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机修 第482节(1/1)

两份焊条在包装和运输方面没有人任何差别,唯一不同,镀层焊条被季东青打上了黄标。

“师兄,这个药皮配方你记一下,然后派一个人专门配比,我们这边固定,看过之后直接毁掉!”

连续一个月,季东青都在和师兄弟们落地生产线,最终生产之前把一张纸条交给师兄。

师兄看了两眼,点点头。

“刺啦!”

“呼!”

给两人点了两根烟,师兄直接把配方烧了。

“我亲自来做,配方我给你固定到电脑里面,包裹的时候所有的焊芯都从这一个口进去,那边从两个口出!一旦切换到这个配方从b口出!生产另外配方的时候从a口出,你让人专门看着就行!”

“另外,我担心你后期的生产量小不了,毕竟咱们是完全按照国内的工艺和标准做的产品,质量差不了!后日期产量上来的话尽量在本地找矿,要快!咱们的药粉如果全部进口价格就高了!钛铁矿,金红石,钛白粉,白泥,海泡石,长石,云母,大理石,该没粉,锰铁……尤其这个锰铁,据我所知在孟加拉本地这边就有一条矿脉,在印度和孟加拉的边境接壤地带有一片矿区,大普迪有这么多产业,矿产不知道有没有,你可以趁着现在的光景试探一下,这个以后对于你干电池的项目也有帮助!”

“干电池里面锰是必备的元素,不然锂稳定不下来!”

师兄也是材料学方面的专家,虽然现在上了管理岗,但是现在国内的高新科技方面对方仍旧在关注。

药皮烘干这边,国内绝大多数用的是煤气热量烘干,季东青经过反复论证,直接把龙少那边的电厂废热弄过来了。

经过三层集中,烘干电焊条的药皮一点问题没有,龙井易正好不想开冷却塔,季东青把废热弄走了,电厂的冷却塔进行了干三休四,三个冷却塔开一个,省下了的这部分钱不是个小数目。

两家之间做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烘干车间,巨大的省煤器把热量进行二次交换,最终传到药皮上,烘干效果非常不错。

师兄那边对于季东青的合理规划赞不绝口。

这几天季东青两人聊了很多,尤其电池项目。

迄今为止,国家在电动车方面补助力度非常的大,另外一方面也在布局燃料电池,现在最火的就是氢燃料电池。

丰田和欧美这些发达国家都在布局,尤其丰田在氢燃料电池方面布局最早,零几年的时候就投入巨资,现在市场方面却反应平平。

季东青并非不想在这方面进行投入,而是真的玩不起。

动辄上亿的规模丢进去,季东青骨头渣子砸碎了也都见不到燃料电池溅出水花。

“好,我这边努力一下,这边拜托了师兄!”

和师兄这边商量好,季东青开始和斯兰考特那边商量销售方面的事情,让季东青非常吃惊的是斯兰考特已经把单子签了。

“这么快?”

望着厚厚一沓订单,季东青感觉自己在梦里。

“大哥,你太不了解这个国家了!我们这种国家设计工程机械的时候习惯性的是把东西做成模块式的,然后用螺栓或者铆接,他们这里最崇尚的就是一劳永逸的焊接!因为百分之八十在孟加拉做机械工程方面工作的人都是吉大港出去的!”

“他们见识到了轮船的坚固,轮船又是焊接的,所以他们的印象中能够用焊接就不用螺栓,因为不结实,你修车时候不是经常发现么?”

斯兰考特拿着一张图表给季东青,季东青扁扁嘴,心道这情况老子发现了,但是却不知道根源。

的确在这边修车,坏了的地方对方就一句话,给我焊上。

丢了螺栓的地方,清一色的焊工,找螺栓?不存在的!虽然焊接的手续费比较高,动一下就是人民币五块钱,但是这帮人还是喜欢用焊接。

而且在工业领域方面都是有固定比例的,建筑、桥梁、造船等行业每用1吨钢材,就要消耗约300公斤的焊接材料,而一般工程建设中,30%的钢材需要焊接。

随着焊接材料用量不断的增加,焊条用量将会同步增长。

孟加拉这个地方不光拆船,也修船,每年的焊条用量非常巨大。

按照斯兰考特拿来的数据分析报告,孟加拉的电焊条年需求量至少九百万吨,实际孟加拉这边的年生产量不足七十万吨,这个缺口多大可想而知。

“啧啧,早知道老子多弄几条线,你怎么不早说?”

九百万吨每年的需求量,就是占领了一成的份额,按照一吨三千的利润来算,那也是二十几个亿的份子。

第762章 围绕产品终端进行的经济生态

季东青感觉自己貌似忽略了什么,斯兰考特白了一眼。

“你们不是特别善于制造机器么?再造一条就好了,反正我能够卖出去,你生产多少是你的事情!”

“滚蛋,你大爷儿,我们都说销售得和生产进行对接,你个孙子就玩自己的,玩孤岛效应是不是?以后直接交给你的助理,让他上erp端口,又不是不给你提成,我这边让人加大力度生产!”

想到那么多钱自己赚不到,季东青就有些心焦,实际季东青也知道伴随着自己销售开始,跟风的人会很多,实际数字很难达到自己的预期。

事实证明,季东青的质量先导模式无论是在焊条生产还是手机制作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第一包焊条下线开始,工业区那边的卡车就没有断过。

经过季东青维修工厂改装的超重型卡车车桥都快压弯了,这才缓缓地顺着高速公路直奔港口。

其余的司机排着长长的队伍,对着前面拉到货的卡车司机一阵咒骂。

有些司机甚至在这边排队五天时间还接不到货,不得已只能在工厂门前打地铺。

闻风而来的孟加拉当地小商贩每天开着摩托车在焊条工厂门口卖饭,渐渐地工业区这边出现了一个小吃街,专门接待这些卡车司机。

手机工厂那边更是火爆异常,本地的年轻人,小商贩,每天排队在工厂的门口等待拿货。

售卖点那边每天人流不断,有些来自中国的服装厂商人更过分,直接在自己生产的t恤上面印上一号手机的标志。

顿时服装就能大卖,这点就连中航都没有想到。

“东青,我看我们也效仿小米弄一个手机生态链怎么样?开发周边的电子产品,他们现在电子秤,电视,手环,耳机都卖的很好!这些东西不需要我们自己生产,在国内代工,然后贴上我们的标,质量管控归属我们自己,不然这个商标浪费了!”

中航指着办公桌上一堆印着一号手机标志的产品,再看看正在审核数据报表的季东青,言语中全是热切。

“可以啊,但是尽量围绕电子产品方面,毕竟手机是电子产品,其余的不擅长的地方不要弄!另外我们设计中心那边也可以参与进来。”

“借助我们的品牌效应,建立一个设计中心,孟加拉这个国家的上层现在正在考虑建设很多大型项目,我们的设计中心那边可以参与进来,正好现在我们有这个便利!”

对于中航的提议,季东青并不反对。

伴着手机的销售,现在手机电池的订单越来越多,就连南方的很多手机厂家也开始从季东青的电池工厂订货。

柳雨涵从中获利颇丰,这几天电话连线的时候,对方言语中的感激季东青听得出来。

季东青建议对方把工厂开到孟加拉或者南亚这边,这样自己的很多业务可以直接外包给对方。

这种模式叫做风险共担,如果让季东青无限制的投入生产线来做手机和电池,研究那边的资金势必会减少。

“好,东青,我来弄!另外车载电池那边现在也差不多了,我打算把车载电池也和手机挂钩,就用手机的logo,你看怎么样?”

“嗯……好主意!我们的手机续航能力本来就强,我们电池的口号就是一个,续航能力就是强!”

“好,和我想到一块了,就这么干!”

电池工厂那边早早地就已经开始生产了,只不过在等待焊条工厂这边的烟幕弹。

伴着电焊条厂那边的供不应求,季东青的一号车载电池也在各大维修店悄然上市,印有一号手机相同标志的车载电池放在维修店的醒目位置。

光是这个标志就足够吸引人了,更何况上面口号‘续航能力就是强’几个字,司机们几乎不约而同的选择更换这种电池。

况且在维修点这里,季东青采用的是以旧换新,旧电池按照人民币折价四十块钱,新电池的售价和当地持平。

“给我换这个!”

年轻人们都喜欢一号手机,手机超长续航能力带给车载电池这种无形的助推效应是其他品牌无法做到的。

就这样,在欧美和本地电池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季东青的车载电池已经开始大量装车。

尤其大型的卡车车载电池,整个南亚卡车就是财富的象征,车载电池失电是所有卡车司机头疼的事情。

换上季东青的车载电池,不光占比空间更小,电量更足,充电速度更快。

不光如此,等待这帮人在家休息的时候,直接把这些电池搬下来在家里当做蓄电池供家用,往往别人家的蓄电池能够用半夜,用了季东青的一号电池,一夜没问题。

贫穷总是能够激发人们的创新能力,有人发现了季东青电池的好处,直接把这些车载电池买回去,几块放在一起经过简单地连接做成家用蓄电池。

有些贫民窟电工,直接把这些电池做成蓄电站,给那些贫民窟中的百姓手机充电。

每天穿梭在贫民窟中的小商贩也很快的发现了这一紧俏商品,于是乎迅速到代售点去购买,每天推着电池在贫民窟中售卖。

大的商贩直接到季东青的工厂那边订购,尤其一些能够穿梭在邦之间的大商人每次都是开着卡车去。

“季,我们打算把这些电池卖到印度加尔各答那边,你能够给我们便宜一些么?”

吉尔带着一个大胡子印度人坐在季东青的面前,用蹩脚的中文翻译,季东青尽量憋着不笑。

“价格上不会便宜,我们现在都不够卖,零售只能这个价格,泰国汽车工厂那边我们已经送样了,如果过了对方的审核,电池我们将会供给给轿车和卡车!到时候电池产量会更加紧张,所以没法降价!”

季东青面对吉尔和大胡子,极尽自己忽悠本能,当然也是想给吉尔创造点利润空间。

“叽里咕噜……”

季东青不知道吉尔两人说的是什么语言,反正就是听不懂。

第763章 讹诈式的销售谈判

“季,古力先生说他能够把电池帮你卖到印度的本田工厂,保证装车,你给他多少利润?”

“呃……”

季东青不由得一愣,现在季东青正在积极的在孟加拉全国售后服务点铺开业务,至于本田工厂那边不是没想过。

现在没有契机,毕竟对方的供应商都是固定的,涉及到化工厂品,汽车品牌那边都有苛刻的要求。

印度本地的很多轿车标准都是日本人制定的,自己的电池在对方制定的标准那里只是简单过线。

真的打入进去,需要花费大量的力气。

季东青还没想过怎么打动青木羊建,面前的古力先生竟然能够把电池卖进去,季东青有些难以置信。

“季,古力先生说你不用怀疑!他的公司在印度是负责检测车载电池的,他知道本田那边用的电池什么样子,如果电池由他来推介,本田公司那边不敢拒绝!因为他们现在用的车载电池都不合格,只要古力先生想,他们的电池就会被媒体曝光……”

“卧槽!”

季东青印象直接被刷新,心道尼玛,自诩为质量过关的本田车也尼玛这种形式?

为了打消季东青的顾虑,古力先生让人从车上拿来笔记本,给季东青详细的看了一下里面大数据,虽然绝大多数都是日语,数字和曲线季东青却看得非常清楚。

“你问一下古力先生想要多少利润,这是我们的底线,其余的他去谈!”

详细的看了每一个数据,季东青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