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鬼怪文里当县令的日子 第16节(1/1)

想起源山脚下,那神秘地界的那块巨石,宋延年就忍不住捶胸顿足。

他的金大腿啊,就因为他不识字,就这样飞了,飞了。

众人不知道他的郁闷,提到读书,自然而然的就说到了林子文。

毕竟他是小源村里唯一上着学堂的孩子。

“子文要去读书了?”宋延年听到消息下意识的拽紧了薄被,转头问。

“这么快?”

“可不是嘛!”方大力一手将宋延年压回床,一边继续说,“你也知道子文他那个娘,把读书考学看得比什么都重。今儿一早,子文就在他娘催促下,自己背着行李走了。”

宋延年也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滋味。

是替小源村松了一口气,还是该为学堂那边揪一把心。

想到很快自己也要去学堂,到时应该又在一个地方了,也许可以一探林子文的秘密。

他在心底忐忑之余,倒也有种古怪的刺激。

倒不知道我还有这种隐藏的作死精神,宋延年在心里苦哈哈的想着。

将那丝危险的想法拍到脑海深处。

虽是皮肉伤,宋延年还是在床上又趴了两天,才有力气下床走动。

宋四丰都有些内疚不该下手那么重。

嘴上不说,夜里偷偷摸摸的来看了他好几回,回回看着他的伤口低头叹气。

“爹,我没事了。”宋延年单手撑着床,将自己支棱起来,反过头安慰担忧的父亲。

“只是看过去厉害了点,你看,今天我都不麻了。”说完蹬蹬小腿,努力显示自己的强健。

“痛吧?”宋四丰拿过一个软枕,让宋延年坐的更舒服一些。

“下次可真不敢这样了,你把爹娘都吓坏了。爹也是一时情急,打得狠了一些,你不怨爹吧。”

宋延年摇摇头,“我知道是我不好。”

“好好好,知道错就好。”宋四丰老怀甚慰,掂掂的将他儿翻了过来,拿过搁在桌上的药油,轻柔的推开。

屋外,一直被云朵笼罩的月光,在徐徐微风下,悄咪的洒下一地的银光。

第15章

接连几天的小雨,今日天空终于放了个大晴。

清晨,村里的空气正好。

江氏收拾着行李,絮絮叨叨的向宋四丰交代着事。

“到了学堂,和先生说话做事态度要恭顺一点,不要老是一副臭脾气样,儿子还得麻烦人家几年呢。”

正说着话,视线尾扫到说话的对象,正蹲在旁边地上一管又一管的抽着土烟,眼神上飘。

一看就是没有听进去的模样。

“抽抽抽!一天到晚抽这玩意儿,都啥时候了。”

江氏一把夺过了旱烟,控制不住的暴躁。

“有凳子也不坐,硬是要蹲着,啥毛病啊这是!”

宋四丰无声叹息,站起了身子抖了抖脚,手中比划着车轮子滚动的动作。

“媳妇,讲点道理好吧,你这些车轱辘话从昨天讲到现在。”

“我又不是个傻,这么多趟听下来,还有啥听不懂的。”

淘了淘耳蜗子,小声嘀咕,“你说得不累,我听着都累了。”

眼见着江氏的脸色又要不好起来,宋四丰连忙道,“我去喊上延年,船老大马上就要来了,可不好叫人家多等,得赶紧出发了。”

说完,一个箭步的就要蹿出家门。

“哎,回来!”江氏提高了声音。

随即转身从屋里拿出了一包松子糖,递给了宋四丰,努努嘴,“船上无聊,给他带在路上吃。”

“你怎么不自己给他?还在生儿子气啊。”宋四丰接过糖,随手往怀里一揣。

“我跟你说,儿子这一去学堂,可没有这么快回来,这学堂啊,听说是一旬才一日假期。”

“整整十天,你一个人在家,巴着盼着,一日日数着他回来的日子。”宋四丰故作叹息,“可怜喽。”

真心的说道,“你这时候还和他生气,多不值得啊。”

江氏甩了甩手中的布,擦着桌子没有吭声。

宋四丰忍了又忍,没有忍住,“媳妇,你这桌子从刚才开始,已经擦了四趟了,这桌子要是有脸皮,都能给你擦秃撸了。”

江氏丢开手中的布,手插在腰上,回头喷宋四丰,“你管我擦几遍,老娘的桌子,爱擦擦就擦。”

宋四丰抹了抹脸,退避三舍,“可以可以,你继续。”

说完,片刻后又觑了他媳妇的脸色一眼,接着说道。

“不过,说真的,你还真在和孩子生气啊。嗨,你说都这么多天了,孩子一天天的偷偷扒着门看你,你也狠得下心不睬他。”

这话似乎是踩到江氏的痛处,一直不吭声的江氏反唇相讥。

“他都狠得下心,我怎么就狠不下心了。”江氏神情愤恨,“我只要一想到那天找不着他的情形,这心啊,就像被刀刮一样,生疼生疼的。”

“不冷着他,他怎么知道错误。”

“好啦好啦,这次是延年的错,我也打过骂过了,他也认错了。你啊,就不要和他犟着。”

“孩子都要去学堂了,别让他不安心。”

江氏在宋四丰的劝说下,半推半就的一起去了老江氏那边,将宋延年接了回来。

看亲娘终于和自己说话了,宋延年满心欢喜,前前后后绕着她说一些逗趣的话,一会儿一口娘,亲昵粘人的紧。

江氏心中最后一点郁气也消散了。

蹲下身,替儿子整了整跑乱的衣襟。

声音还是有些崩,“去了学堂里,要听老师的话,可不敢再捣蛋了。”

宋延年连连点头。

宋四丰抹了抹额上的汗水,心道,这气氛总算是正常了,这两天夹在中间的他,容易么。

“船来了,船来了,快走吧。”旁边的老江氏连声催促,转过头对着河岸的船只用力的挥舞手。

船老大慢慢的将船驶向河边,将船停泊在一个大石头旁。

宋四丰搭了一把手,将一个约莫四寸宽的木板架在木船和石头之间。

一手提着行李,一手夹着宋延年,跨步走上了窄木板,船体随着他的动作,在水中晃了晃。

“都回去吧。”宋四丰摆摆手。

坐在乌篷船上,宋延年兴奋的趴在船沿边,听着船行的哗哗水声。

溪陵江很是广阔,小源村却很小,很快,疾行的船就将小源村抛在后面,消失在视线中。

“娘他们还没有走。”

宋延年扒着船沿,情绪渐渐低落,不舍的看着小源村的方向,抬头看向他爹。

“没事,看不见我们,她们自己也就回去了。”

待真的看不到江氏她们后,宋延年才怏怏的将视线停留在湖面上。

湖面宽广,细碎的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就像是撒了一层碎银。

只是再美丽的河景,看多了也失去了兴致,更遑论此时的宋延年,因为离家,平添了两份愁意。

时间随着船儿的前行,缓缓的流逝。

一开始是只有宋延年所在的这艘乌篷船,进入宽阔水域后,周边的船只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大部分是和他们这一样的乌篷船,但也有一些装饰华丽的船只穿插在其中。

宋延年这才提起精神,津津有味的看着这不同的景色,一双眼好奇的四处张望打量。

宋四丰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入眼是一搜扎着粉的紫的各色绸带的花船。

在一众或黑或青的乌篷船中,分外的光彩夺目。

船上有几个穿着艳丽神情慵懒的花娘,手里拨弄着琵琶,唱着一些靡靡之音。

几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对着湖光水色,诗兴大发。

这样的花船渐渐多了起来,有两艘船上的人甚至正在斗着曲,周遭路过的船只的人都走出船舱,大声的叫好喝彩。

宋延年凑热闹的拍着手。

琵琶铮铮,歌声阵阵,女子的声音似哀似怨,似喜似悲,婉转勾人心魂。

宋四丰饶有兴致的看了自个儿的儿子一眼,“是不是很漂亮?”

“你好好读书,将来也能像他们一样,而不是像爹一样,只能在这船上巴巴的看着,羡慕不得,羡慕不得。”

宋四丰摇头晃脑,艳羡之意溢于言表,指了指羽扇纶巾的书生,继续说道。

“你看,别人看到好看的景,漂亮的人,好听的曲儿,都能做一首诗,听说有的还能流传千古,你爹这大老粗就不行了,看啥都只能说一句好,棒极了!”

宋延年偷笑,这莫不是传说中的,只怪自己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

可见,这人吶,古今都是相通的。

两人都被这河面上热热闹闹的场景吸引住了。

船老大笑眯眯的撑着篙,说道,“热闹吧,这才到哪啊!”

“过几日就是中秋时节了,到时溪陵江的灯节就在这一片水域举办。”

“今年的彩头不错,听说是金丝香木嵌蝉玉珠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