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52)(1/1)

谢璟唇上有一点牙印,他丝毫不在意,舔了两下道:吃东西不小心咬到了,无碍,你接着讲。

白明禹信了,又低声继续同谢璟讲起来:我打算亲自去对岸一趟,大哥给了我两个好手,同俄罗斯国那边商人有些来往,那边几个城市的酒价各不相同,越往北,价格越高,能差上十倍不止。

这事谢璟并未听过,他之前记忆里,也不过是记得日本商人在黑河折腾了一些事,低价买入烧酒,然后高价卖到对岸,除了已故孙掌柜,他也只记得那个日本商人的名字,原本计划不过是盯着对方,一有什么举动就取而代之,但白明禹说的,远比这个要深入。

白明禹打算亲自去一趟俄罗斯国,做一笔大生意,他跟在九爷身边已快三年,耳濡目染,已非昔日吴下阿蒙。

除了莽劲儿,还多了才学见识。

白明禹原本就是大胆的人,如今仗着九爷撑腰,在黑河胆子越发膨胀起来,讲到后面,两眼放光。

谢璟咬了一口馒头慢慢嚼着,他抬眼看向白明禹,大约知道九爷为何选定这人。

九爷要顾全大局,万事周全,而白明禹却横冲直撞,是造势之人。

也只有这般大胆之人,才能在乱世闯出一片新天下。

九爷选他带去省府,不是为了管束,只不过借给他更多一份胆量。

白明禹说完,谢璟就点头道:二少爷比我想的长远,我听你的,只是我不通俄语,不便跟你前往,我在黑河等候消息。他不便说出日本商人之事,总要留下注意一二,才可放心。

白明禹道:好,那你就和大哥一起留下,有什么事我好找你。

谢璟:如何找?

白明禹:我已提前让人探查好了,黑河下游有一处弯道狭窄,若没有雾气,可看到两岸人行走。那边荒凉,平日没什么人在,我找了精通旗语的人守在那,到时打旗语为信号,你等我消息就是。

谢璟:好。

白明禹心满意足,他也不知为何,见谢璟点头同意就直觉这事儿已成了一半,信心倍增。

到了黑河的时候,白明禹带谢璟去找了大哥白明哲,也不多言,只含糊说是九爷派来的人。

白明禹胆子大,敢骗他大哥,谢璟胆子也不小,背手站立在那面不改色就认了身份。

俩人一个长着自己大哥心疼自己,另一个仗着九爷宠爱,一点都没客气。

白明哲信以为真,给谢璟安排留宿。

晚上的时候,白明禹还给谢璟送了一盒药膏,让他涂抹嘴唇。

谢璟看了一眼,收到一旁,没有用。

省府,白家东院。

九爷收到沿途递上来的消息,一句话在喉咙中辗转几遍,最终还是改了主意,垂眸道:算了,让他出去几天,想清楚了,就回来了。

外头来人报:九爷,井水巷出事了。

九爷不耐道:又是何事!

柳如意跑了

九爷抬眸,眼里已带怒色,拍了一旁桌子道:曹云昭留下这帮人,到底还有完没完,来人,把井水巷那些人都带过来,今日一个不留,全发送了!

第69章 老实人

不过在山上住了一夜,九爷就折返回府中。

与此同时,井水巷的人尽数被叫到白府东院,原来那处小宅子被贴了封条,东西也尽数搬出,全部堆积在院中。

东院没有安顿下他们的意思,只让人站在院中等。

一行人神情略有不安,他们大多都是温室娇养的花朵,未经历什么波折,即便有些人从低处攀附上曹云昭这颗大树,时间长了,也过惯了安稳日子,今日突然连人带行李一起扔在院中,内心越发惶恐。

一直等到将近晌午,有两个护卫又带了人过来,虽然未绑着,但左右看护极严。

走在前面的那个女子正是柳如意。

院子不少人怒目而视,倒也有些人面露关切,还想过来同她说话。

东院护卫拦住了,冷着脸道:噤声!

众人这才安静下来,只用眼神不住打量柳如意。

柳如意穿了一身素色旗袍,搭了一件白绒披肩,人眉宇间带了憔悴,一时妆发都有些暗淡起来,不是来时候的病美人模样,而像是真的大病一场,唇上没什么血色。

前面小厅的门推开,白九爷从里面走出来。

院子里说话的声音全都静下来,这帮人知道谁不能得罪,低眉顺眼,只低头看自己的鞋尖。

惟独柳如意站在那,和九爷平视。

白九爷换了一身衣服,依旧是长袍打扮,衣领纽扣系得高,半遮住喉结。他神色淡漠环视四周,视线最后落在柳如意身上,看着她道:曹云昭托付我照顾你们,于情于理,我不会拘束于你,但他临走时也留了话,若有谁不愿意待下去,可领银钱一封,自行离去。

院子里的众人一阵小声惊呼,显然从未听起过这样的说辞,一时声音有些慌乱。

孙福管事拧眉上前一步,高声道:都安静!

柳如意是其中最为镇定的一个,她等九爷说完,出乎意料地躬身行礼,开口辞行:这些日子承蒙九爷照顾,如意请准离府。

她这话说完,周围全都安静下来。

曹公馆被送来的一行人里,如果说谁在小公馆时间最久、对曹云昭感情最深,恐怕也只有柳如意。

柳如意出身烟花之地,那时恰逢曹云昭跟着父兄在北平做事,谋了一个海关的差事,柳如意是有人专门送给曹云昭的一份礼物。一同送来的还有金银财物,曹云昭不乐意受人辖制,东西尽数退了回去,但柳如意在门外跪了一夜求他收留,曹公子心软,自己出钱把她赎回来。

也因为如此,曹云昭被外界传了闲话,丢了第一份差事。

曹父把他赶回北地省府,让他反省。

曹云昭却乐得清闲,一心一意沉迷于自己喜爱的艺术,柳如意跟来北地侍候,待他敬如恩人,也爱如夫君。

曹云昭未碰过她,但柳如意心里只有这一个男人。

曹公馆里这些人多少都有些小心思,曹云昭一走,怕是不过一两年,也都散了。但众人从未想过,第一个开口辞行的人会是柳如意。

白九爷问道:你可想清楚了?

柳如意点头,她颈上伤还未好,哑声道:想好了。她静默片刻,唇角想扬起一点却微微发抖,颤声道,九爷莫要担心,我给曹公馆打过电话是如意自愿离去,从此生死有命,与他人不相干。

她开了先例,话一出口,院子里其余人也动摇了心思。

有人跟着站出来,也说要走。

白九爷让人拿了银子,要走的就给了一封银元,让她们自行离去,陆续走了几个。

也又不想走的,眼神转来转去,孙福管事冷哼一声,在一旁高声道:家主发话,一概闲杂人等不便留于府内,曹公馆众人今日起送去纳文盟,月银一人三元,吃食府中提供,为期三年,若三年后曹公馆无人来接,待遇依旧,直至十年。此后生死不论,与白府再无半点瓜葛!

这话一出,那些有小心思的人都傻在当地,纳文盟距离省府不说千里,也有八百里地,荒凉无比,白九爷这是把他们都扔在荒野,也只比自生自灭好了那么一丁点。

这帮人见惯了繁华,加上容貌又美,正值青春年华,实在不愿去蛮荒之地,略微犹豫之后,也都上前领了钱,离去了。

最后院子里,只剩下三人。

有两个看起来老实本分,九爷问起,对方也躬身行礼道:小的是琴师,曹公子夸我们弹琴好,说等几年后他学成归国,还要我们弹琴。两人小心看了九爷,低声询问,我们不想走,还想留下弹琴,只求爷给根椽片瓦,遮风挡雨,我们等曹公子回来。

九爷点头应允,让孙福管事备车,送去津市那边的一处偏远宅院。

那两人倒是没有怨言,有地方住,就已松了一口气,给九爷行了大礼,跟着走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梳着学生头、穿了一身女学生衣裙的何莲春。

九爷看她一眼,眼神落在她身上新式衣服,略微拧眉,对孙福道:一并送走。

孙福管事躬身应诺,送了九爷离去,才直起腰来看向何莲春问道:你还有何诉求?

何莲春抱着自己的画夹,站在那有些迷茫不安,咬唇问道:我能不能留在这

孙福管事拧眉道:你当白府是哪里,什么人都留得吗?

何莲春红了眼眶,低头嗫嚅几句。

孙福管事不耐道:大声些说话!他就烦这种小姑娘,一副要讲话又委屈的样子,跟他们东院的人完全不同,他们一贯是要什么就讲出来,成与不成,在说的时候就已经有数,外头这些人讲话就是费工夫。

何莲春抬起头来,委屈道:我,我还没去学校呢!开学好久了,我还是想留在这里学画,年底也不麻烦你们,送我去北平念书就好,曹大哥说我天分好,能读北平艺专。

孙福管事道:曹公子答应你的事,与我白府无关。

何莲春急道:怎么会呢,曹大哥之前明明说过,要替我大哥照顾我的!

姑娘,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只是咱们也是帮忙,于情于理,凡事不可太过孙福管事停顿一下,道:我且再同你讲一遍,这里是白府,你既受白府恩惠,自当听从白府规矩,若不想去纳文盟,就拿银一封自行离开,至于你去北平念书也好,还是去找你大哥也罢,都由你。

何莲春落了泪,她从来没有这般无助过,一时害怕,嗫嚅道:我想去找我大哥。

孙福管事问:可有地址?

大哥年初的时候给我写过一封信,是东洋的地址

那好办,有地址即可,曹公子待你们厚道,留的钱足够买船票,我让人送你去码头,不出三日,送你去东洋寻亲。

孙福管事在东院多年,是一开始就跟在九爷身边的老人,一心一意都为了九爷着想。他早就为井水巷这帮莺莺燕燕提心吊胆了许久,他们爷人事未知,虽厉害,那也只擅经商之术,这一帮妖精住进井水巷之后他就没少留神,如今一并打发了最好不过。

不过一日,井水巷众人被遣散干净。

九爷让人跟了两天,把这些人后续去的地方也略微探查一下,写信一并告诉了曹云昭。

曹云昭被家人送去留洋,现如今只有轮船可坐,去西洋一趟足要三个月,前期还有些蔬菜瓜果,后头几乎都吃土豆泥,十分艰苦。算算日子,曹公子如今还在轮船上,未能落地,这封信到了的时候,也差不多靠岸了,也不知他收到之后作何感想。

这边刚上船,一屋子的人就都散了。

九爷处理完这些事,心里依旧静不下来。

起初是看书时总是想起那日在山上之事,再后来,有商会的人进来同他议事的时候,他也有些走神,被连喊了几次,才恍惚回神。

孙福管事送了汤过来,小声劝道:爷可是累着了?不如歇两日,活儿哪有干完的一天,不急在一时。

九爷低头喝汤,尝了一口,又停下来。

孙福管事愣了下,问道:爷,可是这牛骨汤哪里没做好?我瞧着这两日天气冷了,让人煮了些热汤

九爷摇头,一口气喝完那一小碗汤,把空碗放在桌上问道:璟儿还未回来?

是,不过黑河那边送了信儿回来,说是二少爷在那边倒腾了两船货,把小谢留下帮忙了。孙福管事自从得知谢璟救过自家主子,对谢璟就格外好,尤其是这孩子在东院众人眼前长大,感情自是不一般,他听九爷提起也感慨道,今儿小厨房炖汤的时候还说起呢,一劈筒子骨就想找小谢,他最爱吃烤过的牛骨髓,骨头汤也喜欢喝,这几天厨房的大师傅老是不小心多炖上一碗汤,忘了小谢不在,把他平日那碗汤也一并做上了。

九爷拿帕子擦了擦唇边,淡声道:是出去的太久了。

孙福管事问道:那我写封信,催他回来?

九爷点头应了。

孙福管事领命下去。

还未等到晚饭时候,九爷又改了主意,把孙福叫回来,对他道:备车,我明日亲自去一趟黑河,明禹做事太过张扬,两船货物不是小事,我去瞧一眼才可放心。

孙福管事连忙应下,去备车了。

天色浅白,刚亮,东院的车就出发了。

九爷先去了前面主院,跟白老太爷辞行,不过老太爷不在府中,他也未多停留,径自离去。

白家如今已交到白九手中,老太爷留在省府也不过是为他坐镇,并不多管束他做事。

九爷车队一行拔程,行进速度并不比骑马慢上多少,一路尘土飞扬。

张虎威等人分了两队,前面探路,后面护着,马匹精壮,马蹄声落在地上发出震颤闷响,向北而去。

黑河。

谢璟坐在一家茶馆里,一边喝茶,一边抬头看着外头街上的人。

现在是黑河众商号生意最为忙碌的时候,过了九月,此处就开始落雪,再等上两月,便要大雪封山,河上也行不了船。

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穿着各异,除了当地商人,还有好些洋人掺杂其中,俄国人占了三成,另外有些东洋人也有不少,操着各式口音,在边境商户谈论生意。

谢璟看了片刻,茶馆里迎面进来一行人,为首的老者长衫夹袄,头戴一顶皮帽,上头缀了松绿石元宝扣,北地最为常见的商人打扮。老人身后跟了三个保镖似的高壮汉子,清一色黑色短打,十分规矩,但眼神也够锐利。

谢璟看到来人,身形僵了僵,努力转过视线,低头看着茶杯认真喝茶。

茶馆生意极好,老人转了一圈,没有空桌,被小二带着过来拼了桌子,拱手笑呵呵道:这位小哥,实在抱歉,可否让老朽跟你挤挤?只喝一杯茶,歇歇脚。

谢璟拼命忍住想要站起来躬身行礼的冲动,僵硬点头道:可。

待老人坐下,他连茶杯都不敢看了,扭头直直盯着街面上的人,假装在努力看那些人。

老人头发花白,但精神瞧着很好,脾气也不错,还在同谢璟攀谈:小哥是哪里人?

谢璟脑袋里转过许多回答,在最短的时间内挑了一个,沉着道:省府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