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繁花[综红楼] 第55节(1/1)

然后把自己带来的东西,一式三份,交给大表嫂、二表嫂检查。

“大嫂,二嫂,这个漳绒的斗篷,给表兄他们带去。料子是前几天才得的,凤姐儿让针线上赶了赶,说是粗糙了些,别见笑。一人一件,这个是单层的,虽不抗风,但裹在身上又轻又暖和,外面罩个厚点抗风的,就顶事儿了,做的大了些,晚上可以连铺带盖的,”

二位表嫂以前的家境都不错的,知道漳绒是好东西,谢了一句就收了。然后三人喝茶聊天,直到三更时分,叫醒了张家三兄弟,贾琏带人送进了贡院方转回侯府。

第91章 红楼91

91

今上的四妃:淑、德、贵、贤,在这一次选秀后都到位, 元春在宫里立即尴尬起来。原宫里和她一起晋升的周贵妃, 是在潜邸就跟随今上、也一直颇得今上心意, 因封号对她还礼让三分。现在有了德妃、贤妃, 而贾元春的贤德妃封号,显然不在四妃之列,一时之间, 贾元春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是好了。

贤德妃贾元春, 原在今上的潜邸,就跟随在王妃,也就是现在的皇后娘娘的身边做女官多年。那元春本就是相貌端庄美丽, 琴棋书画俱都了得,尤其还弹得一手好琴的文雅女子。为人也大方, 在王府就诸多赞誉, 也有些人私下说,贾氏比王妃娘娘还有主子气度。天幸王妃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物,只是拘着她在自己的书房伺候, 等闲也见不到王爷。

若是一般人, 得了王妃如此的对待, 青春年华如此蹉跎, 可能早就沉不住气了。可那贾妃在闺阁之中就得了严厉教导, 却是最能够沉得下心的人物。家中送她进宫, 本是想送去当时最得太上青睐的、甄贵妃的儿子忠顺王爷处, 阴差阳错, 被分到今上潜邸。今上登基前,在争位争的如火如荼的几位皇子中,就是一个小透明。家里原还在为她能调动到忠顺王爷处努力,突然晴空一声霹雳,太上禅位给今上。而随着今上的登基,贾元春越发地在娘娘跟前恭谨伺候。

那皇后娘娘虽是温和之人,却也是有几分心机手段。在得了这第四胎后,考虑自己出身很是平常,家里父兄就是抬举,也没有得力的人物给今上驱使。那贾元春出身荣国公府,就是国公爷去世多年,也当有追随者可为今上所用;况且贾氏伺奉自己十年如一日地恭敬,若是在自己怀孕期间,圣人宠幸了甄贵妃之流的其他年轻女子,日后要是不可把握也是麻烦。反复斟酌后,向今上推荐了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元春。圣人宠幸了元春,还和伺奉多年、生了一女的周氏,同时晋位,给了贤德妃的封号。

为了贾氏的封号,皇后娘娘不开心许久,但是自己推荐的人,也可以说是今上给她脸面,只能暗自郁闷,后见今上一月也不过去一二次,多不超过三次,也就慢慢放下心来。因圣人已经定了要选秀,皇后娘娘也就不在意那贾氏。虽然贾氏得了贤德妃的封号,又轰轰烈烈地回府省亲,一时间在宫里风头无人能夺。

这次选秀前今上告知皇后,要封齐宫中的四妃九嫔位置。皇后娘娘知道甄贵妃一直想将甄氏女放到今上身边,就问今上甄氏女要给什么位置。

今上冷冷地地说,“甄家鱼肉江南多年,甄妃骄横内宫,嫔位亦是恩宠了。”

皇后娘娘遂放下心来,那甄贵妃能得太上几十年的宠爱,甄家女不可小觑。当得知贾氏女要晋封淑妃,皇后忍不住就问,“圣人,这宫里已经有贤德妃了,贾氏女还要给如此高位吗?”

今上知皇后是小官家庭出身,给自己做王妃实在是太上随手而指。但胜在为人贤惠、温和、遵规守矩的,多年打理王府内务,不出一丝差错。自己的二个皇儿和长女都是出自皇后,腹中这一个太医说十之**也是皇儿。十几年下来,真的是能够让今上放心把后宫、后背交与的人。故耐心给皇后解释贾赦和自己的渊源、背景和大用途,贾赦长女的脾性,吩咐皇后照看好人,不要出了意外。

待秀女入宫,皇后一一见过今上要晋封妃、嫔位的女子,禁不住为贾瑛捏把汗。这样温柔、甚至说逆来顺受的脾性,怪不得今上吩咐要看好了,不要出了意外。皇后特意指了自己的得力宫女去迎春身边照应,方使得迎春懵懂无知地、平平安安地、过了选秀。临出宫前,皇后又把迎春叫到自己的寝宫,提点了几句,见迎春一扫进宫时的隐隐愁绪,知道这女孩子也是个聪明的,也就放下心来,只恨选进来的女子不能都是这样的。

册封的旨意一出,张昭、张旭俩兄弟怕张旵有什么想法,又是面临会试的档口,就找张旵说话。

那张旵不用人劝说,“大哥、二哥,从我们被姑父接进京城,姑父就待我们就如自家子侄。那选秀的规定、结果都不是姑父能左右的。依弟弟来看,若是能请得免选的恩旨,怕是姑父不会送表妹进宫。况且弟弟不是还得了皇后堂妹的好姻缘麽?!这恐怕是圣人要用张家,先给了弟弟的恩典,今科会试弟弟可是板上钉钉的进士了。二位兄长可要好好努力了。”说完自己就笑开了。

张昭张旭见堂弟如此想,也为他高兴。还是张旭说了几句玩笑话,“姑父是不想断了张家这门亲,我兄弟三人可得好好努力,生一闺女,嫁予琏二的长子。”

张昭张旵认同这话,兄弟三人说笑一番,仍去用功。

元春省亲后没多久,宝玉和一众女孩子就搬入大观园。偶尔来贾府小住的史湘云,都得了潇湘馆。湘云自得了潇湘馆,就满心欢喜,自觉再没有和别人同住的做客感。而且大观园里,姐妹们说说笑笑,李纨虽说管着她们,又不很拘着,宝玉又是肯做小伏低地讨好,就不愿意再回保龄侯府。她婶娘派人接了二次她,见她不回去,也没法子,也就只好由着她先在大观园住着了。

这日选秀册封的旨意传遍京城,贾府也得了信。宝玉不管别人,先就呆住了,“怎么一个二个都要去那见不得人的地方?”

袭人听了这话,赶紧捂住宝玉的嘴,“二爷,可不能这么说。”见宝玉仍然有不平之态度,赶紧补了一句,“太太知道要生气的,就是老太太知道,也要生气的。”

宝玉已经知道元春进宫,是老太太和太太拿的主意,尤不甘心,不想袭人又加了一句,“老爷要是知道二爷说这样的话,定会打板子的。老太太和太太知道打板子的缘故,就没人会给二爷说情的。”

宝玉才闷闷住了口,也不理会屋里的其他人,自去里间床上倒着了。

宝钗、探春知道宝玉的性子,湘云看宝玉不为迎春高兴,就跟进去说宝玉,“爱哥哥,二姐姐进宫做淑妃有何不好?前些日子元大姐姐省亲,老太太还赞是光宗耀祖的事儿呢。”

宝玉心里正不快活,就堵了湘云一句,“进宫这么好,你怎么不去”

湘云哪里想到宝玉会如此回话,霎时红了脸,转身甩了门帘子往外走,袭人赶紧上来安慰湘云,“史姑娘,史姑娘,你是知道我家二爷的性子,待他一会儿去给你赔礼。”

宝钗也探春也上来劝慰,湘云得了几人安慰,越发觉得自己的委屈,眼中就滴下泪来,“我一个贫苦无依的孤女,那担得了娘娘的亲弟弟赔礼。袭人,你快让开吧。翠缕,收拾东西,咱们家去。”

宝玉见了湘云难过,心里已经是后悔方才说话的莽撞,待要去赔礼,屋里这许多人,一时又拉不下面子,听得湘云要走,眼中含泪,“走吧,都走吧,二姐姐走了,林妹妹也走了,你们都走了,我出家去。”话未说完,眼中的泪就下来了。

晴雯赶紧去哄自己的主子,“我的祖宗,这眼看到了中饭时分,你这哭的两眼通红的,给老太太见了,我们这一屋子的姐妹就要挨板子呢。”

麝月就打发小丫头去端水,给宝玉洗脸。

宝钗见宝玉话说的不好,就拉着湘云的手说宝玉,“宝玉,二姐姐是你什么人?女大当嫁,你要为此出家?”

问的宝玉面上难堪,呐呐不得言,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越发下不了。

“林妹妹是你什么人?我们又是你什么人?你今后莫要再说这些给姨夫听到,就要打板子的话了。”

宝玉尴尬,知道宝钗说的对,顺势给宝钗作揖,“谢姐姐教诲。”又转而给湘云也作揖,“云妹妹莫怪我,是我说话孟浪了。”

湘云见宝玉受了宝钗的教诲,给自己赔礼了,也就放过了这一茬。挽着宝钗的手笑,“还是得宝姐姐整治你,一句话就说的你,再没的下句接。”

探春也赞宝钗,“还是宝姐姐才能说的了二哥哥。”

一时间,丫鬟伺候了湘云、宝玉重新洗脸,搽面脂,宝玉待要给湘云画眉,被湘云嗔了一句,也不以为意,讪讪丢下螺黛,一边和宝钗、探春说笑去了。

没一会儿,琥珀过来和众人说,“老太太说了,让宝玉和姑娘们在院子用饭,不用过去了。”

不去老太太处用饭的事,常常有的,众人都不在意。唯独宝钗在琥珀离开时,顺手指了一事儿,跟了出去。

“琥珀,老太太哪里?”

琥珀知道宝钗问的是什么,悄悄告诉宝钗,“太太才去了老太太那儿,走的时候,眼睛红红的。”

再不肯多说什么,宝钗心领神会,也是谢了琥珀。二人分手,琥珀自回贾母的院子去了。

第92章 红楼92

92

王夫人得了今上妃嫔册封的详细消息,仿佛静谧的雪地里, 在耳边响起了惊雷声, 震得她头晕目眩, 四肢发冷, 半晌都不知道自己眼里看到的都是什么东西。

彩云见王夫人的神态不对,赶紧上前扶住王夫人, 轻声唤道:“太太,太太?”

王夫人在彩云担忧的目光里醒过神来, 深吸一口气, 由彩云扶着坐回去, 又接过金钏递过来的茶碗,轻呷了二口茶, 方稳住心神。

“走, 去老太太那里。”跌跌撞撞地往外走。

彩云、金钏赶紧跟上去扶住王夫人, 二人被王夫人带的趔趔趄趄的,好在二人年轻, 终还是扶稳了王夫人,不至于三人一起跌倒。

王夫人到了贾母的上房, 见贾母的神色就知道贾母已经得了册封的消息。而贾母看这王夫人强自镇定还微微抖动的手指,心里叹气,也都五十岁的人了,还是这么兜不住事儿。挥手让丫鬟们都下去。

“母亲, 母亲, 这册封, 这册封,可让我的元春以后怎么办啊?”丫鬟们一下去,王夫人的眼泪就再也控制不住,压低了嗓子,呜呜咽咽。王夫人一想到迎春得了淑妃的册封,压在了元春的头顶,自己可怜的元春在宫里熬了那么久才出头,这以后见了元春还要行礼,这心就和油煎似的,又是痛元春的可怜,又是恨,至于恨什么,她现在也不知道。

“你看你,你哭有什么用。赶紧搽搽。”贾母把自己的帕子也给了王夫人,好声好气地安慰王夫人。婆媳三十多年了,唉,这老二家的。“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元春有个儿子就好了。”

“母亲,元春如今也是奔三十去的人了,原就打算送了迎春进去的,可迎春的位置是皇后下第一人。”

“第一人又如何。就是第一人才好呢。要是迎春有了孩子,自然会交给元春抚养。她俩可是堂姐妹,这宫里再没有亲得过她们的俩的了。”

王夫人呆呆地看着贾母,想了想才明白了贾母的意思,这心一下子也就舒坦了,“是啊,只有元春膝下有了皇儿就好了。还是母亲看得明白,儿媳这不成气候的,让母亲见笑了。”不禁为自己的担不住事儿,感到羞愧。

“母亲,这家里还是得有您老掌舵啊!”王夫人自从女儿封妃,从心里厌倦了每日来伺候贾母用饭,自己的孙子都是满地跑,快十岁的了。今天见贾母如此果断,发自内心地认为,这家里还真是缺不得贾母啊!

贾母见王夫人平静下来,叫了鸳鸯进来给王夫人打水洗脸,又打发琥珀去告诉宝玉等人中午在园子里吃饭。

等王夫人走了,贾母见鸳鸯摆饭,只喝半碗粥,就说自己乏了,要上床躺躺。躺在床上,忍不住老泪纵横,这不是国公爷在的时候啦!那时候要在宫里办什么事,就是圣人跟前的,都抢着给办事还要办的妥当了。这事儿,哪有说给王夫人的那么容易啊。

越想越是伤心,鸳鸯因为王夫人进来的时候,发觉王夫人脸色不对,然后又打水伺候王夫人净面,就对贾母多留了些心思。见老太太只喝了半碗粥就躺下了,鸳鸯就没像以往那样,老太太歇晌,她也歇歇。听闻帐子里老太太的抽噎声,赶紧掀了帐子,抓着贾母的手急道:“老太太,老太太,你可不能着急啊。宝玉和娘娘还都指着你呢。”

又紧着给贾母顺气,好一会儿,老太太才平稳下来。

“鸳鸯,你说这一大家子可怎么办?条条路,都快堵死了啊!”

“老太太莫急,莫急。等宝玉大了,懂事了,以宝玉的聪明,定会给你老人家考个状元回来。到时候娶个漂亮媳妇,您老人家还有的曾孙看呢。”

宝玉读书?对。宝玉还有读书这一条路。

“去,打发人把宝玉找来。”贾母狠下心,总得给自己心爱的孙子寻条活路,不然自己一闭眼儿,娘娘哪里指望不上,这荣国府怕是老二一家都住不得了。

宝玉很快就被琥珀喊了来。宝玉很是不解,吃饭前才打发琥珀说不用来老太太这儿,才吃了饭,茶都没喝,琥珀又急着来叫他过去。

“老祖宗,宝玉才还想过来吃饭呢。”

贾母看着宝玉不谙世事的纯净双眼,既往每次看到是欢喜的,多像国公爷年轻时候的双眼,可现在贾母觉得担忧浸满心胸,堵得她说话都难。

“宝玉,宝玉,”贾母的话出口,泪也流下来了。

“老祖宗,这是怎么了?”

鸳鸯也上来劝,贾母搽了脸,又喝了点茶水,才继续拉着宝玉说,“宝玉啊,你大了,以后可不能再贪玩了,你要好好读书啊。以后给老祖宗考个状元回来,好不好?”

宝玉不可思议地看着贾母,今天老祖宗怎么啦?但望着贾母殷殷期盼地看着他的样子,拒绝的话就说不出来。低着头回避贾母。

“唉,宝玉,你以后可怎么办啊?”

“有老祖宗啊。”

“唉,我哪里能陪得了你一辈子啊。”

宝玉抱着贾母的胳膊撒娇,各种老祖宗长命百岁的吉祥话。贾母给宝玉磨的也忘了找他来的目的了。

琉璃从外面进来说,“老太太,王太医来了。”

贾母就看向鸳鸯,鸳鸯赶紧说:“刚刚看着老太太不舒服,就派人请了太医。”

宝玉就紧张起来,“老祖宗哪里不舒服了?”

贾母看宝玉着急的样子,这是个有孝心的好孩子啊。怎么就命运不济呢?那琏二哪里及得上宝玉,却得了户部的实职,又得了侯府的世子。可怜我的宝玉啊。

鸳鸯出去,请了王太医进来。王太医一见宝玉立在贾母身边,给贾母施礼后就说:“小公子倒是个孝顺的。”

“是呀,宝玉是个孝顺孩子。”宝玉也赶紧给王太医行礼。

王太医仔细给贾母把脉,然后说道:“老太太往后可再不能大悲大喜的了,不然怕是要中风的。这饮食也得清淡起来才好。我留个方子,先吃几剂吧。”

鸳鸯送王太医出门,悄悄问王太医,老太太可有什么妨碍,王太医仍然是那句,不得再受大悲大喜的刺激,接了鸳鸯的诊金,跟管事的出去了。

贾政得知了迎春得封淑妃,如一桶雪水劈头盖脸地倒下来,这历朝历代的哪里有姐妹俩同居高位的。满心酸涩、担忧,却不知道如何排遣,也不知道和谁说。听得老太太那里又叫了太医,就拔腿往后去,和往外走的王太医碰个正着,也就草率地拱手施礼,就急忙忙扯住王太医的袖子,“王太医,我家老母如何了?”

“政公莫急,老太太无事。只是往后可受不得大悲大喜的刺激了。”

贾政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谢过王太医,吩咐管事的好好送王太医回去,自己往贾母的院子里疾走。

院子里的小丫头见贾政过来,紧着向里报,“老太太,老爷过来了。”

贾政进去,见宝玉粘在贾母身边,贾母脸色平静地和宝玉说笑。见他进来,宝玉赶紧从贾母身边离开,立整整地站好。贾政给贾母施了礼,瞪了宝玉一眼,宝玉唬的脸色发白,给贾政施礼,复又立整整地站好。

贾政方问及贾母身体。“母亲现在可感觉如何?”

贾母不满贾政又吓唬宝玉,“哪里都好,没事儿的。你莫要来吓唬宝玉。”

“母亲,太医说可禁不得刺激了,您可要保重身体。”

“好,好。宝玉你去跟你老子读书去。”

宝玉立马吓的三魂七魄出窍,白着一张脸,不知道说什么,也挪不动脚步。

“老二,你莫要吓唬宝玉,你老子当年是这样教你的?”贾母摆手,让鸳鸯把宝玉带出去,屋子里的丫鬟都跟着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