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师叔沉迷网络中 第550节(1/1)

小师叔龇牙。

现在还没有退婚呢,小师叔只能前往河边一趟,看看他的未婚妻如何了。

结果刚出门没走多远,就听到有人对他道:“赵老四,你媳妇儿没了。”

小师叔眨巴眨巴眼睛。

啥意思?

未婚妻淹死了?

然后,他就收获了一溜儿同情的眼神。

小师叔更迷茫了。

等他到了河边,看到自己的三个哥哥真追着一个年轻人打,自家老娘指着年轻人骂,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他的未婚妻何念秋不知怎么的掉进河里,然后就人下水给救了。

救人的就是那个被他三个哥哥追打的年轻人简腾冲。

如今是夏天,大家身上的衣服都穿的少,然后下水救人,这救人者和被救者身体铁的那么近,该摸到的都摸到了。

更何况,赵家三个哥哥过来的时候,发现简腾冲还正对着何念秋的嘴亲嘴,虽然他辩解那是做人工呼吸。

小师叔感激地看向那个跑在最前面身手灵活的年轻人。

兄弟,谢谢你了啊!

他再看向已经苏醒在一旁哭哭啼啼的何念秋,一下子就看出问题了。

这何念秋看着是在哭,但眼里根本就没有难受的情绪,嘴角还微微勾起,看起来是很满意如今这样的局面啊!

这是什么一种情况?

何念秋不愿意嫁给自己?

简腾冲救她是正遂了她的心意,说不得这场落水救人都是设计好的。

只是不知道这简腾冲是何念秋的同伙,还是不知情。

不过不管知不知情,小师叔都非常感谢简腾冲。

感谢他的援手,让自己可以摆脱何念秋这个未婚妻。

嗯,何念秋应该是同样的想法,很高兴能够摆脱自己这个未婚夫了。

河边一通闹闹嚷嚷,让村民们看够了热闹,最终以简腾冲跑走了结束。

何念秋被她父母带回了何家,赵家其他人也带着小师叔回了赵家。

回到赵家,三个嫂子就去厨房烧饭,剩下赵父赵母和三个哥哥以及小师叔。

赵母唉声叹气,对着小师叔直道:“我可怜的小四哦,这都要成婚了,妻子却被别的男人夺走了。”

在村里人眼中,何念秋都跟简腾冲肌肤相亲了,还亲嘴了,自然不可能再嫁给赵老四了,必须得嫁给简腾冲。否则何念秋的名声就不能要了。

小师叔忙安慰赵母:“娘,没关系,不结就不结吧。我本来也没怎么多喜欢何念秋。”

“你就别安慰娘了,娘可是知道,你有多中意那妮子。”赵母叹气。

何念秋长相清秀,在村子里面算是长得最好看的,好些年轻小伙子都喜欢她,便是城里来的知青也有喜欢何念秋的。

何念秋之所以会跟小师叔订婚,是因为小师叔家的条件好,可以给何家不少的彩礼。

小师叔道:“才没有呢。我以前也不是特别喜欢她,只是觉得她是村里的姑娘里面长得最好看的一个,才想娶她。后来村里来了好多城里的姑娘,长得也很不错,何念秋不是最好看的一个,我就不喜欢她了。何况她的年纪还比我大,以后一定我老得快,我不喜欢。”

“真的?”赵母不确定地问。

“真的。”小师叔用力点头。

赵母松了一口气,一巴掌拍在大腿上,道:“那行,等吃完可饭,我就去何家退亲。”

小师叔:“记得将订婚时给的彩礼钱要回来。”

赵母:“肯定得要回来啊!怎么能够便宜了何家!”

何家觉得自家姑娘金贵,当初可是问赵家要了八十块钱的彩礼钱,还要好些彩礼。

不过赵家也不傻,人还没有嫁过来,怎么可能将彩礼都给何家送过去?最多只在两人订婚的时候给了何家二十块钱彩礼钱,其余的钱和彩礼,说是成亲前一天给何家送过去。

也幸亏是这么绝对的,使得赵家没有多花冤枉钱。因为还有两个月才举办婚礼,彩礼赵家还没有置办起来。

赵大哥道:“等大姐回来了,让大姐在城里给老四找个媳妇。”

赵父和赵二哥赵三哥一起点头,在他们心中,自家老四配个城里媳妇绰绰有余。

当然,也就他们这么想,其他人都只觉得他们是癞蛤蟆打哈欠,就像厨房里面的三个嫂子,就觉得老赵家的人是在痴人说梦。

她们就想不明白了,这老赵家怎么就这么宠老四呢?将人都宠坏了,连地里的活儿都不干。将人供着上了高中,还不是没有在城里找到工作,灰溜溜地回了村子?

但这老赵家的人竟然还只觉得是其他人不好,耍小手段抢走了赵老四的工作。在赵老四回村后,竟然也不让他下地,白白养着赵老四。

这让三个嫂子都有些无法接受,要知道她们的孩子都要做事儿呢。结果这小叔子倒好,光吃饭不做事,简直了。

最让她们呕心的是赵家人还花那么多彩礼钱帮赵老四娶媳妇!

第792章 小师叔是手工业者2

这一次,何念秋落水被救,三个嫂子是最开心的。

她们很高兴能够与何家退婚。

凭什么娶何念秋要给何家那么多彩礼?

她们嫁进赵家的时候,可是连一半的彩礼钱都没有要到。

总之,三个嫂子对于小叔子是很不满的,但她们不敢表露出来。因为赵家从两个当家人到她们的丈夫再到出嫁的大姑子,都非常宠小叔子。她们有抱怨也不敢说。

至于小师叔为什么在赵家这么受宠,她们也是从丈夫口中打听到了原因的。只是她们没有感同身受过,所以无法理解。

原来小师叔这个身份还是赵家一家的救命恩人。

小师叔刚出生不久,某天夜里大哭不止,吵得赵家人都睡不着,无论怎么哄都不行,将赵家一家人都给闹醒了。

就那么巧,其他人被闹得从屋子里面跑到院子,想要抱怨几句的时候,地动了,屋子在摇晃!

赵父和赵母当即抱着小儿子跑出自己住的屋子,而院子外面,四个孩子早就站在院子里了。

那时候赵父还没有跟父母兄弟分家,他们也被小师叔的哭声闹醒,及时从屋子里面跑出来。

然后屋子就塌了。

赵家因为跑得及时,没有一个人受伤,更没有一个人死掉。

其他人家可就不如他们家好运了。

除了住在赵家周围的两个邻居家被吵醒及时跑出来了以外,村子里其他人家都或多或少有没有跑出屋子,被砸伤乃至砸死的。

这件事后,赵家人便将小师叔当成了福星,不止赵父这一房人宠爱小师叔,便是赵爷爷赵奶奶以及其他房的叔伯婶娘表哥表姐们也非常宠爱小师叔。

没有分家前,小师叔真的是一点儿事情都没有做多。他呀做什么事情,必定有人立刻上前帮他做。

后来赵爷爷赵奶奶去世了,赵家分家,只赵父赵母这一房,没有那么多的人围着小师叔了,小师叔才自己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后来,年纪小的小师叔看到一个饿昏了的人,一直被家人呵护得很好,便是灾年也没有怎么饿肚子的小师叔便同情心大起,将自己的吃食给了那个饿晕的人,救了那个人一命。

结果那人的身份不一般,乃是城里某个国营大厂的采购部部长。

那人感激小师叔的救命之恩,便给了赵家一个进工厂的名额。

这个名额最后归了赵大姐,因为这个时候三个哥哥的年龄还小,不到工厂的招工年纪。

赵大姐在城里有正规工作,自然就嫁进了城里,日子过得比村里的女人们好太多了。

因此,赵大姐更加疼小师叔这个弟弟了。

赵父有一手好木工手艺,农闲的时候,便带着三个儿子一起做点儿东西。做出来的成品都会被赵大姐带回城里去,因为成品品质好结实,想要成品的人不要太多。

因此换了不少的钱。

便是四邻八乡的人家搬新家或是家里办喜事,都会找赵父和赵家兄弟帮忙做家具。

靠着这一手手艺,赵家每年的进项可不少,算是乡里最富裕的人家了。

因为家里有钱,赵家便将他们最宠爱的小儿子送进学校读书,一直将小师叔供到高中毕业。就算小儿子如今没有工作,他们也有足够的底气养着小儿子。

三个嫂子在厨房中小声抱怨着小叔子,堂屋里,赵母跟赵父说起进城看望女儿和外孙的事情。当然,看望他们是顺便,最主要的还是要让赵大姐给小儿子找个漂亮的城里对象。

小师叔忙拦住两人,表示自己年纪还太小了些,近两年内不想结婚。

“你都十七了,哪里还小?”赵母道。

小师叔:“国家规定十八岁才算成年,十七岁的我还是个宝宝。”

“宝宝……”

赵父赵母以及赵家三个哥哥只觉得牙酸。

小师叔开口给他们进行了一堂生理健康的科普讲座,总结就是太早结婚对身体不好也不利于子嗣健康。

赵父赵母和赵家三个哥哥被小师叔讲得晕头晕脑,晕乎乎地答应了小师叔至少四年之内不给他找老婆。

“爷爷、奶奶……”

四个小萝卜头从外面回来了,这是赵家三个哥哥的孩子。

赵大哥家的大儿子赵春鸣,今年八岁,明年就要送到学校去上学了。

赵大哥家的女儿赵晓兰,今年五岁。

赵二哥家的大儿子赵夏震,今年七岁,明年会跟赵春鸣一起上小学。

赵三哥家的儿子赵秋收,今年也是五岁。

家里的屋子里面还有三个更小的孩子,分别是赵二哥家的小儿子赵冬临,今年两岁;赵三哥家的两个双胞胎女儿赵晓桃和赵晓梅,刚刚周岁。

赵家算是人丁兴旺的了。

赵父和赵母对孙子们是十分宠爱喜欢的,虽然孙子还是排在小儿子后面,但看到几个孙子孙女回来叫喊饿,立刻就催促三个媳妇动作快一些,赶紧将晚饭做好。

三个媳妇不敢再议论小叔子,加快了手里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