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离开之前(1/1)

很少有人愿意去检查得了瘟疫的尸体,而且各国的通例,都是火化,以免弥漫。

也就是说,这是个死无对证的事情。

如果真的有可能存在对证这样的事的话。

那些跟赤滚滚谈过,并开出自己价码,或是有明确表态的人,开始把希望寄托在赤滚滚身上。

他们并不知道,赤滚滚只对他们之间十一人感兴趣。

其他的人,其实是黑山威福军司,大小军头感兴趣的对象,无论如何,没有人不想招揽一个铁鹞子为自己效力。但这些军头却又担心他们不受控。

所以狱卒的应对也很简单,不让他们吃饱。

“过两天接着喂巴豆。”狱官提出了一条保险的措施,没有人否定铁鹞子的战力高危险性。特别是没罗埋布的大屠杀,就在昨夜。

“十一个人?有点多,是的,有点多,然后,我们怎么保证,他们的忠诚?”刘瑜把这个问题,抛给了 赤滚滚。

后者明显是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思考的。

“让他们去干掉罔萌讹。”赤滚滚这么说道。

也就是投名状。

一旦这些铁鹞子对罔萌讹动手,他们就没有回头的可能。

说白了,一点也不新鲜的办法,无非就是投名状。

但刘瑜并不在乎有没有新意,:“你确定有用,就按你的方法去办。我只要结果,明天中午,罔萌讹就必须死。”

为什么?因为刘瑜的时间很紧,他接到白玉堂的传讯了,萧观音开始对这件事越来越不上心了。

或者说,对于挽回辽帝的宠爱,她越来越没有信心了。

她开始怀疑,刘瑜是否真的可能帮她去实现这一点。

所以,刘瑜必须尽快在萧观音耗尽耐心之前,去跟她见面,去让她见到希望。

“后天,最晚后天,我们全员撤过辽境。罔萌讹必须死。”刘瑜洗了洗茶杯,对着赤滚滚这么说道。

“他不死的话,黑山军司就没有办法统一号令,那么就很难面对萧节帅的攻势撑下来。”

一旦撑不下来,夏国就可以放弃这里,把防线后退,尽管没有现在这么有防守的地形优势,但也并非不能接受。

“得让他们流血,不论辽国还是夏国。”赤滚滚很清楚刘瑜的意图。

刘瑜听着点了点头,挥手示意他去办差。

“在离开之前,有一件事,我们还得去办。”

这件事他甚至不打算交给赤滚滚去做,而交给身边的苦娘艾娘,又不是太保险。

如果是千年后的格斗铁笼里,也许苦娘和艾娘,甚至可以ko或降伏比她们大一个重量级的男性选手。但这是熙宁年间,这里没有谁讲究什么重量级别,指望重量不超过一百斤的女性,哪怕她们体脂率非常低,指望她们去面对超过两百斤,百战余生的壮汉,那实在是个笑话。

就算刘瑜可以给她们设计一些小装备之类的,但这真不是一个靠谱的行动计划。

“周十一郎,小白说,你希望能在我麾下效力?”刘瑜没有抬头,慢条斯理地洗刷着茶杯。

从屋檐的阴影里迈了出来,周十一郎如同是从黑暗里凭空出现的神话人物。

之所以不会有“精怪”、“鬼怪”的联想,是因为他的长相极为正气、俊美,而且身形魁梧,怕有一米九左右,站出来便是堂堂正正,相比之于白玉堂那种冷酷的刀客气质,周十一郎要更为正派,更加阳光,哪怕他是从黑暗里迈步而出来。

“小人周某,愿为大宋效死!”他对着刘瑜俯身长揖,口中如此称道。

刘瑜却就停下了手里的动作,抖了抖手上的水渍,抬起头来,望向周十一郎。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值得刘瑜这样的注意了,但这个年轻人,比白玉堂还要年轻的人,却成功引起了刘瑜的注意:“你方才说什么?”

“小人周某,愿为大宋效死!”

刘瑜轻轻点了点头,正了衣冠,朗声答道:“下官,大宋直秘阁,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兵马都总管,兼知秦州,专一报发御前逻卒文字,御赐沿边细作便宜行事刘瑜。”

周十一郎重新正了衣冠,方才翻倒:“小人周某,叩见经略相公。”

刘瑜挥了挥手,示意苦娘娘和艾娘退了下去,然后开口,他说得很慢:“你有一身本事,听闻,曾在边境,单人匹马,挑翻四名铁鹞子,辽国南院大王慕你武勇,欲征召你做官,你辞而不就,不敢请问,壮士此行,意如何?”

“回经略相公问话,不曾有四名铁鹞子,实为两骑铁鹞子及其负赡兵。”周十一郎很认真的解析了自己的战绩,然后方才说道 ,“汉儿不为奴。”

他认为当辽国的官,是为奴。

刘瑜不禁动容,半晌,伸手虚扶了一把:“壮士请起,请茶。”

这是一个愤青,愤青刘瑜见多了,一个人也不可能因为愤青而让刘瑜尊重他。、

但一个能单枪匹马干掉两名铁鹞子和他们的负赡兵的愤青,那就有值得让人尊敬的本事了。而一个可以为了信念,拒绝出仕的愤青,无论如何,至少刘瑜认为,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

更重要的是,他来投的,不是刘瑜。

他和白玉堂不一样。和彭孙也完全不一样。

尽管白玉堂也有一些自己的坚持,也有一些傲骄,彭孙也会在刘瑜落迫时,有一些朋友式的规劝,但至少,在刘瑜居于上位时,他们的态度还是很清晰:“小的门下沐恩白某”、“小的门下沐恩彭某”。

上下有尊卑,在华夏也好,其他国家也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

门下某人,这是一个立场的问题。

“愿为经略相公效死”、“原为直阁相公效死”这是一种态度,不论是不是真的效死,至少得有这态度。所谓门下走狗,这种立场和态度,是最基本的概念了。

但周十一郎没有。

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刘瑜的门下。

他也不以为,自己要为刘瑜赴死。

他是不为奴的汉儿,他效死的对象,是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