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师叔沉迷网络中 第308节(1/1)

他挑了挑眉,翻开册子,一目十行地看着。

但没多久,他看册子的速度便慢了下来,一边看一边思索。

看了一个多时辰,桌子上的茶已经换了两拨了,郭奉孝才抬起了头,满是感叹地对小师叔:“按照你这个计划,琅琊将成为天下最安定最富裕百姓生活最幸福的地方。”

小师叔笑:“我本就是想将琅琊打造成桃花源的。”

“桃花源?”郭奉孝不解。

小师叔这才想到,陶渊明是晋朝时候的人,此时还没有出生呢,更不用说写出《桃花源记》了。

小师叔将《桃花源记》的大概内容讲了讲,郭奉孝听后点头:“按照主公你的规划,琅琊确实会成为桃花源。只是,琅琊还是太小了。”

小师叔听到郭奉孝改变了对自己的称呼,笑了,没有想到这一份计划书便能够让郭奉孝认自己为主。

曹丞相,对不起了,抢了你的“白月光”。

小师叔道:“还不是时候,还不是我冒头的时候。”

郭奉孝了然,就像他选择隐居一样,小师叔也选择猥琐发育。

郭奉孝觉得这个主公非常和自己的性子。

两个人就五年计划进行讨论,郭奉孝就其中一些地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他比小师叔更了解这个时代。

有了郭奉孝的加入,小师叔轻松了许多。

郭奉孝是个好奇心非常重的人,对小师叔弄出来的各种新玩意十分有研究的兴趣。这一点上,他跟小诸葛十分相像。

小师叔跟郭奉孝提起小诸葛,郭奉孝有些可惜,与那个孩子错过了。

“主公又有什么新奇的点子了?”郭奉孝走到距离小师叔最近的太师椅坐下,背靠着椅背,浑身懒洋洋的,完全坐没坐相。

小师叔将画好的图纸递给郭奉孝。

郭奉孝接过来看了一眼,认了出来:“这是炼铁的炉子?”

小师叔:“应该说是炼钢的炉子。”

现在琅琊变得富裕起来,小师叔终于将手从民生上收回来,伸向武器方面了。

汉末战乱已起,想要获得胜利,虽然武力值强大的武将很重要,但武器也非常重要。

想想吧,两军交战,其中一方的武器一下就砍断了另一方的武器,战果会如何?

那是显而易见。

小师叔又拿出了几张图纸,那是武器制做图纸,递给郭奉孝。

“奉孝,拜托你了。”

郭奉孝:“喂,你什么事情都交给我,不怕我累死啊!”

小师叔:“觉得累可以找帮手啊。”

郭奉孝笑了:“原来你是想让我给你推荐人才啊。”

小师叔摊手:“没办法,我认识的人不多,没有你认识的多。”

郭奉孝道:“我这里倒是真有几个可以推荐给你的,荀彧荀文若,你可知道?”

“有些耳熟。”小师叔想了想,这个名字确实有些耳熟,似乎也是曹操的谋士。

郭奉孝道:“文若兄跟我是老乡与好友,他已经出仕,举孝廉出任守宫令。”

“守宫令?他在京城?”小师叔皱眉。

人既然再董卓手下,不好弄来啊,否则他早就将贾诩给绑了来了。

郭奉孝摇头:“文若兄已经不在京城了,他给我写了信,说是已经弃官归乡,整想着率领宗族避难冀州。”

“冀州?袁绍的地盘?”小师叔摇头,“袁绍可不是好主公,为人太过刚愎自用。”

郭奉孝点头:“我可以写信给文若兄,让他全族搬迁到琅琊来。”

小师叔:“咱们琅琊欢迎任何人来定居,即便荀彧不帮我,我也欢迎他们到来。”

小师叔终于想起一点点有关荀彧的信息了。

荀彧虽然认曹操为主公,但他一直效忠的是汉室,是所谓的正统。他帮助曹操,其实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汉献帝,复兴汉室。否则他最后也不会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被调离中枢,于寿春忧郁而亡。

小师叔这里没有汉献帝,并且想要一统天下,荀彧肯定不会帮他。

不过留不住荀彧,可以留住荀家其他人啊。

比如荀攸,他可被曹操称为“谋主”呢。

郭奉孝了然,最为荀文若的好友,他又如何不了解荀文若的想法。

郭奉孝道:“我还有一个朋友叫做戏志才……”

小师叔:“人在哪里?我立刻叫手下去请’。”

郭奉孝呵呵哒,爽快地出卖自己好友。

不久之后,戏志才被“请”来,从郭奉孝手中接过许多的事务。

戏志才对出卖自己的好友没有好表情,郭奉孝嘿嘿地奉上了小师叔给他的茶叶,以及可以滋补身材的药酒。

戏志才也是好酒而不喜欢喝茶的人,原因跟郭奉孝一样。郭奉孝这礼物送到了戏志才的心上,戏志才“勉勉强强”原谅了郭奉孝。

两人对坐在一起喝酒聊天,聊着工作的事情。

他们喝的是药酒,小师叔拿出方子,专门让人酿造的,一部分给了诸葛珪,剩下的给了郭奉孝和戏志才。

两个人的身体都不好,却一样好酒,为了喝酒,连命都可以不要。

小师叔还想让他们多多给自己干活呢,绝对不能让他们发生早逝的事情,自然要呵护好两人的身体。

“人还是太少了啊。”郭奉孝感叹。

戏志才点头:“不知道文若他们什么时候到。”

郭奉孝道:“一家子迁移,麻烦呢。幸好我家就我一个了想去哪里都可以。”

戏志才翻了白眼,刚想开口,就看到下人进来禀报。

荀家的人已经到琅琊县城外了。

两个人赶紧起身,叫了牛车,带着他们出门迎接荀彧。

荀彧望着高耸的城墙,心中思绪翻腾。

光看这城墙,就可以判断这是个适合族人安居的地方,只是……

荀彧望向京城的方向。

汉室犹在!

第471章 小师叔入三国8

荀家很快在琅琊县安居下来。

几乎所有的荀家人对琅琊县都很满意,一些荀家的年轻人已经生出了想要投靠年轻县令的心思。

荀彧没有阻拦家里的小辈,他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却不能将想法强加给小辈们。

实际上,荀家人已经分成了两派。一派如同他一样坚持汉室正统,想要扶持汉室。另一派则看出汉室将颓,想要寻找明主。

陶玄会是明主吗?

从好友郭奉孝和戏志才的口中,荀彧判断出陶玄确实是一个有才能有胸襟的人,这样的人如何不是明主?

只是、只是汉室还在,他就不会另投他人。

荀彧的固执让郭奉孝和戏志才头疼,但小师叔却无所谓。

荀彧确实是人才,但有句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个人再厉害,也及不上群众的智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合理安排他们,他们发挥出的能力,不下于那些有名的才子谋士。

小师叔看到琅琊县越来越多的人,心想可以扩大军队了。

只可惜,普通的军士一大把,但将领却一个都没有。

又不能像绑郭嘉和戏志才一样去将人绑来,那一个个都是武力值强大的家伙,小师叔手下这些人怕不是他们对手。只怕人没有绑来,手下却被人杀了。

勉为其难,小师叔只能自己练兵带兵了。

小师叔没有强制征兵,不过给士兵们的报酬很高,引得许多人报名加入军队。家中只是舍出一个儿子参军,却能够换回足够家人十年生活的银钱物资,谁不愿意。

没多久,小师叔手下的军队人数就增加至五千人。

是实打实的五千人,而不是对外夸张地虚报了数目。

如今这些领兵的人都喜欢夸张,总喜欢将自己手下的人数往高了报。

明明五千人,非要说五万人。

明明两万人,非要说十万人。

一次打仗就是几十万人。

话说,三国时候有这么多人吗?

郭奉孝摇着折扇,一副风流公子的模样走向校场。

校场上,小师叔正盯着兵士们练习军体拳。

整齐划一的动作和宏亮的呼喝声让郭奉孝嘴角勾了起来。

他的小主公,给他的惊喜越来越多了。

有这样的军队,怕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吧?

小师叔看到郭奉孝,迎了上来。

“奉孝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