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繁花[综红楼] 第242节(1/1)

顾氏连声应了, 大户人家的婆媳关系, 多数也就是拘束着个面子。婆婆在人前表现的慈爱, 媳妇也是任何时候都表现得孝顺。实际上, 哪个做婆婆的, 不是想把媳妇捏手心里,揉圆戳扁;哪个做媳妇的,又不是盼着婆婆最好什么事儿,都莫插手、莫去管呢。

于是,等到了日子,太子妃的奶娘,就领了出宫的牌子,带了应时、应事儿的礼物,身后跟着俩宫女,还有几个捧着东西的内侍,一串人过去荣国府,参加贾赦长女的洗三礼。

因太子妃的奶娘,是代替太子夫妻出面的。所以一到荣国府,立即就向门房说,奉东宫太子、太子妃令,前来参加荣国公府嫡长孙女的洗三礼。门房立即派人就报了进去,史氏非常高兴,一边笑着说快请,一边让身边的大丫鬟和管事媳妇去迎。

史氏安排好去迎的人,笑对张老夫人说:“太子夫妻对赦儿,真是事事都想得周全。”

张老夫人笑,“太傅在家里,也常夸赞太子心细。”

顾氏也是会做的人,她先把太子妃送给张氏的滋补品等,让荣国府的人领着内侍,送去给高院判,让高院判看看合不合给张氏用,只说这是太子妃嘱咐的。然后又说奉太子和太子妃的令,自己得去看看张氏、看看孩子。

张氏这次生产的遭了大罪。史氏和张老夫人陪着顾氏,进去月子房的时候,见张氏胖胖囊囊地躺在那儿,一幅想坐起来都很难的模样。

史氏就对张老夫人说:“亲家母,看老大家的这样子,我就心疼的不得了。不如我把俩孩子带过去,放在荣禧堂那边,我来看着他们,你闺女也好将养身子。”

张氏一听史氏又提起要抱孩子的话,顾不得月子房里,还有其他的人,眼泪立马就留了下来。

张老夫人赶紧对女儿说:“月子里可不能哭,不然以后见风就会流泪的。”一句话,把张氏的眼泪,吓了回去。张老夫人安慰好女儿,才笑着和史氏说话。

“亲家母就是慈爱。她们母女这回能得了平安,都是托了太子的福,托了荣国公的福。要不是高院判在府上,给荣国公拔毒。单这寤生,哎呀,现在想起来,还后怕呢。可就是亲家母要操心的事情,也太多了。既要管着这么大的府上,所有的、琐碎的事情,还要操心次子娶亲的事情。既要教导女儿,更得照顾生病的荣国公。您哪里还有闲暇,再照顾那俩孩子。一个比一个小的!就是您能干,也不能可着您一个人累。要知道这一大家子,里外都指望着您呢。”

史氏听张老夫人说这么多,就是一噎。张老夫人把史氏说的很辛苦,史氏也没法直白说出来,孩子抱过去,有奶娘、有丫鬟、婆子守着。而自己不过就是每天过问几次的事儿。

史氏更不高兴的、是张老夫人提到的、次子的婚事。

自己丈夫得了圣人的话,自己不得不请了官媒人,往那翰林学士王允的府上去求亲。自己想得好好的,想他一个小小的翰林学士,自家是国公门第。这婚事,王家还不得立即就感激涕零地应了嘛。

哪里能想到,那王家,那王家竟然以齐大非偶,当场就回绝了亲事。

想想自己的儿子哪哪儿都好,连这次能进宫做贵人的、王统制家的嫡长女,都赶着来求亲的。史氏是万万没想到,自家放低身段,去就附的王家女儿,居然拒绝了自家的求亲。史氏被怄得这些天,浑身上下没一处爽利的。

她与贾代善抱怨,可丈夫只会说,再去几次,方能显得诚意。甚至还把政儿,打发去王家讨教学问。

昨晚丈夫还和自己说,让自己与亲家母说说,看看他们与王允,有没有什么交情。这婚事,圣人放话了,怎么也得做到的啊。

史氏深吸气,仍笑着说:“可看老大家的这样,她这个样子,怎么可能照顾好俩孩子?”

顾氏见张老夫人沉脸了,张家的大儿媳妇要说话,赶紧就笑着说:“国公夫人真心疼世子夫人,再没见过像您这样的、为儿媳考虑的好婆婆了。可我们太子爷就常常说,孩子小的时候,还是要自己的生母带,才会养的好。我们太子妃,在没管宫务的时候,为着太子爷说过这话,陈良娣的俩儿子、还有黎良媛的姑娘,都交与她们自己带着的。等皇太孙出生,太子妃又管了宫务,可就是再忙,也都得听太子爷的吩咐,太子妃得自己带着皇太孙的。最多是在孩子的身边,再多添加一些伺候的人。”

张瓒的妻子,赶紧接着顾氏的话,问小姑:“还是太子殿下考虑的周全。妹妹要不要再添加些人手?”

张氏见此,知道婆婆要抱走自己儿女的事情,已经转弯成要不要添人了。她虚弱地笑,先谢过史氏的爱护,才轻轻说:“现在这俩孩子,每人都是俩个奶娘,俩个大丫头、四个小丫头,围着伺候。要是以后忙不过来了,需要添人的时候,还是要母亲帮手。”

于是,史氏要抱孩子去荣禧堂的事情,也就这么放下了。

那俩稳婆和医女,都被请来主持洗三礼。这样的洗三礼,对于她们来说,是额外的大收入。依着规矩,给孩子洗澡的水里,投进去的金银实物,都属于她们几个的。

史氏作为主人,张老夫人作为主客,俩人都各扔了一个金镯子进去。宁国府贾敬的夫人投进去一对金锞子,一个得有一两。张家的大儿媳妇、二儿媳妇,也一人投进去一支金钗。

稳婆笑得见牙不见眼的,混忘了接生时候的紧张、辛苦。奉承孩子长得好、长得俊的漂亮话,俩稳婆从头说到尾。

小姑娘因晚出生了十来天,在母体里就长得胖乎乎的。现在又稍微退了一些红肿,显出一点儿的娇美的轮廓来。洗三的水,一沾到身上,就惊天动地地哭叫起来。

围着的女眷就笑着赞这孩子哭声响亮、底气壮。

吃了洗三的宴席,顾氏又跟史氏要人,带自己去张氏的月子房,她还告诉张氏,“太子妃说了,太子爷说世子在边关,您有什么事儿,就打发人去东宫。要是太子妃办不来的事情,还有太子爷。”

张氏想起身感谢,顾氏赶紧按住她,只说等她养好,带女儿去东宫,太子妃还要见见世子的长女呢。

来参加洗三的,就只有张家和宁府。顾氏离席去看张氏,史氏也不管宁国府的人还在,就把自家看好翰林学士王允的女儿,想为次子求娶的事儿说了。

张老夫人很诧异,贾家怎么会知道,名不见经传的翰林学士王允。她吃惊也是有理由的。贾家一直是军武行列,自家闺女嫁到贾家,是丈夫不愿意女儿参加选秀,不仅怕女儿进东宫,更怕圣人留了女儿做嫔妃。才求了圣人,指婚给荣国府贾家,圣人唯一不会拒绝的人家。

可王家又怎么会进了贾家的眼呢?

张老夫人盯着史氏看,“亲家母,您要给次子求王家的女儿,这王允还是我们家老爷子,做秋闱主考官那年中的举。只是她家的女儿,您是怎么见到的?”

张老夫人对王允的女儿有印象,比自家姑娘略小一、二岁左右,总是笑眯眯的,人长得不错,挺活泼也挺聪明的。

史氏躲不过,就把圣人的意思说了。

张老夫人点头,“原来是这样啊。”要是贾家的次子,娶了这姑娘,对自己女儿朕就是件大好事的。

她转头问大儿媳妇,“你可知道,王家的女儿,有没有订亲啊?”

张瓒的妻子站起来说:“母亲,儿媳没听说过。要不,儿媳明儿就过王家问问?”

“好,这事儿交给你。”

张瓒与王允是同科进士,俩家女眷常有往来。

史氏见张家婆媳这样说,心里的大事,有了着落,人也轻松起来。她直言不讳地、把王家拒亲的理由说了出来。

“王家对我们府请的官媒说,齐大非偶。想来是姑娘没订亲的。那齐大非偶,是看不上我们荣国府的托词罢了。”

张老夫人笑,这倒是王允媳妇能说出来的话。

她遂笑着和史氏说:“不仅是王家,就是我们家,您当初要打发官媒去说亲,我们也不敢高攀荣国府的。门第差的太多了。”

史氏高兴,就笑着回自己的亲家母,“您府上的老太傅,是帝师,怎能说咱两家结亲,是高攀了荣国府。您这么说,我们可不敢认的。”

两亲家越说越高兴,洗三宴席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结束。

顾氏回去东宫,太子妃笑着对她说:“奶娘去歇歇吧,晚上等太子爷回来了,再说贾家孙女的事儿吧。太子爷留话要听的。”

顾氏行礼退了下去,她心想,太子爷是真的看重荣国公世子啊。

第356章 废太子60

太子晚间,又是在和圣人用了晚膳后, 才一道回来东宫的。小乳猪已经养成了习惯, 近黄昏的时候, 就得往前面抱, 不然就哼哼唧唧地咧咧。每当太子把他抱过去,他就朝着圣人够;圣人抱过去, 又朝太子够。来来回回的。等他玩累了,就眯蒙着眼睛, 哼唧着等圣人或者太子抱着悠, 才肯去睡。

前几天, 太子曾经试过,把睡得朦朦胧胧的小乳猪, 交给奶娘抱。哪想到, 小人儿立即杀人一般地嚎啕, 哄了一刻钟,才哄好。

太子从圣人怀里接过儿子, 继续一边抱着悠,一边对圣人说:“这小人精儿, 他是分得清,是谁抱着呢。”

圣人伸手接过爱孙,小乳猪的眼睛半开半闭了一下,脸贴着圣人, 就继续眯缝着眼睛准备睡。

圣人笑咪咪地, 一只手臂把爱孙托得稳稳的, 另伸食指,轻点他肉肉的脸蛋。小乳猪立即转头,呶唇找吃的。

“这是要吃奶吗?”

“不是。现在交给奶娘,一准会大哭的。”太子妃赶紧向圣人解释。

圣人可舍不得爱孙哭。

太子就去端来半茶杯的水,太子妃接过去,用小银勺,舀起羹匙尖上的那么一点儿水,一点儿一点儿地喂,喝了约莫有大半匙羹的水,小人儿闭嘴不喝了,略歪歪头,沉沉地睡着了。

太子妃笑,拿过太子手里的茶盅,示意太子接过儿子。

圣人怕惊醒才睡着的孙子,有点儿不敢松手。

“父皇,小乳猪睡着之后,就是打雷,都不带醒的。谁抱都没关系了。”

太子抱过儿子,随手交给一边侍立的奶娘。太子妃领着人,回去后殿了。

“小孩子要是能睡的沉,就能长得好。”圣人抱过爱孙满意了。

“行啦,朕回去了。你记得多给朕生几个嫡孙。”

太子咧下嘴,笑着回话,“儿臣领父皇圣谕。”

圣人高兴,笑着带人离开东宫。

太子回了后殿,太子妃和自己的奶娘正在说话。石氏见太子进来,赶紧招呼人给太子更衣。

“明允,今儿我让奶娘去了荣国府,去观看荣国公世子长女的洗三礼,奶娘还去看了张氏。”

“张氏如何了?”

顾氏赶紧恭恭敬敬地回答,“回太子爷,张氏的人,还勉强吧。有高院判在荣国府,也就是慢慢调养。听说得要二、三年,才能调养好。荣国公夫人看张氏身体虚弱,要把两个孩子,抱去她身边带,还引得张氏哭了一会儿。”

太子点点头。

顾氏继续说:“世子的长女,在娘肚子里养的壮实。才三天,看起来像一般的满月的孩子了。这么大的孩子,要是寤生,弄不好就会要了母子两条命。也亏了高院判,每天给针灸转胎了。”

“她没去妇产院检查?”

“没有。”顾氏摇头。“荣国府里备有稳婆的。就是去检查,也没什么用的。”

太子皱眉,“怎么会没用呢。去检查了,发现胎儿过大,发现的早,大人可以少吃一点儿,控制一下。而且早发现可能不是正常产,早些矫正胎位。哪里会这么凶险的。”

石氏对太子解释道:“张氏缠足,不喜好出门走动。日常也多是在家弹琴、读书等。张氏怀这女孩儿的时候,也就来过两次东宫。我记得她说过,世子的长子,生下来的时候偏瘦小。都说是她怀的时候,吃东西太娇气造成的。很可能张氏为这原因,怀这一个的时候,就吃的有些多了。”

顾氏接着说:“可不是怎么的,张氏人胖了许多呢,我都差点不敢认了。这大户人家的女子,要是生的孩子,瘦小一点的,还容易生一些。像张氏这样个子娇小、又不喜走动的,孩子稍微大点儿,难产是免不了的。”

石氏点头,认同自己奶娘的话。

“明允,要不是你督促我天天走动,还有你……”

太子摇头,石氏立即把要说的话咽了回去。奶娘顾氏见机,赶紧指了一事,退了出去。

“卿卿,你说张氏缠足,是怎么回事儿?”

石氏有点不好意思,后悔把张氏缠足的事情,顺口说了出来。但她看太子在等她回答呢,只好敷衍着说:“这有什么奇怪的。好多女子都缠足的。尤其是南方过来的官宦人家,甚少有女子不缠足的。”

太子有点发傻,窝勒个去的,还有缠足这事儿?不成,这事儿,得赶紧地制止了。

石氏看太子的样子,轻轻碰碰太子的手肘,“明允,在想什么?”

“在想缠足的女孩子。”

“啊!”石氏轻轻讶异了一声,然后就担心地抓住太子的前臂,“明允,你不会是对拿些,有三寸金莲的女子……”

“想什么呢?”太子伸手指,轻刮一下石氏的鼻梁。“孤在想,缠足的那些女孩子,这一辈子,不良与行,得吃多少苦,遭受多少罪!要是孤现在有能力,不制止了这一陋俗,没准儿,几代以后,咱们徒家的女孩子,就得遭受这个罪。你说是不是?”

石氏有点跟不上,她伸手摸摸太子的额头,不发热啊!

“明允,也不是所有人家的女孩子,都缠足的。”

“嗯?怎么说?”

“像跟随太/祖打天下,凭军功博出来的人家,女眷基本没有缠足的。北方也很少有女孩子缠足。但是南方,听说世家大族的女孩子,个个都要缠足的。殷实家境的女孩子,也都要缠足,不然找不到好人家的。”石氏担心地望着太子,“明允,你贸贸然地要废了缠足,怕是朝廷那些官员,就不会同意的。”

太子咬牙,“谁不同意,孤就给他缠足,让他试试缠足的滋味。”

太子语气里的阴狠,吓得石氏一抖,她从来没见过这样冷峻神色的太子。

“明允,要不,你等些年?”石氏试探着问太子。

石氏话里的意思,太子听懂了。他反手握住石氏的一双柔荑。

“卿卿,别的事情可以等,这事儿,是一天都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