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乃起居郎 第91节(1/1)

寒意隔了几个月才爬上叶汝真的脊背。

她给蕴娘的信纸折叠成了极小一片,外边染成红色,和纸胭脂一起放在盒中,若不是一张一张拿起来瞧,自然发现不了。

下人也并不知道有信,只转达了叶汝真的话:“纸胭脂要从最底下用起,因为最底下的最饱满。”

以蕴娘的聪明,自然能明白这是让她翻到最底下的意思。

三天后,蕴娘派人送来了一套自己亲手绣的衣裳,衣裳的内衬里缝着一块丝帕。

丝帕上字迹宛然,写明周知府带人去查了曹氏的仓库,在最底下发现了一批成色一般的蜀锦,再找到数家曹氏铺子的老顾客,确认那才是曹氏之前一直在卖的成色。

周知府上报要整理成文书,会比蕴娘的消息慢一些,按风承熙推断,以周知府的能力,应该也要两三天。

于是过了两天便让崔复去织造府和太守府打听消息。

崔复出门一趟,空手而回——无论是太守府还是织造署,都是风平浪静,什么消息都没有收到。

反而是江州那边传来消息,说江州知府周栩贪墨修堤的银两,罪证确凿,被打入大牢。

这消息是叶汝真在铺子里听人说的。

她赶紧回家告诉风承熙,走到房门前却有点不知道怎么开口。

风承熙对吏治颇为上心,无论是在锦州还是在江州,抑或是一路南下,皆会留心各地官员的政风官声。

他曾说官员便是皇帝的耳目与手足,官员的一举一动,皆代表着皇帝。因为百姓看不见皇帝,只看得见皇帝委派的官员。

在江州之时,他就对周知府评价颇高,认为周知府有胆有识,是个能吏。

现在一心办实事的周知府反被下狱,显然是有人在包庇曹氏,陷害萧家。

且一州知府,乃是堂堂四品,说获罪便获罪,说下狱便下狱,出手的人定然是身居高位,权势不小。

风承熙知道了,定然会相当失望。

“吱呀”一声,门从里面被打开,风承熙走出来,一脸凝重。

见到叶汝真,他向身后的郑硕点了点头:“先去备车。”

郑硕依令离开。

叶汝真只见他脸上隐隐发青,与以前在御座上看着满朝的姜家势力一般无二。

“你……已经知道了?”

“嗯。”风承熙冷冷道,“蜀中有这本事的能有几个?瑞王,姜路,抑或是傅振生?”

“傅太守?”叶汝真一愣,“怎么着也不会是傅太守吧?他和萧将军不仅是多年好友,还是亲家呢。”

“那可说不准。”风承熙道,“瞧瞧我的好表哥就知道了?日日夜夜为我尽心尽力,天下谁不称颂?”

两人边聊边往外走,郑硕已经备好马车在门口等着。

就在这个时候,一群人从街头走过,所有人额系白布,身披麻衣,最前面的人担着一具棺木,棺木旁,一对孤儿寡母扶棺痛哭。

漆黑棺木上贴着一副惨白的对联,血淋淋各书着四个大字。

——欺君罔上。

——草菅人命。

“萧怀英逼死雇工,天理难容!”

人群里暴发出整齐划一的喊声,伴着死者家人的哭声,越发凄厉。

“一命抵一命,处死萧怀英!”

第73章 告官

“这是怎么回事?”叶汝真震惊, “怀英连门都不出,怎么可能害死人?”

风承熙瞧她要冲上前去,一把拉住她,命郑硕去打听详情。

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 人们议论纷纷, 郑硕很快便带回了消息。

死者名叫王阿福, 是宁氏铺子里的织工。

织工多为女子,这王阿福却比一般女子还要手巧些, 是宁氏铺子里最好的织工之一。

自从宁氏铺子关了门,曹氏便派人来锦州招织工, 意欲将宁氏的人全盘接收。

但一部分人觉得江州太远, 不愿离开家人,另一部分则一心想等着宁氏重开铺子,所以最终只有一小部分人跟去了江州。

这王阿福便是等着宁氏重开铺子的一员。

王阿福吃的是精致活计的饭, 家里挑水砍柴等差事皆干不大来, 妻子刘氏任劳任怨,一面照顾三岁的儿子, 一面照顾闲在家里的王阿福,十分辛苦。

家里总没办法靠一个女人撑下来,王阿福便同其他工友去萧家讨工钱。

结果工钱没讨到, 反被萧家的府兵打了顿, 勉强回到家里,没两天便一命呜呼了。

叶汝真算了算日子,王阿福挨打就是她和风承熙去萧家那一日。

“萧将军军令如山,杨叔他们根本就没有出门,怎么可能打人?”叶汝真急道,“这里头定然有什么误会。”

“莫急。”风承熙道, “跟上去,看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队伍逶迤过长街,尾随的百姓越来越多。

青天白日,没有活计能出来的,多半都是些闲汉或是大爷大妈,一面跟着看热闹,一面嚼起萧家与宁氏的舌根。

“那宁氏生的就是一脸刻薄相,难怪克夫。”

“还克子呐,听说萧家那根独苗是个病秧子。”

“咦,我就说嘛,祖父是将军,怎么孙子不从军,反倒织起布来了?”

“织布也罢了,娘母子两个一起赚黑心钱,不让旁人做生意,定要借着裙带关系把自己家布匹当贡品,偏偏品相不好给官府打回来了,你说好笑不好笑?”

“当真是不要脸。”

“不要脸也没什么,这下可是闹出人命了,啧啧,了不得。”

叶汝真实在听不下去,待要开口,风承熙扯了扯她的衣袖。

“现在不是出头的时候。”风承熙低声道。

两人就在人流中,离得极近,郑硕带着随从散开来隐隐呈包围之势,把两人护在里面。

自从那日分房之后,两人之间便有意无意地保持着距离,这段时间以来,还是第一次靠这么近。

他的气息拂过叶汝真的耳尖,叶汝真扭头望向他,看着他眸子深沉,神情冷静,不由也跟着慢慢镇定下来。

确实,现在出头,顶多是跟这些碎嘴的家伙们吵一架,没有意义。

队伍在萧府门前停下。

棺木落在地上,发出沉闷的一声响。

刘氏扑到棺木上,厉声痛嚎:“孩子他爹,你睁开眼睛瞧瞧,害死你的人就在里面,你在天有灵,一定要让他们血债血偿,不得好死!”

她身后的人们跟着大喊:“血债血偿!杀人凶手,不得好死!”

孩子小,也不知是真伤心,还是被这架势吓的,偎在母亲身边放声大哭。

一时间,哭声凄惨,喊声动天。

萧府大门紧闭,没有一丝反应。

原本只是观望的路人也开始指指点点了:

“已经躲了好几个月了,怎么出了人命还躲在里面?”

“哎呀,现在这么多人,他们当然不开门。回头等咱们落单了,会不会也跟王阿福一样挨打呀?”

叶汝真也着急,萧怀英也好,杨劲也好,萧家好歹派个人出面说句话,这么关起门来,人虽然闹不到里面,脏水可是泼了一盆又一盆。

“有没有什么法子能帮一帮怀英?”叶汝真看着越来越多的百姓,焦急问风承熙,“再这样下去整个锦州城的人都要来了。”

“萧怀英不开门,便没有人闯得进去,何况还有杨劲他们保护,萧怀英暂且应当无事。”

风承熙低声道,“他们已经摆出这么大阵仗,显然不是为了在萧家吃一份闭门羹,且看看他们下一步打算。”

果然刘氏哭得嗓子都哑了,萧府大门还是纹丝不动。

“走,去告官!”队伍中有人道,“萧家人冷血无情,不拿人命当回事,咱们去找太守大人主持公道!”

叶汝真一听这话倒是稍稍放了点心。

有傅太守在,事情定然能收得住。

百姓们一路跟着来到了太守府门外。

傅太守大约已经收到消息,没等刘氏去敲鸣冤鼓,便已经出来道:“诸位,此事本府自会处理,大家不妨先行散去,本府定会给大家一个交待。”

有人道:“我们不需要大人的交待,死者遗下的孤儿寡母才需要!就看大人能不能把杀人凶手拘来,好让死者瞑目!”

叶汝真已是第二次听到这声音,前面一次是提议告官之时。

不由回头看了那人一眼。

那是个高大的壮汉,只穿一件短打,袖子高高挽起,露出结实的肌肉。

刘氏跪地喊冤,递上状纸。

百姓也纷纷帮腔。

数月以来,关于萧家的种种恶言在此刻达至鼎沸,每个人都指责萧怀英心狠手辣,杀人害命毫不在意,罪不容诛。

傅太守一直是老好人的模样,待民众慈善有余,威严不足,平时可以说他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此时却是被沸腾的民意逼得手足无措。

风承熙递了个眼色,一名随从开口道:“既然要审案子,何不先开棺验一验尸,看看原告所言是否如实?”

这是给傅太守提个醒,万一王阿福并非是被殴打而死,便算是诬告。

傅太守自然醒悟过来,命人将棺木抬进去验尸。

刘氏跪地不起,求傅太守就在这里当着众人的面验。

百姓们纷纷支持,有人低声道:“有道是官官相护,姓傅的和姓萧的是儿女亲家,真抬进去,谁知道会验出个什么名堂。”

傅太守无法,只能命仵作当众验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