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少年神医(1/1)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

董倡寿带着孙子彻底融入了白虫镇生活。

他每天望诊看病,空了下来,就教董问天识字看图,研修中医典籍,辨别草药,熟悉经方。

有时候,也会在致敬真堂大门上挂个停诊牌,停业个三五天,带着孙子董问天游山玩水,串亲访友。

这期间,给董问天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江苏山水小城盱眙。

日子过的飞快。

等到四五岁时,董问天已然能背熟《黄帝内经》、《伤寒论》、《灵龙尝百草》、《针灸甲乙经》、《扁鹊心书》等医典经书经文和众多医案。

这在同龄孩子中,是绝对做不到的,可见他的记忆力和智慧超常。

也因此,小小年纪董问天,就被白虫镇上的人称为少年神医。

这些都是镇上人知晓的,而董问天身上隐藏一股神秘力量,只有爷爷董倡寿心里清楚。

他知道,这一切,都跟孙子后背上那个栩栩如生的虫图有关,也跟孙子经常翻阅的那本发黄的线装书有关。

他相信,当这股神秘力量暴发之时,一定是高深莫测,惊世骇俗。

随着孙子一天天长大,董倡寿也一天天变老。

许多记忆,并不会因为时间逝去而变淡,相反,随着时间流逝,那些记忆便更为清晰。

对于董倡寿来说,当初在白虫河上捡到孙子一幕,那个和尚瞬间消失,以及那个不知道什么来头的火球怪物与巨虫搏杀场景,不但没有在脑海里退去,而且变得越来越清晰,也越发的刻骨铭心,时常让他挥之不去。

只是,老和尚所说孙子将来能改变这世间许多事,让他觉得有些失望。

因为孙子董问天,除了跟自己研习中医,精通医道,并未发现他有经天纬地之雄才大略,他不知道,只懂得医术的孙子,对这个世界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将来又能改变什么?

更让他不解的是,自从儿子和儿媳被什么光影人什么飞行器带走之后,孙子也没有遇到过太大危险和奇异之事。

许多年后,当董问天驾驭至尊狂灵虫,抵御外星魔兽,统御万灵之时,董倡寿才明白孙子为何而生,才知道孙子董问天存在的逆天使命和绝世价值。

当然,这是后话。

白虫镇附近有二座山,一座叫雏虫山,一座叫火粅山。

其中火粅山在白虫镇西南二十里外,海拔差不多有一千六百余米。

据说,这个火粅山是座火山,曾在很久很久以前有过一次火山喷发,那几千度的岩浆把四周一切焚烧殆尽。

虽然历经岁月,但火山口附近寸草不生,红色岩浆化石随处可见。

除了火山口,其它地带多岩石,虽然也长花草树木,但都低矮弱小,不见参天大树。

在白虫镇上,有着这样传说,火粅山火山口附近经常有野狼出没,那野狼足有几人高,全身毛发像燃烧火焰,眼睛里喷出绿绿光芒,样子甚为恐怖。

也正因为这个传说,镇上没人敢去火粅山打猎采药的。

与火粅山相邻的就是雏虫山。

这雏虫山海拨与火粅山不相上下,景色宜人,树木茂盛。

同样,这雏虫山也有传说,说山里有个若大湖泊,湖泊里常有几丈长蟒蛇浮游水面,那蟒蛇足有巴斗粗细,有时候还能贴着水面飞起来。

也因为这个湖泊,白虫镇上人也很少去雏虫山深处,虽然进山,也都是在周边采药打猎,很少有人敢去湖泊里钓鱼捕虾。

致真堂开了这么多年,关于雏虫山和火粅山传说,董倡寿当然也听说了,只是他没有当回事,也没有放在心上,他觉得传说毕竟是传说。

这天,董倡寿遇到了一个奇怪病人,病人全身上下一片红肿,虽然涂了董氏特制膏药,但那红肿并见丝毫好转。

董倡寿仔细观察了红肿处伤情,断定病人应该是中毒所致。

于是,他冲着病人问道:“老乡,你是不是被什么东西咬到了?”。

“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昨天下午,我去附近雏虫山打猎,回家路上,身上就突然红肿起来,而且疼痛难忍,真叫人生不如死”。

病人说到这儿,恳求道:“董大夫,大家都说你是神医,求求你解决我的痛苦,这痛钻心,真的受不了,想想还不如死掉,一了百了”。

“这样吧,你先药膏涂着回家去,你这伤需要一付草药,我这医馆里用完了,下午我去山里一趟,看看能不能采到药,如果采到药,你这红肿应该可以很快消除。这样,你明天上午再过来吧”。

病人答应一声就离开了致真堂。

送走了最后一个患者之后,已近中午。

董倡寿就开始做午饭。

他想好了,吃过午饭,让孙子在家替他坐诊,自己去山里采些草药回来。

吃了午饭,收拾好碗筷,董倡寿就对董问天说:“孙子,今儿下午,你就在家里替爷爷坐诊,爷爷出去有点事”。

“爷爷要去哪儿?”。

“去山里采些草药回来”。

“去雏虫山吗?”。

“是的,来回总得半天时间,你就在家替我坐诊吧,再说,就凭孙儿医术,再重病人应该也能手到病除”。

“爷爷,孙子不想在家里,孙子要跟爷爷一起去,好久没去那山里玩啦”。

董问天说着,就扯着董倡寿胳膊,一个劲地撒娇。

“爷爷,我想跟你进山嘛,你就带孙子去嘛,好久没带孙子外出玩啦,整天呆在这医馆里,闷死孙儿啦”。

董倡寿想想也是,这孙儿整天就跟自己呆在医馆里,得让他进山一起去采药。

虽然他董家传世绝学是金针,但他知道,这针灸也不是万能的,有些病还要靠中药治疗才能根除。

董倡寿觉得,就医学修为和针灸技能技巧而言,孙子董问天针法和疗效,可以跟当今任何一个大家相当了,但在中草药方面,孙子还大都学停留在书本上。

他突然想到了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上的二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董倡寿知道,孙子将来要想成为一代中医大家,除了他董氏独特金针疗法,辨别草药,开方抓药那也是必须要精通。

有了这些想法,他欣然同意了孙子要求:“好嘞,爷爷答应你,下午咱爷俩一起去雏虫山采药去,带孙子一起去呼吸呼吸山水间新鲜空气”。

董问天乐的合不笼嘴,跳起来在董倡寿脸上亲了一口:“爷爷真好,我爱爷爷!”。

一句我爱爷爷,让董倡寿心里一阵温暖。

于是,爷孙俩稍作准备,在致真堂门上挂着停诊牌,就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