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繁花[综红楼] 第625节(1/1)

可不是的么——方从哲后悔了。他拉着朱国祚的袖子,眼泪都要流成怨妇了。

“兆隆,我都是为朝廷啊。要是陛下直接南下了,”

“中涵兄,你莫这般伤心。我明白你的心思,都是为了朝廷。你想想殿试在即,陛下无论如何不会将阁臣都治罪的。”

方从哲立即从朱国祚的话里听出自己的在劫难逃了。

“兆隆,唉,从天子登基我就想致仕。唉,万历帝的时候,我就数次想致仕。都是进卿拉我进内阁,一次次劝我不要返乡。现在是想返乡也不成了。”

朱国祚能在千军万马的科举考试中,以二十四五岁的年纪就高中状元,心思剔透就不是方从哲能够比拟的。他早看得明白方从哲入阁是各方势力妥协后的产物,也明白方从哲是叶向高的变相“替罪羊”,可是这时候自己还不得不为昔日关系很一般的同年出面。

“中涵兄,天子不会如何你的,可是有一点万一你能平安致仕了,你可不能回乡讲学了。”

方从哲知道天子不喜欢起复讲学的人,自己能平安致仕也属于身上背了罪名那类人,还有什么脸面开学堂教书育人,没的让弟子们被自己拖累。

他长叹一声说道:“犬子不成气候,孙子尚弱,老夫若能平安回乡,以后就只在家教导孙子罢了。”

朱国祚得到方从哲的保证,安慰方从哲道:“中涵兄早日把令孙教出来,趁着我们几个还没致仕,也能拉拔他一把。你可记清了,最多只有十年的时间。除了自强,我们就都得致仕了。”

方从哲不管朱国祚讲的是不是虚话,先就谢了又谢。他做国子监祭酒多年,要是孙子能考上进士,虽多的是学生能提拔亲孙子,但谁能抵得上吏部侍郎的一句照顾呢。

韩爌听叶向高的指派,拉着崔景荣去求还黄克缵。韩爌早就看明白了,不论叶向高有没有首辅的名头,哪怕叶向高是第四阁臣,遇事还是得按着叶向高的吩咐去做。只因为黄克缵见了崔景荣的热情态度,他更坚定了不能在内阁争出头的决心。

黄克缵对崔景荣热情是因为天子对崔景荣的赏识。这还是周嘉谟与他喝酒的时候说吐噜嘴了。原话大意是公鼐公孝与四十四岁才中进士,就是凭借着帝师的名头做了侍郎。但是他得中进士的时候,崔自强早在朝中历练了二十年了。

那能一样么。

周嘉谟和黄克缵都属于年少得志的那类人,但在崔景荣面前却难免逊色。见多了少年中举的,但是弱冠就能金榜题名,而且为人做事不迂腐、有才干,崔自强是朝中的第一份。

黄克缵因为“欺君”的潜在罪名牵连上了崔景荣,爱才之心让他为崔景荣抱屈。惋惜之心让他立即决定去找天子说情。

于是周嘉谟、张问达、朱国祚和黄克缵,不约而同地先后到了乾清宫求见天子。

第884章 木匠皇帝139

朱由校这时候正在听刘时敏的汇报, 说是朱由检前些日子咳嗽的比较厉害, 一直被李庄太妃拘在永宁宫静养, 没来乾清宫参加小朝会、也没到养心殿来。于是阁臣等的议事, 朱由检都缺席了。四川的八百里加急, 刘时敏听说了, 但他去内阁问方从哲的时候, 方从哲否认了那加急奏折。

“皇爷,司礼监只能看到内阁愿意送进来的、已经做好票拟的、需要用印的折子。若是没有科道五日一查的规矩盯着,万一有折子被内阁和六部留下了, 可能不到大清理的时候,或是专门去寻找, 都很难发现有被扣折子的事情。”

朱由校不想恢复六科。本来六部尚书就能完成的事情,弄出来一个内阁分权来替代宰相, 勉强也算说的过去。明最初设定的内阁位卑而权重, 可是这两百多年演变下来,内阁首辅的“位”已经不是往昔,早成为凌驾六部尚书之上的、没有“宰相”之名的国相。

刘时敏的话好像是建议自己恢复科道, 增加对内阁的监视, 但未尝不是想为司礼监争取更大权利的意图。如果让司礼监可以看到没经过内阁审阅就送进来的折子, 票拟、批红、用印这流程, 很可能很快就被打破, 司礼监会把所有的奏折都抢进内廷,把票拟给取代了。

那才是宦官把持了所有的朝政,比历朝历代都更上一层楼了。

朱由校在心里冷笑。

宦官目前掌握的权利够大的了, 自己一直在想着怎么取消了司礼监的批红权利呢。刘时敏还想要看更多的折子?

朱由校板眯着眼睛不吭声。刘时敏等不到回答,就在天子的右前方习惯性地垂目弓腰、恭敬地等着天子说话。

“五郎今日如何了?”朱由校突兀地问了一句。

“今早臣派人去看了信王,信王的咳嗽已经减轻很多了。太医说要好好养一年,不然会留下病根,受点寒气就会咳嗽的。”

“宫里没别的什么事儿?”

“仁寿宫那边去世了一个先穆宗老皇爷的才人,按律安葬去妃嫔的陵园了。别的都没什么。”

守门的小宦官悄悄溜进来,站到刘时敏视线能及的地方,躬身用手指示意外面。

刘时敏轻轻地走过去问道:“什么事儿?”

“吏部周嘉谟和侍郎朱国祚、都察院张问达、刑部黄克缵,求见皇爷。”

刘时敏知道以天子的耳力一定是听清了小宦官的禀告,于是他走到朱由校跟前问:“皇爷,召见他们吗?”

有周嘉谟这仨老臣掺和在里面,朱由校万般不愿意,还是点头应了传召。

君臣见礼后,朱由校照例赐座给老臣。

这几人之中属朱国祚最年轻、资历最浅,但他也年过花甲了。虽然比较得天子器重的,但现在需要一个先出来碰钉子、讨无趣的人,他在四人之中还真的没推辞躲避的可能。

“陛下西征辛苦了。臣恭喜陛下西征圆满达成目的凯旋而归。”

见朱国祚上来就是拜年话,朱由校笑着回答:“好说好说。春闱可顺利?”

朱国祚见天子问起春闱,就细细把春闱这一个月的事情都汇报了一遍,末了还记得问天子一句:“陛下看哪日举行殿试?春闱登榜的贡士,都盼着呢。”

朱由校想想说道:“这几天把累积下来的比较紧急、重要的朝政理一理,然后就可以安排殿试了。”

“要几天呢?臣先通知礼部做准备。”

朱由校想想看周嘉谟,“周卿、黄卿、张卿以为几天能够?”

周嘉谟犹豫了一下,“陛下,老臣不以为需要用几天的时间。五日给陛下送去一次朝廷的奏折,最近五天内的事情,也就只有奢崇明反叛一事没送去了。”

“奢崇明反叛之事属于五天一送之类的吗?”朱由校追问。

朱国祚赶紧回答:“不属于。这件事儿是方首辅拿错了主意。”

“只是方中涵的事儿?”

黄克缵立即站起来说话:“陛下,这事儿老臣问了崔自强,是方首辅决定的。他担心陛下直接南下,才扣下了八百里加急。其他人也有这方面的担心,也就没有发对。”

“担心朕就可以扣下八百里加急?这是欺君!如果这样的事情,朕都不交三司处罚,岂不是以后人人都可以打着为朕好的旗号行欺瞒之事了?”

天子的话立即令乾清宫的气氛紧张起来。

张问达比不得周嘉谟和黄克缵资历老,他看着面无表情的天子,虽然声色严厉,但是只说交给三司处罚,没说下诏狱等,可见天子心中还不是那么恼怒,此事还有转机的。

他赶紧抓住机会站起来求情说:“陛下,千错万错都是内阁决定失误。但请陛下看在内阁后面的决定,调秦将军和白杆兵南下、没耽搁朝事,从宽处理。”

“是啊,陛下,老臣想为内阁和崔自强求情。”

黄克缵直接开口表明自己的意 图,这种说话方式,他实在与天子一起研发新式火炮时候养成的。

周嘉谟站起来对着朱由校抱拳诚恳说道。

“陛下,叶向高出仕为阁臣多年、刘一燝和韩爌的为人最是耿直,他们都是一心为朝廷的正直能臣。就是秉性懦弱一点儿的方中涵,心性却也是忠心无贰的,是将陛下置于自己的个人利益之前考虑事情的人。

他若不是一心为陛下着想,只做职责份内的事情,按着朝廷制度处理那份八百里急报,一可以在调秦将军和白杆兵的同时,立即快马送与陛下;二也可以召集六部七卿共同商议此事。三也可以不顾信王身体欠佳,说服信王出头揽下此事。

最后的结果还非常可能是不报与陛下知道。”

黄克缵急急插话道:“那就变成是六部七卿的责任,甚至是信王的责任,而不是方从哲个人担当‘欺君’的罪名,也不是几位阁臣和崔自强的事儿了。陛下,那方中涵就是一个没什么诡谲心思的老臣、一心为朝廷的忠厚之臣。”

“按你这刑部尚书的说法,朕还得下旨表彰方从哲了?”

黄克缵卡了一下忙道:“老臣请陛下息怒,老臣说过了话。内阁做错了事儿是该罚的。”

周嘉谟赶紧跟上补充道:“陛下,老臣支持陛下惩罚内阁阁臣和崔自强。”

朱由校缓缓脸色对周嘉谟和黄克缵等说:“正好你们几位吏部、刑部、都察院的都在,先商议商议,看该给他们什么处罚。”

朱国祚假意说道:“欺君治罪,砍头、流放也不为过。”

“真的么?朱卿是想朕遗臭万年?”

“嘿嘿,嘿嘿,老臣就知道陛下舍不得的。”黄克缵可会抓机会顺杆爬的,“老臣想把他们几个按倒了打板子,可好?”。

“不好。”

张问达瞥黄克缵一眼,太敷衍了你们俩。当陛下是小孩子哄呢!

“陛下,老臣建议将他们几人罚俸一年。”

“不妥。这会开了以后拿钱买罪的口子。”

周嘉谟犹疑着建议:“陛下,老臣建议削了方从哲的首辅、吏部左侍郎、东阁大学士,但保留他的官籍。就当是陛下看在光庙遗命他为安/邦顾命大臣的份上宽恕处理他了。老臣本想建议陛下削了他的官籍流放,但是那样会伤了朝臣忠心王事的赤诚之心。到底内阁所为,目的还是为了大明朝廷的。”

朱由校沉默了好一会儿,缓缓说道:“可。”

周嘉谟等到这个“可”字心头狂喜。

他继续说道:“刘一燝、韩爌、崔景荣同为安/邦顾命大臣,叶向高亦为阁臣十年有余,老臣建议将他们记大过,吏部出文申斥肆人,同时罚俸一年。陛下以为如何?”

四张老脸都仰起来,可怜巴巴、面带哀容地看着朱由校,眼神里的哀求,让朱由校不敢多看。

朱由校闭眼片刻,再睁开的时候果断说道:“保留方从哲的东阁大学士、官籍。削首辅、吏部左侍郎,令他致仕,永不起复。

刘一燝、韩爌、崔景荣留职查看一年,吏部下文申斥,罚俸半年。”

周嘉谟立即跪了下去磕头,“老臣谢陛下开恩。”一语未毕哽哽咽咽地哭了起来。

黄克缵也跪下磕头,发自内心地喊:“老臣谢陛下开恩。”

这样的结果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了。朱由校从御案后走出来,先搀扶起周嘉谟,刘时敏等快手快脚地把其它三人也搀扶起来。

“周卿啊,唉!朕早说过你和黄卿不必跪拜了,你这又是何苦来呢。”

周嘉谟老泪纵横,“陛下,老臣是高兴的啊。陛下能念着方中涵为阁臣这几年的艰难,给他保留一个大学士的体面。”

他抽抽鼻子,从袖子里抽出巾帕擤鼻涕。然后清清嗓子继续说道:“老臣是喜极而泣,是为满朝文武得仁心之君而高兴的啊。”

朱国祚很机灵地溜缝,“陛下德厚流光、高山景行、明德惟馨、宽容大量——”

朱由校接着说:“古往今来的唯一圣君尔。”

朱国祚尴尬地笑笑,“陛下,臣都是肺腑之言。只看陛下这样待方中涵,臣就是赴汤蹈火、鞠躬尽瘁,也要为匡扶明室中兴死而后已。”

实际上朱由校给方中涵保留了大学士的名头,真的是怜惜他、酬劳他在万里末年为相、呕心沥血勉力维持朝政的辛劳。他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却被叶向高等架到首辅的位置。他不如刘一燝积极进取且还知保存己身,也不如韩爌耿直名声在外。四个阁臣中他是最适合处理日常琐碎事务的。

方从哲的离场,标志着内阁中全是历史上掌政的东林党人了。朱由校不想面对的场面,到底还是出现了。

第885章 木匠皇帝140

方从哲在周嘉谟告知他处理结果的时候, 老泪纵横哽咽着说不出来话。

周嘉谟安慰他道:“陛下允你致仕且保留东阁大学士, 实在是不想你为大明辛苦几十年, 晚年没了下场。”

方从哲擦干净眼泪, 抽噎着对周嘉谟说:“陛下太心软了, 这样怜悯老臣的处罚, 怕是以后难压住有不轨之心的歹人。”

他抓住周嘉谟的手, “我无能,应了神庙没护好先帝;应了先帝,现在反是要陛下护着我。我愧对安/邦顾命大臣的名号啊。你一定要多活几年, 护住陛下啊。”

周嘉谟拍拍方从哲的手,心里叹息他的糊涂, 陛下心善却不软弱。不论内外,能欺到陛下头上的人怕是还没有呢。

“你放心好了, 我们余下的这十四人, 一定不会辜负先帝的托付,护好天子的。你回乡以后便关门度日,不要再讲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