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董氏绝学(1/1)

道士的话,无疑当众给关郁下了死亡通知书。

老板娘差点再次尖叫起来,她缩着颤抖的身体,小心翼翼地走到床前,将食指和中指并扰着,抖抖嗦嗦地放在关郁的鼻孔上,然后迅速地拿开。

她近乎尖叫着说道:“哎呀呀,一点气都没有了呀,死了,死了呀,我这可怎么办呀,这个男人,昨天晚上才住进来的,当时还谈笑风生的,交房钱的时候,还跟我讨价还价呢,哪个曾想到,就这一夜功夫,怎么就会死了呢?还死在我的悦来旅馆里”。

说到这儿,她望着众人道:“你们说,我要不要报官呀?他究竟是咋死的呀,是病死的,还是被人晚上谋财害命了呀,我可真是倒了八辈子大霉啦,摊上这么个死鬼来住宿,你们说说看,一个大活人,怎么就突然死在我的旅馆里呢,这要是传出去,那从今往后,谁还敢住我们家的旅馆呀,我家的旅馆,岂不是要倒闭关门嘛。唉呀呀,唉呀呀,怎么办呀,你们说怎么办呀,谁能告诉我?通知他家人,怎么通知,人都死了,我怎么知道他从哪儿来。求求大家帮帮我,也求大家救救他”。

老板娘越说越恐惧,话语中夹着哭声,哆哆嗦嗦,一口气喷出一大堆话,在场的人,无法辨清,她是在哭诉还是在说话。

“让我来看看”。

董问天说着,已经站在了关郁床边。

他仔细察看着关郁全身,嘴唇发青,用手摸了摸,皮肤湿冷,四肢冰凉古肘膝。

于是,只好撑开关郁的嘴,把舌头拉出来一看,发现苔痕宽大白滑。

董问天查看了这一切过后,又像那道士一样,给关郁把起脉来。

与道士不同的是,他开始号的也是寸口脉,但号完了手上寸口脉,又把食指和中指并拢着,搭在颈部结喉旁开1.5寸的地方,又号起死者的人迎脉。

号脉的同时,他望着老板娘问道:“老板娘,这个男人,昨晚吃了什么?什么时候睡觉的?”。

“他是在外面吃了饭才住进来的,当时还活蹦乱跳的呢。你说什么时候睡觉的,我哪知道,这晚上,我一个女人家,怎么能随便跑进一个男人房间里,我们这里是正规旅馆,又不是花满楼那样的妓院。要说呀,幸亏昨晚我没过来,本来想过来问问这位客官要住几天的,后来晚了就没过来,要是来过,看到他这个样子,还不要把我给吓死呀”。

“我说老板娘,你就不能说的简单一点,好不好,啰哩啰嗦一大堆话,捡重点的话说”。

董问天一边和老板娘搭腔,一边把手从关郁的人迎脉上抽出,笑了笑,说道:“有惊无险,有惊无险呀”。

众人望着他,脸露不解之色。

是呀,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能懂什么医术?

那老道士望着董问天问道:“怎么叫有惊无险?一个死人,难道还能活过来?”。

“表面上看,像是五脏真气败露的脉象,实则不然,这个人还没有死透,也许还可以救活”。

老道一听,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没死透?哪就是说,他还能活过来,真的还可以救活,是吗?”。

老板娘急切地问道,高兴的差一点要跳起来。

“我来试试看吧,不出意外,应该可以活过来”。

董问天自所以敢这样说,是他已经察觉到,关郁虽然鼻息微弱,身体发凉,单从寸口脉象上看,似乎真脏脉,必已死,但从他的人迎脉上来看,此人阳气还没彻底散尽。

在他看来,眼前这个男人,呈现出来的死亡之相,应该就是医书上记载的“尸厥”症,只不过是暂时不省人事而已。

“什么叫没死透?哪还能救活吗。如果你能救活,你住宿的钱,我一分钱也不要了,全退给你,算是感谢,好吗?快,赶快,救救这个可怜的男人吧,也救救我这个旅馆”。

老板娘就差要给董问天跪下了,满脸堆笑,一个劲地讨好。

可是,刚说完,她又望着董问天,好像才反应过来,惊讶道:“你是大夫吗?”。

董问天道:“是呀,我是大夫”。

“你还是个孩子呀,这个世上还有这么小的大夫吗?那我问你,这个男人得的是什么病呀”。

“我判断着,他这是“尸厥”症,暂时的不省人事,我会尽力救活他”。

其实,董问天心里也没有十成把握。

他无法保证,就能把这个男人救活,或者立马救活。

虽然在医书上见过这种病,也知道这种病能救过来,但在短暂的行医过程中,自己毕竟还没有遇到过这种病例,因此,也只能是试试看,不能把话说的太满。

一听说死人能救活,在场的人全都安静了下来。

“我们倒要看看,这个少年是不是在吹牛皮”。

“明明已经都死了,手脚都凉了,鼻孔也不出气了,还能救活?牛皮吹上天吧,死了都能救活,那不是成了神医啦”。

围观者中,你一句我一句。

大家议论着,甚至有人一脸不屑地望着董问天。

毕竟董问天还只是一个孩子。

董问天也不反驳,他知道,嘴巴长在别人嘴上,人家爱怎么说就怎么说,自己只有把人救活,才能堵住别人的嘴巴。

众人都把目光集中在他身上,不知道这个少年如何起死回生?

董问天微微一笑,一副旁若无人无表情。

他不紧不慢地把小药箱从肩上到下来,放在床上,然后拉开一个渡银的搭扣,轻轻打开,从里面取出董氏祖传的金针来。

金针一出,光芒四射。

众人看罢,皆露惊讶之色。

能发出道道金光的金针,大家还是第一次见到。

站在一旁的老道,一见金针,脸色大变。

他禁不住脱口惊叹道:“金针!”。

老道士自所以惊叹一声,是因为他知道,只有医术精湛高明的医家,才敢使用金针,因为使用金针,要比使用银针及其它的针,难度要大的多,对行医者的针法和内力也是要求颇高。

换句话说,不是什么人都能使用这金针的,甚至没有一定医道和内功修为之人,是不敢轻意使用金针的,用的不得法,不光治不好病人,还有可能立刻把病人给治死了,同时,也会瞬间消耗行医者的纯阳之气,使自己元气大伤,轻则伤身,重则丢命。

董问天抬头看了一眼道士,礼貌地说道:“刚刚从您老号脉的动作和神态中,就知道您老精通医道,容晚辈在此班门弄斧。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是医者,就当尽力而为”。

“贫道对中医略知一二,金针只是在医书上了解过,这么多年,还没有亲眼看过有人真正的使用过金针。今天,算是贫道有幸,见到了使用金针的人,有幸呀。只是,让我惊讶的是,你竟然这么年轻?我可听说,用金针者必须要有强大的内力配合才行,如此看来,你这小小少年,内功修为非常了得”。

“学以致用,救命要紧,那晚辈献丑了,请您老一旁多加指教”。

一听说床上的人还没死透,原先站在门口的看客,早就一拥而进,全都围在了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