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第117节(1/1)

“唔,我们两个准备护送到底,随着海船一起出海。不过想来船上放不下许多人,而且后面危险不大,很多豪杰会选择归去。”柳元德道,“还好此次资金充裕,我们有足够的银钱可以发归家路费。”

于青菱问道“先生您呢?要和我们一起坐船,从海上到南方么?”

方长摇摇头说道“不必了,刚刚我看了看,此去应当还算顺利,算得上有惊无险,我准备在海边走一走,而后回山。”

并不是到了海港就能上船。

即使这次是公派船只,大伙还是排了两天,才有泊位能够上船,朝云港的繁华可见一斑。

不过这给了大家足够的休息时间,尤其是被关在囚车里,一路颠簸的被流放人们。

对于旱鸭子居多的这些人来说,后面的行船经历,将会是个不大不小的考验,需要养足精神。

------------

第181章 【港口送别】

方长之前见过不少江边码头。

那些淡水码头,有的船来人往,人员密集热闹,有的处在交通要地,繁华似锦,烈火烹油,还有的孤零零在田野边戳着,周围几个简陋棚子,提供些简单维修、粗陋补给与乡野饮食。

但是这海港又有不同。

首先是船不一样,海船与江船形制差别极大。停靠在朝云港的船,大都板坚璧阔,桅杆高耸,以双桅与三桅居多,所用船锚也巨大沉重。

方长甚至见到,有条五桅杆的巨船扬帆出航,劈波斩浪远去,其势之壮,甚至码头上老船工们都停下手中活计看上两眼。

然后是水不一样,俗话说“海上无风三尺浪”,即使这几日天气晴朗风也徐徐,海浪依然带着泡沫,朝着岸边一波波涌来,拍打着水边岩石。

据说,海上还常会出现极其猛烈的大风,掀起几层楼高的巨浪,同样的情况,足以把江面上所有船只一扫而空。

最后则是人不同,这时候海上行船,已经将牵星引法路普及,不再需要像江上一般经常靠港,单次出行可能会半个月以上漂在海面,故此水手们气质大有不同,个个晒得黝黑发红,带着被海风磨砺过的粗犷。

柳元德见多识广,他告诉方长:

“在这大海上行船,最重要的东西是水,然后才是粮食与柴禾,海里都是又咸又苦的水,不能饮用,人可以很多天不吃饭,但是两三天不喝水就不成了。”

“除此之外,豆子与茶叶也是十分重要,豆子用来发豆芽,这是船上唯一的新鲜菜,而茶叶再粗劣也要带足。没有豆芽和茶叶,在船上待久了会满口是血,甚至会因此身亡。”

“当然,都是书上所说,在下这也是第一次见到大海,天地真是广阔啊……”

说完,他看向远处海面。

此时正是早晨,港口内桅杆如林,朝阳的金光被海浪搅成如鳞碎片,远近千帆来往,十分繁华。

极目望去,能见到天水交接之线,只是云霞遍布天空,并未出现“水天一色”的景色,倒也显得天高地阔。

旁边于青菱红衣红裙,手扶着刀鞘,也顺柳元德的目光看过去,不由得被这幅美景吸引了心神。

而且,对于柳大哥这幅未怎么出门,便知天下万事的学识,她也一向羡慕的紧。

方长道:“接下来几天,天气不甚好,你们此行多加小心。”

两人闻言点头。

他们出来,是准备一起登船。

当然,于青菱与柳元德作为头领,计划同上船,保护郎中令一行人到南疆为止,而方长和大部分江湖人护卫,则要在码头上和他们分别。

港口上被平整出了大幅土地,还铺设了青砖,用于堆货。货物被垛码的整整齐齐,用帆布盖着,让码头宛如迷宫。

早在东方发白时,港口就活了过来。

卸货装货扛货的力工、下船修整上船出航的水手、船主与船长、手捧册子点数指挥的账房,让码头处处充满活力,彰显着朝云港作为南北沿海上千里,唯一大港的地位。

官府安排的海船,已经等待在岸边。

柳元德之前告诉过方长,这艘船十分靠谱,因为这是朝中正派,动用己方渠道所寻,不管是船还是水手都很可靠。

由于多为公用,这艘四桅大船外观很是干净,正靠在栈桥边,一条有护栏的长木板搭在栈桥上,来往不少人正扛着包,从另外一条没有护栏的长板上,往船里运送补给。

到了此处,囚车自然已经不用,甚至镣铐都不再给这些被贬谪的人戴,他们正和准备离开的护卫们,道谢和道别。

胡雪球和刘修文夫妇,也专门过来给方长道了谢。

由于有修行在身,这白狐妖对于外面动静感知的很清晰,知道他起了关键作用。

方长则语气平和地安慰道:

“后面路途不用担心,上了船就安全了,只要出海,他们便无法找到你们。元德说,到了南疆,他们也没心思再去专门针对你们,当能安稳一段时间。”

“而且之前审问那只大黑猩猩时,它也说自己是最后一波,按此推断,其言倒也不虚,可以相信。”

“此去南疆,注意防瘴气虫蛇,防恶劣天气,尽早学会当地口音,防止交流出问题……山高水长,我们有缘再见。”

说罢,二人与方长互相行礼,就此别过上船。

……

临行前,方长叫过于青菱和柳元德,对他们两人道:

“他们后面的路途还算平顺,称得上是有惊无险,但是。”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下,看了看两位时代主角上方的云气,那幅风云汇聚的景象,愈发清晰。

被他们这段时间的行为带动,有更多人的命运被卷了进去,这幅画面的气势更为恢弘,而后方长才继续说道,“你们两个不同。”

“为何?”

于青菱语速更快,抢在还在想的柳元德前面问。

两人知道方先生乃世外高人,因此对他的指点十分在意。

方长直接说道:

“我稍通望气之术,能看出来,你们接下来必将坎坷万分,凶险常伴,说是天下风云涛涛巨浪的中心,也不为过,一定要小心。”

“!!!”

柳元德和于青菱大惊失色。

而后柳元德眉头紧皱,于青菱则追问道:“先生有何可以指导我们,让我们化险为夷?”

听到她的问题,方长摇摇头又点点头,吐露出四个字:

“莫忘初心。”

两人闻言,若有所思。

过了沉默的几息,后面四桅大船已经准备完毕,船上有人开始呼喊催促二位头领,他们这才回过神来。

方长掏出自己的餐刀,扒出来朝上吹了口气,而后还刀入鞘。他把这把玉刀,连鞘一起递给于青菱,笑道:

“青菱,你们遇到危险时,拔出此刀掷出,可解决当面之敌。它可被使用三次,过后会自行回到我手中——只是到时候,我需要重新做个刀鞘。”

于青菱十分喜悦,赶紧接过,连连道谢。

接着,方长又转向了柳元德。

------------

第182章 【靠海吃海朝云港】

他掏出一只纸飞机,拿在手里示意了下,而后轻轻展开,变成一张纸。

“元德,若是发现重要线索,或者有事情需要找我求助,便将字写在这张纸上,按照痕迹重新叠好扔出,我自会收到。”

“同样,若是见到相同物件找上你们,那应当也是我的信件,展开读就好。”

“好的,先生。”柳元德郑重地接过这张布满了折痕的白纸,取出一本书夹在其中,而后放在怀里。

接着,两人一同作揖躬身,向方长道别

“我们去也,先生珍重。”

方长摆摆手笑道

“快上船吧,不要让大家等太久。”

江湖儿女相遇潇洒,分别亦潇洒,柳元德和于青菱一道,转身上船。

而后四桅大船上水手们撤回跳板,开始起锚升帆,借风出海。

方长和一群不上船随行的江湖护卫们一起,目送大船扬帆出海,直至不见。

而后大家各自散去。

各自踏上不同的道路。

…………

……

索性无事,方长干脆在这朝云港闲逛。

港口也属于交通便利之处,故此南北食用杂货繁多,价格也便宜,甚至粮价酒价也较旁处更低廉些。

他先是找了个酒馆,给自己的葫芦里,加了百多文的好高粱酒。

葫芦如今容积十分之大,但是不好在一个地方将其加满,万一出现“葫芦装下整个酒馆”的传言,就不好了。

说不定还会被改变成各种睡前恐怖故事,那有些得不偿失。

在另一处海边,岸上也有大片区域被清理出来,短短栈桥伸入海里。

地势和朝云港主码头很像。

不过此处虽然往来船只也许多,却并无货船客船,都是一些单桅两桅渔船停靠,似乎都是本地人的营生。

此时海洋渔业并不算兴盛,大海相对于现在天下的需求,算得上是无穷无尽。

但由于追捕方式落后,并不是每艘船出航都能捕到足够多的渔获,故而来停靠的渔民大都兴高采烈,却也不少见愁眉苦脸者。

这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销加工的链条,渔获被卸下来后,自有专门人上前估价收购。

而空地上更多的则是挥舞着各式刀具,对渔获进行分类处理的,他们娴熟而快速的将每一种,按照正确的方法处理好,并送往下面人手中。

各种海货会分不同的类别放在一起,有的腌制,有的做酱,有的晒成鱼干,还有的趁新鲜卖掉。

此处虽然繁忙,但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