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鬼怪文里当县令的日子 第172节(1/1)

太师能够嫁闺女,旁的人家自然也能娶亲。

而且今年是双春之年,双春双喜,成亲的人应该也会更多一些。

汤婆嘟囔:“日子好也不能这样撞上啊,两个迎亲队伍面对面碰上,咱们老话都说了,这是喜撞喜,不吉利!”

常伯又做了一个包子生意,他重新将白布盖了过去,待掩住包子的热气,他没好气的回了一句。

“又不是你嫁闺女娶儿媳,这般着急作甚。”

“真是皇帝老儿不急太监急。”

汤婆气怒:“你!”

宋延年赶忙看了一眼,果然,两人之间那条颜色不深的红线,此刻更是岌岌可危。

宋延年:……

夭寿!姻缘要断啦!

“没事没事,婆婆不要着急,这成亲喜撞喜不打紧的,两方媒婆互相换一换代表吉祥之意的东西就好了,像是橘子就可以了。”

汤婆犹不信,“当真?”

宋延年点头,“那些媒婆都是经年的行家,她们知道如何化解。”

新婚吉时的橘子可不是一般的橘子。

橘子通吉,向来有祥瑞之意,新娘接过夫家的橘子,带到新房里搁置两夜,再剥皮品尝,就有招寿之意,用来化解这喜碰喜一事,最是合适不过。

果然,那边迎亲的队伍在交换过一个物什后,锣鼓唢呐重新奏响,两队错身而过,半点没有发生不开心的事端。

宋延年拿出银钱结账,想到这汤婆消息灵通,他便问道。

“婆婆,这附近可是有屋舍短租?”

吃饭就这般贵了,客栈定然更贵。

汤婆正要收拾汤碗,听到这话连忙应道。

“有,就在我住的那个四合院,旁边那个邻居要搬走,空出了一个小屋,就是屋舍小了一些,你要住吗?”

宋延年:“在哪?我过去瞧瞧。”

汤婆替宋延年指了路,又交代他道,“你过去的时候,和水姑说一声,就说你是汤婆介绍过来的,看在街坊邻居的份上,她也能给你算优惠点价格。”

起码不欺生客。

宋延年拱手:“多谢婆婆了。”

这边宋延年正在找这水姑租赁房屋,长乐坊里的林家宅院里,翁氏正被一堆街坊围着,人人笑着祝贺她。

“恭喜恭喜啊,林老夫人有福了啊,这儿子是状元郎有出息不说,现在结亲的亲家也是当朝的太师。”

“等新娘子进门,你啊,可就等着享清福吧。”

翁氏听着那一声声的祝贺,面上艰难的扯出一丝笑。

“……谢谢,谢谢。”

她回头看背后那一片红的宅子,一颗心就像被一双大手拽住,那手拽住了不说,还要用力的拧啊拧。

直把她的心拧的滴干血才罢休。

“痛煞我也。”

旁边一个面容严肃的嬷嬷走到翁氏面前,低声道。

“老夫人,夫人就要进门了,还请老夫人去高堂落座。”

屋舍西南方的吉地上结着青庐,那是一会儿新郎新娘要拜堂的地方。

“老夫人请。”

翁氏被嬷嬷扶着走进青庐,她想要放声尖叫,大声的告诉所有人。

不!她是夫人,她是状元夫人!

她才不是什么老夫人!

放开她放开她!

第109章

不管翁氏心里如何痛苦,如何咆哮,如何疯狂的想毁掉这门亲事……

现实却是,这婚事已经走过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现在到了最后一步,迎亲。

木已成舟,如何反悔?

容不得任何人反悔!

翁氏坐在高堂的太师椅上,等待着新郎迎来新娘,进入他们林家的门楣……

从此恩爱两不疑,开枝散叶……

开枝散叶啊……她古古怪怪的笑了一声,引得旁边的陶嬷嬷又看了她一眼。

高堂下方,林宅的丫头和小厮怀里揣着老爷出门前发的大红包,个个面上挂着喜庆的笑容,里里外外的忙活着。

“来来,这里再添盘瓜果,今日是大喜的日子,可不敢慢待了老太爷和先祖。”

“好嘞!马上来!”

“……”

老太爷?

翁氏转头,旁边座椅上摆着黄底黑字的灵牌,一字一顿写得工整又平正。

这也是今日的高堂,她的亡夫。

先考林公讳立祥府君生西之莲位。

立祥,立祥,……立祥!

翁氏眼前一阵阵的发黑,错了错了,一切都错了。

她一时间又是恨又是悔,握着太师椅的手指泛白,手背上隐隐有青筋爆出。

陶嬷嬷瞥了她一眼,随即又将眼神收回来。

她板着一张脸朝前方看。

老夫人因为老太爷的早逝,精神一直有点问题,老是将老爷认作是老太爷,发疯时嘴里喊着些不着边的话,居然管自家儿子叫相公。

何必呢,逝者已矣,生者还是要继续过日子的,儿子这般出息孝顺,老夫人不惜福啊。

陶嬷嬷暗地里叹了一口气。

真是辛苦老爷了,外头公务一天到晚的忙,回来还要哄着老夫人宽心,希望夫人进门后,是个有手段的,那样还能够帮忙分担一些。

不然,老待在佛堂也不是个办法。

“夫人,喝点茶水吧。”

陶嬷嬷弯腰,双手奉过一杯茶盏。

翁氏不耐烦的推开,“拿开。”

茶盏落地,应声而碎。

陶嬷嬷盯着地上的茶盏半晌,一张老脸没什么表情。

旁边机灵的丫头已经默默的上前几步将碎瓷片收拾好,不消片刻,除了一片水渍,地上已无半点痕迹。

陶嬷嬷没有说话,翁氏看着她反而有些抖。

不,她不想再被关起来,她没有疯!

陶嬷嬷又递了一杯茶过去,恭敬道。

“老夫人冲老婢生气不打紧,一会夫人进门了切不可如此,今儿可是老爷大喜的日子。”

翁氏带着俱意看了陶嬷嬷一眼。

她伸手接过茶盏,因为手抖,茶盖和茶杯发出嘭瓷嘭瓷的声音。

陶嬷嬷一把托住她的手。

翁氏的心一下就跳了起来,眼睛也不自觉的看向这手段严酷又挑不出礼的老嬷嬷。

陶嬷嬷:“老夫人,手稳住了。”

翁氏:“……哎!好好。”

她这才发现自己的声音又干又涩,听起来就像鸭子。

翁氏:为什么,到底为什么?她究竟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

朱雀大街,魏太师府上。

穿过曲折游廊,走过圆石堆积成的甬路,湖心最精致的那栋屋舍,便是魏太师府上的千金魏岚珍的闺房。

为了方便进出,魏太师特意请了能工巧匠,在湖心和岸边之间,又建了一道游廊,湖心小苑景美,不论春夏秋冬,皆有不同的风情。

宾客看向无处不精致的小苑,暗暗交耳。

“这太师府真是宠爱女儿,一个养女,也值得这般千娇百宠,要是当初那小姑娘没有丢,岂不是要摘星星不给月亮?”

“嗐,正经小姐要是还在,这养女哪里还有这般派头?”

“……”此言有理。

“走喽走喽,接亲的快来了。”

……

酉正时刻,天光刚刚黯淡,魏宅早已处处点上了灯火,火光明亮,将整个魏宅照得灯火通明。

大人长辈都在前院忙着接亲的事宜,魏家小姐将嬷嬷和丫头打发到外间,此时闺房内只有贴身丫头绿蕊在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