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正气(1/1)

街道司这几百士卒丝毫没唐不悔的觉悟,他们很开心,总算能在刘相公面前露脸,一个个在雨里胡乱作揖唱诺,刘瑜劝他们不要着凉,更有人故意揭开衣裳:“相公,俺等最是不怕这风雨,若得相公看重,别说风雨,便是下刀子俺他娘的也敢给相公卖命!”

领头那都虞侯,一脸邀功的模样,跑到刘瑜跟,翻身拜下去,嘴里却是:“相公端的那个运什么、什么之中,决胜那什么、什么之外!小人带了弟兄,按着相公的吩咐,全教他们含了枚在嘴里,不敢出声,又使人在墙头打望,五步,五步一轮抛射,射完扔了弓就跑出来,果然没误了相公的事!”

刘瑜伸手虚扶了一下,笑道:“不错,全赖四郎和儿郎们出死力啊!多的话我也不说,四郎过去陈留的庄子,把钱领了之后,分发下去,让儿郎们好好吃酒。这关头,我着实不能陪弟兄们走得太近,不然反倒是害了四郎和众家儿郎!”

唤作四郎的都虞侯,却是识趣的,又拜了下去,却是说道:“小人晓得,相公宽怀,俺是街道司的兵卒,总是要巡街的,上头要处置了小人和弟兄们,那以后这东京谁敢来街道司当差?等着一城粪便恶臭吧!”

话虽粗俗,却是说到点子上,高俅在边上笑道:“你这两三百把弓,一旦……”

“好教高先生宽怀,这弓一会就还回去,有投壶用的,有闺阁玩耍用的,反正只要五步,又都无甲,全不须什么硬弓!若问这几个厮鸟,何故一身的箭创?大约是犯了东京城里众怒吧!要不如何一身箭创,各式的不同和箭枝、箭簇?哈哈哈!”

刘瑜伸手拍了拍四郎的肩膀,招呼了高俅一声,撑着伞,继续前行。

想要跟上来的唐不悔,被刘瑜伸手示意她留下。

仍旧是剥波在前开道,高俅在旁边侍候,刘瑜撑着伞,便这么行在长街上。

“先生,四郎看起来,倒是知兵。”高俅低声对刘瑜这么说道。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两三百把随便凑出来的弓,各式不同的箭,就算是五步,要抛射过围墙,每把弓的力道不同,那么角度也就不一样。街道司的士卒,按着唐不悔所说的,说他们是贼配军,都嫌污辱了贼配军这三个字。能让这二三百人,把二三百把胡乱收集来的软弓,射出这样的效果; 能这让二三百人,在院子里肩膀挨肩膀,静静地等着这一刻到来。

这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做到,至少高俅清楚,自己就做不到。

刘瑜点了点头:“李四郎确是有本事的,日后你多与他走动。”

“唯、唯。”高俅抱拳应了。

刘瑜笑着对高俅说道:“放轻松些。”

答“唯”,就是很正式,很庄重的回答了。

高俅不禁苦笑,这哪里轻松得起来?前头开道的剥波,都一步三回头地张望,死活担心着下一波刺客,不知道在这风雨里什么地方冒出来,天知道还有多少刺客?天知道!

不单高俅有这忧虑,神卫军当值第二下名都虞候苗履也同样很苦恼。

因为苗授也收到了这消息,他当然能收到这消息,负责汴京城防就是三衙,殿前司扈卫帝王,步军司和马军司就负责汴京城防,苗授当值,自然不可能南门大街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刺杀,他不知道。

“正是阴雨淫恶,不若喝上几杯,喝醉了,管他娘去?!”都指挥使听了苗授的汇报之后,笑着这么对他说道,看着苗授一脸的不解,都指挥使摇头叹了口气,却对亲兵打了个手势,后者匆匆跑出去,然后进来手里拿个一个沉重的托盘。

“一百两银子,你若要钱,也可以替你换成一百贯。”都指挥使揭开盘子上蒙着的布,指着那盘小银锭,这么对苗授说道。

“事关刘直阁啊!”苗授着急地说道。

都指挥使望着他,象是在打量一个傻子,好半晌才说道:“你老苗家也是将门出身,这里面的道理你撕撸不清楚?别说有人出钱让我们喝酒,就没人出钱,咱们也不要去掺和文官的事!狄武襄如何?做到枢密使又如何,还不是惶惶而终?究其根底,说透了,不就是当年去掺和韩魏公和范文正公的事!”

苗授摇了摇头:“若是这么讲究起来,那拿了银子,去喝酒,其实我就掺和了这事,这银子我不能拿。”

说罢苗授就往外头走出去,都指挥使一时也没理会他,不拿钱就不拿钱,别多事就好。

但走出公事房,外面的雨在下,苗授却觉得混身的血如是在烧!

于是他快步到营房里,匆匆披了铁甲,将两把长刀交叉缚在背后,手里提了朴刀,将铁盔戴好,束好甲带,便要提刀出门,却就被刚刚下了值的兄弟涌入来堵着:“苗大郎,你要做甚么?”

“刘直阁你们可知道?对,就是刘经略相公!有辽人行刺于他,他身边只有两个长随,不知是否还有下一波刺杀,经略相公奉了诏令,要去召对的!相公一身正气,自然是宁折不弯!上头说不要掺和,我忍不下,我要去管这事!”

苗授对他这些平日亲近的同袍说了这么一通。

说着他拔开众人,便向门外而去。

“苗家大郎,平素有酒不曾少给你吃,何故看轻了俺等?”便有人这么叫唤起来。

一个指挥大约五百人,自然苗授不可能把五百都带走。

平素和苗授亲近的,有十数人,全披了甲,随着苗授向南门大街奔去。

都指挥使听着汇报,气得脸都紫了:“他娘的,苗家大郎是吃屎大的么?他带了多少人?”

“不到二十人。”来汇报的兵丁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禀报。

都指挥使终于松了一口气:“不到二十人?看来这厮还没傻透,别去管他,当不知道这事!”

大宋向来严防武人,如果苗授真的带上一个指挥的人马去管刘瑜的事,那只怕不单都指挥使会被连累,连苗授他爹都一样会吃挂落,至于十来人,那就不一样了,所以都指挥使干脆就不去管他,要倒霉,那也是老苗家自己倒霉。

一腔热血的苗授并没有想那么多,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来不及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