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豪崛起 第54节(1/1)

特别是当这些怀春少女们看到作者本人的照片以后,纷纷幻想着书中霍在年跟林婉容和妻子所说的一系列情话,仿佛都是霍耀文亲口跟她们面对面讲出口一样。

正如梁羽生在《冰河洗剑录》第十回 写道:“中年心事浓如酒,少女情怀总是诗”

此处应该改为:“春梦无痕情未了,少女怀春总是诗”

或许就连亦舒和邓麦基二人也万万没想到,一个只是好奇建议,一个只是随口采纳,居然能够挑动万千少女心中的那一抹柔情似水,怀春如梦。

.....

香港,九龙圣德中学。

课间休息的时间。

一间教室内,三三两两的女生围坐在一块,纷纷拿出手中早已准备好的书本,其中一个披着乌黑秀发的女孩,朝着旁边的女子道:“婉婷,现在轮到你来读了。”

“啊?读那一段!”张婉婷撇头看了一眼友人。

长发女孩翻了翻手中的《甜蜜蜜》,指着其中一个片段道:“就这一段。”

“好。”张婉婷翻着自己的书,找到哪一页后,看了一眼内容,是霍在年跟林婉容分别时所说的话,咳嗽了两声,扮作深情的朗读道:“我只希望不管三年,五年,或是十年以后。某一天,我们相遇,还能相认,哪怕你只说一句,好久不见……”

张婉婷的声音很有磁性,特别是扮作深情时,那让人听的颤栗的话语,令周围几个小女生激动的差点在座椅上摔倒。

“啊…不行了不行了,婉婷你这声音太迷人,太好听了,特别是最后一句……”

一旁的女孩咳嗽一声,学着张婉亭的腔调道:“哪怕你只说一句,好久不见……”

“啊……”

一下子,几个女孩仿佛是再次嘎到了某个兴奋点,纷纷大声的尖叫起来,引的教室里没有出去玩的男同学疑惑的很,反倒是那些女同学则是笑笑不语,她们自然知道这几个人围坐在那发出尖叫是在干嘛。

“好了好了!都别说话了。”长发女孩呵斥了几声,制止几人在继续发疯下去,朝着张婉亭道:“婉婷,下面那段你也读了吧。”

“嗯。”张婉婷喜滋滋的继续朗读着下面一些情话。

不得不说,张婉婷很有朗读的天赋,她的声音很好听,也富有感情,当读了下面一段后,她整个人的心仿佛是被一团蜜饯给包裹,充斥在甜蜜蜜的海洋里。

“婉婷的声音太好听了。”女孩们再次为张婉婷的朗读而欢呼来。

“是啊,我感觉就跟浮生在书里面写的林婉容一样,有着最美妙最引人的嗓音。”

“可惜林婉容最后还是离开了香港,唉……”

一听到这话,几个少女纷纷叹了口气,她们喜爱书中的霍在年,但更爱林婉容这个独一无二的摇曳在红尘中的女子。

其中一个女孩撇了撇嘴道:“香港不是能娶几个老婆的吗?我老豆就娶了两个老婆,搞不懂这霍在年为什么不把林婉容也给娶了。”

“怎么?你也想给别人当小老婆啊?”长发女孩打趣道。

“怎么?不行吗?要是那个男人跟霍在年一样,我肯定愿意当小老婆。”那女孩不甘示弱道。

“对对,要是霍在年,我当小老婆也愿意。”

“我也是,我也是。”

旁边几个女孩纷纷笑着回应。

就连一向自主的张婉婷,在听到几个友人说的这番话后,扪心自问,如果遇到霍在年这种好男人,自己是否愿意给他当小老婆?

默默排序,

霍在年=作者浮生=亦舒所提的霍先生=照片

翻开最后一页,看着上面一抹迷人笑容的霍耀文,琢磨了一下,张婉婷红着脸,似乎……好像……可以啊!

这一幕,同样发生在港台两地无数的学校或者少女的闺房之中。

此时,还在无数怀春少女纷纷纠结是否愿意给霍在年?当小老婆的时候,对于这一切还无从知晓的霍耀文,离开学校,踏上了轮渡,欲前往九龙上海街。

昨天下课以后,他一整天的功夫,都在忙碌着出版社规划的事情,在跟霍父霍母和阿嫲提出开出版社前,霍耀文想着应该先把人手和学校方面沟通好。

印刷设备只需要钱到位就好,但出版社的相关专业人员,则是要提前的招聘,而且还有跟学校提早打好交道,谈好合作的事情。

第79章 【上海街九龙大押】4500字(修)

九龙,旺角,上海街。

上海街是油尖旺区的一条街道,贯穿油麻地及旺角。街道南北走向,南起柯士甸道,北至荔枝角道,即是与弥敦道、庙街、砵兰街及新填地街相连。

早在1909年时,当时弥敦道还没发展起来,上海街是旺角区乃至整个九龙最繁华的地带之一。

早先原名为差佬街,得名是因身后的位于众坊街的油麻地警署,那时候取名差佬街,是因为上下班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军装警下班回家,一眼望去,大多都是差佬,所以被当地人称呼为差佬街。

后来随着内地战乱,逃难来香港的内地人越来越多,而一众上海富商和名流齐聚于此,开设了很多上海金店、典当行等营生,终在1911年的时候,被定名为上海街。

时至今日,上海街最繁华的除了金店以外,那就非典当行莫属了。

包括霍宗明的九龙大押在内,现今这一条不算太长的街道总共有八间典当行。

香港的典当生意差不多从一开埠就有了,只不过在这之前,一直是不受港英政府的承认。

一直到一九二六年港英政府颁布典当法例后,第一间合法当铺在一九二六年设在西环水街附近。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军占领香港,香港的典当业受到冲击,许多当铺关门歇业。直到一九四五年香港重光后,因当时“通货奇缺“,港府为周转金融,乃催促典当行业复兴,在当时港府的支持下,一九四七年港九押业商会正式成立。

那一年,霍宗明也是从内地的广东中山来到香港谋生,在香港岛成立了自己第一家典当行。

会成立初时,全港只有11个会员,霍宗明是其中之一,到了现在,会员总数也并未增加过多,只有九十多人,一方面是因为典当行生意本就竞争激烈,不想太多人参与进来,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很多典当行早已闻名遐迩,口碑名声皆有,外人自是很难插足进去。

霍宗明新开的这家九龙大押就坐落在上海街的街角。

等霍耀文坐车来到上海街后,顺着之前得到的门牌号,一路走过去,终于在上海街末尾的街角处,看到了内部“九龙大押”四个大字。

街角那一座独立而突兀的旧式低层粤式楼房,楼下门外高悬一幅蝙蝠型红底白字镶金边的“押”字大招牌,门内一块齐人高写有“九龙大押”的木版屏风,将过路人好奇的视线挡在了典当交易现场外面。

霍耀文径直走了进去,穿过屏风,发现内部的空间并不是很大,除了一小块站脚的地方外,正面则是一排高大而森严、带窗框的大柜台。

柜台里站着一个上了年纪,身着唐装,板着冷漠面孔的老人,他在看到霍耀文后,冷冷的说道:“靓仔,要典当些什么?”

“请问一下,霍宗明在不在?”霍耀文看大爷爷不在,便张口问道。

“你找我们老板做咩?”老人皱着眉。

霍耀文回答道:“哦,他是我大爷爷,今天来看看他。”

听霍耀文这么说,老人狐疑的看了一眼对方,说道:“等下,我去问问。”

转身离开柜台前,忽然想到什么,回头问道:“你叫什么?”

“霍耀文。”

一听霍耀文这三字,老人算是肯定了刚刚他说的话,毕竟姓霍又是耀字辈,肯定是自家老板的孙辈。

不过该问还是得去问问。

这不,当老人去了后院,跟正坐在茶几边饮茶的老板说外面有个叫霍耀文的人找他时,霍宗明连忙起身跑了出来。

看到霍耀文后,他笑呵呵的道:“耀文你怎么一个人过来了?你老豆老母还有阿嫲呢?”

“大爷爷好。”

霍耀文礼貌的喊了一句,看了一眼手表,方才回答道:“我是直接从港岛坐轮渡过来的,没有回家,不过想来他们应该快到了吧。”

霍宗明打开柜台一角的折叠小门道:“呵呵,好,进来说,进来说,你大奶奶还有你大娘都已经在家里准备饭菜,等你们一到就能直接回家吃饭了。”

霍耀文从狭小的门道内钻进去后,发现里面的空间还挺大的,除了候在柜台内的朝奉座椅外,还有一个巨长的桌子,以及一个形似保险箱的柜子。

或许是看霍耀文一直打量着柜台内的情况,霍宗明笑呵呵的说道:“这长桌子是专门用来收客人典当物品的,一般不太值钱的东西都会放在这里,到夜间关门前,会收进后院的仓库内,至于这个柜子则是保险柜,是前段时间你大伯买来的,说很安全,没有钥匙的话,你就算拿锯子都锯不开,而且足足有一百多斤,一般人一时半会也拖不走。”

“还有人偷当铺?”霍耀文眉毛一挑。

“有,怎么可能没有。”

霍宗明叹息道:“去年,我在港岛的中山大押店里,就有一伙人盗窃,幸好当时屋内存放的货物不是很多,倒也没多大的损失,但里面的现钱都被摸的精干。”

其实典当行一般夜里面都有人守着典当的,但去年宵禁,到了夜里面只能关门,这不就被一伙贼人看上,偷走了一些金银首饰和不少钱财。

“老板老板!”

这时候,外面突然急匆匆的走进一个中年男子。

一旁的唐装老人见到,连忙走到柜台前,板着脸道:“典当些什么?”

“你们这收机械吗?”那中年人焦急的问道。

“机械?”

唐装老人一愣,问道:“什么机械?”

中年男人回答:“就是出版社的印刷机。”

印刷机!!

一听到印刷机,霍耀文眼前一亮,目光直直的盯着那个中年男人。

“收。”唐装老人点点头,拿出账簿,又拿起旁边的毛笔,说道:“是什么牌子的?用了几年了?”

“是rb的小森牌,用了差不多两年,全都是七成新,当时两台印刷机买都花了我十四万,我要当十万。”

中年男子特意强调当初买的价格。

“要看看样式才行。”唐装老人没有直接回答中年男人当多少钱的话,而是跟对方说道:“押行的规矩你应该懂吧。”

“懂,九出十三归!”

“懂就好,你把地址告诉我,我登记一下,等会就安排人去你那看看。”

“那能当十万吗?”中年男子忍不住问道。

“这就不知道了,要看看你那印刷机的完整度和新度,而且你是要死当,还是活当,这当的价格都不同,我们必须要安排人过去看看才能知道。”

中年男子急迫道:“那能快点吗?”

“行行,别着急,你这不是小物件,典当的价格又高,自然是要小心着来。”唐装老人不急不缓的登记好中年人的地址以后,说道:“九龙油麻地咕隆街721号,圣邦出版社对吧?”

“对,麻烦你快些通知人过去看看物件。”

“嗯嗯,你先回去候着吧,我这就通知人过去。”唐装老人一挥手。

那中年男子虽然焦急,但也懂一些典当行的规矩,忧愁的走了出去。

等人走后,唐装老人跟霍宗明说了几句,便打了个电话,给一个熟悉机械设备的人,通知那人去验看货物。

随即,霍宗明便带着霍耀文走回内院去。

等二人坐下,霍宗明倒了杯茶水给他,这才问道:“耀文有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