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海边生存日常 第236节(1/1)

但是陆秋也没有想到,这个机会来的这么快,晚上大家一起吃锅子的时候,就说到了这事。

“过了年,你们跟我一起走,咱们都去北京。”

“去北京?”

孙竹斓和陆秋都很震惊,抬头看着左至历和左父亲。

左至历就笑:“是表彰大会,咱们都去北京参加表彰大会。”

孩子们都震惊了,陆秋也张着嘴。

这个荣誉好像有点高。

她心忍不住砰砰跳起来,好半天才平静下来。

左至历给她夹了一筷子肉,等陆秋回过神来,才笑着看她:“傻了?咱们厂子效益挺好,尤其那个食品厂,上面想让咱们说说心得,分享一下方法。”

“都是谁去?”

“咱们两个,路政委……”

陆秋眼睛都笑弯了。

左父亲笑了一声,难得语气温和:“这次的事办的漂亮。”

陆秋从他话里还贫出了其他的意思,只是没有在饭桌上说出来。

等晚上躺在被窝里,陆秋才问左至历,“快说,是不是还有其他好事情?”

左至历刮了一下陆秋的鼻子,觉得她这种小表情很是可爱。

陆秋默了一瞬,起身就压在左至历身上,“还不快说?”

左至历眼睛暗了暗,讨扰道:“你先下来,我给你说。”

陆秋就又躺了回去,左至历亲了亲她的额角,小声说:“爸说这次我可能升职了。”

陆秋想要说什么,被左至历按住了嘴巴,没让她说出来。

“嘘,这事还不一定呢,等从北京回来了再说。”

陆秋嗯了一声,眼睛却亮亮的。

这一晚上,她没怎么睡好,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才想着问左至历:“要是升职了,是不是就不在这里了?”

左至历点了头,“还不确定,但有这个可能。”

陆秋眼睛有失望划过,一想到要离开住了这么久的地方,心里很是不舍得。

幸好还不是让他们立刻走。

左碧惠昨天是吃了饭回去的,今天她又早早过来,和左父亲一起吃了早饭。

要去北京参加表彰大会的事,部队里有不少人已经听说这个消息了,大家都过来恭喜陆秋。

赵巧梅最高兴:“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去北京参加表彰大会啊!”

陆秋笑着说:“表彰的是咱们厂子,我只不过是过去领奖,荣誉是大家的!”

赵巧梅也知道,她这么说也不过是太高兴了。

那食品厂子可有她的一份,她付出了不少。

几个女人一边吃着瓜子,一边喝着热水,说完这事,陆秋就问起来赵巧梅的事:“最近怎么样?”

赵巧梅脸红了一下:“八字还没有一撇呢。”

虽然这么说,但是大家都知道她和老黄的好事也不远了。

张营乡彻底出局,赵巧梅就不是一个走回头路的性格。

因为这事,张营长的娘又去他们家闹腾了好一阵子。

骂赵巧梅离婚不要脸,让他们一家都丢人现眼,老张家的面子都给他们丢尽了。

赵巧梅没出声,老黄却忍不了,直接上手把张营长给打了一顿。

张营长被打服了,拉着他娘就往回走。

回头老黄问赵巧梅:“没事吧?”

赵巧梅摇摇头:“没事。”

就是心里挺有感触的,这是第 一回有人护着她,让她心里感觉还挺不是滋味的。

赵大姐就说:“该在一起就在一起,也别拿乔了。”

“知道了,就是怕孩子们心里不得劲。”

再婚就是这个问题,孩子的事情饶也饶不过去。

眼看着已经腊月二十九了,陆秋就邀请大家在他们家吃饭:“咱们一年到头也不能聚一次,得聚聚。”

大家就都同意了,热热闹闹去左碧惠家里,这里院子大。

女人们都很能干,没人只让陆秋动手,你干一点我干一点的,很快就炒好了几个菜。

今天只有他们几个女人,男人孩子都放在家里没管。

几个人难得放松,说话也越来越肆无忌惮,开始往自己男人身上说。

素琴打趣陆秋,问她:“桐桐也大了,你不打算再要一个?”

陆秋赶紧摇头:“可不了,再也不要孩子了。”

一想到养孩子这么辛苦,连左至历也不想要孩子了。

那些一直想要孩子的男人就应该自己照顾一下孩子,就知道其中的辛苦了,就再也说不出来:“不就生个孩子这种话了。”

有时候,陆秋真的觉得只有女人能共情女人,但千百年来,女人已经被驯化成男人的帮手,帮着男人来贬低女人,来压榨女人。

陆秋不知道想到什么,反过来问素琴:“你不打算再要一个了?”

素琴摇头:“不要了,我觉得两个孩子就挺好的。”

她挺珍惜现在的生活的,一想到再生个孩子,得有好长时间不能工作,她就害怕。

陆秋忽然想到,这时候可还没有产假,女人出了月子就上班的太多了。

这可不行。

回头,陆秋就把这事和左至历说了:“你去开会的时候,可以提倡一下,保护妇女权益。”

左至历点头,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陆秋却还没有说完,她拉着左至历的胳膊,继续道:“产假不仅女人有,男人也应该有的。”

“嗯?”

饶是左至历这样接受过高等知识的人,都觉得这个事不可思议。

“孩子是女人生的,为什么男人也要休产假?”

陆秋记得当时网上轰轰烈烈的声讨声,她当时虽然没有参加,但也知道这事。

陆秋就拿最简单的事情举例:“光女人休产假的话,这个单位就觉得女人工作不稳定,重心也在家里,没办法像男人那样专心工作,招工的时候就会减少招聘女性。”

左至历听着听着就坐了起来,示意陆秋继续说。

陆秋却没有继续往下说。

因为她知道这事不好成功,这不是简单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怎么说呢,在以前的社会,男耕女织男主内女主外是常态,可女性接受的教育越来越多,他们思想越来越开放,自然就会追求公平。

男人能干的很多工作,女性都能干,甚至要做的更好。

那女性为什么还要屈从在男人的阴影下?

左至历见陆秋不说了,便问:“怎么了?”

“这事太难了,不是一时半刻能做到的。”

左至历拉住陆秋的手:“虽然难,但是咱们慢慢来,发声的人多了,肯定会有人重视的。”

陆秋靠在左至历的怀里,想到后来因为这个产假等等一系列的事情,有很多人就开始抨击女性因为书读的太多了。

陆秋一直坚信读书的有用处,所以每次看到这话都很生气。

但左至历说的也对:“我们慢慢来,肯定会改变的!”

一过了年,陆秋和左至历就跟着左父亲去北京,同去的还有路政委等等,孙竹斓想了想就没跟去,让桐桐留在家里。

陆秋还从来没和孩子分开那么长时间,心里一万个舍不得,但是她也知道孙竹斓说的是对的。

在外面带着孩子,先不说旅途有多辛苦,就水土不服就够陆秋受的了。

现在医疗条件还没有那么好,要是真有个好歹,够陆秋后悔一辈子的。

临走的时候,陆秋就抱着桐桐不松手,眼泪掉了不知道多少:“回来了也不知道你这个小人还记得妈妈吗?”

孙竹斓任由陆秋抱够了,指了指左碧惠:“放心吧,我让碧惠也搬过来,肯定会照顾好桐桐的。”

左碧惠点头:“对,二嫂你放心吧。”

陆立春和左景这两个孩子不知道怎么想的,临出发了才说:“我们两个不去了,反正大姐很快就回来了。”

陆秋看他们:“怎么就不去了?行李都收拾好了?”

左景也摇头:“我们两个都不想去,在家里多好,路上坐船太辛苦了。”

陆秋和左至历知道他们肯定不是这个原因,但具体为什么,她也不知道。

左父亲催左至历和陆秋:“孩子不愿意去就别去了,不然还耽误上学。”

陆立春点头,此时马上就要登船了,就算有一肚子的话,陆秋也说不出来,只能对他们千叮咛万嘱咐。

陆冬去也不想去,被陆秋直接给拦了,这孩子那么闹腾,在家里不定会发生什么事呢。

几个人上了船,岸上的人越来越小,陆秋眼泪就再也忍不住了。

这个岛上可是留着她很多亲人。怎么能让她割舍呢?

左至历拍了拍陆秋的肩膀:“最多一个月,我们就能回来了。”

陆秋点头:“嗯,你说小春和左景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