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繁花[综红楼] 第535节(1/1)

先帝还躺在乾清宫等棺椁, 礼部的一个九品的司务, 就敢自作主张折腾先帝的皇子。朱由检虽说是十二岁, 这是虚的不能再虚的了, 朱由检十周岁的生日还没有过呢。

朱由校把自己的态度与孙如游表明了, 下面怎么做就看孙如游能不能如自己的意, 不然换个礼部尚书也不算是太难的事情。

这人做事还是用心不到。难道是年龄太大的缘故?

朱由校在心里给礼部尚书加了一个评语, 然后又与他说了一阵子选拔有才能、不僵化的人才后,就让他出宫去忙, 相信他会好好考虑自己的意见的、做出符合自己要求的事情来。

打发走礼部尚书,宫里的事情乱糟糟的, 朱由校也得安排好。

“王安,你带人去把皇祖父的嫔妃都迁去仁寿宫, 已经加过尊号太妃、太嫔的照旧, 就让刘昭太妃管起来。另外有儿子的老太妃,在皇祖父落葬以后,随儿子去王府。

把父皇的妃嫔都迁到东六宫,东李以后晋位为庄太妃, 带五皇子同住永宁宫;

傅淑女以后晋位为太妃去景仁宫, 带五皇女和六皇女同住;

王选侍以后晋位为太妃去景阳宫,将八皇女交给她照顾;赵选侍晋位为太嫔附庸王太妃居住。

冯氏以后晋位为太妃移去延祺宫, 带七皇子同住。你记得派精通小儿科的去给七郎看诊。

邵氏以后晋位为邵太嫔去永和宫, 记得派两个精通孕产的太医去守着她,千万要母子平安;

其他父皇收过的、无册封的宫女子,跟王太妃合住。

你让李庄太妃先把东六宫的事情管起来。这些册封要等父皇落葬后, 有空再下正式的旨意。”

王安见刘时敏在飞快地记录,心里赞赏他的警醒。

“皇爷,那景阳宫许久没有宫妃入住,怕还得要收拾些日子才好搬进去的。”

“那就让王太妃与赵太嫔先搬去钟粹宫。等景阳宫收拾好了再迁过去。钟粹宫以后还是空着好。”

王安踌躇了一下建议:“皇爷,宫里的事情要不要交给李庄太妃掌总?”

“不用。我没兴趣在自己头上加个太妃要贡着。你记得与太妃嫔们说,谁要不服李庄太妃的管、或是管不好自己宫里的事情,就迁去仁寿宫与刘昭太妃同住。

宦官这边有十二监和四司八局,宫女子那边有六局四司。掌事的都有品级,各人干好该做的事情,不然有的是想取代、能取代得了他们的人。

你把司礼监该管的都管好了,其它掌监谁敢扯皮误事,朕打杀一些就都知道规矩了。”

“是,老奴记得了。这就按照皇爷的吩咐去传旨意。”

王安一边往外走一边想新君可能生来就是个心狠的。不过有打杀一些就知道规矩的话垫底,自己督促司礼监看紧一点儿,内廷里就算没有掌总的女主人,敢扯皮的掌事也不会多,安稳的内廷也利于以后的皇后掌权。

张家女的运气真好。

皇爷一下子就把东六宫都划了出去,这岂不是意味着皇爷会减少一半的宫妃?王安只这么一想,就想起才薨逝的老皇爷,干瘪得失去了原来的模样、瘦得小小一点儿躺在灵床上的形容。

至于么?唉!要是能悠着点儿、没准能活的久一点儿,那岂不是更好。

刘昭太妃听说自己要迁去仁寿宫,立即就对着王安哭起来了。

“王内相,我是神宗爷万历六年选入宫的三人之一,早早就册为昭妃了,我怎么就住不得慈宁宫了?”

王安赶紧作揖打躬道:“娘娘,那慈宁宫得是太后、太皇太后才能住的啊。”

刘昭太妃明白王安是说自己的品级不够,她示意宫女上前给王安送了个荷包。

“王内相,我要是住去慈宁宫,定会记得你的好。”

王安推脱不敢收礼。

“咱家是什么人,敢驳了皇爷的口谕。太妃娘娘只要想想郑贵妃被废为庶人了,五郎被皇爷打发人送回去睡觉,就知道皇爷是什么心性的,会不会忍得别人过一点儿限度。咱家看娘娘还是早点收拾好东西搬过去,不然那些小崽子动起手,损坏了娘娘的东西就不划算了。”

刘昭太妃还想再争取王安为自己说情。她也是看郑贵妃被废为庶人了,才有住去慈宁宫的妄想。王安不兜揽此事,她无子无宠这么些年,与先帝的生母王恭妃也无渊源,只好放下这炙冰使燥的念头,恹恹地收拾东西准备移宫。

新君只给了三天的时间移宫,好在仁寿宫里没有更高位分的妃嫔了。

王安带人在西六宫和东六宫走了一个遍,把新君的口谕都传达到。他可以不走这一趟的,但比较起在新君的书房里伺候,他觉得还是出来办这些实事会更能讨新君欢喜。明天一定要把十二监四司八局,还有宫女子那边的六局四司都好好地敲打一遍,不想死的就赶紧老实地夹起尾巴做人。

还有那些在外面有外宅的各监各司的掌总,这回都属于在劫难逃之列的了。

王安以前有多羡慕那些掌监,现在就有多么庆幸自己以前跟着太子的不如意,让自己得以保存性命。

王安走后,东李所居的永宁宫,不论是主子还是宦官、宫女子,都压抑不住地欢喜起来,能住在东六宫里不用搬去仁寿宫,从前服侍过先帝的人也要迁出去,人人都明白是沾了五皇子的光,才都能够住的舒心、住的宽敞。

李选侍心里明白这是新君看自己把五皇子照顾的好,给自己的酬劳。也是想五皇子在自己这里能够住的更宽敞、更舒服。她揣摩明白新君的心意,知道这次分配宫室和晋位,都是依生育和身边有皇子和皇女为根据,就吩咐人把八皇女朱徽媞乐安公主请来,先对她讲明新君的安排,然后又揽着八皇女开导她。

“乐安啊,我这里有你五哥在,你们都大了,宫室窄小,你们住的不舒服、也不方便。王选侍早先生过一个儿子夭折了,皇爷让她照顾你,对你和王娘娘都好。你明白吗?”

朱徽媞还是处于比较懵懂的宕机状态,父皇突然薨逝了,母亲被皇兄一刀捅死了,身边的人都被抓走了。这遽然的变故,让她还没有从打击中恢复过来。

李选侍看着木然点头的徽媞,心里很疼惜遭逢巨变的八公主。但是新君有了安排,她是没任何底气去新君跟前说话留下八皇女的。好在王选侍也是个难得的明白人。

“王选侍王娘娘是个温柔慈和的人,你过去了就要称呼她娘娘,明白吗?这样她以后也会从心里把你当女儿照顾。你一定要记得不能在她跟前再提生母,知道吗?”

提及生母,朱徽媞有了反应,眼泪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一颗连着一颗地沿着脸颊滚落。

“唉。这也是冤孽哦。”

李选侍在心里暗叹,她始终不明白西李是怎么想的:逼死了王才人,夺了大皇子过去,有用吗?大皇子都十几岁了,能不记得生母是怎么死的么?怎么可能会与她一心你呢。看看,这不是得了机会,就立即为王才人报仇了!

“乐安啊,你生母怎么对王娘娘的,怎么对皇爷的,你也知道的,是不是?”

朱徽媞点头,王才人是去年死的。母亲在东宫的时候,就一直与王才人过不去。后来大哥被父皇交给母亲,母亲对大哥还不如小宦官好呢。

“所以,皇爷为母报仇也是应该的。你能想明白吗?”

朱徽媞再点头。

“但皇爷昨儿把你送到我这里来,还是顾念你是他的亲妹妹了。你慢慢大起来就知道,皇爷要是能心无芥蒂,不把对你生母的仇恨再记到你头上,你这辈子才能过的好。以后挑驸马啊,出宫下降过日子啊,你都要依靠着皇爷给你出头。你就学你五哥。他生母是被老皇爷仗毙的。可你看他何时对老皇爷有过什么不恭敬的。”

朱徽媞点头,她比五皇子也没小多少,明白李娘娘对她说这些话是为了她好。

“谢谢李娘娘了。”

李选侍还想多说一点儿呢,王选侍过来看朱徽媞。她见朱徽媞在哭,就笑着打岔儿。

“哎呦,这才在永宁宫住了一天,就舍不得你李娘娘了,让我这心里可醋的慌了。”

王选侍今天是阖宫最欢喜的人之一。她早年生育了先皇爷的第三子,不幸在八岁的时候夭折了。先帝在登基后,并没有给她晋位为妃嫔,还是才人的待遇。如今新君不仅给她直接晋升为太妃,得做一宫的主位,还把李选侍的女儿交给她抚养。

她顾不得收拾东西迁宫,就先过来永宁宫看皇八女朱徽媞。

李选侍推了朱徽媞一把,让她给王选侍行礼。然后拉着朱徽媞的手,交到王选侍的手里,面前自己为皇八女说话,她心里实在可怜这一日之间就跌落下来的八皇女。

“咱们的八公主啊,最是至情至性的人了。在我这里住一晚就舍不得我了,去到你那里要住到出阁,到时候不定得怎么和你贴心、舍不得你呢。我想想啊就舍不得让你把她接走。”

王选侍笑着搂着朱微媞道:“都在东六宫,也没隔了躲远的。你想看乐安了,就过来钟粹宫坐坐呗。”

“那可说好了,我要每天过去,你可不能把乐安藏起来不给我见。”

“怎么敢呢。不过乐安还要在你这里住一、两个晚上。我今儿还不能搬进钟粹宫,明天早早收拾好了,看看明儿晚上能不能接我女儿过去住。可要麻烦你再照顾乐安一夜了。”

李选侍连连点头,笑着说:“那可好了。你慢慢移宫,三年五年移好都可以,十年八年的就更好了。”

王选侍也笑着回她,“我恨不能连夜把钟粹宫收拾妥当了。乐安你放心,明晚咱们就一起回到钟粹宫去睡觉。”

李选侍叫宫女伺候乐安公主梳洗,王选侍笑着在永宁宫问了乐安公主许多话,诸如喜欢屋子里摆些什么等等,一直说到用过了晚膳,才恋恋不舍地告辞回去了。

朱由校把六部尚书都指派了事情去做,把王安也打发去做移宫之事。然后拍拍手让刘时敏去换魏朝过来内书房,汇报今天收到的奏折。

得让每个人都动起来、每个人手里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做不好、做不完就问责,相信他们就没心思去管别人的工作,也没空再瞎哔哔别人这里那里怎么不对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一章守灵那里改了一点儿,冯氏所出的七皇子此时还没有死。

第759章 木匠皇帝14

神宗老皇爷的妃嫔, 存于世上的高位妃嫔就不剩几个了, 这一次被全体打包去仁寿宫。要是没有先帝的妃嫔住在东六宫做比照, 这些人是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可是万事只怕比啊!

没等晚膳呢, 神宗老皇爷的妃嫔就闹到王安这里。王安招架不住了, 来向朱由校问主意。

朱由校恨铁不成钢地敲打王安。

“你的脑袋是摆来看的吗?刘昭太妃执掌仁寿宫, 是因为她侍奉皇祖父四十余年, 是资格最老的。但是册封也要等皇祖父落葬以后。顺妃、德嫔以后也会晋位为太妃,和嫔、荣嫔没有生养。她们的共同点是身边都没有皇子、皇女要照顾的, 所以才一起去仁寿宫。其他低位没生养的,为什么这么安排, 还朕说吗?”

王安恍然,连连向新君请罪, 赶紧派小宦官去向顺妃、德嫔、和嫔、荣嫔说明, 也向生养了皇子的周端妃说明。

没个得力的太监总管,弄得朱由校望天兴叹,无比地怀念梁九等人打理内廷的时候。他派人把秉笔太监刘时敏、魏朝叫了来。

“你们俩以后帮王安提点着些,朕不想在内廷里再多费心思了。”

二人磕头道:“奴婢遵旨, 谢皇爷信赖。”

戌时正的时候, 五皇子朱由检在太监王国臣的陪同下,再次来到乾清宫守灵。这次再见到朱由校就亲近了很多, 跪灵结束后, 还主动与朱由校说起皇八女对再次移宫也没有意见。朱由校知道这是东李教他这样说的,但想着东李是为了维护那个十岁的孩子,笑笑接受了朱由检的好意。

“五郎, 要是缺少什么,或是伺候的人不得力,一定要对皇兄说。过两天会派司礼监的人过去教你们四个一起读书。你要好好学,皇兄还等着你将来做帮手呢。”

朱由检吃惊地瞪大眼睛。

“不用吃惊的,还会给你们派武师傅的。你们好好学就是了。回去早点睡。”

朱由检回去永宁宫就与李庄太妃说了自己要读书、习武的事情。

“娘娘,真的可以吗?”

李选侍笑着回答他:“皇爷说行就行啊。能读书习武,对你怎么说都是好事。到时候你一定要好好学,别辜负了皇爷对你的栽培。”

第二日王选侍来接乐安的时候,她就先对这新鲜出炉的母女俩,说了皇爷要安排她们读书的事情。

李选侍和王选侍都是入宫以后才开始读书的,俩人都认为皇爷办了一件好事。

办了好事的朱由校今日过的可就不轻松了。

先是兵部尚书崔静荣带着兵部侍郎王再晋、给事中杨涟,一起过来乾清宫的内书房,向新君呈送兵部上上下下全体人员,耗费了两天心血整理的辽东战况分析。

当然了还有兵部尚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对抗建奴的战略。

朱由校看得非常认真,一页一页慢慢地翻看着。而在场知道他不认字的人,都替新君捏了一把汗。

看得这么仔细,一会儿再说自己不认字,可怎么好意思?

朱由校看了一遍以后赞道:“崔卿,你们兵部这两日辛苦了。王安你派人把英国公等人请来,一起讨论对辽东的战略。”

崔景荣阻止道:“陛下,战略属于兵部的军政,不必知会带军的将军。”

朱由校吃惊地瞪大眼睛,“你的意思是说带军的将军是没有脑子的?不用思考,只用听兵部的指令就可以了?”

兵部的人还真就是这么想那些武夫的。但是不能像天子这么直白地说出来啊!

王安见皇帝没有要收回口谕的征象,立即溜出了内书房,派宦官赶紧去请英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