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与大黄_80(1/1)

另外俩小伙儿很快也到齐了,三个人排排站,接受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教育埋汰抱怨批判,但是真说要把他们怎么样,还真不能。这乡里乡亲的,难道真把好好的三个大小伙儿往死路上逼吗?连重话都得掂量着说,他们往后可不还得做人呢么,还不能把人给说没脸了。

村里人就这样,也好也不好,就拿郑纵鸣来说吧,这小子要是能改邪归正回头是岸,过个十几二十年以后再来想当初,说说自己当初干的那点浑事,大概谁也不会觉着真就罪大恶极了,大伙儿乐呵乐呵挺好。

不过高长最担心的,就是这几个脑子不太清楚的家伙,会从村子外头给他们惹事回来。如今他们镇上的人口越来越多了,个个都是孔武有力的青壮男人,这些人要想在本地生活,就得找个能过日子的地方。

白宝也说了,现在镇上不少人都盯着他们这个村子呢,只不过碍于白宝他们的势力,暂时还没怎么敢动弹。不过这种平静是很容易被打破的,高长他们那村子的诱惑力蛮大,要找个有房有地有水源的地方本来就不太容易,挖壕沟更是劳心劳力,更别说那些放养在沟底的野猪了,一般人碰上野猪能活命就不错,能宰了野猪就是英雄好汉,根本没活捉这一说。

最后村民们罚这三个家伙挑三个月的水,这年头挑水可不是什么轻活儿,村子里的人为了不让毒蛇虫子之类的东西沿着水管爬进来,蓄水池都在村子外边,到外头去打水本来就危险,而且还不仅仅是饮用水,还有大家洗澡的,田地里灌溉的,每天都要用不少水。

为了能让他们吸取教训,谁都不许帮忙,要有坏规矩的,犯一次规,独自挑一个月的水,反正挑水这活儿因为要出村子比较危险,大伙儿谁都不乐意干,多排几个月下去大家也都挺乐意。

高长虽然不太爽快,但是也不能真把他们怎么样,又不是什么大奸大恶,真让他去把人给劈了,还真有点下不去手。

大黄就不管那么多了,大伙儿说事的时候他正吃着饭,这中间弯弯绕绕的东西他也没怎么留神也没怎么听懂,但是让高长不高兴,那就是那个叫郑纵鸣的小子的不对了。

于是大黄决定要给高长报仇解气,村子里不还有几条四处晃荡的毒蛇呢么,他出去转悠一圈,就全抓回来了,数了数总共四条,当着大伙儿的面拔了毒牙,顺手就扔郑纵鸣他们家里去了。

满院子的人都被他的行为吓了一大跳,这虽然是拔了毒牙,那也毕竟是毒蛇啊,立起上半身一晃一晃的还吐着蛇信子,看着也怪吓人的。当时黑灯瞎火的,郑国霖父子俩进去忙活了半天,也就找了三条出来,另外一条却是无论如何都找不到了。

这郑纵鸣一家因为从前吃青蛙的事,家里的蟑螂一度泛滥,借住他们家的早就都搬出来了,加上他们为人也不太厚道,后来再没人搬进去过,就连两边的隔壁家,也都因为他们家蟑螂太多而把大大小小的洞口都堵得死死的,这下好了,这条蛇在他们家算是跑不了了。

之后的几天,郑纵鸣一家都没能睡好觉,据说过了大半年之后,郑纵鸣他老妈还跟邻居说家里有蛇。事实上那条蛇到底活了几天,这事还得问问喵仔才知道。

第章

经过毒蛇事件之后,村子里的人大概也都知道了,高长带回来的那个男人,看着不吭不响的,其实也是个硬茬。

对于大黄把蛇丢郑纵鸣家里这件事,大伙儿倒是没什么意见,反正大家都看到了,拔了毒牙的,死不了人,而且那一家子也是真浑,给点教训都是应该的。

这两年他们村子因为有壕沟有地种,又有高长这么一个捉蛇打猎的能手,比起其他村子跟镇上的人来,日子过得那是要好得多了。但是也不是顿顿都能见着荤腥,大家还是馋,尤其是那些半大小子,野果什么的,因为村子里从前就有种,也不愁吃的,酸的甜的都不少,大鱼大肉却是没有的。

他们整个村子,还属高长他们院子吃肉的次数多,其中自然是高长家最多,其他人要么小打小闹捉一两条蛇回来,要么就只有看着壕沟里的野猪干瞪眼的份。

村里的老人说了,沟里的野猪不能杀,刚撒下去的时候,野猪的密度还是很小的,以后就靠那些母猪多下点猪崽子,把密度提高上去,万一以后山上毒蛇之类的东西更多了,沟里的野猪才能对付得了。

现在他们村子里的安全系数还挺高,清晨和黄昏的时候,家里的男人常常就会带着一家老小到外头去放放风。除了摘野果,大伙儿最乐意做的事就是站在猪壕边观察野猪,看看哪头母猪肚子又大了,哪头又进入了发情期,要有哪头母猪下了猪崽,那绝对是全村的大喜事。

对于刚刚产仔的母猪和猪崽,村里人都会格外照顾一些,往它们所在的位置丢点好料是必须的,但有些猪崽子还是没能长大就夭折了。这绝对是村里的一大憾事,每每有猪崽夭折或者哪只野猪生病死了,整个村子的人都会跟着情绪低落,生怕那些野猪死着死着就越来越少了。

村里人要想吃肉,最直接的盼头还是郑展鹏他们家的那几头大肥猪,从前村子都还没圈出来的时候,郑展鹏这小子就围了自家门口那小块地方养猪,后来数量多了,跟隔壁邻居打好关系,把他们家门口也围了起来,在两家人之间的墙壁上开了个门洞,以后就从一个大门进出,因为每次杀猪都会多给些猪肉,那户人家倒也挺乐意的。

说起来还是农村人比较不讲究,这要是搁在城里,估计没几个人受得了,同个院子里,上边还搭着棚子呢,空气也不是十分流通,一院子人吃喝拉撒都在里头,还搭个猪棚,那气味,真是够受的。

自从村子周围那条大壕沟挖好以后,郑展鹏家的猪圈也挪窝了,高长他们那个院子顿时清爽了不少。地方大了,大伙儿的心思也就活络了,不过他们现在毕竟都还吃着大锅饭呢,村子的地皮也是有限,各家各户都搭一个猪圈的话,也不实际。

后来郑国邦跟郑国宏还有院子里的几位老人就去找郑展鹏商量了一下,把猪圈划为公有,他们院子的人帮他养着,以后不管数量扩张到多大程度,每十头猪里有两头算是郑展鹏私有。

对于这个交易,郑展鹏也是乐意的,毕竟他们一家人能占有的土地有限,种不了那许多粮食出来喂猪,而且又是种地又是喂猪的,还要抽签干活,也是相当累。现在虽说猪圈交出去了,但是他轻松啊,大伙儿帮着他养,完了他还可以抽成,那性质就跟地主公差不多。

溪尾那个院子的人也是有样学样,很快也在外头搭了个猪圈,猪崽不够,就从凹里这个院子里匀了几头过去。高长他们这个院子的人倒也没什么意见,这条大壕沟挖通之后,就把他们村子从外头的危险中隔断出来了,同时被隔断的,还有外面的人。

对于现在这个村子里的人来说,他们的观念中,村子里面的人和外面的人,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村子里面的都是自己人,无论怎么磕磕碰碰,那都是安全的,外面的人,却是未知的危险的,就连从前认识的那些邻村的镇上的人,也要小心提防,担心别人盯上他们这块宝地。

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个小村子里的人可以说是空前团结,但是团结并不代表绝对的宽容。就像各个院子里头的大锅饭,和几十年那种全国性质的运动不同,他们这种大锅饭,是小范围的,小团体性质的,一个院子里的人头都是数得上来的,哪个敢好吃懒做,那就直接侵犯了村子里其他人的利益,绝对不受待见。

就这么个小村子,走又走不出去,没电视没网络,要是不受人待见,那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因为郑纵鸣闯了祸,村子里的人对他们家很有意见,言语间也就不那么客气了,他家小子都那么大了,为了吃点肉就能给村里惹这样的麻烦,溪尾那人被毒蛇咬了一口,差点没把命搭上,他们村总共就这么些人,能经得起几回折腾?他们院子里多少娃娃,哪个不馋肉,要个个都像他那样,大伙儿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那一家子也是理亏,郑纵鸣那小子没真正干过什么重活,挑两天水肩膀就肿了,腰也酸了背也疼了,忍不住就要耍点小性子,村里的长辈好话坏话说尽了才让他老老实实每天把水挑了,郑国霖夫妇都比较自觉,开始卖力表现了起来。

俩夫妻一个在地里干活一个在院子里帮忙,儿子每天挑水,家里没一个吃闲饭的,说起来,他们一家三口都是壮劳力。就因为这个,从前他们家要是有谁偷点懒,大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也没拖大伙儿的后腿么,要是肯安安分分过日子,谁没事去找他们的麻烦。

高长休息了几天之后,就开始整理起地窖来了,从前他因为担心温饱问题得不到保证,在阳光发生变化的前几个月,也囤了一些粮食米面,现在每天吃着大锅饭,偶尔开个小灶,也以肉食居多,这些东西就显得有点多余了。

放了将近三年,那些大米倒是还没有腐烂发霉的现象,米面之类的因为都是买的那种包装好的,也都没什么问题。虽然当初买得不多,但也不算很少,这么些东西高长他们一家肯定是吃不完的,丢了也太可惜,最后还是决定拿出来分了吧。

反正这整个村子,进过高长家的也没几个人,就算粮食拿出来,地窖也不会暴漏,老实说,现在他觉得就算暴漏了也不算什么大事。以高长他们的绝对武力值,一般人就算知道他家藏东西了,也不敢打什么歪主意,那要是不一般的人,也不大可能看得上他这么小小一个地窖,所以基本上来说,安全系数还是很高的。

高长把这些东西一件件搬到院子里的时候,这个小小的村子顿时就热闹起来了,主要还是那一箱箱的米粉面条太诱人。

“哎呦高长,你家怎么有这么多好东西啊?”没办法,眼馋啊。

“呵,当初镇上不是有人写大字吗,个个都往家里搬东西,这不,脑子一热,就买了这么一大堆,吃都吃不完。”

高长一边把最后两大箱子面条甩在大米堆上,一边笑呵呵回答,基本上,他在这个村子里人缘还算不错,虽然有时候是强硬了些,但也不是那种动不动就翻脸的二百五,也是能说上话能开玩笑的,而且还算是比较慷慨大方,大方的人谁都爱,尤其是在这个贫瘠的年代。

“你买得可真不少,这得多少钱啊?”妇女们啧啧称奇,眼睛黏在那些纸箱上面,拔都拔不下来。

“你还是别说钱了,一说这个我心里就膈应。”老婆子唉声叹气道。

“对,不说这个,生生就能把人难受死。高长啊,还是你有远见,咱当时哪能哪能真的信那些传言啊,要是早信了,把那些钱都花了,现在心里多舒坦。”

“现在说啥都是马后炮,你们也甭想不开,你看我买的这一堆大米,干啥用啊?早知道还不如买卫生纸呢。”高长嘿嘿笑了两声,然后朝院子的一个角落喊了一声,那边还有几个没过来凑热闹的:“何一花,你过来一下。”

“什么事啊,高大哥?”何一花在他们村子里住了几天,依旧是又黄又瘦,不过精神头倒是好多了。

“一箱米粉一箱面条,般得走不?”何韵跟何文准都不在院子里,大概是在地头侍弄桑树苗,没见着人,高长就喊了何一花过来。

“不用了高大哥,家里还挺多蛇肉呢。”

前几天高长让他们帮着收拾蛇肉,说给辛苦费,本来还以为能给个三五斤就很不错了,没想到高长随便就给了小半麻袋,她们原来还想推辞的,但是因为当天晚上发生了郑纵文那事,高长还挺凶,她们一时也摸不着这人的脾气,就没敢罗嗦。

不过那蛇肉的味道真是不错,住在这个院子里也好,每天都有大锅饭吃,管饱,也不缺盐,大伙儿因为她们能养蚕织布,都对她们挺好的,尤其是陈玉珍,傍晚做饭的时候,还让何韵从家里拿了条蛇肉干下来,加了些辣椒帮她们炒得喷香。

“拿着吧,甭客气了,小姑娘不是还在长身体么,肚子饿了就自个儿下点面条,好好吃,好好长,长大了反正还是咱们村的,划算。”高长说着就把一箱面条一箱米粉叠好递给何一花。

“啧,那肯定得在咱们村里,就是不知道哪家的小子有福咯。”现如今女娃都不愁嫁,村子外头大把的光棍汉,就看家里舍不舍得把她们嫁出去了,不行招赘也挺好,以后要是真能养蚕织布,女人也都是好劳力啊。男娃要想讨老婆就难了,何一花这姑娘现在年纪还小,长得也一般,但是人家会织布啊,绝对的抢手货。

“怎么样,搬得动吗?”这丫头的小胳膊细的根小树枝似地,高长真担心它一个不小心就给折了。

“嘿,这点重量不算啥。”何一花从前也没少干活,看着瘦,力气还是有的。

“小丫头不错,再来一箱。”何一花要是个娇滴滴的姑娘,高长肯定不能对她这么热情,在他的审美观里,不管是男的女的,就得有股子韧劲才好,这丫头就挺不错。

三个箱子在跟前一叠,何一花的脸都被遮住了,只好侧着身走走几步,把箱子放在楼梯下面,然后一箱箱往自家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