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7)(1/1)

萧罹问:赤纹是怎么回事?

阿聋顿了顿,说:赤纹是赤潮的一种规矩。

萧罹看着他。

阿聋继续讲:赤潮的人,一辈子听从赤潮的任务,若是私自逃离或忤逆,便会被当做叛徒处置。要离开,只有刻下赤纹一个法子。

刻下赤纹,意味着立下「军令状」。将来赤潮会给出任务,若是完成既可离开赤潮,成为自由之身,若是失败,便与叛徒同罪处置。

萧罹眯起眼。

阿聋说:死。

阿聋说:他会接受与旁人都不同的训练,要训练得比旁人更冷,更狠。

赤纹本身对人无影响,它只是一个标志,提醒刻下他的人,他曾选择了这条路。

萧罹说:那谢砚为何不记得过去?

阿聋说:刻下赤纹,是为了将来离开赤潮,那想必是赤潮外有什么东西存在。赤潮为了防止外面的东西干扰其做任务,会叫人吃下药。

阿聋说:只记得自己刻下赤纹,是为了离开赤潮去做别的事,却不会想起做什么。

任务完成后,赤潮宫主会给出解药。

萧罹神色有些慌乱,他看向阿聋说:他子钦也吃了这个

阿聋点头。

那他萧罹声音微颤,他是要离开赤潮,他要找什么?阿聋没回答。

萧罹扶着桌子,顾自笑了一声,说:他是不是找我

阿聋:殿下

他是不是找我?萧罹抬起头,阿聋见到他眼框发红,说:他这么拼命地做任务怎么能想不起来是为了什么

殿下!管家推门而入,谢公子他

他瞧见萧罹的模样,顿时截了后面的话。

萧罹心下一紧,没等管家继续讲完便冲出去。

谢砚站在雨中,见萧罹冲出来,并未意外。

他要走,管家拦不住,只是今日若不与萧罹说清楚,他日此人怕是会继续穷追不舍。

萧罹站在门廊下,看着谢砚久久不语。

两人宛如回到了七年前,也是在这样大雨瓢泼的日子分别。

萧罹感觉得到,这一次是真的要放他走了。

谢砚右手还没完全恢复,他左手拿了短刀,等萧罹讲话,可那人不讲,只是一直看着他。

谢砚心口发痛,不明白这是为何。

是要分别了所以不舍?亦或是此情此景,竟隐隐觉得熟悉。

谢砚最先说话:我要走,你放吗?

萧罹不讲话,依旧盯着谢砚,凤眸早就沾了水。谢砚眼中却雨水夹着泪,看不清萧罹。

谢砚见他不答,又问:我此去不归,你放吗?无人回答。

第三次,谢砚将短刀提上脖颈,吼道:萧罹!放我走!

萧罹脸上终于有了动容。

管家和阿聋站在一侧,谁也不敢发言。

周围只有雨声,密密麻麻发狠似的打在地上,溅开来,要冲散什么东西。

谢砚提着短刀,水溅开来,落进他眼睛里。

萧罹动了步子,走进雨中。

谢砚未动,却将刀朝脖子内送。

萧罹顿住了。

苏辞看着二人,不解这一月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萧罹在雨中低低笑起来,谢砚看着他这样,攥紧了握刀的手。

萧罹说:好。

谢砚心里钝痛了一下。

萧罹捂着眼睛,从指缝间看着谢砚,说:放你走。

能找到你一次同样,能找到你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谢砚我放你走了

雨打落谢砚手里的短刀。

谢砚看了眼那刀,转身越过府邸的墙,隐入雨中。

湿衣贴身,风吹出凉意。

萧罹站在雨中不曾转身,一双眼久久凝视着谢砚最后消失的地方。阿聋上去,在他身侧说:属下这就命人去找。

说完他转身带人离开,萧罹宛如定在那处,没有分毫移动。

老管家终于看不下去,打了把伞上前,小心翼翼地给他撑着,说:殿下身体重要。

萧罹仍旧不语。

这其中的来龙去脉,老管家一概不知,也不明白谢公子缘何突然就走。

他知道谢砚走了萧罹会有多伤心,只怕他七年前的心病再次复发。

对此事,他不敢多说些什么。萧罹久不动,湿衣要赶紧换下来,他若病倒了,朝中那些皇子便会愈加肆无忌惮。

老管家在府中多年,见不得萧罹这副模样,只好丢了伞,在他面前跪下,求着说:殿下进屋去吧!

萧罹垂眸,两眼看向地上的老管家。

老管家在雨中说:殿下!您不能

老管家说:您不能再像七年前那般任性了!

萧罹一怔。

雨声渐大,周围起了层雾。

七年前的他,因为白凤的离去浑浑噩噩了一月。可如今哪里有给他浑浑噩噩的机会?

陈家手握右符,想要扶持萧然当个傀儡皇帝。皇帝想要他当太子,外面又传他有断袖之癖。

这样的大梁,若是没有赤潮在后面,恐怕早就有了别姓。

萧罹扶老管家起来,说:您先起来。

老管家磕得更低,吼:殿下!

萧罹身形顿住,过了好半晌,他才拿手擦去脸上的雨水,闭着眼说:我知道了

阿聋回来时两手空着,萧罹瞟了他一眼。

阿聋说:殿下赎罪,属下没找到。

萧罹已经换好衣裳,自嘲一笑,说:他既要走又哪能这般轻易寻到?

殿下阿聋有些意外,殿下的状态看起来似是比想象中的要好。

萧罹抬眸,盯着他忽然说:还有什么,一并讲了。

阿聋默不作声。

萧罹盯着他也不讲话,皱了眉,半晌才说:皇帝那有动静了?

阿聋不情愿地点头。

不仅有动静,动静还不小。

殿下不会愿意听到。

不等他讲,传旨的太监便到了门口。

明德帝传的是口谕,萧罹不接也得接。

等传旨太监走了,萧罹终于压抑不住,身子一斜倒在地上。阿聋上去扶他,被一把推开。

萧罹身子气到发抖,双眼发狠似的盯着地上,说:他怎么敢他怎么敢?!

阿聋扑通跪在他身后,说:殿下!

他怎么敢?!萧罹攥紧五指,指甲嵌进肉里,青筋凸起看着可怖,他对着地上狠狠一记砸,说:他要做什么?!

殿下!管家硬生生打断他的话,跪着爬到他面前,说:殿下!您不可以说这种话!若是传

让他们传!萧罹眼里布满血丝,盯着管家冷声说:这样的结果我不会同意的。

雨短暂停了片刻,谢砚转入一偏僻的角巷,身上水止不住地往下滴。

苏辞说:主人,外面都是四皇太子的人,我们

谢砚拧了几把衣裳,打断他说:萧罹要造反。

苏辞噎住。

谢砚沉了沉眸,说:皇帝一声不吭下了口谕,他现在是太子,把找我的动静弄这么大喜好男人

他轻笑一声,抬眸说:真是不怕死。

不说明德帝会将他如何,就是那些百姓,知道了他们的太子有龙阳之好,日后又该如何看他?

苏辞问:那我们要怎么做?

等着。谢砚说:京都不太平,皇帝颁下立太子口谕,又从宫中传出找到李风

他看向苏辞,说:皇帝被逼急了。

谢砚眯眼说:一个逼一个,全都被绑在一根绳上。

苏辞不作声。

谢砚说:李风是陈家旧人,他一旦招供,陈家坐不住。我们只要等着,等陈家自己把右符露出来

谢砚侧目看苏辞,见那人心疼似的看他,问:你这般看我作何?

主人。苏辞知道不该提,但他并不觉得谢砚没听到。

他们一路走来这么多人都在说,以主人的性子,多半是听到了,却装作无事。

谢砚说:有话说,别磨磨唧唧的。

苏辞哽咽一下,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

谢将军。谢砚替他说了,你要说谢将军。

苏辞低着头没吭声。

他也是才知道,原来上一任将军竟是主人的父亲。可他记得,谢将军最后的结果,是

他们爱说,就说去吧。谢砚转过身,忽然笑了:骂得狠一点,咱们的太子殿下,或许就不会记挂我了。

苏辞抬头看谢砚,天上打了声闷雷,一滴雨又落下来,刚好溅开在他鼻尖上。

36、第 36 章

暴雨如注,湿闷得很。

谢砚和谢裴一事传出去,街上人人都在谈论。

苏辞说:那些人不懂其中来去到底如何,就这般嚼人舌根。都说要在赤潮活下去须得无心,可主人,那些人又哪里有心?父辈的仇怨,缘何要你来承受。

谢砚轻抚茶杯,不讲话。

主人,我们真的不动?苏辞说:要等多久?

谢砚看向一边的人,说:快了。

苏辞对着「快了」摸不着头脑,没问,跟着谢砚的目光望过去。

谢砚压低声音说:宫里来的人。

那人虽穿着与普通百姓差不多,但在宫中多年,眼睛里练出来的那股精明劲儿却是遮掩不去。

那人讲:你们听说李风了吗?从前在陈家做过下人的人,被皇上关在诏狱里,不出一日便离奇死了!

周围一阵喧哗,说:畏罪自杀!畏罪自杀!他定是在陈家做了什么事,现在被皇上找出来,怕被陈家捉回去折磨!

有人说:陈家这几年小动作这么多,怎么就是他自杀?没准,是陈家派人去杀的!

有人拍桌而起:皇宫里的消息,你又从哪得的?你可知这流言若是乱传,要砍头的!

砍头?呵呵。那宫里人一笑,说:信不信由你们!

说罢,放下箸便出去。

来得快,去得也快,谣言不谣言没个查证,话只说一半,遮遮掩掩才是最好。足够了那些人继续谈。

两三个人这般煽风点火后,这李风的死便愈发蹊跷。

对陈家不利的话,迟早传到人耳朵里。

苏辞说:诏狱守卫森严,李风怎么死的?

谢砚摇头,看着他反问:皇帝现在要做什么?

苏辞一愣,说:要解决陈家,拿回右符。

雨被风吹到,斜斜地打进门槛内,染深那一片。

苏辞恍然,是皇帝杀的!

萧罹进宫去见明德帝,路上碰见沈黎寒,他视若无睹,那人却直直朝他走来,避不开。

沈黎寒行礼说:太子殿下。

萧罹觉得这称呼不适,强忍下恼意,点头就要走。

沈黎寒叫住他,殿下这是要去寻皇上?

萧罹眯眸,不讲话。

臣刚从昭阳殿回来,皇上身子似是不适,先行休息去了。太子殿下,还是不要去打扰的好。沈黎寒面上含笑,对萧罹说:殿下若是不急,何不听臣讲几句?

萧罹:你想说什么。

沈黎寒说:臣今日见到陈老家主的随身丫鬟带了个太医回宫。

萧罹一怔,视线凝聚起来落到他身上,上前眯眼说:陈香蓉叫了太医?

沈黎寒点头,陈老家主岁数大了,叫太医不是正常的事?他后退了两步与萧罹拉开点距离,淡淡地说:殿下何必这般震惊?

两人身边经过几位宫女,见到萧罹福身行礼。

宫女走后,萧罹盯着沈黎寒的目光才移开去,说:沈二公子

沈黎寒应了声,太子殿下有何吩咐?

萧罹笑了声,说:沈二公子真是生了双好眼睛。

他从前并不知道,沈黎寒会是这般势利的人。见他成了太子后想要攀附上来的人不会少,但这里面,他从未想过会出现沈黎寒。

沈黎寒也笑了声,在太子面前,他这般行为倒显得与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人不同,他行礼说:太子谬赞。

京都很大,却也比整个大梁要小得多。

流言一个接一个,却又一个盖过一个。

谢砚扶着发疼的头倚在墙上,手中紧攥着册话本子。

苏辞手上也拿了本,看到话本扉页上的画像,欲言又止:这主人

谢砚喊:苏辞。

在。

谢砚眯了下眸,低低地说:给我将那些话本子都烧了!

苏辞立在原地,低着头瞟他说:话本太多了

话本名为《雪境》,讲的故事早在七年前便传诵出来,可就在近两日不知怎的突然火起来,成为民间人人手头都会吟上两句的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