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不打诳语(1/1)

红阳沉西,白雪压枝。

启祥宫院,霜雪白皑。

一些个太监小宫女在宫院中扫雪忙活着。

红色披风裹身,青丝如瀑的宁挽香,莲步轻走,一言不发地跟随在五世孙后面,美眸淡若止水地看着李燕云的背影。

李燕云口中吐着白色热气,面无表情地将最近宫中发生的事,跟宁挽香说来。

宁挽香听得墨眉微蹙:“六世孙,竟然被刺……那笑红尘的毒可有法子解?”

五世孙,六世孙的,你叫的倒是顺口。

李燕云转目瞧她一眼。

见她一副认真的样子。

他笑道:“朕已经派了特种锦衣卫张叁谛,前去姑苏城拒客岛请那个常无德了。”

“那常无德除了性格古怪,医术甚是了得,朕很有信心——”

“至于那些刺客所用的毒,牵扯到青云山青云观,朕要去一探究竟。”

她点了点头。

看着她雪肤玉面,李燕云倒想起昔日在马关,大衍老和尚曾说过,她能教导一个人中之龙的皇子出来,当即问她,是否有想带孩子的想法。

宁挽香稍许一愣。

当即若有所思。

半天才道:“也不是不可以,有孩子至少会有事情做。”

她答应如此爽快,李燕云笑了,不得不感叹事情的发展实则当真是有定数存在。

而将皇子们交给老婆婆带着,一来诚如她所言,有点事做,二来她实力与般若几乎不相上下,可以防止有不轨之徒,打皇子公主们的主意。

她虽偶尔会做傻事,实则心细如发。

再者,她若对皇子公主有感情,就舍不得走了,也说不定,李燕云暗笑。

见李燕云笑的如此银贱,宁挽香感觉他有些不太对劲。

“五世孙!”

“嗯?”听到她喊自己,李燕云笑脸一僵,抬头道:“啊?怎了?”

宁挽香似想到什么。

她脸颊一红,“你,莫不是想与我生个孩子?”

李燕云差点没站稳。

她又若有其事似的垂首小声的嘀咕道:“这,该如何是好,若如此,我得叫孩子六世孙?还是叫女儿儿子呢?”

“老婆婆,你说什么呢?”李燕云上前一步,奇怪地看着她。

不知怎地,越看老婆婆越觉得很是漂亮。

“没,没事。”她扬起面无表情的脸,略微慌张道:“那个——你什么时候派人将皇子送来?”

李燕云哈哈笑道:“不急,皇子公主们都尚未断奶,虽有奶娘,可暂时离不了娘亲,再过些日子吧。”

说到底李燕云还不知该如何与太后说起此事,若是太后知道有这个才人在,按宫中规矩,可是要去给太后请安的。

以她的性子和背景,让她给太后行礼,简直有些说不过去。

她淡淡地哦了一声。

看她失落的样子,李燕云些许不忍:“真的那么度日如年么?老婆婆。”

她点头嗯道:“不知怎地,与你说话就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若是自己在那待着,就感觉,度日如年,五世孙,我发现,我喜欢和你说话。”

她垂首,岂止是想和他说话,也喜欢和他待在一起的时光,否则哪里会经常喊他一起钓鱼。

李燕云笑意盎然,心里温暖似火。

胳膊环在的他仰面一叹。

正色无比道:“老婆婆,你要是将‘和’与‘说话’三字去掉该多好。”

说话之时,他如做贼似的偷蔑她的表情。

将那几字去掉?她盘算了一下后,那岂不是‘我喜欢你’?她心里急跳几下,美目圆睁转目看向一旁,五世孙真是不害臊。

只见身旁空空。

她又茫然转身瞧去。

而她的五世孙已经走出了好几步之外。

头也不会地留下一句:“哈哈,老婆婆,明日一早我们启程去青云山,明日一早朕来找你。”

“哦。”她随意地应付一句,斜眸望着那些扫雪的太监宫女:“都别扫了,太阳一出来雪自会融化,废那劲作甚,挺辛苦的。”

“都进殿中来,殿中暖和,继续扎马步,我教你们幽冥门的功夫,要多做些有意义的事。”

她玉面如霜,昂首阔步的朝大殿走去。

裙裾与及腰的青丝飞舞,甚是冷艳,颇有气势。

其他宫女太监则是身子一颤。

面面相觑后,一个个皆是苦着脸,这种主子还是第一次见。

前宫,庙堂中。

暖炉燃烧,几十盏火烛摇曳。

低矮的木几前,蒲团上双腿盘坐着老和尚,他闭着双目,一手竖在胸前,一手捻着一串佛珠,嘴里轻声念叨有词。

神态肃然,仙风道骨。

先是一阵脚步声入耳,继而庙堂的门被打开了,再是凉风拂面,门被关了上去。

老和尚睁开眼睛,入眼的是一个穿着黑色龙袍,面庞严肃的李燕云。

他不言,老和尚也未曾开口。

走了几步后,李燕云席地在老和尚的地铺上侧卧,将被子盖在腰部,慵懒地单手支着头,目视双腿盘坐的老和尚。

他脸上浮笑问:“老和尚,在这前宫的庙堂,住的惯么?”

“这可比你在马关的破庙,住的舒坦吧?更无须化缘,到了饭点便有太监将斋饭送来。”

一听李燕云此言。

老和尚笑了。

他忙双手合十。

“阿弥陀佛,”老和尚不急不缓道:“老衲本是出家人,金殿草房,对老衲来说别无两样。”

“都是遮风挡雨罢了。”

李燕云笑容褪去:“你就不怕如此之言得罪朕?”

老和尚将手中的佛珠放在木几上,叹道:“那陛下可真让老衲为难了,出家人不打诳语,又得兼顾陛下的情绪,不可欺君。”

他不出言则以。

一说话,就深奥无比。

“好一个出家人不打诳语啊!”李燕云笑呵呵道:“那朕问你,你可算出,朕的皇子被刺?”

“意料之中。”老和尚淡淡道。

“你早就算出?”李燕云眼眸一冷:“却为何不跟朕说?”

老和尚并未直接回答李燕云。

而是笑道:“陛下,老衲的意思是,一切有因必有果,陛下难道就没错杀过无辜的人?难到这厄运,不会降临在陛下身旁的其他人身上?”

他反问李燕云。

而面对老和尚这么问,李燕云一时语塞。

身为帝王,有时候又怎会不杀无辜,可这个无辜定义很广,诸如,有时会为了让某件事不发展成严重的后果,而掩盖风声,因此动用屠刀。

须臾。

李燕云才叹道:“有些事情,朕不得以而为之。”

“那便是了。”老和尚笑道:“于某些人个人而言,陛下兴许是嗜血的猛兽。”

“可于国来说,陛下乃是难得的好帝王,皇子定能逢凶化吉。”

这话,让李燕云颇为受用。

悬着的心,也放下不少。

他眉头一皱:“老和尚,朕还有一事不解。”

“陛下请讲。”老和尚道。

侧躺在地铺的李燕云,他目光透过庙堂雕木门的纱窗,看着外面的娇小的身影。

那不是般若,还能是谁来。

他道:“为何朕每次轻薄那个小妮子,就有一种罪恶的感觉呢?而且每次都想和她不穿衣服在一起睡觉,用佛法如何解释?”

他一脸正派,说的万分正经。

这话题转的甚快,老和尚都没反应过来。

很快,老和尚老脸一红。

忙低头阿弥陀佛一声。

才道:“若说陛下想与般若施主衣不遮体同眠,乃是人之常情,万物之法则,实乃是繁衍之需要,传承之奥妙所在。”

不错!李燕云心中甚微,老和尚能将朕好色的事,说的如此清新脱俗,冠冕堂皇的,倒是个人才。

瞬间,感觉朕的好色上升了好几个档次。

“而若要说陛下会有罪恶感——”老和尚继续道:“这乃是陛下心存善念,心有不忍。”

老和尚说的正经。

李燕云听得舒服。

最后,李燕云自铺上爬起身来,朗声一笑道:“老和尚,你的话,说的当真是妙哉,让朕醍醐灌顶啊,嘿嘿,好生待着吧,有何需要,跟太监吩咐便是。”

“多谢陛下恩典。”老和尚道。

李燕云走了几步,稍微一愣神。

他又转过身来,暗想,你这个老和尚啊,朕本来是来找你算算的,却被你给绕蒙了。

这个老和尚深谙易经八卦,推演能力极强,也是个难得的贤才了。

一想到李初的后遗症,李燕云心情又颇为沉重。

朕得好生去安慰容容去啊,结果到了钟粹宫,不出意外的是,皇子李初还是那般能吃能喝的,能吃能喝倒无所谓,顶多给他多安排几个奶娘。

可若照此下去,一想到他会有异于常人,李燕云就万分苦恼,同时对那些刺客颇为愤怒。

有什么冲朕来就是,何必冲着小家伙。

当然,不知真相的魏灵容,情绪好转不少。

翌日,晴空万里。

乃是个艳阳天。

积雪渐化,处处透着暖意。

京城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而这到了民间,为了低调,李燕云自然穿着一身锦袍便服,头顶黑髻插着一根玉簪的他,看上去英气逼人,而两旁,一个乃是灰袍背天陨剑的般若。

另一个则是手提地冥刀,浑身裹着红色披风,戴着连帽的宁挽香,露着白皙的玉颜,她环目四顾东张西望,对京城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三人身后周朗等一些穿着常服便衣的锦衣卫,他们牵着马匹,还有马夫牵着头马拉着马车跟随。

听五世孙吩咐锦衣卫,去城西的民宅。

宁挽香秀眉一蹙,貌美的玉面满是茫然。

她侧眸一瞟,薄嫩地唇瓣微启:“五世孙,不是说去青云山,我们去城西民宅作甚?”

这离京将近小半年。

回来也没去看看虎儿,和姜贞,李燕云心里有些过意不去,这顺道,自然要去看看。

当然是去看看姘头,李燕云笑道:“莫急,我去见一个人,打声招呼咱们便走,耽误不了多少功夫。”

当即为宁挽香讲述虎儿与姜贞的故事。

城西那套民宅离此并不远。

小半个时辰便至。

瞅见院门前柳树旁,那个瞎子老者,慵懒的躺在竹椅上,与旁边玩耍的孩童说着什么,穿着棉袄,头顶扎着发髻的孩童,聚精会神的听着。

“哟,大爷,晒太阳呐!”李燕云含笑打着招呼。

般若抿唇一笑,暗觉有意思,上次来,依稀记得好老虎哥哥打招呼的台词是‘大爷乘凉呐’。

那闭眼的老者还未说话。

孩童一愣,朝这边看来,见李燕云正微笑地蹲下冲他展开双臂,孩童瞬间脸上喜笑颜开,忙朝李燕云跑来。

“爹!”虎儿高喊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