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坠 第63节(1/1)

颐行也有些糊涂了,她早前只知道外八庙尽是寺庙,女眷在寺里借居修行也不是奇事,但这会儿听荣葆一说,全是大喇嘛,那就有点儿奇怪了。

皇帝的脾气,她还是知道一些的,小心眼儿又矫情,像那些细节,他未必想不到。知愿好赖曾经是他的皇后,他把皇后送到那群光膀子喇嘛中间,多少有些不成体统吧!

“难不成是另设地方了?”她开始琢磨,“打听不出来,想是人不在寺院里,只在外八庙地界儿上,所以宫里含糊统称外八庙,皇上压根儿没打算让尚家人找着她。”

荣葆想了想道:“主儿说得有理,等明儿奴才再出去一趟,带几个人上附近村子里转转,万一碰巧有人知道,就即刻回来向主儿复命。”

颐行倚着引枕,叹了口气,“只有这么办了,死马当成活马医吧!可惜撬不开皇上的嘴,要是他肯吐露个一字半句的,咱们也用不着满热河的瞎折腾了。”

荣葆说没事儿,“奴才闲着也是闲着,跟主儿上承德来,不就是给主儿办差来了吗。”说着回头,朝门外瞧了一眼,复又压低了声道,“主儿,奴才回来经过月色江声东边的园子,听见了些不该听的话,您猜是什么?”

边上伺候的含珍见他卖关子,笑道:“这猴儿,合该吃板子才好。主儿跟前什么不能直言,倒打起哑迷来。”

颐行也是一笑,“八成又是什么混话,他还当宝贝似的。”

荣葆说不是,“真是好惊心的话呢!奴才见和妃娘娘和跟前鹂儿在那头转悠,有意躲在假山石子后边探听,听见她们说什么彤常在,什么生母,又说什么让皇上和太后龙虎斗……奴才听得心里头直哆嗦,想着这和妃娘娘别不是得了失心疯吧,就赶紧回来禀报主儿了。”

颐行听了大惊,心想昨儿在上帝阁那儿看见的宫人,想必就是彤常在。又跪又拜的,起先以为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儿,没曾想竟憋着这样的内情。

银朱也像淋了雨的蛤蟆,愕然道:“主儿,要不把这事告诉皇上吧,让z老人家心里有个数。”

含珍却说不能,“只听见几句话罢了,且弄不清里头真假。万岁爷圣明烛照,既让和妃碰了壁,就是不愿意过问以前旧事,我们主儿再巴巴和皇上提及,岂不是触了逆鳞,自讨没趣?”

颐行颔首,“我也细琢磨了,不知荣葆听见的这番话,是她们忘了隔墙有耳,还是有意为之。横竖要让皇上和太后反目,真是好大的本事啊!这么着,外八庙别忙着打探了,先想法子打发人盯紧和妃和她身边的人,倘或有什么行动,即刻来回我。”

荣葆说得嘞,“奴才这两天在延薰山馆周围到处转悠,和看园子的行宫太监混了个脸儿熟。您放心,奴才让他们瞧着,他们也知道眼下您正红,托付他们是瞧得起他们,没有不答应的。”

颐行说好,“只是要暗暗的办,回头给他们几个赏钱就是了。”

荣葆道是,领了命出去办差了。

含珍沏了香片茶送到炕几上,试探道:“太后待主儿和煦,这件事事关太后,主儿想没想过,向太后透透底?”

颐行垂着眼睫抿了口茶,复又将茶盏搁下,拿手绢掖了掖嘴道:“这得两说,毕竟里头牵扯着先帝爷后宫的人,老辈儿里的纠葛咱们不知道,倘或彤常在唬人,终归叫太后心里不受用,倘或真有什么……内情自然越少人知道越好。太后再抬举我,也不爱让个小辈儿摸清自己的底细。”边说边掩住嘴,压着声说,“知道得越多,死得越快。和妃是个傻子,她要是觉得搅和了太后和皇上的母子之情能立功,那她可就错打了算盘。瞧着吧,到最后里外不是人,恐怕要就此像那些前辈一样,留在热河行宫,连紫禁城都回不去了。”

老姑奶奶小事上头糊涂,大事上头机灵着呢,连含珍听了都频频点头,笑道:“主儿有这样见解,奴才就放心了。不瞒主儿,先头奴才还担心您着急提醒万岁爷,倒给自己招来祸端。”

颐行笑了笑,倚着引枕道:“我已经理出门道来啦,要想在宫里活得好,头一桩是不管闲事,第二桩是看准时机稳稳出手。这回和妃八成又要闹出一天星斗来,我这时候紧跟皇上和太后,只要和妃一倒,四妃里头可就只剩我一个全须全尾的了,你想想,我离皇贵妃还远吗?离捞出我哥子,重建尚家门楣,还远吗?”说完哈哈仰天一笑,俨然皇贵妃的桂冠戴在了她脑门上,她已经踏平后宫,再无敌手了。

含珍和银朱相视,跟着她傻笑,老姑奶奶有这份开阔的胸襟,是她们的福气。

在这深宫中行走,遇上一个心大又聪明的主子不容易。早前一块儿在尚仪局里共事过的姐妹,好些都是伶俐人儿,不说旁人,就说晴山和如意,她们哪一个不是宫女子里头拔尖儿?可惜跟错了主子,一天天地被拖进泥沼里,最后弄得一身罪名,没一个有好下场。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倘或主子听人劝,就算一时走错了道儿,也能扭转过来。可要是主子死个膛,好赖话都听不进,那么跟前伺候的人就倒了血霉了,非给活活坑死不可。

如今的老姑奶奶呢,不是烂好人,她也善于钻营,懂得算计。时至今日依旧不忘初衷,两眼直盯着皇贵妃的位分,知道四妃里头除了她,没有一个能堪大用,愈发起范儿,甚至得意地在屋子里踱了两圈。

只是说起金锞子,就有点儿发蔫,把小布袋子兜底倒出来数,眼瞅着越来越少,那份雄心壮志也萎顿下来,想了想对含珍道:“要不然拿个项圈出去化了,少说也能撑上几个月。”

可含珍舍不得,“宫里的东西,最值钱的是锻造的工艺,又是累丝又是錾花,全化成了金疙瘩,那多可惜。主儿,您如今愁的不该是金锞子的数量,该着急自己的身子,回头当上皇贵妃,没有小阿哥,位分坐不踏实。您想想,万岁爷后宫三年没添人口啦,如今太后全指着您,你要是一报喜信儿,太后一高兴,皇后的位分都在里头。”

颐行听了唉声叹气,“道理我何尝不明白,可什么时候长大,也不是我说了算的。”

“您多想想皇上的好。”含珍红着脸出主意,“想着要和皇上生儿育女,多和皇上耳鬓厮磨,就成了。”

颐行呆呆思忖,“这顶什么用呢。”自己也不只一回和皇帝同床共枕过,亲也亲了,搂也搂过,自己不还是这模样,一点儿进益也没有吗。

无奈含珍自己也是个姑娘,再往深了说,她说不上来了,只道:“要不再让皇上给您瞧瞧脉象吧。”

壮得像小牛犊子嘛,她听他这么说过,当时还置气来着,哪有人说姑娘像牛犊子的!

不过他今儿不高兴了,就因为昨晚上没睡好,早晨起床脸拉得像倭瓜一样。

“我过去瞧瞧他吧,顺便再请个安?”老姑奶奶开窍的样子还是很招人喜欢的。

含珍和银朱忙说好,搬来梳妆匣子给她重新擦粉梳头。她隔开了那个粉扑子,皱着眉说:“怪腻的,回头出了汗,脸上像开了河一样,不要不要。”最后洗了把脸,拿胭脂棍点了个圆圆的口脂,换了件鹅黄色的纳纱袍,小两把上只簪一枝茉莉像生花,就这么清汤寡水地,往延薰山馆去了。

正是午后时光,这时辰没准儿皇帝已经歇下了。她穿过小跨院,见满福正站在廊庑底下打盹儿,上前轻轻叫了声谙达,“万岁爷在哪儿呐?”

满福吓了一跳,睁开眼还有些懵,待看清来人忙垂袖打了个千儿,“给纯妃娘娘请安。万岁爷在西边川岩明秀呢,您随奴才来,奴才带您过去。”

这就是红与不红的区别,要是来了个贵人常在求见万岁爷,大中晌里头,谁有那闲工夫理睬她!至多堆个笑模样,说万岁爷歇下了,什么顶天的要紧事儿,也不能把万岁爷吵醒不是。

但老姑奶奶就不一样了,万岁爷亲自挑选的人,一直抬举到今儿。别说天上大日头正d,就是下冰雹、下刀子,冒着开瓢的危险,也得把人带过去。

于是满福带着老姑奶奶上了抄手游廊,边走边回头,说:“万岁爷才用过小餐,照着惯例要过会子才歇下。小主儿先过去,请总管酌情再行通传。”

颐行说好,往前看,川岩明秀是个建在山石上的凉殿,地势高,四周围绿树掩映,在如意洲这片,算得上纳凉最佳的去处。

沿着游廊一直走,走一程就是个体面的山房,怀恩照旧在门前抱着拂尘鹄立,看见老姑奶奶来,紧走几步上前,呵着腰说:“这大中晌的,小主儿怎么来了?”

颐行有点迟疑,仔细分辨他的神色,又朝他身后山房看看,“里头有人?”

怀恩愣了下,“没人啊,就万岁爷独个儿在里头呐。”

“那我能进去不能?”

怀恩笑了,“小主儿是谁呀,还有不能进去的道理?”说着往里头引领,到了里间门前垂了垂袖子,“奴才给您通报去。”

其实就是几步路的事儿,隔着一道美人屏风,怀恩还是煞有介事地压嗓回禀:“主子爷,纯妃娘娘来了。”

然而皇帝这回却不像往常那样,沉稳道一声进来,似乎有些慌乱,匆匆道:“等……等等,让她等会儿。”

颐行纳罕,不解地望了怀恩一眼,怀恩还是那样稳妥地微笑,虾着腰说:“请小主儿少待。”

颐行点了点头,可人虽站着,心里却满腹狐疑。

难道里头真藏了人?不会是承德官员敬献了漂亮姑娘,他又不好意思向太后请命给位分,便悄悄藏在这山房里头了吧?啊,爷们儿真够不要脸的,还在她面前装清高呢,剖开那层皮,照旧和市井男人一样。

才一忽而辰光,颐行就等出了无边的焦虑,绞着手指咬着唇,心想他怎么还不发话让她进去,就算藏人,也该藏得差不多了吧!

终于,他轻咳了一声,说:“进来吧。”

怀恩和满福退到山房外的游廊上去了,颐行深吸一口气,迈进了凉殿内。

殿里的摆设其实还算简单,不像正经寝宫那样,各色锦绣用度铺排得满满当当。殿里除了槛窗下他躺着的那张金漆木雕罗汉床,就只有一张黄柏木平头案,一架多宝格,和边上摆放的清漆描金人物方角柜。

皇帝的神情很从容,淡声道:“你大中晌不睡觉,又要来祸害朕了?”

颐行脚下蹉了一步、又蹉了一步,站在柜子面前道:“瞧您这话说的,我多早晚祸害过您来着……哎呀,这张柜子好漂亮,我能摸摸看看吗?”

皇帝瞧她的眼神变得疑虑重重,“尚槛儿,你神神叨叨的,到底想干什么?”

第72章 (有桩好玩的事儿,朕想和你)

“连名带姓地叫,可见您对我有诸多不满啊。”颐行龇牙笑了笑,两手抓住门把手,暗暗吸口气,霍地将柜门打开了。

没人,空的……她起先兴致勃勃,直到看见里头空空如也,一瞬就偃旗息鼓了。

环顾一下四周,屋子里可说一目了然,再没有别的地方可供藏身了。难道翻窗逃了吗?她在皇帝疑惑的注视下又蹭到槛窗前,假装不经意地探头朝外看了看。这一看有点吓人,原来这山房建得那么高,窗下就是陡峭的岩壁。她忙缩回了身子,心道要从这地方跳下去,别说娇滴滴的可人儿,就是个壮汉也得摔得稀碎,看来是误会万岁爷了,人家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龌龊。

可她这一串反常的举动,皇帝全看在眼里,对她愈发地鄙视了,“你撒什么癔症?到处查看,究竟在找什么?”

颐行讪讪道:“没什么,找找有没有新姐妹。”

皇帝不乐意了,“什么新姐妹?你把朕当什么人了,大白天的,哪里来的姐妹!”

果然堂堂大皇帝,谨遵礼教,从不白日宣淫。

颐行自知理亏,嘟囔着:“您让我等一等,听着调门儿怪心虚的,我不得起疑吗。”

皇帝说混账,“朕不能有一点不想让你知道的私密?你来了就必须长驱直入,谁给你的特权?”

颐行心道恼羞成怒,必有蹊跷。不过人家是皇帝,皇帝说什么都对,自己小小的嫔妃,还能和皇上叫板吗,便厚着脸皮挨过去,坐在他榻沿上说:“万岁爷您疼我啊,您一疼我,就纵了我的牛胆了,在您跟前,我什么都敢干。”

这话说得皇帝受用,刚才满脸的不忿也立刻消退得干干净净,小着声儿,自己嘀咕起来:“这才像句人话……”

可她就是嘴上漂亮罢了,真的往心里去吗?恐怕并不。

有时候皇帝觉得她没心没肺的,这种人真让人苦恼,似乎你对她的好,无法真正打动她,她懂得口头上敷衍你,但她实际感觉不到你有多喜欢她。难道尚家老辈儿里都是这样的人吗,所以只听说尚家姑奶奶辈复一辈地当皇后,却从未听说尚家出过宠后,这也算奇事一桩。如今轮到自己了,自己可能和列祖列宗不同,辗转反侧着、单相思着,庆幸得亏自己是皇帝,要不然套不住老姑奶奶这匹野马。

可她总有法子逗他,仔细分辨他的神色,大惊小怪说:“万岁爷,您眼睛底下都青了!”

皇帝哼了一声,“你知道拜谁所赐吗?”

“我。”她老老实实承认了,“是我搅和得您昨儿夜里没睡好,往后您再招我侍寝,我睡脚踏。”

“睡脚踏……倒也不必。”终归是舍不得这么待她,反正次数多了会习惯,多磨合磨合,也会磨合出门道来的,便拍了拍身侧的空地儿,说来,“陪朕躺下。”

颐行有点扭捏,“说话就说话,躺着干什么呀……”嘴里抗拒,人却歪下来,十分惬意地横陈在了他的睡榻上。果然这样通体舒畅,欢喜地吐纳了两下,她笑着说,“这地方可真好,又凉快又清净……您这程子没和宗室们上外头玩儿去?怎么见天都在行宫里闷着呢?”

皇帝说心里有事儿,懒得动,“王爷贝勒们在承德也有自己的庄子,朝中有政务,就上行宫呈禀,倘或没什么可忙的,各自歇着也挺好,等过阵子凉快些了,再上外头打猎。”

颐行并不关心那些王爷贝勒们的行踪,她只记住了皇上有心事,为了表衷心,眨巴着眼说:“您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和我说呀,我最会开解人了,真的。”

皇帝扭过头瞧着她,吸了口气。可是憋半天又松了弦儿,那口气徐徐吐出来,最后还是说算了。

男人的苦恼,不足为外人道,尤其面对这么个糊涂虫,除了自行消化,没有别的办法。就像现在,她躺在他身边,没有一点畏惧和羞涩,这是一个女人应该具备的敏感和细腻吗?老姑奶奶好像一直把他当成玩伴,除了最初他以皇帝身份召见她时,曾短暂享受到过作为男人的主宰与快乐,后来这种幸福就彻底远离他了。

在她眼里,他还是十二岁那年的小小子儿,因为和她的初次相遇就出了丑,所以她根本不畏惧他。

他也是男人,有正常的需要,不喜欢的人调动不起兴趣,喜欢的人又那么不开化……他望着凉殿上方的椽子,心情有点低落,昨晚上没睡好,现在依旧睡意全无,闷热的午后,真是满心凄凉啊。

忽然,身下的罗汉床发出榫头舒展的咔哒声,老姑奶奶不安分的手触到了机关,好奇地问:“床腿上有两个摇把儿,是干什么使的?”

皇帝无情无绪地说:“宫里匠人的手艺了得,这罗汉床可以像躺椅似的,摇起来能靠,放下能躺。”

颐行哦了声,“这么精巧的好东西,我得见识见识。”一面说,一面吭哧五六摇动起来。

可是摇了半天,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她不死心,又接着摇动,这回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结果还是一动不动。

“这木匠手艺不太行,”她喃喃抱怨,“折腾半天还是老样子……”

边上的皇帝这时候发了声:“当然,因为你摇的是朕这半边。”

颐行闻言猛回头,见皇帝已经被顶得坐起来了,木着脸看向她,脸上写满绝望。

她愣住了,忙说对不住,“没想到这还是个双人床。”

正在她打算把摇把儿归位的时候,从他枕下掉落出半块巾帕来,她咦了声,“这是什么?”边说边伸手一扯,把汗巾子提溜在了手里。

万岁爷这是流了多少汗啊,这汗巾子都是潮的,怎么还塞在枕头底下?颐行正感慨着,不想他一把夺了过去,急赤白脸地呵斥:“你大胆,御用的东西,谁让你动手动脚了!”

他一急眼,颐行自然吓一跳,嗫嚅着说:“怎么了嘛,汗巾湿了就湿了,做什么藏在枕头底下……”

这下子皇帝的脸腾地红起来,胡乱把汗巾卷好,塞进了袖子里,一面不耐烦地催促,“把朕放下来!”

颐行没辙,忙扭身将摇把儿倒退回去,他终于一点点躺平,但脸上神色照旧不好,既委屈又难堪,还带着点生不如死的难受劲儿。

颐行撑起身打量他,说了两句好话,“我明儿给您做两块新汗巾,保准比这个漂亮,让您有富余换着用,成吗?”

他不说话,冲墙扭过了脸,那清秀的脖子拉伸出一个执拗的线条,好像这辈子都不愿意再搭理她了。

她无措地叫了两声万岁爷,“您怎么又发脾气了呀,这汗巾对您很重要?难道是哪个要紧的人留给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