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66)(1/1)

厨房里有响动,切菜声哒哒不断,还有人说笑的声音。

谢璟走近了就瞧见寇姥姥在里头正扎着围裙在炒菜,老太太身旁还有两个妇人,身量都颇为高挑结实,头发绑在脑后扎了发髻,一个切菜一个烧火,手脚颇为利落。

谢璟站在门口敲了敲门,炒菜声大,寇姥姥没听到,还是那个切菜的妇人先瞧见了,愣了一下连忙笑着去叫老太太:姥姥,姥姥瞧是谁回来了?

寇姥姥回头瞧见谢璟,欢喜地手中的锅铲都不要了,几步走过去想要抱抱谢璟,又怕身上围裙太脏,还是谢璟微微弯腰抱了下老太太,笑着喊了一声姥姥。

寇姥姥哎了一声,还未说话,眼圈儿先红了,拿衣袖擦了擦眼泪,伸手去碰他的脸:这真是,我一瞧见你就欢喜的不知怎么才好,这么高兴,怎么自己先哭起来璟儿长高了,快让姥姥仔细瞧瞧。

谢璟站在那,任由寇姥姥仔细打量。

老太太最疼他,握着手不住的说话,还是厨房里的那两个妇人出来问炒菜的事她才略微转头道:把锅里那条鱼炖出来,其余的就先甭做了,今日璟儿回家,跟前头李元也说一声,先关门,好好说会儿话。

谢璟道:活多不多,姥姥,我帮您一起。

这话一出,那两个妇人都抿嘴笑。

寇姥姥也笑了,握着他手道:不用,如今请了人手呢,前头有一个伙计,后面又有两位厨娘,足够啦。你快去换身衣服,歇一会!

谢璟回了自己小厢房,这里和他离开的时候一样,东西位置都没变过,桌面干净整洁,被褥刚被晒过,蓬松柔软。

谢璟开衣柜,里头衣裳不少,但是他最近长高了,倒是不太好找衣服,以前的都有些小了。

外头有人敲门。

谢璟道:进。

木门响了一声,布帘外是李元的声音:小谢,姥姥来让我给你送新衣服,你柜子里的那些是去年的,怕你穿着不合身。

谢璟掀开布帘,只着一条长单裤出来:正好,我刚想换件宽松点的。

李元手上捧了几件新衣,都是素淡颜色,他递给谢璟的时候视线落在谢璟身上,却是愣了下。

谢璟拿了衣服又进内间去了。

李元听着里头悉悉索索换衣服的声音,站在那没走。

一直等谢璟换好了,掀开布帘出来瞧见他,才犹豫提醒道:小谢,你背上有伤。

谢璟怔了一下,反手去摸了下,不过很快就恢复如常,不是伤,我知道。

李元留神看他神情,见他如此,略微松了口气,又小心开口试探道:是,九爷?

谢璟抬眼看他,你怎知?

李元道:我之前就猜,除了九爷,也找不出旁人。他略微顿了下,又问,小谢,你是自愿的吗?

谢璟点头,是,不过我还未想好怎么和姥姥说,你先别告诉她。

李元答应了,又听谢璟问:背上很明显?

李元老实道:很明显,肩膀那有几处咬痕,腰那青了一块。他捡着最明显的说了,其余淡红斑痕都没敢说,那位爷委实太霸道了些,从颈子往下,但凡衣服遮住的地方几乎都没漏下,全是印子。

谢璟自己瞧不见,还当九爷之前克制,没想到会被人撞破,不过李元也算是身边人,日子长了总会知道,提前知晓也无妨。

小饭馆提前歇店。

寇姥姥摆了一桌的好饭菜,家中三人团聚。

谢璟不敢饮酒,寇姥姥倒了些葡萄酒给他,笑着道:这是去年咱们家种的葡萄,就酿了这么一点儿果子酒,一直给你留着呢,尝一小杯,喝醉了就去睡,自己家怕什么。

谢璟闻着那杯果子酒香气扑鼻,端起来喝了一小盏,果然很甜。

寇姥姥一直问他在南坊的事儿,谢璟和李元互相看了一眼,俩人都瞒了去赌坊的事,只捡着有趣的讲了几件。

谢璟拿出一个小匣子,里头放着整套七件的鎏金珐琅梳篦和小镜子,递过去给了寇姥姥:姥姥,我瞧南坊那边的人都用这些,也给您带了一套。

寇姥姥瞧着这东西精致,看了好一会,笑着道:姥姥一把年纪了,哪儿用得着这么好的东西,我替你收着,等你将来成亲了,给你媳妇儿。

一旁的李元正在喝果子酒,听见呛咳出声,脸都咳红了。

谢璟挠挠下巴,耳尖也微微发烫,含糊道:他用不着这些,姥姥您自己用。

谢璟在家住了几日,好好放松了一下。

东院先后给他送了几次东西,起初是一些食盒,里头放着糕饼点心,还有每日一盅热骨汤,都是谢璟平日里吃惯了的那些;第二日又多加了一份儿笔墨纸砚,还有几匹上好布料,给寇姥姥和李元做衣裳用;这样送了几天,小饭馆侧门被敲开的时候,来送东西的人手里还牵了一匹马九爷让人把白十四也给谢璟送来了。

送马的人对谢璟恭敬道:谢管事,爷说了,怕您在家闷着,让把白十四给您送过来。谢璟喜欢骑马上山打猎,这事儿东院都知道,他一手枪法还是张虎威亲自教导出来,整个护卫队里数一数二的好手。

白马温顺,还认得主人,见谢璟伸手用宽厚鼻梁去蹭了蹭他掌心,跟他亲昵。

谢璟摸了摸它,笑了一声,又问那人:爷在哪?

回谢管事,爷在东院。

谢璟翻身上马,白十四原地踏步几下,轻声嘶鸣,谢璟拍了拍它脑袋道:等会儿,这里可跑不开。他骑马在小院绕了两步,调转方向,对厨房那边喊道:姥姥,我出去一趟!

寇姥姥问他:晚上可还回来?

谢璟道:说不准!

白马久未见主人,已有些按捺不住,打了个响鼻。

谢璟抚了抚它,轻抖缰绳,白十四就小踏步迈出院门,外头很快就响起马蹄哒哒声,人影消失在街角不见。

谢璟没上山,径直去了白府。

白十四刚从府里马房出来,对再回去略有些抗拒,谢璟把它交给马房那边的时候,它轻轻咬了谢璟的衣袖。

谢璟伸手抚摸它鼻梁,从怀里掏出两块糖给它吃,又对看守马房的人道:给它吃些精饲料,多加些豆子。

那人笑着应下:谢管事放心,咱们一直都这么喂。

谢璟去东院找九爷,东院里都是熟人,见了并未有人拦着,反倒是不少人都如释重负,瞧见他小声道:你可算回来了,爷今日上午还在问。

谢璟看他一眼,认出是之前在南坊洋房里的人,问道:爷找我?

那人苦笑:不找你还找谁,爷不让人去叫你,你在家里过得舒服,我们整日提心吊胆。也赶巧了这两日总有人来往枪口上撞,不止是外头的,孙福管事手下还有一家铺子的先生贪了钱,数目虽不多,但那先生在白家做了近十年,下头还有人来求情唉,爷发了好大脾气,一并发落出去七八个。他一路跟谢璟过去,一边说一边替他掀开门帘,冲里面努努嘴,小声求道:今日还未用饭,好歹劝一劝吧。

谢璟刚走进去几步,就听到里头咳嗽声。

他心里动了一下,加快步子,掀开珠帘走进去。

九爷还当又是下头的人,微微拧眉抬头,瞧见是谢璟有些意外,紧跟着招手让他过来,眉眼舒展开一些问道:这几日在家中可好,姥姥身体还好?

谢璟挨着坐下,点头道:都好,爷,你怎么不让人叫我回来?

九爷愣了下,捏他脸一下,失笑道:我不找算你,你倒是怪起我来,你跟家人久未见面,多休息几日无妨。

可我不知爷病了,若是知道,一早就回来了。

也没有,只是天气凉了些,早上吹了冷风,过几日就好了。九爷问他,你这几日都做什么了?

谢璟拿脸颊贴着他掌心轻轻蹭了蹭,长睫毛划过微痒,我在家里,想爷。

这话换了任何人讲,九爷只会觉得轻浮。

但谢璟讲出来,却像是认真在描述一件事,他的小谢管事把心事全都说出来,说给他听。

九爷唇角微扬,凑过去亲了下。

那张嘴果然是甜的,难怪能讲出这么动人的话。

不多时,书房里开始叫人送茶点。

九爷用了一碗粥,盘子里的几小块咸酥饼也和谢璟分着一起吃了。

餐盘送出来的时候,难得吃得干净。

外头伺候的人松了口气。

第86章 事事如意

谢璟回来省府之后,除了陪在九爷身边,留意最多的就是城里有无病患。

他记忆里那次鼠疫一直未发生,算算时间,已经比上一次要迟了几月。

大约是之前黑河发生鼠疫,让北地三省都有了警惕,这两年一直格外小心检查,一时间还没听说哪里有人突然得传染病。

临近年关,城郊一家忽然生病,是一位外乡返家的男人发了高热,第二天家里两个小孩也病倒了。

谢璟一直派人四处盯着药房,但凡有拿药的立刻就能知晓,他得了消息,第一时间让人报给卫生局,又回家同九爷说了。

九爷亲身经历黑河那场瘟疫,知道严重性,直接去总督府说明情况,请白将军派几位医生前去会诊。

会诊很快就出来了,果然是鼠疫。

有了黑河那次经验,省府各处一直提防着,这次一经发现,迅速隔离扑杀。

街上开始有巡逻车队,大喇叭一遍遍喊着要人们饮用热水,忌食生冷,除了在街道上撒消毒粉以外,还分发药片,并派人专门灭鼠;城郊那一两处较为严重的区设置了路障,就地建立了卫生院,请了医生专门治疗。

省府医疗资源日渐紧张,白家药房首先做了表率,为卫生院提供药材、药品,有些紧缺的西药,也在通过各种渠道陆续运送过来。

省府有专门的医学院,里头的医学生们也尽数上了战场对他们来说,这是一场争分夺秒、必须打赢的仗。

慢一点,就是几条命为代价。

久违见面的林医生找到了谢璟,求他引见白家九爷。

小谢,我今日是替我老师来的,我这两年一直替老师做翻译,他是华侨,汉语说的不是很好,因此才让我跑一趟。如今疫区什么都缺,但最缺的还是药品,老师想做一批药棉口罩,需要大量医用酒精,我知道九爷管着黑河大小酒坊,不知能不能运一批过来?林医生苦笑道:实在是没有办法,才来找你,我同白家没有交集,但如今也只有白九爷能帮我们这个忙。

谢璟没迟疑,点头道:白家药房今日刚到一批,稍后就可以运过去,其余还需要多少,只管说。

林医生又惊又喜,连连点头答应,又道:你放心,这钱记在账目上,事后我陪你一同去卫生局报销。

谢璟道:无妨,救人要紧。

林医生连忙起身要走,谢璟喊住他道:林医生,你家中两个女儿还好?若是来不及照顾,可以送到我姥姥那边。他不知道这次疫情有多严重,记忆里的那次,有些老人和小孩正是因为家中无人照看,病了也没及时送医,因此才耽搁丢了性命。

林医生看向他的目光变得柔和,笑着道:我在医学院有一处教师宿舍,她们在那里住着,还算安全,若有什么事我一定再来麻烦你。他说完给谢璟鞠了一躬,不等谢璟回应,匆匆又返回疫区忙碌了。

几日后,疫情迎来高峰,当日死亡率高达数十人。

省府一时人心惶惶,绝大多数人家闭门躲在家中,街上空无一人。

林医生一人分身乏术,担心照顾不周全,按之前谢璟说的,把双胞胎女儿林知非、林知意送到了寇姥姥的小饭馆。

小饭馆如今早就关门停业,因之前开店做生意,家中厨房里倒是有不少米面蔬菜,足够寇姥姥他们吃用数月,就算多养上两个小姑娘也无妨。

与此同时,黑河商号那边接到九爷的消息,立刻放下手中其他订单,抓紧一切时间生产医用酒精。

白明哲怕有什么闪失,制作好之后,亲自押队给送来。

白家商队来的很快,所带除了医用酒精还有一些从边境洋商手里换购的西药,药片、针剂都有不少,一并送了来。

只是当天下午又有一队车马送到,对方把货物卸下放在白家门口,拱手拜了拜,不留一句话就走了。

谢璟得到消息去查看,那一瓶瓶密封完好的竟然也都是医用酒精,和白家酒厂的一般无二。

之后接连三天,陆续有车队到。

赶车送货的这些人风尘仆仆,看得出不是同一商号的人手,他们把一箱箱医用酒精送到白府,有些箱子是自己厂房的,有些还贴着洋文,显然是从外头购入。这些人情况各有不同,但唯有一点是一致的,货物卸在白家门口,全都拱拱手就走了,也不留单子,也不留姓名。

每批多则几千斤,少则几百斤。

这些医用酒精比预期多出许多,远超林医生所求之数。

九爷知道后并未多说什么,只以北地三省商会的名义尽数捐赠给卫生院。

这些是当初在黑河受了白九爷恩惠的人,当年那笔十万订单,救了不少酒厂,几年过去,当初那些小酒坊也都发展壮大起来,九爷虽只给白家酒厂打了招呼,但其余人知道消息之后一声不吭的跟着一并做了好事,送到了白府。

这批医用酒精很快就做成了药棉,用两片纱布固定之后,做成厚棉口罩,口罩成本极便宜,医用酒精来的又及时,医护人员和患者几乎人手一个,解决了大难题。

在遏制了源头之后,又加上天寒地冻,疫情没有散播多少,事情逐渐开始好转。

仅半月,就没有新增病例。

腊月。

谢璟不敢外出,他一直在东院守在九爷身边。

九爷前些日子的风寒未散,一直有些咳嗽,但是并未发烧,也没有其他症状。

即便如此,谢璟也还是担心,日夜不离开。

没有人上门拜访,省府的生意也停滞数日,一时间日子都过得慢起来。

东院里有家室的人都已回去,只留了些单身的护卫和粗使打扫在。

谢璟在院中,爬到树上去摘柿子。

院子里的那棵老树已有年纪,枝干要高一些,树梢上挂着的几颗红彤彤的柿子尚在,顶着昨夜的一层落雪,被衬得像是一个个小灯笼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