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师叔沉迷网络中 第555节(1/1)

简腾冲家因为将所有的存款都给了何家做彩礼钱,因此没有再多余的钱举办婚宴。

因此,何念秋只是从娘家走到婆家便算是出嫁完成了,整个婚礼简陋无比,完全比不上她前世的婚礼。

但何念秋毫不在意,只要想到再过几年就能够享受到贵夫人的生活,何念秋就觉得现在吃些苦是值得的。

村里好些人都十分同情何念秋,觉得她命不好,就因为失足落水,嫁进了那么穷的人家去吃苦。她的几个闺蜜竟然将错误怪罪到小师叔身上,认为小师叔不该退亲,于是在村里说起了小师叔的坏话。

小师叔心里呵呵,遇到这几个女的,毫不给她们面子,将她们怼得怀疑人生。

小师叔一战成名,如今在村子里面,可没有人敢再说他的闲话。

原本还有些说小师叔又懒又弱、不事生产、自己吃白饭的,现在也都不敢说了,至少不敢当面说了。

只要不在小师叔面前说,小师叔便不会管那些人。

他现在忙着呢,没有时间理会那些人。

主要是家里的生意太好了,想要缝纫机的人家太多了,赵父和赵老二赵老三每天忙得不行,小师叔稍微有些良心不安,便出手帮了他们,做一些轻松的活儿。

缝纫机比洗衣机受欢迎多了,赵父和小师叔给赵大姐送去缝纫机后,那些订购缝纫机的人不要太多。

接了这些制做缝纫机的单子,赵父都不得不放弃再制做洗衣机了。

实在是忙不过来。

日子就在赵家一直制做缝纫机中过去,转眼儿,赵春鸣和赵夏震都上小学三年级了,小师叔也过了二十了。

赵妈觉得儿子不小了,又张罗着要给小师叔找老婆。

小师叔连忙阻止赵母:“娘,我现在不找。”

赵母:“你都二十了,还不成家怎么行?”

小师叔:“娘啊,实在是周围没有入得了我眼儿的女人。”

赵母叹气:“你这孩子的眼光未免太高了吧?你姐之前在城里给你找了个高中毕业的女孩子,你都瞧不起。你说,你瞧得起什么样儿的?”

小师叔:“大学毕业的。”

赵母:“啥?大学生?你这眼光还真是高!”

赵母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儿子这是在故意为难她吧?

现在的大学生稀缺无比,真有女大学生,能瞧得上自家儿子。

小师叔凑近赵母,放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开口:“娘啊,我得知了一个消息,你可不要告诉别人了啊!那啥,我听说,再过不久,高考就要恢复了。”

“高考?”那是什么?做为农村妇女的赵母不清楚。

小师叔:“就是能够上大学的考试。以儿子的水平,高考恢复,儿子绝对能够考上大学。到时候在学校中找个女同学做女朋友,不是比现在找的这些更好?”

赵母心动了。

大学生儿媳妇啊!带出去可有面子了。

只是,赵母还是有些存疑:“高考真的能够恢复?”

“当然,不是今年,就是明年。”小师叔道,“反正就一年多时间,你再等等又何妨?若是高考没有恢复,到时候儿子就听你的,你说娶谁,儿子就娶谁。”

“你说的,可不许反悔?!”

“嗯,不反悔。但你也别再给我找对象了。”

“行,就先不给你找。”

两母子达成协定,赵母果然安分下来,这让赵父很是疑惑。

老妻怎么又不关心小儿子的婚事了?

赵母便跟赵父叽里咕噜一通,说了高考的事情。

赵父对此双手双脚赞成。

这大学生就相当于古时候的进士了吧?

自家儿子能够成为大学生,那真的是光宗耀祖呢!

支持!一定支持!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高考恢复的消息终于传了出来。

老赵家的人那个开心啊!

他们对高考可是充满期盼的。

特别是小师叔的堂兄弟与堂姐妹们。

早再一年前,小师叔便拿出了数理化丛书,让叔伯监督堂兄弟姐妹学习。

这群年轻人可是被书本折磨得叫苦连天!

第799章 小师叔是手工业者9

何念秋早就知道高考要恢复,但却毫不关心。

高考跟她没有任何关系。

因为何家重男轻女,何念秋小学都没有毕业,如何参加高考?

而且就算自觉,她有时间学吗?

如今的日子是真的苦。

简家实在太穷了。

为了能够赚到更多的工分吃上饭,何念秋每天都要做许多活儿,日子比她在何家还要辛苦。

这让何念秋受不了了,多次想要不做事儿了,但又不敢,生怕得罪婆婆和简腾冲,怕以后简腾冲发达了,不带她过好日子!

为了以后能够好日子,她咬牙坚持。

现在何念秋最关注的不是高考,而是什么时候能够允许私人做生意。她等着简腾冲发达,等着自己成为贵夫人享福呢!

高考这一天很快到来了,赵家人一家子上阵,将小师叔送进考场。

两天考试下来,小师叔就如同去外面游玩了一趟,精气神好着呢,与其他考生形成了鲜明对比。

看着村里那一个个如丧考妣的知青,再看看自家该吃吃该喝喝的老幺,赵家人觉得这一波稳了。

果然,成绩出来了,小师叔获得了状元名头,那分数高得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小师叔因此获得了不少的奖励,获得的奖金足够小师叔大学四年的生活费了。

除了小师叔考上大学外,他的那些堂兄弟姐妹中也有几个考上了学校,虽然不是大学,但最次也考中了中专。如今的中专可是报工作分配的。

这让赵家人高兴坏了。

赵大姐也开心地带着家人回村子报喜,李卫红和李建国两个也都考上了。其中李卫红考上了省里的师范大学,李建国则考上了军校。

赵大姐买了一大堆好东西,全部是给小师叔的。

她觉得这个弟弟是自己的福星,正是有了弟弟督促她儿子女儿学习,两个孩子才能够考上大学,有光明的前途。

小师叔选择了最好的大学,去学校的时候,小师叔带上了赵父和赵母。

赵父和赵母本来不想去的,但小师叔说自己还有许多地方要赵父帮忙,赵父自觉自己的能力得到儿子的依赖,那个开心啊,立刻收拾行李,拉着赵母就跟小师叔去往大城市了。

到了大城市,小师叔便带着赵父赵母在城里转圈圈,想要购买房子。

这些年,赵家靠着做缝纫机和洗衣机赚了不少钱。

这次跟着小儿子来大城市,赵父给儿子们分家了。

每个儿子都分到了不少钱,但赵父和赵母手中依旧留着不少,足够他们在大城市的郊区买一个农家院子了。

小师叔选的农家院子距离他的学校有一段不短的距离,于是小师叔便买了一辆自行车。不过就算骑自行车,从农家院到学校,也要半个多小时。

农家院跟他们在村里住的院子没有多大区别,赵母非常适应,没两天就在院子里开辟了一小块菜地,种上可菜,还从村子里面买了鸡苗鸭苗,开始养鸡养鸭。

赵父则重新置办了一套木匠工具,给赵母制做了一台缝纫机。

村里的人对这一户外来者很是好奇,那些中年妇女们跟赵母认识了,便常来赵家跟赵母唠嗑,打探赵家的事情,然后,她们就看到了缝纫机……

这下子,赵父的生意开张了。

小师叔选择了机械制造专业,不为别的,而是因为学这个专业,有渠道弄到好些材料配件。

这一天,小师叔抱着一堆零碎回到农家小院,又开始手工拼装。

赵父在一旁看着小儿子工作,不时递个工具。

他很期盼儿子的新成品,应该能让他赚大钱吧。

这一次的拼装工作,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

小师叔用了一个多月,这才完成了成品的制做。

赵父看到小师叔手中看不出用途的成品,疑惑地问:“这是什么?”

小师叔:“这是电瓶。”

“电瓶?”

小师叔:“嗯,就跟蓄电池一样。”

“哦,哦。”赵父点了点头,又问,“这是用来做什么的?”

小师叔:“让我的自行车变得更快!”

赵父:“??”

小师叔将电瓶安在自行车上,自行车变电瓶车,那速度增长了一倍有余。

以前小师叔从家里去学校需要半个多小时,如今十多分钟就能够到学校。

小师叔骑着电瓶车在路上和校园中风驰电掣,引起了许多人侧目。

很多认识小师叔的同学找上了小师叔,询问他是如何让自己的自行车跑出摩托车的车速的。

小师叔:“因为我将自行车改造成了电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