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驯养计划 第33节(1/1)

两世都是如此。

但这一世,梅望舒十六岁便入了京城。

她改变不了崔祭酒的宿命,至少可以寻到落入教坊的小嫣然,用钱财打通关节,把人赎买出来。

在外地安置了几年,改换身份,明媒正娶,以‘梅学士夫人’的身份,光明正大回返京城。

上一世曾经发生的,是无力绝望的过去。

而这一世,从头到尾,一切都不一样了。

望着慵懒打着呵欠的嫣然,梅望舒剧烈跳动的一颗心,缓缓平稳下来。

“做了个噩梦。”她垂眼看了看手臂炸起的鸡皮疙瘩,将绸衣袖口往下拢,盖住白藕般的一截手臂,安静等待那阵惊悸过去。

“我无事,好好回去睡吧。”

——

“南河县主在四天之内去了五次梅宅。”

“头一次在门口哭了半夜,梅家管事把人放进去了。半个多时辰后,梅学士把她送出门来。”

“南河县主没把人说动。第二日从早到晚,梅学士始终闭门不出。”

“南河县主坐不住了,又去梅家门口哭。连去了四趟,连哭带闹,哭得厥过去了也没人理她。”

“南河县主她无法可想,今日又回来宫门口跪着大哭。”

西阁之内,灯火摇曳黯淡。

洛信原惯常在掌灯时分过来走一趟,眺望皇城暮色。

幼时住过的居所,一草一木皆是旧日熟悉的模样。身处其间,足以令年轻的主君平心静气,安然接受一切好,或者不那么好的消息。

今日听到的消息,虽然不合乎他的期望,却也不算完全出乎意料。

洛信原弯了弯唇,”朕的这位表妹,吃了梅家的闭门羹,除了在门口大哭大喊,就没有其他招数了?贿赂,威胁,色诱,自残,这些都不曾试过?果然是个蠢货。”

他嘴里这样说着,神色却愉悦了几分。

“南河县主算是个少见的美人,登门哭求,梨花带雨,也不能令梅学士怜香惜玉,入宫替她求情?还真是郎心似铁。”

肩披金绣行龙的年轻君王转过身来,眸光如深潭,神色似笑非笑,

“玄玉,南河县主幼时的交情不够分量,不能劝动梅学士入宫。你说,朕下面要怎么做,才能让他自个儿撕了闭门养病的幌子,主动入宫求见?”

几步之外,回禀了今日见闻的周玄玉持刀侍立,闭紧嘴巴,一声不吭。

君王的面孔笼罩在夕阳暮色的大片阴影下,独自凭栏,自言自语道,

“对了。梅学士向来看重天家母子和睦,希望朕和慈宁宫……母慈子孝。”

第28章 灼火

梅望舒这几日在家中燕居,闭门谢客,谁也不见,虽然身处京畿重地,却仿佛世外桃源。

她早起惯了,每日卯时照常起身。晨光大亮时,已经洗漱完毕,用过了早食。

这天是个冬日难得的晴好天气,暖日无风。嫣然一大早便吩咐着仆妇婢女们满院子的晒起被子衣物,又捡院子里的干净树枝,把新做好的腊肉腊肠、风干红椒都挂起来。

只给梅望舒留下一处避风凉亭,把防风帐子挂起,备好笔墨书架,让她清清静静地在凉亭里晒太阳,写回信。

给父母的信都已经写好了,手里在写的,是给虞家五公子,虞长希的回信。

煦暖的冬日阳光从墙头斜照进来,映亮了石桌上摊的空白信笺。

梅望舒提笔从头写起:

“虞五哥见信如晤。

京城养病多年,承蒙牵挂至今。近年来,病势好转,或可归乡。午夜梦回之际,忆及家中双亲,思之切切,泪湿沾襟。家父来信提起,当年种下半山之梅,今已长成,暗香浮动,姝心向往之。明年寒冬季节,梅开满山之时——“

写到这里,她停下笔,悠悠想起明年此时,或许自己已经身在故乡,和父母一同上山赏梅,唇线上扬,细微地笑了笑。

视线重新落回桌上时,一眼望见满纸飘逸灵动的行楷字体,她忽然意识到,不对。

在家里歇了几日,心神松懈,她一时没多想,竟然用了平日最惯用的笔迹写信。

这封信如果泄露出去,被人发现‘京城养病’的梅家千金,字迹居然她家兄长梅学士的一模一样……又是一件要费心圆谎的麻烦事。

她把写满半张的信纸撕了,拿过一张空白信笺重写。

这回留了神,改用了女子常习的端丽小楷,重新写下:

“虞五哥见信如晤。”

为了凸显和‘梅家兄长’的字迹不同,笔画转折处,刻意写得更细弱纤丽些。

开头几个字写下来,脑海里却不受控制地转过一个念头。

她这边刻意为之,连字迹都遮遮掩掩。

故乡那位毫无印象的虞五公子……会不会写信时也同样的遮遮掩掩,为了给她留下好印象,写出一副与平日截然不同的字迹来。

念头一旦升起,便在心里扎了根。

她失了刚开始回信的兴致,只寥寥几句,简短写道:

“多谢牵挂,近来病势好转,明年或可返乡。”

最后一句,感谢了虞家送来的秘制柿饼。

信写完之后,她将写给父母的回信也翻找出来,厚厚的几封信放成一摞,召来了老家来人问话。

老家来的,是经常来往两地的一位中年精干管事,满口乡音,一本正经地回答家中近况。

“老爷?好着呢。每天呼朋引伴,喝酒吟诗,不知道多风雅!‘梅半山’的名号都传出州府了,上门求诗的士子们络绎不绝!”

“夫人?也好着呢。家里的生意账务牢牢地抓手里,咱家生意越做越大,前阵子才又买下一座山,随便老爷种花种树,养鸭养鹤,搞什么田园雅趣。反正老爷怎么败家都败不完!”

梅望舒听着熟悉的乡音,眼中渐渐露出笑意,把回信交给了老家来人,封了厚厚的赏赐,送他回程。

按照脚程,回信年前就能送到家了。

今日悠闲无事,梅望舒握了本新得的棋谱,喝茶打谱,怡然自得,不知不觉到了午后。

嫣然过来劝她午睡,刚刚宽衣歇下,院门外却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常伯的声音从外头响起,“大人,有客来访。”

“怎么回事。”嫣然过去开门,诧异地问,“大人不是说了,登门来客一律劝回去,不需来报么。”

常伯站在院门外,尴尬道,“这次登门的访客,自称姓林,是叶老尚书的大弟子,也就是咱们大人的,呃,师兄。我们不敢擅专,只好过来通禀一声,请大人决断。”

“骗子吧?”嫣然怀疑地道,“从未听说叶老尚书还有另一位衣钵弟子。”

“……”梅望舒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

“确实有一位姓林的师兄。嫣然,把我那件正红织金的外袍子拿过来。此人无事不登三宝殿,只怕有大事。”

自从梅家开始闭门谢客,前院会客厅,这是几日内第一次迎来访客。

身穿海青色襕袍、二十七八岁年纪,神色端肃的男子正在欣赏厅内悬挂的书画,听到脚步声,转过身来,微微颔首,

“梅师弟,数日不见,身子可好些了。”

梅望舒走过去坐在主位,吩咐上茶,淡淡道,“有劳林师兄记挂。这几日居家养病,身子比上次见面时好多了。”

来人是个熟人,前不久刚刚见过。

赫然是腊八当日在宫里照过面,当着元和帝的面声称‘和梅学士不熟’的枢密院正使,林思时,林大人。

宾客落座,梅望舒直接询问来意。

“我曾与你说过许多次,没有必要的话,你我同门师兄弟的渊源,实在不必暴露人前。”

她声线虽然温和,言语间却颇为冷淡,

“你我共同随侍圣上,如今一个掌文,一个掌兵,若是被人得知同出一个师门,对老师,对你我,并无任何好处,只会引来猜疑。”

“梅师弟所说的,我都知晓。”林思时捧着茶盏,同样地冷淡回复,

“只不过今日不比寻常,贵宅的大门比皇城宫门还难进出,如果不揭开这层师兄的身份,只怕我至今见不到梅师弟的面。”

林思时的目光在那件织金耀眼的正朱色外袍子上一掠而过,锐利地注意到几处未抚平的皱褶。或许是在家中燕居的缘故,平日在外见面时,他极少有机会见到对方身上有如此疏漏。

“今日林某登门,可是打扰了梅师弟闭门酣睡?梅师弟当真闭门个彻底,不知这几日外头发生的大事?”

“什么样的大事?”

“就在昨日,圣上传诏,将太后娘娘从慈宁宫迁出,送往东北皇苑行宫。”

梅望舒一惊,心神电转,半天没说话。

这一世,积怨已久的天家母子终究还是走到了公开决裂这一步。

虽然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那封致命的绢书被禁军查获,落到天子手中后,她便隐约猜到,注定会有这一天。

梅望舒低头喝了口茶,“诏书中可有写明理由。”

“理由……简直匪夷所思。”林思时摇头道,

“圣上下诏道,太后在慈宁宫日夜哭泣,思念两名小皇孙。今特赐移居行宫,太后可以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昨日下的诏,今日清晨已经由禁卫护卫着,轻车简从出了京。太后娘娘据说一路痛哭而去,哭声令人心碎断肠。”

梅望舒捧着茶盏,沉默了一阵。

“然后呢?群臣激愤,集体上书要求圣上收回成命,圣上不理会?林师兄为此事急着来找我?”

她看了眼对面端坐、面无表情的林大人,一个念头倏然闪过脑海。

“……老师也参与了上书?”

“比上书更加糟糕百倍。”林思时深吸口气,

“消息传出来后,朝廷众多官员激愤,昨日傍晚,渐渐有谏官聚集于紫宸殿外,长跪不起,要求圣上收回成命,将太后娘娘接回慈宁宫。就在刚才——老师他下朝后,径自去了紫宸殿外,直接跪在了众多谏官之首位!”

林思时站起身来,沉声道,“老师局势危急。梅师弟,你是老师公开承认的唯一弟子,你过去劝说老师离开,名正言顺,远远好过愚兄过去。”

梅望舒默然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