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鬼怪文里当县令的日子 第420节(1/1)

老皇帝剖析自己,最后只得又恨又惆怅的承认。

“师兄,我是有了贪念。”

从他吩咐甲一去小源村的那一刻起,他便是起了贪念!

秋白道长:“陛下……”

“师兄让我说完,下次我便不说了。”老皇帝抬手,随即又叹息了一声,整个人都好似苍老了些。

毕竟,承认自己的卑劣是困难的,是需要勇气的。

“我让宋大人去善昌县城,也是因为我迁怒了。”

那时,他也没有证据说这事和宋大人有干系,这宋大人又是六元及第有大才之人。

最后,思前想后,他只得将宋延年打发得远远地,眼不见为净罢了。

老皇帝:“虽然我想要这天下,但是,我要的是繁荣昌盛的天下,而不是群魔乱舞,生灵涂炭。”

他叹息了一声,就这样吧,宋延年这事便是翻篇了。

“提拔他,是他自己有才华也有手段。”

秋白道长安慰道,“陛下,好在上苍仁慈,大错并未铸下,你能想通了便好……”顿了顿,他继续道。

“一会儿我还是替陛下讲讲经吧,这经文听多了,人也就通了。”

“陶公公,每日安排一个时辰出来,要是陛下实在抽不出时间,咱们便将晌午那趟休憩时间挪出来……”

秋白微微嫌弃那时间短了一些。

罢罢罢,有总比没有好,省得什么时候又开始动歪心思。

他看向老皇帝,真诚道。

“陛下别担心少了午憩便精力不够,我会为陛下多炼制几瓶强身健体的丹药!”

老皇帝瞪眼:……

“早知道我就不和你说这事了!”

“打量我不知道你想的是什么吗!你这是怕我犯错,提前给我讲经!”

“师兄,我和你说,我毕竟是一国之主,你还是不要太过放肆……我吃那些药丸子,清心寡欲也就够了!”

因为怕自己有杂思,最近他嗑药丸子磕得更猛了一些。

现如今还要每日再听经?

老皇帝表示,绝无可能!

秋白道长扬了扬拂尘,乐呵呵道:“些许小事,你我心里知道就行,不要说破嘛,多影响咱们师兄弟的情谊啊。”

老皇帝:“哼!”

秋白道长不以为意,“对了,这宋大人在东湖怎么样了?”

远远地,老皇帝没好气的声音还传得有些远了。

“好着呢,前些日子不是派了些人去民间收孩子吗?其他地方都有孩子收来,就他那儿的百姓,一个孩子都没有送来!”

“陛下莫要生气,这说明宋大人治下有方,东湖的百姓富足……”

“我知道,我像那么小气的人吗?那小李子空荡荡着手回来,一脸忐忑的模样,你瞧我生气了吗?”

秋白道长扬了扬拂尘,笑道,“陛下仁慈……”

……

东湖州城。

过两日便是七夕佳节,坊市里一片的热闹。

三三两两的妇人挎着篮子,除了买一些针头线脑,还买了香瓜,花生,瓜子等物。

黄媒人家中也有个小闺女,她便也来到了市集,准备买一些的瓜果。

这次的七夕佳节热闹,听说到时署衙会安排武侯在万里街的那棵百年老树下巡街。

到时,城里有闺女的人家,三三两两的便会结伴在老树附近设下案桌,案桌上除了供瓜果讨喜蛛应巧的吉祥意头,姑娘间彼此也会来个小竞赛。

黄媒人弯腰挑果子,旁边妇人小声的说着悄话。

“也不知道咱们的知州大人去不去,上次听我大姨家小子的表哥说了,知州大人不但人年轻,长得好俊俏,最关键啊,这人还没有成婚……”

说话的是一个黄衣妇人,另一个瘦削一些的青衣妇人连忙拉扯了下她的袖摆,嘘道。

“你想什么呢,便是还未成婚,那也不干咱们的事,那可是知州大人呢,咱们平头百姓还是踏踏实实一点。”

“对了,你可别在你家姑娘面前浑说,小心养大了姑娘的心!这姑娘家心大了,以后多是日子艰难!”

黄衣妇人撇嘴,“想想也不成?再说了,这姻缘是月老牵的线,谁都说不准嘞!”

“你瞧那纪夫人,她家以前傲着吧,那是仗着家里有些家底,闺女出落得又好,稍微不如意的人上门说亲,那是拿唾沫招呼人呢。”

黄衣妇人嗤笑,“现在呢?她家闺女瞧上了个癞蛤蟆,死活的要嫁人家,大家都看笑话呢!千挑万选的挑了这么个玩意儿!”

青衣妇人:“唉,不好这么说,两家毕竟本就有亲事在身。”

黄衣妇人不服气了,“怎么就是亲事了,只是酒桌上老爷子的戏言罢了,要我说,还是她家姑娘发痴了,脑袋瓜不灵醒了。”

“瞧着吧,这成亲向来是门当户对才和美,一时有情算什么?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个不费铜板,以后啊,有纪家姑娘后悔的地方。”

青衣妇人打圆场:“好啦,也许人家梁公子成亲后就改了呢?老话不是说成家立业么,这立业在成家后头,以后有了婆娘有了孩子,那男人便不一样了。”

黄衣妇人不信:“呸!他要能改,那母猪都能上树了。”

青衣妇人:“好啦好啦,不说了,别人家的事,咱们说多了倒显得咱们管得宽,走走,陪我去前头买下绿豆。”

“我回去要发一发豆苗,七夕那日来个种生得子的好意头。”

“是哦,你家有新媳妇呢,这求孙子是大事,走走,我陪你去。”

……

两人挎着篮子,风风火火的又走了。

黄媒人抬头多看了一眼这两人的背影,待她收回目光时,恰好看到前方的纪夫人。

也不知道纪夫人在旁边听了多久了,这一段时间没见,她的面容上多了几分的愁苦,和之前锱铢必较的模样变了许多。

要按之前她的脾性,在听到别人谈论女儿时,定然是第一时间便冲上去了。

哪里像现在这样,只是低着头挑东西,面容怔忪了一些罢了。

……

黄媒人对上纪夫人的目光,两人都顿了顿,彼此都有些尴尬。

黄翠翠毕竟是与人打交道讨生活的,当下便调整了心情,不过是片刻时间,笑容挂在了脸上,热情的开口。

“好巧啊,纪夫人也买东西啊。”

纪夫人有些尴尬,“是啊是啊,黄媒人也买这些啊。”

黄翠翠:“哎,我家里也有个小闺女,这不,七夕乞巧就得给姑娘整一整,讨个好意头。”

“再说了,今年咱们东湖州城热闹,署衙的官爷在万里街那边挂了灯笼,到时好玩得很呢。”

“小姑娘平日里都拘着她,那日可得带她出来热闹热闹!”

纪夫人应了几句,不过说句实在话,便是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此时都应了一些什么。

在临分别的时候,纪夫人唤住黄翠翠,“黄媒人……”

黄翠翠诧异:“夫人还有什么事吗?”

纪夫人踌躇了片刻,扯了个笑容,低声道。

“那次的事,真是不好意思了,对不住了啊。”

黄翠翠愣了愣,随即知道她说的是和自己在市集里扯头发,互相吐口水打架的事,当下便摆了摆了手,爽快道。

“嗐,都是老黄历的事了,我就没往心上放。”

“那就好。”纪夫人松了口气。

黄翠翠继续:“再说了,我也有不好的地方,你生气也是应该的。”

纪夫人知道,黄翠翠这说的是梁家那小子了,当下心里又是一阵的发闷。

她家傻姑娘哟,怎么就瞧上了那样的小子。

惫懒,吊儿郎当,衔着根草根便能够在市集里晃荡大半天,什么活儿也不做!

哎哟!想想那样的人要做女婿,她这心里便发堵得厉害。

纪夫人:“黄媒人,你见多识广,你帮我看看,这梁家小子他是不是个,是不是个大器晚成的面相啊?”

黄媒人:……

她怎么知道这是不是个大器晚成的?

她又不懂!

纪夫人见状便知道自己是想多了,摆了摆手,开口道。

“哎,是我心急了,不说了不说了……”

又闲聊了两句,两人便分开了。

……

纪家。

纪夫人将新买的瓜果搁好,这才转身到西厢房外,这儿,是她闺女纪倩怡的房间。

“倩娘,出来喽,娘给你买了香瓜。”

“哎,来了。”

纪倩怡朝外头应了一声,这才搁下手中的木梳。

她转身出了屋子,梳妆台上,一盏宽口大肚花瓶中,纯白的栀子花开得正艳。

夏风吹来,香气馥郁,屋内一片迷人的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