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渡 第147节(1/1)

其实是要盛流玉别后悔,无论以后发生什么,都不要后悔曾做过的决定。

谢长明没后悔过。

盛流玉的睫毛上沾了水,望向谢长明时会轻轻扇动,映着眼瞳的光,仿佛有一种难言的痛苦,如傀儡的丝线一般密密地缠着谢长明的心脏。

折断骨头的时候也没这么疼过。

谢长明抬起小长明鸟的下颌,就像捧着冬天的第一场新雪,稍不留神就会融化。所以他吻得那么小心,那么珍惜,那么郑重。

雪总会融化,谎话不能说一辈子。

谢长明以为自己可以。

第147章 大受震撼

当日雨下得太大,不宜出行,两人在客栈住了一宿。

第二天清晨,两人还没醒,丛元收到谢长明发来的消息,切瓜砍菜般解决了守卫,一大早就到了,点了七八样点心,摆满了一桌子。

他是半个魔族,食量本就很大,被郑合升以招待的名义囚禁了十多日,天天喂辟谷丹,日子过得很痛苦,此时不顾形象,大快朵颐。

吃到一半,忽然感觉到有灵力波动,他咽下嘴里的包子,扭头看到两个人正往楼下走。

盛流玉的装束与以往不同,往常闭着的眼睛现在又覆着烟云霞,只露出半张脸,依旧是很冷淡的模样。他穿了身雪白长袍,外罩一层金色纱衣,与丛元偶然在书院里碰到他时看到的衣着倒是差不多。

谢长明扶着他下楼。

丛元觉得很疑惑,郑合升死了,事情已经解决,他们还在演戏给谁看。

于是,他以一种很符合常理的逻辑问道:“盛公子这是有伤在身,不能用力吗?那不如在床上歇一歇,何必要,何必要举止如此亲密?”

盛流玉听到了,微微偏头,瞥了丛元一眼。

谢长明抬头看了看,他正替盛流玉洗杯子:“你不明白?”

丛元更加不解:“我该明白什么?”

这世上不解风情之人如此之多,丛元也不过是一个从未有过道侣,也未与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普普通通、不解风情的半魔罢了。

谢长明点了几道点心,又托人买几样新鲜果子,才道:“那我为什么要去魔界?”

确实,去魔界一趟,付出的代价颇高,但丛元想了想,义正词严道:“出于对正道大业的关心以及深刻的同学情谊!”

谢长明笑了笑,只看了盛流玉一眼,见他依旧装聋作哑,便只道:“再想想。”

以丛元这样单纯的心,在人间待的环境也比较单纯,是只能想到魔族会做的一些有违天理人伦的事,比如什么男子与男子双修,比如什么威逼利诱囚禁,又比如什么无媒苟合……

于是,他想了一会,谨慎道:“或许你们私交甚笃,为了好友将生死置之度外?”

盛流玉抿了抿唇,顺从地接受了谢长明握住他半垂下的手指的举动。

丛元大受震撼。

不知道是谢长明和盛流玉两个男子是一对,还是盛流玉这种看起来就很孤高的神鸟也会露出这种神情更令人震撼。

他指指点点了一番:“你们,你们怎么这样。世上只有两只神鸟,这样下去不就绝种了……”

一个正常人会第一时间想到这个?

谢长明沉默了一会,开口:“没料到你一个从小在魔界长大的魔族,想法却如此古板。”

丛元也觉得自己的想法好像不太对,何况长明鸟是人族的神鸟,和他关系并不大,男同学与男同学结成道侣,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么想想,他很快接受了这件事,并准备回去就告诉陈意白。

他将剩下的点心风卷残云般地吃完,又想起从前的事,似乎有许多蛛丝马迹可寻,但最明显的只有一件。

丛元嘀嘀咕咕道:“怪不得当时我要和谢长明交手,某位不知名神鸟突然把我拉入幻境,威胁我……”

某位不知名神鸟的闭口禅总是有选择地修,方才他一言不发,此时又不修了,冷冷道:“嗯?”

小长明鸟这段时间都在扮演一个被迫委身于魔修的小美人,十分柔弱,生活不能自理,丛元见得多了,对他的可怕印象早已模糊,忘了他是只能一箭破魔的神鸟,现在反应过来,立刻闭口不言了。

谢长明倒是想多听些当时那件事,但小长明鸟很要脸,是不可能再让丛元多说一句的。

吃完饭,丛元与两人告辞。燕城的事,他显然不可能去管。加上才去了一趟魔界,他要回老家一趟见爹,祛除身上的魔气,否则怕是回了书院,立刻要被抓起来。

谢长明和盛流玉本来要去燕城,结果行至半路,许先生临时传信过来,说是燕城的婚事暂且推迟,让他们不必再去。另外书院正在抓内鬼,借着神鸟失踪的名头在一个一个审问,盛流玉可以迟几天回去,好让他们能押着人审完。

于是,两人停在了云洲的一个平静的小城中。

近来难得有这么悠闲的时候,谢长明无所事事,专心养鸟。

听闻秀安城外的观子山上有一座很灵的寺庙,慕名而去的人很多。谢长明也去了,倒不是去祈求保佑,而是因为寺庙的后院有一株上千年的银杏树,长得很漂亮,盛流玉是鸟,总喜欢这些。

银杏树上绑了数不清的大红色丝带,下头缀着福牌,上面写了许多祝福的话。

小长明鸟对人间的事一无所知,这些习俗听起来很有意思,便颇有兴致地看了一会。有人想要金榜高中,有人想要妻贤子孝,有人想要天降横财,更多的是祈求平安康健——这些大多是为别人求的。凡人的人生短暂,与修仙之人相比如同蜉蝣,朝生暮死,能过完圆满的一生已是很不易了,所以要祈求未知的神仙庇佑在意之人。盛流玉拾了枚落叶,幻化成福牌,提笔想写些什么。想来想去,也没落笔,他没什么好祈愿的了,也没有谁能保佑他,最后皱着眉头写了几个字,挂到银杏树最高的地方。

吃完素斋,两人沿着原路下山,他们走得慢,回到秀安城已经是黄昏了。

秀安城不大,由一条几丈宽的小河分为城东城西,河上架着两座石头桥,沿河两岸有许多叫卖的小商贩,清晨黄昏,他们总是在。

正逢菱角成熟的季节,卖菱角的也多。

谢长明不太像出尘的修仙之人,路过小摊贩的时候顺道挑些菱角买。

菱角都是才捞的,看起来很新鲜,谢长明剥了一个,递给盛流玉,问他:“好吃吗?”

盛流玉点了下头。

谢长明就买了一筐。

也许是他出手太过阔绰,旁边一个老妇人凑了上来,连声道:“少爷,少爷,我的菱角比她的还要好哩!”

谢长明偏头看向她,目光有一瞬的停顿,又移开了,只是说:“买够了。”

老妇人还要纠缠,与她同行的老头子连忙过来扯她,嘴里骂骂咧咧让她不要丢人,却在看到谢长明时愣了一下,偷偷多看了几眼,似乎很想开口,终究是什么也没有说。

当天晚上,谢长明剥了小半筐菱角,投喂过度,小长明鸟吃得太撑,连人形都不愿意保持,索性换回了原来长明鸟的模样,躺在饲主怀里被摸肚子,像幼鸟似的哼哼唧唧地撒娇。

谢长明有点拿他没办法。

肚子摸到一半,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谢长明的动作顿了顿,不太想开门。

被摸得太舒服而迷迷糊糊的小长明鸟一惊,鸟喙轻轻啄了谢长明一下,似乎是问怎么了。

外头很吵闹,有人在阻拦:“这位爷!你怎么能随意闯进我们客人的房间,于理不合,再不走我只能报官让当差的差爷来抓你了!”

谢长明做事一贯仔细,门上有对灵力预警的阵法,凡人纯粹用暴力闯门的情况却没预料到。

于是,房门被一脚踹开,隔着屏风,谢长明看到一群人蜂拥而入,里面有黄昏时遇到的那对老夫妇。

领头的男人似乎很得意,高声道:“谢六,你现在发达了,就可以不认老子和娘,不认祖宗了吗!”

第148章 父母

这件事发生得很突然,是个谁也预料不到的意外。

对于修仙之人而言,血缘是一种很密切的联系。即使对于谢长明而言,上一次见到父母亲人已经是几十年前,十岁时的记忆很模糊了,但在看到他们的一瞬,还是产生了很强烈的联系感。

面前这两个人和他有血缘关系。

谢长明不在意这些,所以也没有多说,以为这件事会就这么过去,没料到被找上门。

他皱了皱眉,放下鸟,做了个“嘘”的手势。

鸟很轻地啄了一下他的手臂,似乎很不满。

也许是破门而入后,那些人有点惭愧,或者是为了博得一些好印象,总之,他们停了脚步,隔着一扇透光的屏风,开始讲一些自以为很可怜,很容易打动别人的话。

那个老妇人,也就是谢长明的母亲,似乎哭得很伤心:“大家也都知道,十年前,云洲下大雪,四处都在逃荒,我们家遭了灾,家里七八个孩子,带着他们逃命。就我和老头子两个大人,别的都是些孩子,哪照顾得过来,便不小心丢了小六,也就是你。”

十年前云洲的大雪确实少见,但凡那时已经记事的人,大多不会忘了那场天灾。

她继续用很凄苦的声调哭号:“这件事,是我们做父母的不好,但你既然已经长大成人,知道我们在这,为什么不来相认?”

那个踹开门,身形高大的壮年男人道:“小六,就算你现在日子好过了,穿金戴银,有了好人家。至少你要来告诉我们一声,免得娘夜夜因为惦念你而对着灯流眼泪,连眼睛都要哭瞎了。”

又强调一句:“不是贪图你什么!”

谢长明想了想,没记起那人是他的第几个哥哥。

秀安城很小,谢家虽然穷,但长幼三代,从老到小全来了,人数众多,声势浩大,即使到了夜里,也有人凑过来瞧热闹。

很多人声音不大不小地议论着这场闹剧,时隔十年的亲人相认,场面又如此“感人”,传出去是很好的谈资。

父母想认儿子,兄长想认弟弟。当然,如果他们在大街上遇到的不是出手阔绰的谢长明,而是乞讨的谢六,可能就没那么想认了。

在场唯一无动于衷的可能就是当事人谢长明。

连鸟都清醒过来,努力扑腾翅膀,想要同饲主表达什么。

谢长明没有太多感想,实际上这真的只是一件小事,他不太记得清几十年前的旧事,也从没对这些人抱有什么希冀,所以在他的父母兄弟姐妹跃跃欲试,想要拨开那扇屏风,与他面对面交谈时,他忽然对站在第二排,看起来不太起眼的老头问:“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那老头咳嗽了一声,踌躇片刻,眼神有些闪躲:“你长得和你母亲年轻时很像。”

在他们养育的所有孩子中,谢六长得与他的母亲最为相像,从小便看得出来。

美人是不论出身的,只是很少见,会在哪里出现,谁也不知道。谢六母亲年轻时便很美,但她在一个边陲小镇,来来往往的,只有穷苦百姓。凡人的青春太过短暂,且会迅速被饥饿、劳作、生育压垮。她连镜子都没照过几次,也忘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只有丈夫还记得。

谢长明点了下头,大概能猜测出接下来发生的事。

但这并不是什么决定性的佐证,老头也没敢相认。但回去后,也许是没有卖掉的菱角,也许是贫苦的生活,他们寄居在某个儿子家中倍受折磨,饱尝委屈,于是老头将这件事和盘托出,认为这正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

而谢长明在客栈掌柜那用的是谢六。

他确实不在意,在外用这个名字也是为了方便。

那老头也哽咽了:“我知道,当初是我们对不住你,但你现在过得这样好,我们这一大家子,这么贫苦,你也该报答些我们的生养之恩吧。”

“你从前是最乖的。”

旁边也有许多人赞同。凡间是称颂孝道的,父母给了子女性命,无论对子女做了什么,都是理所应当。更何况父母如此可怜,孩子发达了,更应该接济。如果不这么做,大概是铁石心肠,有违人伦。

但谢长明不是凡人,即使是,他也不会遵守。

谢长明也不是乖,他只是从很小就会看人脸色,知道怎么做最好。

有个儒生道:“既然秀安城发生了这么一件感天动地、亲人团圆的好事,该上报知府,让谢六认祖归宗,赡养父母,礼待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