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19)(1/1)

他到底有没有骗高悦这个事情吧,还真得回宫再好好问问他。

齐鞘和高悦正说着,突然就听见太后点了高悦的名,两人连忙打住,高悦站起身来,端起桌上的酒盏,就见太后慈爱地望着他,道:哀家这些日子总想起那句话岁月不饶人,唉,这人上了年纪啊,做起事情来,总是力不从心。如今身边正是缺个好帮手,悦儿啊,你愿不愿意为哀家分忧啊?

这话一出,会场里又是一阵惊叹之声,高悦见周斐琦也望向他,那个眼神,高悦看了一眼便明白周斐琦希望他答应下来,便笑道:能为太后分忧,是高悦的荣幸,哪儿有不愿意的道理!再说,您是长辈,我们理应尽孝心,不敢再让您操心受累了。

好!太后大喜,道:既然你有这份孝心,那么,日后宫里的大小事务就都交由你来打理吧!

高悦笑道:一切旦凭母后安排!今日中秋佳节,我敬太后,愿您福寿绵延,康健和乐!

好!很好!太后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端起酒杯,与高悦推盏向礼,之后,两人同时昂头饮下杯中酒,端得是同一款的豪迈之姿。

太后放下酒杯,还扭头对皇帝说:这孩子的脾气,哀家真是越来越喜欢了。

周斐琦便笑了笑,心想等过几个月,您会更喜欢他的。

中秋宴上,高悦被太后钦点成了名副其实的后宫之首。实权在握,一时真是令无数人惊讶又嫉妒。当时淑贵妃薨逝后,所有人都觉得,以太后的脾气,她必然会再扶持一位李家的嫡系上位,这样一来,才能平衡后宫和前朝高李相争的局面。可是,如今看来,太后不但没再扶持李派的嫔妃,反而直接将执掌后宫的大权交给了高家哥儿,难道说,这是个高李即将联手的信号吗?

可是这样一来,皇上就不担心权臣强强联手,会威胁皇权吗?这一步棋看似扑朔迷离,实则只有高悦周斐琦和太后三个人才最明白这是太后在变向的关心她的儿子!

因为刚才周斐琦不但提携了太后看好的礼部尚书葛旺,又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了那样一番维护太后和李氏的话,太后这应该是真被感化了,将整个后宫就此交给了周斐琦的心尖宠,以此来表示自己对周斐琦的支持,类似爱屋及乌的那种情绪,只是他们母子之间的亲情交流,仅此而已!

当然,高悦凭借自己对周斐琦和太后的了解,还看出来,这一决定之后,高家也只能依旧是江南高家了。前朝的朝局不会有任何改变,至少在李氏荣宠不衰的期限内,高家都不会再有什么太大的起色。不过,这样也好,毕竟一个如高家那般庞大的家族,其荣辱兴衰本就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和毁灭的。

对于高氏家族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就在这平京城里崛起了呢。

高悦对此看得很开,对于江南高家,他其实有更长远的打算和规划,并不急在这一时。

中秋宴至此,气氛一度被推上顶点。心思活络的各嫔妃见大局已定,也知道高悦是个不太好惹却意外随和的主儿,便连忙起身各种敬酒祝贺,当然以高悦的身体情况,是不可能陪这些人喝那么多的,顶多一人抿上一口意思一下,可就算这样,在他抿了两口之后,周斐琦这位皇帝陛下却忍不住直接发了话

悦儿就不要喝酒了。你身子不舒服呢,喝茶吧。

高悦自然从善如流,就此换了茶水。

到底是什么毛病,大喜的日子酒都不让喝?莫非是高毕焰怀了龙种?

有这个想法的人可不在少数,周斐琦那话一出口,整个宴会上有一半儿的人都往高悦的肚子上瞄,其中也包括太后和不少大臣。这个就真是不得不再提一句:大周嘉懿朝众位臣子们盼皇嗣的心情真得不亚于太后想抱孙子的程度!

只不过,众人看了半天,高悦一脸迷茫(此处乃是演技),皇帝陛下低头喝茶,好似全无所觉,就连太后小声询问,皇帝陛下都只笑着摇了摇头,不知回了句什么,太后还叹了声气。

大臣们见此,也纷纷在肚子里都叹了声气。唉,那些言官们,瞎催什么立后,照他们来看,本朝能有资格坐上后位的人,必须得是为大周诞下皇子的嫔妃才行!

而这个时候,再看那几位最初蹦跶特别欢的言官们,则个个一脸菜色,仿佛太后给高悦授权,就是狠狠抽在他们脸上的一个巴掌,还是特别响的那种。

中秋宴总体来说,是在一片喜气中圆满落幕。

这一晚,皇帝陛下破天荒翻了后宫嫔妃的牌子,当然不用说大家也都能猜到,他翻得必然是毕焰君的绿头牌。整个后宫虽说都是一片白黄相间,但今晚的极阳殿却在殿内点上了红烛,挂上了红色的纱帐。金红相应之间,主寝殿外的桌子上放了一个精致的红漆木盒,还有一套鎏金红的茶具。

高悦才走进院子,就在廊下看到了正昂望明月的周斐琦,他便也扭头看了看天上的月亮,天公作美,今晚月圆星耀,穹隆如洗,夜色很美。

周斐琦见他来了,便步下台阶,牵起他的手。高悦便笑问:要我来,干嘛还翻牌子,搞这么正式,弄得人怪不好意思的。

周斐琦轻笑,道:突然觉得生活应该又点仪式感,再说我都好久没好好看看你了。真的很想你!

哪儿有什么好久,不过才一天而已。确切的说,就只有一个晚上,昨天嘛高悦为了高玉的事,回了景阳宫。今日,在宫里蹦跶了一天的高玉被表婶给领走了,这会儿估计已经被表婶给关家里了吧!

高悦随着周斐琦进殿,才一进去就被满目红色迷了眼,不得不说,就算是现代,红色这种热情又喜庆的颜色也绝对是最能提升氛围营造的气氛的颜色,高悦那一刻甚至想到了洞房花烛。

他直觉周斐琦一定准备了什么,所谓仪式感,难道是要重温洞房?他笑了。

周斐琦不知干了什么,有些紧张似得,问:你笑什么?

高悦说:你弄得这么神神秘秘的,还不准我笑了?

周斐琦便将他拉到了那个桌子前,按着他的肩膀把人按进座椅里,而后打开了那个鎏金红色的盒子,里面竟然是两块烤得很漂亮的月饼说它好看,是因为,那两块月饼虽然小,却看得出来,是很用心做得,类似现代蛋糕的烘焙手法,上面还做了浮雕似得花纹,那花纹一看就是百合花,中间还刻着字是周斐琦的字,写得是:月圆与悦聚,谢敬苍天。另一块上写着,花果皆有期,执手白头。

这家伙,真是

高悦脸上笑意愈浓,望着周斐琦的眼睛却慢慢红了。

他们俩这会儿一坐一站,高悦便向上伸出了手,说:抱我。

周斐琦便两手穿过他的腋窝,抱着他站了起来,又将他紧紧揽进怀里。

高悦小声问:你什么时候弄得这些?

周斐琦嗅着他发间清香,道:模具是之前刚和你相认那几天抽空雕刻的,月饼本来是昨晚烤得。对不起,我第一次做这个,没弄好,下次如果时间充裕我一定能做得更好。

那要等明年了?

你想吃,咱们可天天过中秋。

可是你刻模具不是也很费时间吗?我不求日日中秋,我只要每个中秋都能吃上你亲手给我做的月饼。

好,我答应你。

高悦望着周斐琦,这一刻他只觉得周斐琦的眼中好似也有明月星辰,那么亮,那么柔软。

唇瓣相处时,两人同时闭上了眼睛。可就算如此,他们的眼中好似依然被对方的身影占满,那是将最爱的人时时刻刻放在心尖之上的情侣才能做到的事情。因为爱在心中,不论那个人在哪里,只要闭上眼,对方都在眼前。

红烛纱帐,确实体验不同。

高悦和周斐琦一直没有的洞房花烛好似都在这一晚被填满了。

当然,热情过头的后果就是第二日赫连太医免不了要再操心一番,也不知道他心里对皇上和高毕焰这般孟浪作何感想。

周斐琦上朝了,有些不死心的人再提立后之事。周斐琦直接一句贵妃薨逝,大周百姓皆戴孝一年,何况是朕?便将这个话题直接怼了回去,大臣无话可说,因为这确实是大周祖制,他们天天嚷着规劝着让皇帝遵守祖制,如今,皇帝遵守了,他们还能说什么?

再者,如今当务之急难道不是先将对千岛国的兵和之事讨论明白吗?整个早朝大多数大臣都在就此事发言,就你一个人揪着立后之事不放,这岂不是显得太过鹤立鸡群了?

而周斐琦也留心了一下,这位勇敢的大臣,这人不是言官,是个武将,且他虽在枢密院供职,实际是韩派,也就是菡嫔的父亲武都候那一派。武都候之前一直是攀附李家,何以在淑贵妃薨逝后反而跳出来大肆提举立后之事了呢?莫非这菡嫔竟然以为淑贵妃薨逝后,这后位就该轮到她了吗?

可是昨日太后才刚把后宫实权交到高悦手上啊,他们如此唱反调,就不怕得罪李家吗?没看刚才,这人一说话,李景横过去的那一眼,都露出了寒气吗?

看来这个武都候也要好好查探一番了。

第100章 秋分三候

这日的早朝文武大臣又展开了新一轮的战和辩论,周斐琦作壁上观,关于东海局势,前天晚朝会后,他单独吩咐李景再进行深入调查。昨日中秋,李景晚上才收到东边来的飞鸽,传来的消息一共反应出两个方向,其一是大周官方与千岛国皇室接触后,那边反馈来的消息,称千岛国泰民安,多亏了大周多年来的照拂。框外的话,千岛国一概没提。

可是他们不提,大周也不能坐以待毙,便就大朝贡使团集体刺杀皇帝一事进行追责,千岛国的恢复虽然含糊,可也看得出来他们对此概不承认千岛的礼部尚书就只一句:望大周拿出证据,人证物证皆可,若一样没有,就说千岛使团刺杀皇上未免也有些以大欺小了!

不过,就算千岛国死不认账,关于他们家使团全军覆没一事,既没有向大周方询问,在交涉中也尽量避过这个话题。

津州方面前去交涉的官员却不想给他们钻这个空子,就问了千岛来周的使团何时回来,人都去哪儿了,如果回来了,他要亲自再来见一下这个使团的全部人员。

毕竟在大朝贡宴会上,这个使团的所有人可是因刺杀全军覆没了!杖责、审讯都是当着各国番邦来使,千岛现在想抵赖,哪儿是那么容易的事?

而且还有一点,从大周回千岛必然要经过沽城水路,而今大朝贡已过去一天一夜,别国的使团全部都正常递交了通关文书,离开了京城,只有千岛国的使团,至今尚未有任何动作,要说那些大朝贡上的刺客不是千岛国的使臣,可真是一点儿说服力都没有!那些人都自己承认了就是千岛国人,还有一个前左丞相,现在千岛国朝廷竟然不承认,那他们今年的大朝贡派了谁来送贡品?

总不可能是根本没派人吧?那样的话大周也不干啊,番属条例里可是写得清清楚楚,千岛每三年要向大周纳贡的!

这些是明面上的信息。还有暗探发回来的民间调查暗探一日暗访了三个岛屿,每个岛屿上竟然随处都是被倭寇奴役的千岛国民,说一句民不聊生真不过份。这个信息倒是与那位千岛前左丞相所言极其吻合,只不过情况似乎更严重一些。暗探每个岛屿才待了不到两个时辰,看到的竟全是人间惨剧

在第一个岛屿,暗探看到了倭国浪客在千岛的街头随意砍杀路边的乞儿。好似在他们眼里那些孩子不是人,只是流浪的猫狗,甚至更加不如,只当成过街老鼠一般!

在第二个岛屿,暗探看到了千岛的土著贵族竟然被倭寇的首领当马骑,且游行于街,还让千岛民众围观嘲笑。暗探发现有不少嘲笑那爬行在街上的贵族的人们,脸上是笑,眼中却是泪水连连。这一幕很是震撼,暗探当时没忍住甩了一枚毒针,扎死了那个倭寇首领,之后街上大乱,暗探趁机离开了那座岛。

再之后,他来到了第三座岛,这座岛上,所有千岛国民很多都被养在猪圈里,吃喝倒是不愁,只不过,等暗探打听清楚后,更是气愤得恨不能当即就将倭寇里的那些变态手刃了解恨因为他们之所以把那些千岛国民养在猪圈里,是真得将他们当猪来养!

众所周知,猪是人的食材啊,那么这猪人会有什么下场,可想而知!!!

这简直太可恨了,太不是东西了!真得,那暗探当时就觉得,如果他是千岛皇室,绝对不会放过倭贼这帮畜生!

这些消息飞鸽很快,带到了李景手里,李景也立刻转呈了皇帝陛下。周斐琦看过后,命李景继续探查。因为周斐琦认为这种惨无人道的统治方式,就连身为大周人的暗探看过后都义愤填膺,外人尚且如此,没道理千岛皇室和千岛朝廷百官却装聋作哑。整件事里,目前千岛官方的态度太离奇,这里面一定还有隐情,这个隐情要调查清楚,才能更准确地判断时局。

周斐琦将这些忧虑讲给李景听,以至李景给津州方面的回复也就是传达了皇帝陛下的意思。

所以今日的早朝,大臣们又开始吵吵嚷嚷对千岛那一丈到底打不打时,周斐琦便没再让李景表态。当然,动兵这种大事,大臣们多讨论一下也是有好处的,毕竟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人多了,掰开揉碎了将利弊一说,对于周斐琦这位决策者来讲,更有利他可以多方收集信息,去伪存真,将风险提前规避掉,这样做出的决策,定然是最优的方案。

周斐琦没有阻止大臣们畅所欲言,当然有些大臣借机夹枪带棒黑同僚的行为,也没能逃过皇帝的眼睛。对于这种人,周斐琦当然也用。因为,古代官场也好,现代职场也罢,从来都不缺有野心的人。有野心,有手段,有业绩,才叫真本事,如果再能忠于皇权,那这样的人有点儿私心,反而更容易操控。

早朝一时间又被吵成了菜市场,其中依旧是户部官员们反对开战的声音最多。自大朝贡出事,经过昨日一天中秋,再到今日早朝,户部尚书李大人已经让下属就目前国内可调用的物资进行了最初一轮儿的统计,结果出来后,李大人看完就眉头大皱,那是因为,这些物资只够支持一场不足二十日的水战。若是在陆地上开战,可调用的物资陆续相加还能再延十日,可是水战,船舱内便于储备的粮食,药品与陆地不同,很多可动用的物资都用不上,所以这一战最好不要打,若非要打,大周的水军则最好是能在二十日内打败倭寇,解放千岛!

要知道,千岛国之所以叫这么名字,便是因它的国土不是集中一块陆地,而是分散成了数百个小岛屿。当然岛屿和岛屿之间间隔都不太远,可越是这样,水战的难度就越大。当年太祖打天下时,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东边可是最后收服的,原因就是因千岛的地形易守难攻,岛上的人只要有海就能活,而大周的士兵,就算是水军,那个时候海上的生存能力依然要逊色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