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高嫁 第88节(1/1)

王雅芳点点头,小声说,“是啊,怎么了?”

林雨珍摇摇头,“没什么,就是好奇,随便问问。”

傍晚下班,王雅芳说,“雨珍,咱们一起走吧。”

她家也住东城,的确也算是顺路。

两个人骑着车子有说有笑的闲扯,走到一个路口看到有卖糖葫芦的,林雨珍买了四个,两个小心的用油纸包起来放到车筐里。

另外两支她自己一个,递给王雅芳一个。

王雅芳笑了笑,“雨珍,真是看不出来,你哪哪都像还没结婚的样子,竟然孩子都三岁了!”

林雨珍笑了笑,“其实生完孩子别吃太多,注意多运动,都可以这样的。”

王雅芳啃了一口糖葫芦,说,“雨珍,你在班上不是问我,为什么张副市长的稿子都是李主任负责吗?”

她瞅了瞅周围,压低了声音,“你可别告诉别人啊,也别说是我是说的。”

林雨珍点头,“你快说吧,别卖关子了!”

王雅芳说,“你也就是刚来,所以不知道,市政府大多数人都清楚的,张副市长是军人出身,这你知道的吧?”

林雨珍点了点头,这个她知道,老爷子跟他说过了,张副市长军校毕业后,在部队当军官,本来当的好好的,也没到转业的年限,突然就调到地方上了,一开始在区里,现在在市里。

“张副市长的能力有目共睹,但他自己从来不写稿子,他身边的贾秘书原来是他部队的手下,也是军人,也不会写稿子,张副市长和贾秘书更注重办实事,每天特别忙,所以文字工作一般都交给咱们秘书处了。”

市政府的秘书处,其实人才不少,撰写高质量的公文或稿件本身就是日常工作,但大家表面还算和气,其实却各有各的心思。

李主任是吴市长一手提拔起来的,秘书处两个文笔最好的科员也是吴市长用惯的,日产都负责吴市长那边的各种任务和稿件。

剩下的几个,水平不一,都给张副市长写过稿子,张副市长自己不会写,要求还特别高,嫌弃稿件文风和数据都不够详实。

反正后来就换成了李主任,李主任本身文笔其实不错,但他写的张副市长也不满意,但李主任脾气好,改几次都不急。

然后就形成了现在朴素无华的文风。

说难听点就是枯燥无味。

当然了,这些王雅芳不可能告诉林雨珍,不过这些也都不是秘密,反正工作一段时间,有些事情自然都会知道了。

事情的根源还在于,据说,吴市长并不欣赏排名最后的张副市长,他带头挤兑,张副市长的日子就不太好过。

有些不好做的工作,别人多少还能找些理由推脱,他却不能。

在路口,两个人道了别。

去市政府上班,先不说别的,有一点特别好,那就是离家很近,骑自行车快的话十来分钟,慢的话最多二十分钟就到家了。

不像原来,上学下学都要将近一个小时,要是天气不好,甚至都得一个多小时。

小孩子见风就长,诚诚和圆圆马上三周岁了,比同龄的小孩起码高半个头,咋一看都像四五岁的孩子了。

她还没把车子停好,圆圆就抓着她的裤腿告状了,“妈妈,哥哥欺负我!”

诚诚一个小孩子,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不紧不慢的说,“圆圆,我没欺负你,你这是恶人先告状!”

他现在说话不是一字一句了,特别溜,比圆圆嘴巴还厉害,而且这小孩词汇量还特别多。

林雨珍忍不住笑了,“我这儿有两个糖葫芦,你们谁要吃啊?”

圆圆赶紧说,“两个都要吃!”

诚诚说,“妹妹,一人一个正好,吃多了牙齿会长虫子的!”

两个小孩洗了手,一个人举着一个糖葫芦啃得很高兴,林雨珍才问,“圆圆,你刚才为什么告状啊?”

圆圆这会儿吃着糖葫芦,没那么气了,说,“哥哥算题算的太快了,不等着我!”

诚诚嘁了一声,“不是说好了比赛吗,我要等着你,那你不就赢了?”

说出来都不会有人信,这两个不到三岁的小孩,现在都能认六七百字了,看各种儿童书和连环画完全没问题了,而且看得速度还挺快。

每到周末,许俊生必然要带着兄妹俩去一趟新华书店,所有新上市的儿童书都会买上一个遍。

家里的玩具好多都送人了,现在家里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儿童书。

在算数方面,也表现的和一般的孩子不一样,其实平时林雨珍教的并不算多,但诚诚和圆圆都是一学就会。

十以内二十以内的题目都太简单了,现在出题都是百以内的,许俊生甚至都教他们乘除了。

对标胡同里同岁的小孩,两个娃就是碾压般的存在。

林雨珍说,“圆圆,妈妈要批评你了,既然是比赛,哥哥肯定不能等着你。”

圆圆不服气的说,“妈妈,我下午是刚睡醒,一时间忘了,等会你再给我们出两张题,我肯定比哥哥做得快!”

孙嫂笑着说,“雨珍啊,这两孩子搁过去,那就是神童啊。”

陈姐也感叹,“比大人算的还快呢,就没见过这么聪明的孩子!”

“雨珍,你小时候,是不是也这么聪明?”

林雨珍摇了摇头,小时候的事情,她已经记不清楚了,她像诚诚圆圆这么大的时候,她妈张华姗的病已经很重了。

记忆最深的,其实只有饿,以及小时候奶奶的打骂声,后来就换成了继母的笑声,打骂声,以及眼睁睁看着别人吃,自己饿肚子的委屈。

“没有。”

孙嫂觉得她是谦虚,“肯定是像你啦,有几个妈妈能考上北大呀。”

陈姐也说,“就是,我小时候很用功的,可也还是没考上高中。”

吃过糖葫芦,在兄妹来的强烈要求下,林雨珍出了两张题,都是百以内的加减,然后盯着手表说,“好,开始了!”

两个小孩立即抓起铅笔就开始做题了,五分钟后,诚诚和圆圆都做完了,结果还是诚诚快一点,圆圆略慢一点。

林雨珍注意到了,其实诚诚还是等了妹妹的,做题的间隙故意停顿了好几次。

圆圆倒是输得起,说,“好吧,哥哥你又赢了!”

陈诚笑了,倒是也挺谦虚,“圆圆,要是背唐诗,我肯定比不过你!”

圆圆得意的笑了,“那当然了,没人比得过我!”

此时王妈在窗外喊,“饭好了,开饭了。”

林雨珍领着两个孩子去了正房,苗玲玲也带着瑞瑞刚到,看到弟妹笑了一下,却带着几丝勉强。

一岁多的瑞瑞,此刻小脸上全是委屈。

不用问,又是为了学习的事儿,其实这么小的孩子,正是天真烂漫的时候,一般也还是整天瞎玩儿,但诚诚和圆圆不是一般的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就要求认字了。

苗玲玲是个不甘示弱的人,许俊生做生意赚了大钱,现在她投资的饭店生意也很好,比不上许俊生,但比一般人那是有钱多了,诚诚圆圆那么聪明,她的儿子也不能差了。

但她太急于求成了,一天教五个汉字,瑞瑞很听话的每天都学,还学十以内的口算,她觉得进展的很顺利,跟瑞瑞说,以后每天八个汉字,二十道题,瑞瑞本来就觉得学这些耽误了玩儿,立即委屈的大哭起来。

苗玲玲怎么哄都哄不好,瑞瑞平时很听爸爸的话,可惜许俊昌不在家,刘嫂哄了半天,答应明天带他去公园划船,才算是哄好了。

林雨珍大致猜到了,但是并没有主动问,倒是许广汉说,“玲玲,你也不要太心急了,瑞瑞还小,现在学不学都可以的,等三岁了也不晚。”

苗玲玲却说,“爸,小孩子一旦习惯了就好了,其实早早认字好处挺多的,能多看书多读故事,这么做有利于大脑的发育,会越来越聪明的。”

所有的菜都端上桌,许俊红踩着点回来了。

一年的大学生活,让她变了不少,不管内心如何,反正她现在基本恢复了之前的状态。

特别开朗爱笑,而且还更爱美了。

很多高中女生,上了大学都会变的特别漂亮,许俊红也是这样,她瘦了个子也高了,就连皮肤都比之前白了,穿着天蓝色的裙子,别着同色的发卡,是个漂亮的女大学生了。

几乎是前后脚,许俊生也跟着进来了,最近药材药材公司出了点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林雨珍的表弟李越勇,现在分出去单干了。

他留下的一摊子,还没找到合适的人负责,只能两个老板亲自上了,这还好了,前一阵几乎天天加班,回到家都八九点了。

不过,再忙再累,也是值得的,许俊生今天还啃下了一个硬骨头,拿下了一个很久都没谈下来的客户。

是一家规模不小的医院。

他洗了手,坐在两个孩子的中间,端起一碗米饭,夹了一大块白切鸡,沾了点酱油就大口大口的吃起来。

林雨珍一看就知道他是饿坏了,“你中午没吃饭?”

许俊生说,“吃倒是吃了,这不和你表哥一块去谈生意吗,谈完了也中午了,就在路边小店吃了点,那饭忒难吃,我没吃饱。”

苗玲玲好奇地问,“在谁家吃的呀?”

许俊生说,“就是一个小摊子,老两口卖包子,别的不说,忒咸了。”

苗玲玲说,“俊生,外头的包子饺子,还是少吃一点,包子馅好多都是用碎肉做的,味儿不好!”

许俊生说,“倒不是肉馅的,是大白菜粉条的,哎呦齁咸,都能把人咸一个跟头。”

诚诚和圆圆都笑了,诚诚说,“爸爸,吃咸吃多了真的能摔跟头啊?”

三岁的小娃娃再聪明,下棋能赢了他这个老子,但到底也还是一个奶娃娃。

许俊生乐了,正要跟儿子解释,圆圆说了,“哥哥,爸爸那是很夸张的说法,就像你饿了,你说饿坏了,但其实你没坏,都还好好的呢!”

许广汉忍不住夸道,“圆圆说得太好了,也太对了,爷爷对你提出表扬啊。”

诚诚说,“爷爷,那我做题还比圆圆快呢!”

别说是许广汉,就连田香兰这么爱挑毛病的人,都对两个孙子孙女特别满意,她笑着说,“我们诚诚也非常聪明,奶奶也表扬你!”

许老爷子在晚辈面前,最擅长的就是一碗水端平了,他笑呵呵的说,“我们瑞瑞也很乖,昨天帮着太爷爷浇花了,太爷爷也表扬你!”

许俊红现在特别怕胖,很注意身材管理,很快就吃完了,但她也并没有走,而是盯着二哥随便放在茶几上的皮包。

皮包鼓鼓囊囊的,估计里面有不少钱。

她好奇地不行了,很想打开看看,但全家人都在,这么干指定是不行的。

没一会儿,老爷子吃完了去后院了,苗玲玲也带着瑞瑞回东厢房了,诚诚圆圆吃好了,圆圆闹着要去学唐诗,林雨珍也回西厢房了。

许广汉和田香兰也去书房了。

只有许俊生还在饭桌上喝汤。

许俊红指了指皮包,问,“二哥,你这里边很多钱吗?”

她猜的没错,这批包里有两万块钱,是他今天刚收的货款,因为太晚了,银行都关门了,没来得及存上。

许俊生说,“这钱我明儿要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