,一点点将河水导入湖泊、池塘,最后引入新开垦的良田里。

今天是一个纪念引渠全部导通的好日子,朱衡和吕调阳一商量,决定在大堤决口又被重新修复的地方搞一个简单的仪式,也犒劳一下这么多天始终奋战在抗洪一线的军民们。

当然,原来摇摆不定的山东官员们看到目前的形势一片大好,也都兴高采烈地跟着两位大人一起忙前忙后,摆设祭坛。

上午辰时,太阳升起,朱衡、吕调阳、叶梦熊、李成梁,带着官员、军民代表,一同在祭坛面前跪下。

祭天祭地完毕,朱衡和吕调阳领着大家向着京城的方向三叩九拜,感谢皇帝的厚重恩德。

朱衡和吕调阳感触很深,从皇帝派出京城一直到今天,经历了不少日日夜夜,其中有多少苦难艰辛,真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楚的。

至于皇帝为他们担当的压力,他们心里也很清楚。最难得的是,皇帝始终选择坚信他们两个,罢免上黑折子的山东布政司王怀远,支持先斩后奏漕运副使江文东等三名大员,这一幕幕象壁画一样始终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终于看到今日之成就,也算是不辱皇帝的使命!

身后的叶梦熊和李成梁亦是感叹不已,最让他们信服的,还是皇帝之用兵之策。

皇帝决定让十万军队全部上大堤,原定的二万监视兵力一个也不用。一切以救灾为己任,这一举措确实在后来证明有远见。军队和当地民众的关系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和睦。防民如洪水猛兽,不如不防,还真应了那句话,你如何看别人,别人如何看你。

祭拜完毕,朱衡、吕调阳、叶梦熊、李成梁和军民一起载歌载舞,气氛热闹非凡,亦感动人心,一派欢快祥和。

就在这时,一名身穿官服的人突然神色匆匆地来到朱衡和吕调阳的身边,递过一卷布帛,说了几句话。

两位大人的脸色都是一变,停下了手中挥舞的红绸,迅速把叶梦熊、李成梁两位将军叫到一边,简单说了几句,然后让山东大小官员们继续带着军民同乐。

四个人迅速抽身离开,来到一间在抗洪前线搭建的简易棚子里,开始了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