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回京师之前的准备(1/1)

刘瑜很满意,武三郎笑着指着那些孩子:“少爷,依着这么看,随便哪一个,都能战胜这两位小娘子。毕竟,这些孩子,都跟着我偷偷出过边境,去蕃部杀过人,见过血,甚至和辽国的硬探小队也交过手的。”

他用了刘瑜的钱,刘瑜并没有要他列出个明细,也没给他派出个会计,但武三郎却一点也没有给自己谋利,但是认认真真,尽自己所能,用这几年的时间,帮刘瑜培养出这十几二十个少年出来。

“三哥,你觉得,跟我去秦州城里,我给你弄一个大院子好,还是依旧在这里好?”刘瑜征求武三郎的意见。

而武三郎的选择很明确:“若是可以,还是在这里好,秦州城里,什么贵。”

刘瑜笑了笑,并没有反驳他,也没有说不用考虑钱的问题之类的话。

“三哥留下四个孩子,招新的小孩来教导,有助教来帮手,总是好的。”刘瑜改变了主意,这些小孩都有这样的身手,那他也就不必矫情了。

武三郎笑着摇了摇头:“不必了。”

他说不用,刘瑜便没有坚持。

余下去跟这些少年父母接洽等事,自有张商英去做。

武三郎并没有时间和刘瑜攀谈,连一顿饭也没有吃。

“三哥,你啥时候想我,便去城里找我就是。”

“少爷慢走。”武三郎在院子外,拱手抱拳送别,

他甚至没有送出营盘外。

没有这个必要,他和刘瑜的交情,不是用这些东西堆砌出来的。

不论他是直秘阁,还是安抚使,还是白身,他都唤他一声少爷。

“这样的朋友,现在很难找了。”刘瑜对着身边的张商英,长叹了一声。

“是。”张商英微笑着点了点头。

刘瑜没有解释什么,指了跟着马后的六个少年,对他们说道:“你们全都识字,开过蒙的,对吧?从今天开始,你们跟着这位张天觉学习,什么时候,他觉得你们可以了,你们再回来找我。明白吗?”

“明白!”那六个少年倒是没什么犹豫。

也许这几年里,他们一直就在等刘瑜来带走他们,带走他们,离开那个充满着各种臭味的营盘。

他们早就为这一切做好了准备。

而当他们回到了秦州城,刘瑜叫过了杨时:“这六人,你送蕃兵和粮草时,带给子京大哥,这六人就留在他学习,如果有一天,他觉得这六人可以出师了 ,就让他们回来。”

“是。”杨时是个踏实人,领了命,招呼了六个少年离去。

刘瑜看了白玉堂一眼,对他点了点头:“这六人就由你带着,先让他们去七叔那里,听七叔讲述,怎么当一个好的细作吧。”

白玉堂用力地点头,刚才如果不是刘瑜不允许,他很想跟武三郎切磋几招,而现在这六个好苗子归到他手下,由他来调教,他当然是极为开心的。

“你可知道,我为什么要去给你们拉出这一批人手?”刘瑜教着张商英坐定,却是这般向他问道。

杨时似乎没有反应过来,但是对于张商英来说,他却觉思了半晌就有了答案。

“经略相公总归还是要离开?”张商英苦笑着这么问道。

而刘瑜也笑了起来:“不是我总归要离开,而是不日必有旨意来,要我回京师去。”

正是因为要回京师,所以他才会去拉出这一批储备的苗子,分批到各个岗位去学习,几年过后,不指望出将入相,至少唐不悔这二十名少年,就是一批能任事的吏目,至少这一点是可以保证得了的。

“回京?”张商英不知道为什么刘瑜会有这样的说法,他认为,也许是刘瑜有着其他不为他所知道的渠道。

刘瑜望着张商英,他在判断对方是在装傻,还是真的不知道。

结果他发现,张商英是真的有点茫然,他便持着折扇,轻轻敲了敲案几:“从辽国送过来的那封情报。”

那份情报,张商英当然也看了。

他觉得意义不大,无非就是辽国势大,要来勒索大宋而已,这玩意,先一步知道,那也应该送去枢密院去,要摆出攻势,要怎么弄,也是枢密院那些相爷和执政考虑的事,和刘瑜有什么关系?

而且,的确接收到情报的当日,刘瑜就了六百里加急,把情报呈送上京了。

那么这时来说起这份情报,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刘瑜看张商英暂时想不出头绪,不由得低叹一声,如果是蔡京,那么这时早就通透了。

“皇城司那边的事宜,大体上是我在掌总,便是我来秦凤,也是由李宏在京师操持,每旬都有各式情报汇总送过来。”刘瑜冲了一巡茶,把事情剥开了给张商英讲解。

毕竟是宰相之材,说到这里,张商英就已恍然大悟。

皇城司是刘瑜的地盘,皇城司是干什么的?情报机关啊。

那么平时没事还好,留那李宏把持,然后情报汇总送来给刘瑜。

可要是辽国遣使前来大宋,皇城司不可能不侦知来龙去脉啊。

难道放任辽使在大宋京师、腹地,联系暗桩、探子么?

那到底要怎么盯防,或是辽使队伍里,有没有大宋埋下的暗子,要怎么联系?

这些东西,都要刘瑜去决定,那么刘瑜回京师,就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因为这年头可没有办法远距离同步。

“你们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累垮了,不论是天觉你,还是中立,子京大哥,都一样。”刘瑜所担心的,是这些人透支了自己,好不容易组成的一个班子,他可不想再重建一个班底。

现在武有刘昌祚、姚兕,文有张商英、杨时,又有高俅、白玉堂随侍左右,等到彭孙接了沈括过来,那他这个大宋年间的间谍组织,基本上就周全了。

但是事情往往不是都在计算之中。

就在刘瑜认为安排了一切的时间,就在张商英也认为刘瑜把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的时候。

有信使星夜奔驰而来,带来的,不是让他上京师的旨意,却是一封家书。

从徐州而来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