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第217节(1/1)

“主家且慢。”方长赶紧叫住,而后拽过背后双肩包,打开后掏出个竹筒,从里面倒出来一把茶叶,对男主人说道:“前来避雨已经是叨扰了,怎能再让破费,且用我的罢。”

毕竟这户人家看起来家境一般,虽然听起来是自己采茶种茶的,但贸然来访,还是见外一些比较好。

“那我就不客气了。”男主人说道,而后从方长手里接过茶叶,从旁边取暖的小泥炉子上,取下个锡壶,开始冲泡。一时间屋里水雾袅袅,夹杂着茶叶的淡淡幽香。

男主人一边冲茶,一边自嘲地笑道:

“不怕客人笑话,我家里虽然种茶为生,但是平常却不怎么舍得喝。虽然茶价格很低,卖不了多少钱,可俗话说‘鞋匠光脚行,蔑匠睡板床’,我们这些种茶的,平常自然只能喝白水了。”

旁边两个年轻人一起笑,屋里气氛顿时欢快了起来。

“唔,好茶,闻起来真不错。”拎着茶壶过来,男主人称赞道。他拿过几个刚刚用清水冲过的茶杯,给在场四人都倒上,接着说道:“虽然这制作手法有些过于生涩,似乎还少了工序,但这茶叶底子真好。”

说罢,他端起茶杯,率先尝了尝。

富含灵机的茶水入腹,让中年男人顿觉身轻体健,只感到这茶叶的味道有如三伏天里吃冰块一般,让人头脑顿时清明起来,于是眼前一亮,继续夸奖道:

“好茶!”

这家人却不知道,此为他们碰到的大福缘。

产自云中山山崖边上,由方长亲手制作的茶叶,喝下去后对于凡人来说,无异于祛病疗伤、延年益寿的良药。只是他们并无能看到或察觉到这一切的能力,三人只感觉很舒服安逸。

“能尝到这种好茶,这辈子,值了。”男主人心里暗暗想道。

不过他没有说出来,而是对方长说道:“托阁下的福,我们能尝到这种好茶,实在是幸运。”

方长笑道:

“其实和你们一样,也是我自己采自己制的茶叶。”

“哦?怪不得!”中年人惊讶地说道,“看来阁下有些好茶树,怪不得刚刚我发现,这茶底子超好,但是制作手法太过稚嫩呢。”

说着,他看了看方长背后的剑柄:“阁下是江湖人罢?主业非此,能弄成这样,已经很好了。”

方长立刻借着这个机会,开始朝这家主人请教如何制茶。

旁边两个少年人听到这个话题,也纷纷开始的搭腔,显示存在感,不过他们不停地被男主人呵斥,一时间有些缩头缩脑。

聊得高兴,男主人干脆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虽然都是茶农必备的技能。

方长在学习到砖茶与炒茶制作方法之余,还听到了他们关于茶农日常生活的很多闲聊。

他们这里山多地少,本难以活太多人,幸好山上产好茶,于是这里的茶农们,便年复一年,逢春日上山,在伺候了一年的茶园里,将茶叶摘下,而后回来处理售卖。

由于这里的粮食盐巴等生活必需品,很多都靠外购,就给了商人们勾结恶霸,低买高卖上下其手的机会,所以茶农们日子过得挺苦。茶叶价格被压得较低,日常必需品售价又被抬高,只能默默忍受。

而官府收的茶税也不低,采茶制茶也累,连年忙活下来,也攒不下什么东西,只能刚好活着。还好这里之前垄断了本地茶叶出售的恶霸,被“最近新换的知府老爷们”麻溜地拿下,判了流放,估计明年日子会好做不少。

闲聊了许久,方长在心中估摸着时间,忽然抬头看向外面天上。

雨骤然变得小起来,继而停歇,只在很短的功夫里,石头铺就的庭院地面上,积累的雨水失了补充,便从排水沟涌出去,很快便退的一干二净。只是地面依旧湿漉漉,还有顽强的苔藓斑驳地铺着。

脚步声响起,却是这家的女主人从外面回来。

她一边进门一边抱怨道:“刚和三婶聊了几句,外面就下起雨来,没法冒雨回来,还好现在停下了……诶,家里有客人?”

男主人立刻招呼道:

“你回来啦?快来尝尝这茶,真个不错。这位是前来避雨的江湖人,雨大没法赶路,他身份和我们不一样。”

------------

第375章 【山水如画】

这家的女主人听到后,立刻上来见礼,然后结果自己丈夫倒过来的茶水:“我正好渴了。”说罢她一饮而尽,然后眼睛顿时明亮起来:“真好!”

方长站起身来,看看外面的天空,对这家人说道:

“雨停了,多谢收留,在下还要继续赶路。”

这家的几口人赶紧起身相送。

方长走到庭院中,随口问道:“请问这里再往南,是什么地方?”

男主人想了想,说道:“再往南?远处的话,正南面是大海了,官道都是从这里向西南去的。若是说近处,前面再有七八里,是个镇子,我们平日里赶集都是往此处去。”

他的大儿子忽然兴奋地插言道:“阁下现在过去的话,那里可是有好物事,若是手头宽裕则不容错过。”

“哦?且说来。”

“附近镇上有位壮士,十分勇猛,在附近江边一连捕杀了十几条蛟,给此处除了大祸害,官府奖励之余,他还将蛟龙肉交给饭馆烹饪后在镇上高价售卖,慕名而去的人不知凡几——”

“竟有这事?”男主人惊讶道,“这么远的事儿,你怎么知道的?”

“父亲你这就消息闭塞了。”这家的大儿子笑道:“昨天阿牛过来寻我借锤子时候,和我说的,他也是听别人说的,不过此事八九不离十。毕竟之前恶蛟肆虐,官府出告示悬赏的事儿做不得假。”

“那你说的镇上壮士……不会是范三虎吧?他怎么会?!”男主人略微思索,惊讶道,“除了他也没有谁那么勇了,只是他平素可是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啊,如今也知道做这种事了?”

“应当是他没错,若是不信,可以让儿子我前去打探一番。”

“没门儿!”

男主人斥道,于是这家的大儿子悻悻然,缩回头去。

方长拱拱手告别,重新走上官道,和许多避雨结束重新赶路的行人们,一齐朝南走。还好官道常年被踩轧,路面早就结实了,加上南方向来多雨,也不至于太过泥泞。

走了七里有余,果然看到了那座镇子。

似乎是得益于这条官道而兴起,面前的小镇和之前见到的那些一样,都有着类似的繁华,和类似的配置。来往行人们偶尔会在这里歇脚吃饭,以及避雨——方长看到,避雨结束从小镇上重新开始出发的人,比前面村落里多得多。

两个时辰后,方长才满足地从小镇离开。

这里确实有蛟肉,他看了看,原来却只是鳄鱼而已,不过其肉味道十分鲜美。这里的饭馆并不太会烹饪,只是将以前做习惯的菜,其中肉替换为蛟肉烹饪,还好蛟肉味道鲜美,如此简陋做法并不掩其佳。

于是方长要了份笋干炒肉品尝,只不过其中的肉已经替换为蛟肉。那里的饭馆掌柜看他吃的高兴,忍不住叹道:“若是客人夏天来就好了,咱们这边的荔枝炒肉才是绝品,肉滑果香,保准让您吃了不想离开这里。”

那位猎蛟壮士的故事,也不难打听,小镇上的每个人都知道。无非是俗套的浪子回头幡然悔悟,而后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故事,这种在天下倒是常见,方长已经不再吃惊。

从小镇出来后,他寻了座高山,登上去后朝四周一望,有了主意。

再往正南走是大海,并不是自己要去的南疆,不如顺着官道折向西南,而后再往南去南疆,找寻妖怪们的朱雀堂。

官道折向西南,继而向西。

两边的地貌不断变化,脚下原本的红色土地消失,再次变为黄土,而两边的山水顿时秀美起来。

这里的山水,宛如画卷,姿态万千。

水不像方长所见大海的波澜壮阔,也不像湖泊的宁静,更不像其它江河那样汹涌,而是用一种看似平静却不断流淌的方式,缓缓地移动。这里的水如同翡翠,却清澈见底,能够看到最细碎的砂石。

山不像云中山的广阔,也不像西域那里高山的挺拔,却危峰兀立,怪石峥嵘,各不相连同时形态百变,像动物、像植物、像人、像器具、像建筑……仿佛天下所有山的灵秀,都集中在了这里。

阳光透过云层,用几道光线照射下来,让下面的山水明暗变幻,宛如梦中。

唔,这里是喀斯特地貌。

原本就多山多水,加上这里的山体质地为石灰岩,能够被水极其缓慢地溶解掉,亿万年过来,便形成了这种遍地峰从峰林的景观。同时方长还能感应到,脚下的大地里面,还有暗河、暗湖和溶洞。

可惜自己此次出行有目标,无法在某个地方逗留太久,不然在这里好好探索一番,也是乐事。

官道顺着水边一直向前,方长也就沿着官道,顺着水边走。

水面上能见到渔夫身披蓑衣,撑着小竹排缓缓前行,竹排前面还有鸬鹚和鱼篓肃立着,有时候鸬鹚会忽然飞起来,扎进水里,然后带着鼓鼓囊囊的脖子回来,被渔夫寄出口中的鱼儿扔进鱼篓。

所谓江山如画,便是此景罢。

方长脚下行的疾,很快便能望见前面州城。

这里是两条古渠的交汇之处,拥有极大的交通便利,所以便有了这座州城。因为交通便利,故而更适合治理周围府镇,也能更方便的和朝廷联系,这是选城址时不可忽视的优势。

州城的城墙不高,但十分厚重。城墙是石砖包夯土结构,由于常年多雨,其外面总是显得湿漉漉,有野草从城砖缝里伸出来。由于之前这里曾经有过争夺,还能发现些许战火的痕迹。

不过里面的百姓们,已经重归太平。

方长缴纳了两个铜子的入城费,穿城而入。

穿过长长的城门甬洞,里面建筑鳞次栉比,烟雾卷动,满是生活气息。

不过此处由于多岩溶地貌,饮用水的碱性十分大,加上多雨潮湿食物不好储存,所以饮食多偏微微酸臭,这既能中和碱性维持健康,又能延长食物可食用时间。

反正对于嗅觉灵敏的方长来说,不太好闻就是了。

当然,他对于尝尝这里的食物很有兴趣。

又走了几步,方长心中一动,脚下拐了个弯,朝某个方向行去。

------------

第376章 【进山】

由于本地无论冬夏常年多雨,所以小摊往往都会有个顶。

哪怕是再简陋的小摊,都会支个小棚子,小一些的可以挡住雨对锅灶和各种盛器的影响,大一些的还能放几张桌子几张凳子,供食客们在此歇息进食——后者往往生意会更好一些。

毕竟,能够在拿到食物之后,立刻在桌边坐下享用,总比买到吃食后去路边站着吃,还有可能被天上总是骤然出现的雨淋到,要舒适的多。

方长从这条以摊位为主的巷子里面来回绕了绕,走到一处桌边,朝一个人肩膀上拍了下:

“嘿,陈远,好久不见。”

桌边坐的人正是陈远,他正吃一碗本地特色的卤粉,里面是米粉,放着些薄卤肉片、酸豆角、炸花生、炸黄豆、脆皮,味道闻起来很是独特。

同时,他身旁的桌上还摊了两张纸,还有砚台和笔,上面是对于这种米粉的介绍,而且还未写完。看起来,刚刚他正旁若无人地,将对本地的卤粉记在手稿上面。

感觉到后面动静,陈远立刻回过头来,然后惊喜地说道:

“方先生?!”

“是我,又见面了。”方长笑道。

“真是巧啊,天下如此之大,在天南海北都能碰到了先生。”陈远高兴的说道,然后冲着卤粉摊老板喊道:“掌柜的,再来一碗粉,卤肉要双份儿!”

接着他对方长说道:

“上次听到先生的建议,如今我每到一地,就尝尝当地的美食,果然让我记载行程的手稿增色许多。这里的卤粉乃是一绝,刚刚我和掌柜的打听过,这种卤粉乃是本地特色,叫担子卤粉。”

“却是因为在一开始,卖这种粉的都是挑着个小担子走街串巷卖卤汁米粉,并无现在这种摊子。后来名气传开,才有了固定摊位的本钱,不过这个名字倒是一直沿用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