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师叔沉迷网络中 第652节(1/1)

天下大乱,万一一家人聚在一起,都被人家一锅端了怎么办?

分开了,至少一个子弟被杀了,还有好些子弟活着。

只要大乱结束后,有一个子弟活着,家族的血脉就会留传下去。

这三个人不是家中的嫡长子,在家中并不受重视,自然不会像谢俊林一样能够被送到书院读书。

不过他们三个都是很有能力的,这一点,在家族中没有表现出来,只有谢俊林身为他们的朋友,知晓这三个人的才干。

他们不在家中表现,自然有其道理。

谁叫每个家族的后院都有很多事儿呢。

这三人其实一直就在锦城之中,谢俊林已经跟他们联系上了。

这三人其实再暗中考察小师叔以及雒城军,本来就有了投靠的心思,如今又有了谢俊才这个好友先他们一步进入雒城军,他们自然就更加心动了。

这谢俊林推荐的最后一人却不是世家出身,而是一个平民。

这人叫做凌东水,家住江边。

他家中有一个兄长,喜好读书,家里花了大价钱将兄长送到书院读书,希望兄长以后出人头地,能够带着凌家改换门楣。

因为兄长花了家中大半的钱,凌家没有多余的钱送凌东水去读书了,他只能在家中帮忙撑船打鱼。

不过家中有书,凌东水认得了字,便自己看书。

他不喜欢四书五经,倒是喜欢看兵书,因此倒是学了一肚子的兵法。

再加上他的水性非常好……

谢俊林:“主公不是正在为水军头领烦恼吗?这凌东水倒是适合。”

小师叔占领锦城后,用奇袭将停靠在岸边的水兵全部给捕获了。

不过水兵的将领不愿意投靠小师叔,被小师叔给杀了。

这要谁当水兵头领的问题就有些让小师叔头疼了。

谢俊林道:“凌东水的水性非常好,能够在水下憋气半个时辰(夸张说法),其他人给了他一个外号,水猴子。”

“水猴子?”小师叔眨巴眨巴眼睛,他想起了某个与“粽子”算是同种类的东西。

是同一种类吧?

小师叔有些不确定。

谢俊林:“这人的领导能力和兵法都很不错,是我亲眼见到的。”

谢俊林来锦城的路上遇到一伙残军对百姓和路人下手,是凌东水带着同村的一些年轻人划着小船在江上歼灭了那伙水军残军。

谢俊林的性命得此保了下来。

谢俊林也因此跟凌东水认识了,对凌东水很是欣赏。

小师叔点头答应了:“行,你明天将人带来我看看。”

谢俊林连忙应下。

第二天,他带着四个人来见小师叔。

三个是他的同乡,分别叫做孔钰文、宗春华和庄成河。

小师叔先考校了他们一番,结果非常满意。

这三个都是能做实事的人,小师叔给他们安排了职务,让他们去帮谢俊林。

最后,小师叔的视线落在精瘦的青年身上。

男子该是常年在江上风吹日晒的原因,皮肤很黑,不过牙齿很白,一笑,露出一嘴的大白牙,很适合拍黑人牙膏的广告。

青年,也就是凌东水冲着小师叔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便单膝跪地,给小师叔抱拳行礼:“见过主公!”

“起来吧!”

这倒是个干脆的,也是个有成算的。

小师叔对凌东水的第一印象还不错。

小师叔也考校了凌东水一番。

他的兵法不如钱靖云,但比起大多数人,也算不错了。

至于水性,这倒不用考察。

小师叔笑道:“以后水兵这一块就交给你了。”

凌东水激动,大声地道:“请主公放心,我一定会为您打造出一队精锐的水师。”

第924章 小师叔 争一争又何妨11

在凌东水勉强将水师建立起来的时候,小师叔的势力又迎来了朝廷的围剿。

这一次朝廷分为两批,一批攻打雒城这个根据地,一批攻打小师叔占领的另外一个城池阜城。

阜城地理位置十分好,位于平原之上,南北东西道路连通,田地平坦肥沃,是个富裕的城市。

但这里的缺点也十分明显,无天险防护,除了靠城墙,再无其他守城的依靠。

而这城墙,也并不十分高明。

朝廷大军兵临城下,只怕雒城军守不住阜城。

一众手下担心不已。

小师叔开口安慰他们:“放心吧,我会亲自前往阜城守城。”

众人更担心了,担心小师叔守不住城,被朝廷给抓住了。

小师叔:“对我这么没有信心?”

为了给这些手下信心,小师叔让亲兵将研究中心制做出来的好东西搬了出来。

小师叔拿起连弩,给一众手下演示如何操作。

这是小师叔借鉴诸葛连弩再进行改进后的连弩,一次性能够射出十只弩箭,且威力不小。

众手下的眼睛都冒光了,特别是谢俊林孔钰文等文官,他们的力气比武将小,拉弓能够拉得开轻弓,射出的箭没有多少威力,伤不到敌人。

现在好了,有了这连弩,他们遇上敌人,也有了诛杀敌人的能力。

这连弩带在身上,完全能够自保。

小师叔拿起第二件东西:“这是绊马索。”

顾名思义,不用小师叔演示,众人也知道绊马索的作用。

钱靖云眼睛一亮,明白小师叔会如何应对朝廷的军队,守住阜城了。

小师叔拿起第三样东西:“这是兵工铲!”

小师叔让亲兵给众人演示如何使用兵工铲。

挖、锯、砍、刺、切、钳、扣、钩、撬、锤、量等十余种功能,让众人恨不能将亲兵手中的兵工铲抢到手,自己拥有一把。

小师叔道:“兵工铲挖地的效果很强,我想着在阜城外面挖一些壕沟。”

这个游戏世界,还没有过壕沟出现。

于是小师叔给众人详细讲解了什么是壕沟。

众人听得眼睛闪闪亮,终于对小师叔前往阜城不再担心了。

原来自家主公早就想好了对付朝廷军队的办法。

嘿嘿,这一次绝对让朝廷军队有来无回。

小师叔看着众人的笑,将最后一样黑乎乎的圆球收了起来。

这种东西,能少用就尽量少用吧。

在冷兵器的厮杀年代使用热武器,有些太伤天和了。

能少用便少用吧。

第二天,小师叔和钱靖云便分别带着一队人马前往阜城和雒城。

钱靖云去雒城。

他钱家大本营可是在雒城呢,为了自己家族,钱靖云也会誓死将雒城给保住。

小师叔到了阜城,第一件事情便让士兵和百姓们一起行动,将阜城内的竹子都给砍了,编成竹网竖在城墙上。

雒城军可以通过竹网的网孔往外射箭,而官兵想要强行爬上城墙便不容易了。

哪怕官兵使用投石机。

竹子可是有韧性的,石头投上城头,落在竹网上。

竹网反弹,将石头弹回城下,反而伤到的是官兵自己。

竹网一出,阜城的官兵和百姓就仿佛吃了一半的定心丸,不再那么惊惶了。

然后,小师叔又带着他们挖壕沟,设置绊马索。

这一系列做出来,阜城的人彻底放心了,对胜利燃起了希望。

小师叔的这些布置也确实没有辜负他们的希望。

官兵们的投石机都还没有出场,便都拜在了壕沟和绊马索之下。

十万官兵全部成为了小师叔的俘虏。

照老例,这些官兵,至少一多半都将成为小师叔的手下。

而雒城那边,钱靖云也完全展现了他的军事才华,大败官兵,声名传播天下。

两场大战,让雒城军的威名更上一层。

官兵现在非常重视雒城军了,且有些惧怕雒城军,暂时不想再跟雒城军硬碰硬。

其他势力,也不想招惹雒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