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商人穿七零 第27节(1/1)

“你快来,你家来客了。”

放下布料,云端走出去,街沿儿上站着一对年轻夫妻,她不认识。

“你是?”

“哦,你好你好,我是附近青苗大队的,我叫李平武,这是我媳妇儿陈晓燕。几个月前,我娘找你换了两张奶粉票,当时说给你几斤红薯粉,我现在给你送来。”

云端想起来了:“不是几斤,我说的是两斤吧。”

“两斤哪里够,这些都是我娘让我送过来的,你都收着。”

李平武一股脑把一个肥料袋子塞她手里,她打开一看,上面一大包红薯粉,看着至少有四五斤,下面装着几斤红薯。

陈晓燕大方一笑:“你千万别客气,你的奶粉票帮了我家大忙了。奶粉和米粥混着喂,我儿子现在长得可壮实了。”

云端笑着道:“那真是好事。”

李平武家太厚道了,云端不好意思占他便宜,去屋里又给他拿了张奶粉票。

李平武坚决不要。

“拿着吧,我们住在县城里,想给孩子喝奶还能定鲜奶,奶粉票也用不着。”

李平武这才接过奶粉票,不好意思地说:“我们是来送东西的,没想到又占了你的便宜。我现在在金水市的自行车厂当临时工,我媳妇儿是正式工,以后有用得上我们的地方,尽快来找我。”

云端眉毛一下扬起来了:“自行车厂?你们厂的待遇不错吧。”

李平武挠挠头:“我是临时工,待遇一般,正式工待遇好,各种票也多,逢年过节的时候还有额外的福利。”

“那感情好。你们有票有钱,买粮食方便吗?”

陈晓燕摇摇头:“不太方便,除了每个月的口粮,要想额外吃点细粮,可真不容易。城里工人多,拿着钱和票也换不来肉蛋细粮这些金贵的。”

云端轻声一笑:“城里就是这点不好。回头我去金水市,有空就去找你们。”

又聊了几句,云端知道,陈晓燕是金水市的本地人,家里就她一个闺女,原来想找个上门女婿,但是吧,上门女婿很难找到好的,陈晓燕爸妈就想找个家里兄弟多的当女婿,以后孩子分一个跟陈晓燕姓。

陈晓燕爸妈看上了李平武,陈晓燕也觉得他秉性不错,加上乡下的父母兄弟也不拖他后腿。

结婚这么久,也就是养孩子费点心。孩子生下来后,陈晓燕爸妈都要上班,还是李平武的妈提出照顾孙子。孩子养在乡下,没有奶水,他们费尽心思找奶粉票。

云端打听他们家住哪儿,陈晓燕说她住在金水市城南,陈家祖上三代都住在那儿。

云端意动,话头一转告诉陈晓燕,她下个月还有两张奶粉票,到时候去金水市的时候带给她。

陈晓燕千恩万谢:“谢谢姐,等你来市里,我带你去吃好吃的。”

云端嘴角翘起:“到时候再见。”

第20章

送走李平武和陈晓燕两个人,张家已经做好饭了,李秀芬腰里捆着围裙出来。

“那两个是谁?怎么没见过。”

“就是上次那个青苗大队,我换了两张奶粉票给人家,今天来给我送红薯粉来了。”

“隔了这么久还记得还人情,还挺讲信义。现在秋收也收完了,我还想找你说,我和几个老姐妹商量,这几天准备囤一些南瓜、冬瓜、土豆。这些菜经得放,还顶饿,能节约一点粮食。”

“好,到时候你们叫上我。”

“估计也就这两天吧,你先抓紧时间把梁辰冬天的衣裳做出来。你先忙着吧,我去喊张建军那个小兔崽子回来吃饭,个皮猴子,玩的都不知道回家了。”

她家梁辰经常和张建军他们一起玩儿,现在也还没回来。

算了,衣裳明天再做,先做晚饭吧。

去后院的菜地里,把最后两个长得丑兮兮的番茄摘了,晚上做番茄鸡蛋面。

菜地里的老了的番茄苗、茄子苗、辣椒苗找个日子都要拔掉,把地整理好后,准备种大白菜、卷心菜、萝卜、花菜,这些都是本地适合冬天种的菜。

她家后院也种了南瓜和冬瓜,长得不好,一根藤上,大大小小的算起来,也就结了四五个瓜。一大半的瓜,还没等到秋天成熟,夏天的时候就下锅炒菜吃了。

明年可以在秘境的天坑里种几株南瓜苗、冬瓜苗、丝瓜苗,肯定就够吃了。

丰收不仅是外面一片丰收,天坑里的水果也丰收了,特别是各种各样的葡萄,太多吃不了,等做完梁辰的棉衣,腾出手来,她还想试试酿葡萄酒。

最近事情不少,忙着呢。

云家厨房的烟囱冒白烟儿了,在外面玩了一下午的梁辰,快活地跑回家。

“妈妈,我回来了啦。”

“嗯,洗手,准备吃饭了。”

“哦。”

真的是玩累了,肚子饿了,按照他平日里的食量给他煮了一两面,他还觉得没吃饱。

“妈,再煮一点面呗。”

“不煮了。”

云端把自己碗里的面挑了一筷子给他:“把这些吃完就够了。要是还不够,一会儿吃点葡萄。”

梁辰的目光在葡萄上打转:“这个葡萄怎么还是青色的?是不是还没熟啊,酸唧唧的。”

“这是甜的,不信你尝尝。”

一尝,哎,真是甜的。一口咬下去,皮特别薄,还有点脆皮的感觉,这个葡萄还没籽,真是又甜又好吃。

今天他们去后山上玩了,摘了野葡萄,看着黑溜溜的,一点点大,不好吃,比这个差远了。

“快点吃,吃了去刷牙洗漱。”

“来啦来啦!”

梁辰吃完一串,拍拍手,放着明天再吃。

晚上,夜深人静,云端去天坑里忙活了一个多小时,把成熟的葡萄摘下来放陶艺馆里,等她有空再来处理。

第二天早上去学校上学之前,梁辰还忍不住跑进堂屋里抓了一把葡萄塞嘴里。

张建军在外面叫他,他囫囵嚼几口,把嘴里的葡萄咽了才跑出去。

张建军:“你早上吃什么好吃的了?”

“我家这几天早上都吃玉米糊糊和酸菜。”

张建军叹气:“我家早上吃红薯稀饭和酸菜,红薯稀饭里面全是红薯,我奶奶抠门的恨不得就撒了几颗米。”

“快跑,咱们要迟到了。”

“嘿嘿,肯定不会迟到,我跑的可快了。”

两个小孩儿,嘻嘻哈哈地跑远了。

梁辰去上学了,云端在家做衣裳,家里有缝纫机,衣裳裁剪完,一天就把棉衣做好了。

李婆婆来还酱油的时候,也把自己家需要补的衣裳带过来了:“让我也试试你家的缝纫机。我老婆子还没用过呢。”

“尽管用。”

云端让开位置,拿着刚做好的单衣去水井边过水洗一洗,扭干水,抖一抖晾起来。

缝纫机没什么难的,李婆婆试了一会儿,就掌握了诀窍,一边补衣裳还一边跟云端说话:“咱们明天一早出门去换菜,先去最近的青苗大队,如果换不到,再去远一些的地方。”

李婆婆抱怨一句:“哎哟,南瓜、冬瓜、土豆这些菜,可不比什么小青菜,那可是真实沉,重的要死。我也是命苦,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要操心一家人吃喝,去老远背菜回来。”

云端笑了笑:“那咱们多跑两趟,一次少换一点。”

“我计划好了,只去换三趟,要是冬天不够吃,让他们几个少吃点。”

云端笑出了声:“只要您不心疼,那也行。”

李婆婆就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嘴里说着让小崽子饿肚子,结果去换菜的时候比谁都积极,一连去了四五天,好家伙,家里的南瓜、冬瓜堆满了厨房的墙角。

云端就跟着去了两天,他们母子两个,存这么多菜够了。

中午放学,张家没人,张建军跟着梁辰回家,忍不住抱怨:“我们家这几天,早饭是南瓜饭,中午炒菜是冬瓜片儿,一点油水都没有,晚上又是吃南瓜。我的个天呐!”

梁辰好奇地问:“你们家土豆呢?”

“我奶奶说,土豆比南瓜和冬瓜贵,换得少,先吃南瓜和冬瓜。”

张建军好奇:“你们家今天吃什么?”

“我妈说,我们家今天中午也吃南瓜和冬瓜。”

“不行了,我不想吃南瓜也不想吃冬瓜,我要去酿酒厂找我爸妈,中午吃酿酒厂食堂。”

张建军不等她婆婆回家,把书包往梁辰桌子上一扔,扭头就往外跑。

“我书包放你这儿啊。”

“嗯。”

在厨房做饭的云端听到动静,连忙出来看:“张建军呢?”

“走了,他说他要去酿酒厂吃食堂。”

“那小子不是最喜欢吃甜食么?跑什么跑?我还准备炸南瓜饼呢,还特意往南瓜饼里面放了蜂蜜。”

梁辰嘿嘿一笑:“他不想吃南瓜,我吃。”

“除了南瓜饼还有什么呀?”

“砍了一块火腿,炖冬瓜汤。还蒸了红薯饭。”

梁辰馋得肚子咕咕叫:“什么时候能吃?啊啊啊,我饿啦!”

“半个小时吧,还没下冬瓜呢。”

炖火腿的汤锅,她特意选的南方用的那种两层盖子的汤锅,可以最大程度地保存水汽不外泄,让汤汁的精华在锅里循环。

一揭开两层盖子,火腿汤的香味儿啊,顿时香飘满屋。

梁辰一边咽口水一边想,张建军刚才肯定没闻到火腿的香味儿,要不肯定不会说出吃食堂的话。他可最了解他的小伙伴了。

一大锅火腿冬瓜汤,他们母子两个肯定吃不完。留一半汤放到晚上下面吃,浓香的汤汁儿,配上爽滑韧性十足的面条,再撒一把清爽的小葱花,香得很咧。

下午一点多钟,李婆婆才回来,一张脸晒的通红,头上的汗水顺着鬓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