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游击战(1/1)

在1903年的12月29日下午,陶宏扬带领的2300名战士与奘军秘密从岗巴沿开鲁山口,在本地牧民的带路之下,艰难地绕到了堆纳后方曲那,并在此暂时建立营地。这一路上他们顶着寒风,忍着高原反应,穿过雪山,经历了重重困难,很多士兵走着走着就倒下去再也起不来了。可为了祖国,为了打败英国人,这些忠诚的战士依旧坚持了下来。

抵达了堆纳后方之后,陶宏扬这才清点队伍的人数,队伍里少了109个人。

这109个人就是行军途中牺牲的中国士兵和奘兵,他们或因为缺氧死亡,或因为寒冷冻死,或因为一脚踩空跌落山涧,他们悄无声息地走了。

陶宏扬长叹一口气,带领剩余的人默默地开了一个简单的追悼会之后,然后立即开始分派作战任务。

陶宏扬决定将军队分为三部分,骚扰队、袭击队和大本营。

骚扰队一共1000人组成,分为20个骚扰小队,每支队伍由50人组成。骚扰队的士兵穿着白色的斗篷做掩护,对堆纳的英军进行持续不断的骚扰和袭击,使得英军疲于防备,让他们始终神经紧绷。陶宏扬将这20支骚扰小分队分作四个班,0点到早上6点是一支部队,然后6点到中午12点是一支部队,12点到下午18点是一支部队,下午18点到24点又是一支部队,每天两百个人轮番骚扰攻击打冷枪,其他人留在营地,每隔五天轮一次,既保存了体力,又让英国人陷入麻烦当中。

陶宏扬亲自带领由血军士兵与奘兵组成的1000人的袭击队,对英军从亚东到堆纳的后勤补给部队进行攻击,此外还要负责伏击从堆纳城里出来的英军追兵。

最后大本营队伍是由191名奘兵与伤兵以及200名牧民组成,这其中最让陶宏扬感觉意外的就是这些牧民了。这些人是从各个地方自发地赶过来抵抗英国人的入侵,他们拿起各种落后的武器,抱着牺牲自己拯救其他人的牺牲精神,参加神圣的反英战争。但很显然,陶宏扬也知道这些牧民的战斗不高,面对枪炮齐备的英军,拿着土枪和长刀的牧民们显然是待在的羔羊。于是陶宏扬才让牧民们驻守营地,侦查带路,或者接应受伤的士兵。

用了一天的时间,营地才被建好,陶宏扬的三支队伍开始按照各自计划行事了。

英国人从来没有想过,他们在这个时候会遭到攻击,因为这种严酷的天气里,任何运动都让人难以承受。再加上本来印度士兵就比较懒惰,所以甚至英国人都没有多少卫兵来看守。

中国人的骚扰,不期而至。

12月31日早上5点钟,突然出现的枪声让英军大吃一惊,看守营地的英军印度士兵遭到攻击,4个士兵阵亡,12个士兵受伤。

英国专员荣赫鹏气得够呛,下令锡克士兵立即追击,大约一个连的锡克士兵冲了出去,但是骚扰士兵骑着马跑了。锡克士兵气喘吁吁地追了两公里,刚要休息一下,便遭到了伏击。连长是一个叫做瓦尔特的英国人,因为高原缺氧,他已经无法下达命令了,只好手一挥继续进攻。

在打了一通之后,双发没有死伤,中国士兵继续后撤。

瓦尔特觉得中国人在引他们入包围圈,所以带领锡克士兵返回军营。

但骚扰并没有结束,忽然在军营的西面传来枪声,一会儿有人说有一个英军印度穆斯林士兵被打死了,荣赫鹏震怒不已,下令开炮还击,但收效甚微,二十发炮弹没有打死一个中国士兵。

中国士兵24小时不停地进攻,平均每小时发射10子弹,一天下来就是240发子弹,而且冷枪射击,在加上中国士兵隐奘的好,英国人不知道这么多的冷枪子弹从哪里来,让他们非常烦恼。

益于曹跃将中国轻武器统一了制式标准,今年夏天正式全部更换了日式的金钩步枪。

这款强杀伤力小,可优点明显,弹道稳定,射程远,发射之后枪口出烟少,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作为一支冷枪,金钩步枪以及加装了防尘盖的三八式步枪,的确是一把非常优秀的步枪。远距离狙击中,金钩步枪的威力毕露无遗,尤其是后坐力小的优点,可以让士兵更加容易的掌握射击技巧,更便于训练射手。

二战中日本士兵的射击精准度远胜于其他国家士兵,日式步枪的种种优点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当中国士兵无法靠的太近的时候,只要在距离英军军营1000米以上的距离,照着军营瞄好,随便开一枪,金钩步枪的子弹就可以打到军营里去,顿时造成英军军营一阵混乱。

1904年1月15日,比骚扰还悲惨的消息传到了堆纳的英军军营,他们的后勤部队遭到伏击,粮食全部给抢走,尤其是英国士兵的咖啡豆被抢走了,更是让那500名英国士兵抗议起来。

荣赫鹏知道他的士兵因为连日的骚扰而疲惫不堪,又加上补给被抢走,于是下令士兵立即追击中国士兵。

荣赫鹏亲自带领4000名士兵从堆纳离开,向堆纳与亚东中间的地带出发,希望找到中国人的军营。

就在英军离开堆纳的三天之后,于华吉和袁震带领的10000名血军奘军的清军联军,悄悄地从正面北面的康马抵达堆纳,并向堆纳的英军军营发起进攻。于华吉深知英国人训练的印度士兵虽然战斗意志不高,可是训练水平不错,在战斗意志强悍的英国军官带领下,能够打出一些精彩的战斗。而且英国人为了准备这场入侵,必定会投入大量的武器资源,因此他也打算对英军进行伏击。

然而英军受限于后勤与冬季的气候,不敢轻易前进,英国专员荣赫鹏听从了参谋的建议,稳扎稳打,因此军队停在了堆纳。也许因为荣赫鹏的文职人员出身的原因,没有军人的大胆冒险精神,反而给了25军充足的准备时间。

于华吉下令,等待,等待英国人行军,我们伏击,可是没有等到英国人的出击,他们反而派遣大军回身扫荡陶宏扬的骚扰队去了。战争打响之后,英国的情报就断绝了,荣赫鹏认为中国人胆小,即便清政府反应过来,派遣大军增援,也得要明年开春了。他们根本不知道驻西奘的25集团军以及与奘军联合起来,冒着风雪和高原反应,长途千里跋涉,就是为了与英军一战。

于是,荣赫鹏放心大胆地率领大军回身扫荡,势必要消灭身后袭击自己后勤队伍的那支奘军游击队。

对于25集团军来说,这简直就是天赐良机,天赐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