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商人穿七零 第19节(1/1)

陶艺馆一楼现在堆满了杂七杂八的东西,比如买回来的古董,跟别人换的干菜、粮食,买的肉,平日里没吃完的菜,以及大石头周围那一筐筐的桃子。

杂物先放着不管,一楼的展品和古董全部挪到二楼去,特别是那套特别占地方的古董家具,一起挪上去。一楼她准备全部空出来放日常用的东西。

八百平的房间要进行分区,干菜、粮食之类的挪到墙角放着,需要保鲜的水果蔬菜,以及平日里吃剩的饭菜都要放到大石头周围。

就这么平着摆放有点浪费地方,云端想了想,还是要去找木匠买一些架子、柜子回来,用来存放东西。

还有,以后带着孩子出远门,总有用到陶艺馆的时候,最好在一楼搭个房间,装饰成这个年代招待所的风格,方便把孩子放进来。

所以说,还是要找木匠买木头。

梁辰和张建军午觉醒了,云端叫他认字。这个时候,有张建军这个小萝卜头对比着,才显出了梁辰的不同。

“妈,五个字是不是少了点,我已经学会了。”

云端瞟了眼有点飘的便宜儿子:“你问问张建军,他学会了吗?”

张建军苦着一张脸,很想说自己也学会了。

云端站起来:“这学习呀,咱们循序渐进,不着急。我出去一趟,你再复习复习,教教你的小伙伴。”

云端去找小师婶打听,问问凤凰县哪里有卖木板的。

“哎哟,咱们县没有专门的木料厂,一般家里要打个凳子椅子什么的,都是自己动手就做了。”

“哪里有木料厂?”

“市里有,市里不但有木料厂,还有一家家具厂。”

看来确实要找时间去一趟市里。

“小师婶,你有没有书票?我想改天去市里买几本书,没有票。”

“书票啊,我这里没有,你小师叔那边可能有,我晚上问问他。”

“好,谢谢小师婶。”

问完事云端抬脚要走,邮局的人叫住她:“我正要去你家找你呢,有你的信。”

“哦,谢谢啊。”

云端接过信,一看,是永平县那边寄过来的,寄信地址写的是医院。

杜小兰也看到了信封上的地址:“你们一走几个月,估计是孟院长夫妻俩想你们了。”

云端捏了捏这封格外厚的信:“嗯,可能是。小师婶,我先回去了。”

“回吧,走屋檐下,躲着一点太阳,今天可是太热了。”

“嗯。”

云端回到家,这才拆开信封,里面有两封信,一封信是孟叔叔写的,问他们在凤凰县过得怎么样,身体养的如何,另外说了一下梁辰的叔叔写了封信给她,但是不方便直接寄给她就托他们转寄。

拆开信封里的另外一封信,信封上没有写寄信地址,只写了寄信人梁怀瑾,收信人写的是她。云端啧啧一声,这笔字写的不错嘛。

两张信纸,第一张全部都是在感谢她,第二张就是问他的小侄子过得好不好之类的。还说了他现在离不开工作单位,等完成工作后,一定第一时间来接孩子,一定重谢。

信封里面夹了三百块钱,算是他的诚意。

这个态度不错,云端喜欢。

看到钱,云端叹气,她每个月有秘方的分红,不缺钱,她现在缺各种各样的票啊。

从永平县带回来的各种票证都用得差不多了,她不想麻烦孟叔他们千里迢迢给她寄,最便捷的办法,还是去市里弄。

所以说,还是要进城。

云端把信收起来,走进院子:“你们两个小不点儿,学的怎么样啊?”

梁辰自信满满地举起手:“我都会啦!”

张建军小小年纪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我不会。”

为了安慰安慰张建军被打击的小心灵,云端大方地开了一罐桃子罐头。

半碗甜滋滋的罐头吃完,张建军斗志昂扬地又学了半个小时,突然听到他婆婆叫他,欣喜万分地把作业本一丢,扭头就跑。

“张建军你的作业本。”梁辰跟着追了过去。

“我不要了,放你那儿,我下回再来。”

云端拦住儿子:“别追了,你再追,小心吓得张建军摔倒。”

梁辰有些不解:“他为什么那么害怕写作业?”

“……”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以前也不喜欢学习来着。

云端一把抱起儿子往屋里走:“你小叔叔给你写信了,要不要看?”

“真哒?我要看我要看,我现在就要看。”

云端艰难地抱紧他:“祖宗,别动,我快抱住了。”

“嘿嘿。”梁辰双手圈住妈妈的脖子,让妈妈抱的轻松点。

梁辰认识的那几个字,还不够让他读懂一封信。母子俩坐在一起,云端一字一句地给他念。

梁辰听得眼泪汪汪:“我想我爸爸,我想小叔叔,还有我的爷爷奶奶,我还想孟爷爷和丁奶奶。呜呜~”

“知道你想他们,现在见不到人,你可以给他们写信呀。”

“可是,可是我还不会写信。”

“我教你。”

梁辰聪明,学写字一时半会儿学不会,但是学拼音还是挺快的。

夏天天气热,不上班的人,大多在家里待着,云端就在家教梁辰读书认字,学拼音。

云端还想把张建军叫上,张建军一听说是过来学认字,怎么都不肯过来,为了逃学,一大早就跑出去找铁锤他们玩儿,把李婆婆给气的。

等梁辰学有所成,已经是八月下旬了,马上迎来梁辰的六岁生日。

云端是个宠孩子的,想给孩子烤一个蛋糕,但是考虑到现在粮食珍贵,不好浪费,还有她这半生不熟的手艺,她就没有用土办法烤,而是去陶艺馆五楼餐厅,用烤箱给烤了一个六寸的小蛋糕。不方便放奶油,就用各种水果装饰了一下,把梁辰高兴得跟什么似的。

第二天,梁辰把他写好的三封信交给云端,一些简单的字夹杂着拼音,还写了不少。

云端把梁辰写的信和她写的信放到一个信封里,寄到永平县,到时候由孟叔叔他们寄出去。

完成了一件大事,梁辰拉着妈妈撒娇:“咱们什么时候去城里买小人书?”

“明天就去。”

小师叔找关系给她拿到了书票,书票已经在她手上了,介绍信已经找小师婶帮忙开了。

进城头一天,等孩子睡觉之后,云端在陶艺馆折腾物资,山下的大米、面粉、盐、糖一类的东西,都换成这个时代的常见包装,还把大包的大米和面粉全部换成小包装,方便到时候跟人交换。

钱也数了一些出来另外放好,才安心地出去睡觉。

第二天。

“妈妈,你快点啦,汽车要开走了!”

云端正在锁门:“不着急,说是八点发车,这个时候才七点半,来得及。”

梁辰急吼吼地挎着他军绿色的小包,着急的不行。

张建军正在吃早饭,听到梁辰的声音,跑出来:“梁辰你去哪儿?你今天不学习了吗?”

梁辰嘿嘿一笑:“今天不学习,妈妈带我去市里买书。”

“买书啊?”去市里玩儿还行,买书大可不必。

张建局摆摆手:“那你走吧,等你回来我们一起玩儿。”

这几天他跟小伙伴们去小溪边搬石头,找小螃蟹,可有意思了。

云端锁好门,梁辰拉着妈妈要走了:“要的要的,等我回来一起玩儿呀。”

张建军进屋,被他婆婆凶了一句:“整天就知道玩儿,学会几个字了?”

“我听不见听不见。”张建军碗一撂,撒腿就往外面跑。

李秀芬看了一眼孙女,心里舒坦了一些,还是孙女上进。

“玲玲呀,不用你洗碗,你自个儿看书去。”

张彩玲笑着说:“没事儿,不差这一会儿,我先帮婆婆洗碗。”

半个小时后,母子俩坐上汽车,摇摇晃晃地到了市里。也不着急去书店,云端带着孩子先找了一家招待所安顿下来。

梁辰牵着妈妈的手:“咱们今晚上要在城里住?”

“嗯,好不容易来一趟,带你去周围玩一玩,比如看电影呀,去人民公园滑旱冰呀,去吃好的吃呀。”

梁辰眼睛越来越亮:“先去买书。”

云端嘴角微微翘起,居然真的有小孩儿这么爱看书看学习。做父母的,那指定要支持。

母子倆去了市里最大的书店,书店最显眼的位置摆着的是梁辰心心念念的小人书,《白毛女》《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

云端大略看了一遍,都是红色题材。也对,这个年代,还能指望有天线宝宝、聊斋小故事么。

梁辰眼巴巴地看着妈妈:“我都想要。”

云端都不用想,直接说那就买!

买了小人书不算,还给孩子买了一本最新的字典,梁辰喜欢得很,一直抱在手里。

去结账的时候,别人手里都是一本两本的书,就他们一大摞,周围的人都悄悄打量他们。

“同志,一共五十六块钱。”

云端把钱和书票一起递过去。

走在街上,梁辰挨着妈妈,小声说:“大家都在看我们。”

云端轻声一笑:“他们是在看,这是谁家的孩子,怎么这么爱学习啊?”

梁辰不好意思地笑了。

带着孩子去人民饭店,点了一份红烧肉、一份炒土豆丝,再来两碗米饭。

这个师傅手艺还是很不错的,母子两都觉得好吃。云端愉快地决定了,回头再来。

梁辰有睡午觉的习惯,到点儿就困,回到招待所,云端交代梁辰好好睡觉,睡醒了在屋里看书,别出门,她出去一趟,等吃晚饭的时候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