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师叔沉迷网络中 第275节(1/1)

这位徐正声才子就是个痴情的。

他娶了的妻子是他青梅竹马的表妹,两人感情非常好。只是表妹跟林妹妹很像,身体同样不好,在生产的时候难产死掉了。

徐正声伤心欲绝,便有了避世出家的心思,连自己的女儿都不管了。

小姑娘被祖母教养长大,如今已经嫁人。

后来太子事败,众人没有找到太子长子的尸体,却原来是太子妃将儿子藏了起来,托付给了自己的大弟弟徐正声。

徐正声担心太上皇因为废太子继续迁怒太子长子,遂带着太子长子一同离开了京城。后来得到消息,他竟然带着太子长子出家了。

徐正声的聪慧用在佛法上,同样成就非凡,没有两年,便成为佛法高深的大师了。

太上皇和当今皇帝都知晓了徐正声之前的操作,没有下旨惩戒徐正声,默认了太子长子出家的事情。

徐老太爷的第三个孩子便是当今皇后了。徐家的教养很好,皇后也是端庄贤惠的,跟当今皇帝的关系不错,很受皇帝的尊重。

皇后没有生儿子,只生了一个公主,当今三公主。

这三公主是皇宫中的团宠,不但皇帝皇后宠爱她,便是皇后的最大对手贵妃娘娘也很喜欢这个公主。因此三公主被娇宠得有些刁蛮了。

徐老太爷的第四个孩子便是如今书房中这一位了,名字叫做徐正言,继承了承恩公的爵位。

这一位也很有才华,但因为哥哥姐姐的关系,徐正言选择了低调,没有在朝堂上弄实职,而且寄情书画,成为天下有名的书画大家。

徐正言听了手下的汇报,道:“这孩子发现你跟踪了,溜着你玩呢。”

随即他笑了:“不愧是我徐家的种儿。”

手下道:“这位小少爷真的是覃少爷的孩子吗?”

徐正言道:“他长得跟覃儿和大哥那么像,肯定是他们其中一个的孩子。大哥不可能,他跟嫂子的感情那么好,绝对不会背叛嫂子的。那就只有覃儿了,他想给义忠亲王留下血脉传承吧。”

小师叔听徐正言的语气,对自己没有恶意,便放下心来。

徐正言没有想跟他相认的心思,小师叔便将徐家人都放在了一边。

他也不再跟徐正言的心腹兜圈子,让他们查到了自己如今是荣国府的庶出少爷。

徐正言虽然对贾家没有好印象,但觉得这个身份对小师叔来说是个很好的掩饰,便没有再多余的动作,只暗中关照小师叔。

小师叔有意让徐家知晓齐大这些孩子的事情。

徐正言感叹小师叔体内不愧留着徐家的血脉,聪慧无比,从小就知道未雨绸缪。他吩咐了手下关照齐大等人,让齐大他们发现如今做事顺遂无比。

徐正言让人调查小师叔怎么会成为贾家的庶出儿子,小师叔也正想知道原委,暗中关注着。

真相查起来有些麻烦,十多年过去了,好些当事人都死掉了。

不过,徐家暗地里还是有些势力的,努力追查,真让他们查到了真相。

当年,周姨娘被王夫人陷害,“犯了错误”被打发到庄子去。

结果去了庄子后才发现她已经怀孕了。

周姨娘原本是贾母的丫鬟,给贾政做姨娘。

王夫人却陷害周姨娘,这就打了贾母的脸。

贾母气恼,知道周姨娘怀孕后就允诺其生下儿子便能回府。

周姨娘高兴,王夫人生气。

王夫人怎么可能让周姨娘生下孩子。

于是养胎期间,周姨娘遭到各种算计,怀胎怀得异常艰难。

怀胎七个月的时候,周姨娘被身边的丫鬟撺掇着去附近庙里上香,回来的途中马车出意外,周姨娘摔倒,羊水破裂,便要早产。

那丫鬟借口去找稳婆,带着马车夫驾着马车离开了,将周姨娘和一个婆子丢在野外。

周姨娘挣扎着,在婆子的帮助下生下了孩子。

但因为王夫人的各种算计,孩子生下来就是个死胎。

没有健康的儿子,周姨娘就回不了荣国府,她如何甘心。

却没有想到,她和婆子在返回庄子的途中捡到了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还是男孩子。

于是周姨娘便将那捡到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带着他回了荣国府。

整件事情只有周姨娘和那婆子知道。

周姨娘对那婆子有恩,婆子对这件事情守口如瓶。回了荣国府后,带着周姨娘给她的五十两银子和卖身契,回到乡下做了个地主婆。

第425章 小师叔是庶子16

徐家人通过那婆子知道了当年的事情。

那婆子确实是个嘴紧的,不过为了儿孙,还是将当年的事情告诉了徐家人。

毕竟周姨娘已经死了,徐家又说他们是为了找自家的小少爷。

说出小师叔的真实身份,并不是害了小师叔,婆子这才将当年的事情说了。

徐家人可是给了她一百两银子呢。

分给两个儿子,可以再买好几亩地。

徐正声与司徒覃都不在京城,徐正言无法向司徒覃确认十多年前的事情。但徐正言认定了小师叔就是他们徐家的人。

小师叔想到修真界中的血脉牵引术,用这种法术,谁跟谁是亲人,一个法术过去就十分明了。

可惜这是游戏世界,无法使用法术,最多只能使用精神力。

县试过后放榜了,贾环贾琮和两个孩子都通过了县试。

报喜的人到了荣国府门前,让荣国府的门子给;拦住了。

从报喜人口中,门房知道贾环贾琮考过县试,都惊呆了,急忙跑进去给贾赦和贾政报信。

贾赦和贾政也都惊呆了,随即就高兴起来,自己的儿子通过了县试了!在科举上迈出了第一步!

贾政最为开心,他最喜欢的就是读书人啊。

两个人赶紧让人给报喜的人封了大红包,一个劲儿地催人将贾琮和贾环给叫来。

贾母听到这个消息,也惊住了。

没有想到两个不受重视的庶子竟然有这样的能耐。

为什么考中的不是自己的宝贝凤凰蛋贾宝玉呢?

但就算遗憾,贾母还是有几分开心的,也让人将贾环和贾琮叫来,表扬了他们一通,赏赐给了两人不少好东西。

贾环和贾琮忙得不可开交,从贾母处出来就得去贾赦和贾政那里,听他们教训,还得解释他们怎么忽然就去考县试了。

两人老实地说了他们跟秀才,哦,不,现在是举人了,宁举人,学习的事情。

去年秋闱,宁举人成功进入考场,成功地经过九天考试,桂榜提名,成为了举人。

这其中少不少小师叔暗中护持。

宁举人之所以一到考试就运气差,并非他真的运气差,而是有小人作祟。有嫉妒他的人暗中陷害他,让他无法进入考场。

小师叔暗中处置了那些做手脚的人,宁举人便顺利地进入了考场。以他的才华,不考中才怪。

贾环和贾琮也没有说家学的坏话,只说贾代儒年纪大了,还要教授那么多的学生,看管不到他们很正常。他们学习的时候有许多疑问得不到解答,这才求了一个朋友帮忙,向朋友的夫子求教。

后来朋友的夫子发现他们有读书的天赋,便想着让他们到自己门下学习。

贾环和贾琮见夫子的才学不下于贾代儒,而且夫子收的束脩不多,一年才三两银子,他们用自己过年得到的红包就能够支付,便转而去了夫子那里学习。

贾赦和贾政听说两人一年才交三两的束脩,还是跟着个举人学习,简直惊呆了。

要知道其他富贵人家请夫子教自家孩子,最低一个月也要给十两银子的束脩,一年便是一百二十两银子啊。

这两个小子简直捡大便宜了。

贾赦和贾政都觉得羞愧了,觉得亏了人家夫子了。

人家尽心尽力地帮他们教导出两个读书人,却只收那么一点点的束脩。

贾赦和贾政对视一眼,立刻就吩咐下人准备厚礼,又包了一百两银票的大红包,带着贾琮和贾环上门感谢宁举人。

宁举人考上举人后,家中的条件好了许多,更多的人愿意送孩子到他这里来读书了。但因为宁举人收的费用不多,因此他家依旧挺贫寒的。

贾赦两兄弟这一送礼,直接让宁举人一家脱贫奔小康了。

宁举人心中是感激贾家人的,此后对贾环贾琮更加用心教导,让他们在科考上走得更远。

贾赦和贾政还想打开宴席给贾环和贾琮庆祝,但被两个小的给劝住了。

他们不久之后还要参加府试和院试,要专心复习,没有心思参加宴席。

举办宴席的话,还是等他们考中秀才再说吧。

贾赦和贾政觉得又道理,遂歇了心思。

贾环和贾琮继续去宁举人那里学习,他们不是两人了,还带上了贾兰和贾菌。

李纨知道贾环和贾琮在宁举人那里学习后,便求上了贾环,让他带着贾兰去宁举人那里拜师。她准备了丰厚的拜师礼,光束脩就十两银子。

贾环跟贾兰关系不错,当即就应下了。

贾兰跟旁支家的孩子贾菌在族学中是同桌,关系非常要好。两个人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

族学不是能让人学习的地方,因此贾兰知道有个能学到本事的好地方后,便带上了贾菌。

贾菌的父母虽然不富裕,但为了孩子前途,也咬了咬牙,拿出了十年的束脩给孩子交学费。

宁举人考校过贾兰和贾菌,发现他们基础扎实,而且学习态度十分认真,便收下了两人。

这两人只一天就发现了在这里学习比在族学学习强太多了。

这里都是认真学习的学生,大家交流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而不是什么艳词淫曲。

贾兰和贾菌觉得空气都新鲜多了。

他们真心不想看到薛蟠和香怜玉爱那些人。

贾兰和贾菌进入宁举人门下不多久,府试就举行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