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1/1)

未生事。

无可指摘的政绩之下,原先那点子质疑的声音,早已销声匿迹。在朝廷的要求下,小侯爷将“幽州模式”详细整理成册,由户部牵头,找了两个地方开始推行试点,期望能复制佳绩。相应的,安乐侯“博学善贾、造福一方”的名声也随之传了开来。

然而,皇帝却不打算再放任他在外折腾了。不比裕王,还能借着巡视驻军的便利,一解相思苦。身为一国之尊的皇帝,却只能眼巴巴的在金銮殿内枯坐着,咬牙切齿。

因此,皇帝早早的就定好了继任的幽州令人选,只待三年一任期满,立刻迫不及待一道圣旨将安乐侯调回京城。碍着父子同朝为官的避忌,虽然卫泠于经济一道表现出色,却不好放在户部,因此仍旧调回中书省,令其专门对口财政事务,也算人尽其用了。

更重要的是,中书省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待着,想见了,走几步就能过来,再方便不过。

这时候,皇帝与安乐侯互相悦慕的事情,早已私下渐渐传开了。连当年安乐侯远走幽州,也被渲染成了“棒打鸳鸳最终抵不过情比金坚”的狗血苦情故事。鉴于皇权已经稳固、且昭宁帝虽然温和却说一不二的手段风格,更兼其实也碍不着谁,连当事人长辈都维持了缄默的态度。因此,这件事情被定性为“皇室内部风流韵事”,官场豪门圈子里私下八卦感慨一番之余,面上却是一点不露。更有甚者,甚至对荣宠益盛的公主府和卫国公府,竟抱起了隐秘的羡慕之情,这却是后话了。

总之,待卫小侯爷一路颠簸回到京城,迎接他的,虽不敢说花团锦簇,却也是一番精心铺陈的锦绣坦途。

金銮殿中,一在御座,一立队首,大周朝最有权势的两个男人,看着他从殿门口不疾不徐,缓步而入,面上虽平静无波,心中却各自涌起种种回忆与情绪,翻滚不休。

卫泠规规矩矩拜倒,行三跪九叩之礼:“安乐侯卫泠,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年,当年那个孱弱秀美的少年,已渐渐有了青年的模样。然而,人还是那个人。魂牵梦萦的,也是这个人。

“平身。”皇帝的声音很柔和,眼神很柔和,整个人都仿佛柔软了下来。

卫小侯爷低垂的面颊,忽然闪过一丝红晕,倏忽即逝。皇帝没看见,同样立于阶下的裕王,却敏感的捕捉到了,不由心中触动,凝视着他,若有所思。

卫泠只觉身上落满视线,压力渐生,愈发收敛表情动作,不敢行错踏错一步。

一番面圣,终于还是波澜不惊的过去了。

正如外界猜测的,皇帝对于安乐侯的盛宠,并不仅限于仕途提拔和照拂家族。小侯爷回京不久,一道圣旨就跟了下来,为表彰安乐侯在幽州为朝廷做出的业绩,加封食邑两千。考虑到明年安乐侯将满弱冠,又特赐侯府一座,位置极好,与公主府只隔了两条街,交通十分方便,取个成年后建衙开府的意思。

还有一层意思,虽然没说出来,当事人们却是心知肚明:搬出来住,有些事情就方便许多……

三年下来,卫尚书和福宁公主夫妇俩也已经无可奈何认命了,面对皇帝这一番折腾安排,只是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转身抱起粉雕玉琢的小儿子,话里有话:“阿涟乖,咱们将来莫学你哥哥……”卫泠尴尬的摸摸鼻子,陪笑着去逗宝宝。福宁公主瞪了他一眼,终究没忍住,耳提面命道:“皇帝若是欺负你,别怕,回来告诉娘亲,咱们找太后去!”

安乐侯爷哭笑不得,尴尬的快站不住了:“母亲,您说什么呢!”

公主娘恨其不争的戳戳他额头:“哎,别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呐!”

天下父母,大约普遍担心自家孩子被欺负,恨不能时刻照拂羽翼之下。卫泠心中感动,笑着将母亲连幼弟一并揽入怀中,轻声却坚定道:“母亲放心,儿子会好好的。”

福宁公主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红了眼眶。

收拾了一番,小侯爷顺利乔迁新居。虽说搬了出去,日常使唤一应人等还是从公主府分出来的。架不住宅子太大显空旷,皇帝另赐了十二户奴仆供他役使。不久,裕王府也出于“亲戚情谊”,送了几户仆役过来,连着一盒子身契,交割妥当。双方挑的俱是眉眼乖觉的人物,一个个抢着往他贴身的地方伺候,侯府正院和内外书房的几个坑简直争破了头。卫泠冷眼看,暗地里叹口气,明白多半是背后的主子吩咐的,好随时掌握自己第一手行踪资料,并且在恰当的时候给自家主子行方便。不过既然身契都在自己手里捏着,也不怕反了天去,看破那点小心思,笑笑也就丢开手了。

独立支应门庭没多久,小侯爷便碰到了一桩不大不小的事情:裕王府世子爷,大婚。

裕王世子与安国公府长房嫡女的婚事,是王妃去世前定下的。如今三年孝期已满,小世子也十八了,陈家小姐更是守成了十九岁的大姑娘,这喜事,是再也拖不得了。

纳彩、纳吉、纳征、请期……作为京城里近年来排的上号的豪门婚礼,其规格之高、规模之盛,每一个环节都吸引了无数目光。

亲王世子婚礼自有规制,从琳琅金玉,到喜烛尺寸,宫里早早的派了礼部官员过来专门帮着打理。除此之外,从慈宁宫到坤宁宫,各种赏赐流水般络绎不绝。对于这个年少俊彦、却一度染指小美人的侄子,皇帝的感情十分复杂,又喜欢,又不爽。此次见他终于大婚有人管了(喂皇帝你又想多了),高兴之下,一道旨意将其连升两级,提拔至正五品定远将军,着往骁骑营效力。恩旨一下,众人都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感觉。裕王世子出了名的文武双全,十来岁便跟着王爷上战场,可谓虎父无犬子。扎根军中、将来接掌王爷衣帛,再顺理成章不过了。

到了大婚那日,赫赫百年的安国公府也让京城了见识了一回何谓十里红妆。作为长房嫡女,又是嫁作亲王世子妃,陈家为女儿整整备了满满当当一百零八抬嫁妆,且不说房产田庄、金珠古玩,光压箱的银票就是五万两。要不是怕逾了制,匀成一百二十八台都绰绰有余。

为京城无数贵女钦羡的世子妃,一路端庄稳重的随着指引行完所有礼仪,最后坐在大红色的喜房里,面无表情的默默等待。忽听得外间有些喧哗,随口吩咐陪嫁的贴身侍女:“去瞧瞧怎么回事?”

侍女福了个身出去了,半晌回来,神情犹豫,嗫嚅着小声回话:“说是……信王殿下喝多了,拖着世子爷不放,死命灌酒……现下已经回去了。世子爷醒过酒就来。”

世子妃依旧面无表情,双手却猛地收紧,喜帕被揪成稀烂的一团。她深吸一口气,闭上了眼睛。再睁开时,已恢复平静无波,只是眼角隐隐有水光闪烁。侍女不敢出声,默默立在一旁,雕塑一样。

那个人,曾经踉跄在满丛黄英中,温柔又强势的盯住她:“你是谁?”

她清楚的记得,自己当时一瞬间的心如擂鼓,天地仿佛都失了色。

差一点,只差一点,她就是他的新娘。

她嘴角爬起一丝凄凉的微笑。如今,大约只剩下这点念想,陪她度过今后漫漫数十年了。

宴席终了,送走最后一个客人已是深夜,再拖不得了。小世子咬咬牙,来到自己院中。

喜烛烧的只剩一小截。

美丽而平静的世子妃,上前屈身行礼:“妾身服侍世子爷歇息。”

很快,烛火便熄了。

酒量极差的安乐侯今天破了例,喝的有点多。以致被送回侯府时,还是昏昏沉沉的。

理智上,他告诉自己,启欣大婚,自己该为他高兴。可是,看着小世子对着满庭宾客尽职的一路客套、强作欢颜,眼中却写满疲惫、殊无光彩,他只觉得心疼,却无可奈何。

无论你处在什么位置,这世上总有许多事情是身不由己的。责任,或者说义务,在许多时候,都凌驾于个人感情之上。而这并不能简单的用对与错去评价。

他努力着企图让自己保持理智。可是一阵一阵翻涌的酒劲让他眼前旋转的越来越厉害,以致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警惕。

侯府今日好像特别安静些。

恍惚中,仿佛有人将他抱出马车,一面在耳边轻笑:“怎么喝成这样子……”

熟悉的龙涎香暖暖笼了过来。可是小侯爷分明已经醉的糊涂。他只是潜意识中觉得,对方是熟悉的人。于是咕哝了一句,便放心的埋入对方怀中。

“打些热水来。”昭宁帝忍着笑,将人一路抱入卧房,然后闲闲吩咐。

“是。”眼观鼻鼻观心的张德领着两个小内侍正待出去,皇帝低头看着卫泠嫣红若滴的面庞,忽然改了主意:“慢着……备水沐浴。”

神智模糊中,卫泠觉得身处一个宽厚的怀抱,周身被浸没于温暖水浴,缓缓安抚。极度舒适之下,他下意识的闭上眼,低低叹了一声。耳畔又一阵轻笑,一双抚琴般的手沿着周身游移,渐渐往下,终于停顿在身下隐秘处,反复挑`逗撩拨。

“嗯……”小侯爷闭着眼,扬起脖颈,脆弱又倔强的样子。

皇帝轻轻舔吻吮`吸着他颈侧,趁他因酥麻而失神的瞬间,忽然拔出手指,挺身`而入。

“唔!”可怜的小侯爷猛的睁大眼,还未来得及叫出声,便被扳过脸去,不容逃避的封住了唇舌。

本就失去抵抗力的小美人,在对方刻意的上下夹击之下,已经只剩喘息与呜咽,眼中水汽弥漫,引人癫狂。

皇帝在水中尽情要了他一回,却仍意犹未尽,于是将小美人抱了出来,胡乱擦拭一下,轻轻放到了榻上。

卫泠已经彻底失神,毫无抵抗的裸着暖玉一样的身体,肢体绵软,双腿微张,才被享用过的密处虽然勉强闭合着,蜿蜒而下的些许白浊却暴露了刚才一场承欢的激烈。

皇帝只觉全身的血都往下涌,目光深浓的盯住他,仿佛饕餮盯住猎物,永无餍足。

美人被小心翼翼的翻了个身,摆成跪伏的姿势,皇帝一手揽住他的腰,低头在那两个小涡上爱怜的吻了一下,然后扶住下`体,略一用力,长驱直入。

卫泠无力的摇着头,丝缎般泛着柔光的湿润发丝一缕一缕散乱在枕间榻上,纠缠在额角肩膊。只听他哽咽着推拒:“不要了……你出去……”

皇帝加快了动作,换回一串愈加腻人的呻吟,不由低笑道:“口是心非的小东西!”

皇帝又将他翻过身来面对着自己,随后重重压了下来,上面是温柔的亲吻,下面却是凶狠的抽`插。

卫泠只觉周身每一寸肌肤、每一缕神经都不受自己控制了,仿佛被点上火,一遍一遍燎烧。神智被迫从躯壳中挤压出来,只剩颤抖与欢愉。

他哭泣着、哀求的揽住对方的脖子:“轻点儿,太深了……啊!”

尖叫声中,房门忽然被砰的一声推开。被打扰的昭宁帝怒而转头,却见到门口立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对他怒目而视。一旁惊慌失措的张德领着小太监们犹自徒劳的试图拦阻着,待见到推开的门内的无边春色,吓的慌忙退下,恨不能挖掉自己的眼睛。

裕王面沉如水,反手关掉房门,却仍立在原地不动。烛火在他面上投下摇曳光影,愈发看不透他在想什么。

半晌,回过神来的皇帝忽然有些挑衅的冲他一挑眉,表情似笑非笑,随即示威似的往小美人身下又是钝重的一击。

卫泠发出一声拖着哭腔的呻吟,无意识的侧过头,漫无焦距的目光扫过门口气压很低的男人。鬼使神差的,他向对方颤颤的伸出手去,无限委屈的、啜泣着低低求助:“表哥……”

男人面色不动,眼眸却浓黑如极夜,目光危险,濒临爆发边缘。

终于,卫泠看见他握了握拳,慢慢的、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然后,低头吻了下来。

胆战心惊守在门外的张德,面色抽搐的被迫听着里头传出的动静,可怜安乐侯哭的越来越伤心了。无法描述的声响中,还时不时夹杂着一两声甜腻的呻吟与低低喃语,此起彼伏,仿佛永无休止。

讪讪的一回头,见两个小内侍都听傻了,瞪得眼珠子都快掉了出来,不由哼了一声,轻轻的一人头上赏了一巴掌,低斥道:“愣着干嘛,还不去准备热水?”

小内侍摸着脑袋,唯唯诺诺的去了。张德这才叹了口气,抻了抻僵直的脖子,抬头漫无目的散了散视线。

夜空是澄澈的深蓝色,一轮金钩似的弯月,仿佛洞悉一切又包容万物似的,正笑盈盈挂在树梢。

【正文完结】

番外1:

他生莫作有情痴 ―― 裕王妃的故事

得知自己将被嫁入裕王府,她跌坐卧房,呆了许久。

身为安国公府嫡长女,其实她很早就知道,自己未来的归宿,不是入宫,便是嫁入顶级贵戚豪门。

无论哪条路,都绝不会轻松。

从小,她就接受了严格的培训。琴棋书画、针黹女红、理事中馈、人际往来、世家网络、豪门谱系、甚至朝堂走向、政治嗅觉……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保证她日后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宫中贵人,或者当家主母,立己立身的同时,为家族带来相应助力。

作为早熟而颖慧的女子,她的表现一直很好。甚至,她是唯一被允许和兄弟们一样,出入父亲书房的女儿。

那一年,安国公身边,新添了一名书吏。

那一年,她十四岁。

很多年后,她依然能清晰的回忆起初见时自己狼狈的、慌张的、微微嗔怒的心情,和那人略微局促的、却极其明亮的眼睛。

那日,和往常一样,她捧着史书,带着问题去找父亲讨论。不巧,安国公刚刚离开去见一位访客,书房外新来的守门小厮呆呆笨笨,忘了提醒她。于是她兴冲冲进了去,没有找到父亲,却撞到了侧案上一个埋头誊抄的年轻人。

彼此都吓了一跳。

“你是什么人?”仓促后退两步,终于回过神来的国公府大小姐,板起了脸,虽然面露尴尬与微怒,却依然尽量保持着仪态。

对方有些仓促的起身,低头行揖礼:“见过大小姐。在下李洹,字信芳,青州举子,蒙国公爷不弃,新近点为书吏,在此誊抄整理些文书信件。”

“你怎知我是谁?”她有些好奇。

年轻书吏抬头看她一眼,又迅速避开视线。眼前清秀高挑的少女,白绫衣配绿色挑线裙子,鬓边一朵金丝穿的南珠花,那珍珠颗颗有小指头大,散发着柔和光晕。她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枝含苞带露的栀子花。他心中忽然泛起轻柔的涟漪,掩饰似的微微一笑,轻声解释:“能出入国公爷书房的,府里只有大小姐吧。因此在下也是斗胆猜测。”

那浮光掠影般的一眼,却看得她有些凌乱慌张,双手下意识的绞在了一起,手腕上叠带的虾须镯子轻轻晃动,发出细微而清脆的敲击声。她抿了抿唇,又后退半步,故作镇定道:“如此,不打扰先生做事了,您请便。”礼节性的回了个礼,她便匆匆退出。

他怔怔望着她的背影,在这暮春光影里,恍惚了许久。

后来,不知是巧合还是怎样,陆陆续续又碰见了几次。每次都是惊鸿一瞥,抑或擦肩而过。几乎每次,他都是沉默的、守礼的、目不斜视的,匆匆而过。

可是,偌大的国公府,哪来这么多“巧合”。

她是这样早熟而颖慧的人。

她有些心酸的想着,该是费了多大的功夫,花了多少的心思,才有了这一次一次的偶遇擦肩。可是自己,只能佯作不知。

有一次,只有一次,中秋节府中开宴,她偶感不适,扶了丫鬟的手慢慢往回走。经过桂花坞时,依稀似乎有人在吟诗。略驻了足,只听得树丛深处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声音轻轻响起:“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她猛的转身,暮色隐隐中,只见一个青碧色的颀长身影怔怔立在那里,眼中满是眷恋与痛苦。

她忽然有些哽咽,逼自己别过头,扶着惊骇莫名的丫鬟,一步一步回了自己的院子。

然而,事情还是被发现了。

知情人与消息的传播被刻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房门紧闭的国公府正院内书房里,她面色惨白却一脸倔强的跪在父母亲面前,一言不发。

安国公恨的几次扬起手又挥开去,最后,终于愤怒的砸了一对汝窑连珠瓶。国公夫人则红着眼,表情似天塌了一般,看着她的眼神像看夺舍的魔鬼。

她后来才知道,秋闱放榜,他中了进士,竟然鼓足勇气想往国公府提亲。然而还未筹备好,就被有心人捅到了安国公面前,还添油加醋了些隐隐约约的芳心暗许、两情相悦之类的混话。

国公爷的愤怒可想而知。

一个出身寒微的穷举子,如果人品不俗,一旦中了进士,前途可期之下,也许可以高攀一下勋贵人家的庶女。可是,作为正当势的国公府的嫡长女,她下嫁一百次也嫁不到他。更何况,若是这人与她有私情的传闻一旦散播开来,不管是真是假,不但会坏她名节,更将带累整个国公府的名声!

含着眼泪,她垂死挣扎:“父亲,我会好好辅佐他,翰林清贵,二十年后便是入阁拜相也未可知啊!”

安国公的巴掌终于重重扇了上来:“闭嘴!你若还想姓李的活着离开京城,就给我趁早死了这条心!”

她有些绝望的闭上眼。

后来,府里府外,她与他各自大病一场。

再后来,他果然没能入翰林,临到终了才被放了个偏远岭南小县九品县丞的职位,黯然赴任。两年后病逝在任上。

至于她,行过及笄礼之后,心如古井的接了宫里的赏赐,指婚裕亲王。

第二年,她生下裕王嫡长子,却伤了身体。从此名正言顺分居养病,常伴青灯古佛,熬了十几年,直至油尽灯枯。

终于到了最后一刻,弥留的时候,她有些解脱似的闭上眼,嘴角泛起一丝若有似无的浅笑。

喂,奈何桥边,那碗孟婆汤,你喝了没有?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番外2:

弯刀熔成绕指柔 ―― 北戎王小记

草原上弱肉强食,看上什么,不要犹豫,狠狠伸手抢过来。拓跋闳很小的时候,就深谙这个道理。

他的父亲有许多个儿子,一个比一个悍勇,他是其中牙齿最锐利的狼。

伺机而动,一击毙命。极有耐心的花了近十年时间,他成功的让兄弟们死的死、遁的遁,终于,二十四岁那年,他坐上那个位子,成为新的北戎王。

北戎的疆域在他手中一再的扩展,然后,遭遇了宗主国大军压境强悍的回击。这场仗,陆陆续续一打就是三四年。对方的统帅叫做荣至宪。这个名字,让他咬牙切齿了很多年,并且将一直咬牙切齿下去。

如果让北戎王罗列最讨厌的人名录,荣某人若列第二,无人能上第一。

两个男人的仗,从沙场打到情场。一想到小美人含情脉脉望着他的神情,他一肚子邪火就噌噌往上冒,压也压不住。

是的,美人。

温柔乡是英雄冢。中原汉人早就精准的下了定义。某次温香暖玉抱满怀的时候,他忽然想起这句话,心中暗自慨叹,这样的销魂,少活十年也是情愿的。

第一眼见到那少年,他就被狠狠惊艳了。

本能快过理智,他直接上前抬起了他的下巴:“你叫什么名字?”

时隔多年,他依然清楚的记得当时他的愤怒,像被招惹急了的兔子,两只眼睛闪闪发亮,愈发漂亮的惊人。

几乎是一瞬间,他就决定:他要他。

美人的身份有点太高了,比较麻烦。他咬咬牙,甚至一反常态的宁可放弃驻军十万、到手多年的幽燕之地,只为换他相伴左右。

汉人有句歌谣这样唱,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拓跋闳没有听过这歌,否则必定深以为然。

很多人不能理解他为什么如此执着于这娇贵的、脆弱的、瓷人一样的少年。北戎风急天高,草原阔朗,孕育出无数不畏死的勇武儿郎,和英姿飒飒的姑娘,跨上骏马,俱是雄鹰般矫健的身姿。他的臣民、他的朋友、他的伙伴……都是很好很好的。

可是,生平第一次撩拨起心弦的,却是那双时而愤怒、时而怯意的清亮眼眸。那个纤细的汉人少年,哪怕一脸怒意的瞪着他,也毫无威慑力,反而令他软了半边,让他迫不及待的,想把最好的捧给他,哪怕他毫不稀罕、弃若敝履。

得知他赴任幽州,他不知有多高兴,多少次披星戴月日夜兼程,百里疾驰,只为看他一眼。

幽州与王城相隔太远,他甚至起了迁都的心思。试探着对他提了一句,换回一个白眼:“拓跋闳,你疯了。”他摸摸鼻子,讪笑着作罢。

美人很难讨好,可其实又很容易。只是一块不成样子的玉雕,因为是自己亲手刻的,便让他的目光软了下来。某些方面,他呈现出一种被过度保护之下的、异乎寻常的天真。可另一方面,他却像小动物一样,对别人真心的示好有着天生的直觉,并且,同情弱小。摸透这一点,他厚颜无耻的改变了策略,小心翼翼的把自己从攻城略地的番邦君王,变成了偶尔流露出受挫与脆弱的“有血有肉”的人。同时,尝试学习温存的方式。

慢慢的,果然收效明显。至少,美人驻守幽州的后两年,他开始收放自如,渐渐如鱼得水。一想到千里之外那两个男人恨得牙痒却无可奈何的样子,北戎王就心情愉快的不行。

他曾带着他纵马驰骋,看遍长河落日,碧草连天。他也曾揽他在怀,豪情万丈挽长弓、射天狼。他更曾在银河繁密星光的窥视下半引诱半强迫的令他与自己天当被、地为床,不知疲倦的索取整夜,直到他哭着求饶,泪眼迷蒙中几近晕厥。

怎么……都要不够。

然而,美人的好,绝不仅仅在颜色。

也没见他用什么翻天覆地的法子,却只花了三年,就一点一点的把幽州变成了北地枢纽、贸易中心。北戎盛产的牛马牲畜、皮毛肉脯、珍稀草药、金珠矿藏……从此有了规范而便捷的交易之所,一年四季都能以公道的价格换回充足的茶叶细盐,丝绸瓷器等种种无法自行出产的物品,造福无数牧民与行商。经济的富足与流通更带动了繁荣与安定,边境大片地区的民生与口碑变得越来越好,真是意外之喜。

拓跋闳私心的把这一切归功于美人。于是,对他的喜爱之情愈炽,简直恨不能独占。

然而,事实却是,美人三年任期一满,就被迫不及待的大周皇帝调回了京城。

他走后第二天,北戎王面无表情,只带了几个贴身侍卫就纵马去了原野深处,沉默而悍然的屠杀了一个小规模的狼群。鲜红的血沿着弯刀锋刃一滴滴砸下来,温热腥咸,涩的就像他此刻心情。

第二年,他借着为质留京城的世子与昌平公主订婚的理由再次来到大周京城。此时,美人已经调任中枢,还有了自己独立的侯府,并且,坊间几乎都已经知道安乐侯是皇帝钟爱的人。北戎王不可抑制的升腾起了醋意和不忿:他是有多么护着那个讨厌的荣至宪啊!

这股情绪一直持续到了他面前。却见美人一袭素衣,笑吟吟的迎了上来,清泠泠的声音如浸透了碧泉水:“喂,我要的果酒,你带来没有?”

只那么一瞬间,北戎人所有的锋芒忽然都被消了去,一切锐利,尽成绕指柔。

他望着他,微微的笑了:“放心,忘不了。”

番外3:

怪侬底事倍伤神 ―― 卫涟心事

我叫卫涟,今年十四岁,承爵平安侯。

我是老来子,因此辈分很高,往往子侄辈的年纪都比我大许多。我的母亲是先皇的妹妹,封号福宁长公主,今上即位后,又晋为大长公主。我的父亲出身卫国公府,是前任的户部尚书,如今已致仕在家,颐养天伦。

我们都住公主府,除了哥哥。

是的,我有一个哥哥,叫做卫泠。他的爵位是安乐侯,由先皇封下。他平日住自己的侯府,不过离家里很近,因此常常过来。我喜欢哥哥,虽然他总是忙忙碌碌的,不过,在家时总会抽空亲自教我许多东西,从下棋到弹琴,从绘画到书法。对我问出的一切问题,就算再傻再无稽,他也总是非常温和而耐心的样子。

可惜,大部分时间,他都很忙,非常忙。

父亲致仕,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哥哥。他们都说,哥哥极通经济之道,当年他一手开辟的幽州枢纽,如今每年替朝廷收入税赋七十万两,占了国库岁入的十分之一。父亲退下后,哥哥以而立之年接掌了户部,主理一国财政钱粮。

皇帝非常信任他。

然而他们的关系……绝不仅仅限于臣子与君父。

我有没有告诉过你,我的哥哥,是我生平见过的,最好看的人。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皇帝与安乐侯的关系,虽然,没什么人敢当面议论。据说,当年太后在世的时候,也是默认了的。至于我们的父母亲这里,则是很少提起哥哥的这些事情,彼此双方似乎都是小心翼翼的绕开。只有一次,母亲瞥一眼宫里下来的厚厚的赏赐单子,面色凝重的叹了口气,极轻声对我说:“阿涟,你要好好的,将来莫学你哥哥……”我刚想问些什么,却见她眼眶迅速的红了,只得有些害怕的作罢。

其实,我知道她的意思。只是有一点大约她还不知道,或许世人都不知道,哥哥的仰慕者,绝不仅仅只有当今皇帝一个。

从小去侯府嬉戏玩乐,我熟悉那里每一座亭台每一株草木,自然也见到许多……外人见不到的事情。

也许是因为哥哥的缘故,他们都对我很好。可越是这样,我反而紧张,每每主动避开,不在跟前给人添堵。

可有时候,不是想避开,便能避开的。

那一次,母亲令我将家里新酿的梨花白带两瓮给哥哥,顺便叫他休沐日记得回家吃饭。我兴冲冲的去了侯府,到书房却扑了个空。没让小厮去寻,便自个儿熟门熟路的往园子里来找。

就这样,凝碧池畔,漱玉亭中,我见到了如当头一击的场景。

英俊迫人的裕王世子,不知道说了句什么,哥哥忽然笑了起来。他恋恋的看着他,挑起他的下巴,拇指轻轻摩挲过他唇角,然后,低头吻了上去。

初秋日光清淡,照着一对璧人,情致旖旎,脉脉流淌。

原来,他也……

立在一丛开到盛极的木芙蓉后面,我只觉浑身冰冷。下意识的抬手捂上心口,耳畔仿佛听到了片片碎裂的声音。

已经不记得那天是怎么回去的。只知道,自己默默的转身离开。头一阵一阵的发昏,一脚一脚,如同踩在云上。

眼前有些模糊,低下头,迅速的擦掉了。

犹记得当初春日宴上,丝竹飞觞,熏风细细。哥哥被许多人围着敬酒,最后是裕亲王过来解的围。场面太繁芜,我只寻个借口避了出去。

千秋亭侧有片梅林,极清净,不知不觉就躲了来。

晚春和暖,花枝早褪,绿叶成荫。先头两杯薄酒开始上头,只觉有些晕眩,便随手拣了棵老树靠着坐下来,抱着膝头发呆。

不知过了多久,隐约有凌乱的脚步声靠近。我昏昏沉沉的仰头望去,只见暮色中走来一个微醺踉跄的高大身影,夕阳在他周身镂出橘色光晕,背光下的面目有些模糊不清。

我听见他低声呢喃:“阿涟。”上前,半跪下来,捧住了我的脸。

看着满身酒气的、越来越迫近的男人,我很害怕,浑身却像被符咒禁锢,动弹不得。

裕王世子,荣启欣。

我以为他会吻我,可是最后一刻,他忽然放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