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一路向西(上)(1/1)

无论瞎征有什么布置,这年头信息就是马力、人力传递的。

瞎征在大宋渗透的再利害,也不可能建立一个驿站传递线路,所以主要还是靠人力。

而刘瑜通过类如急行军这样的方式,就把瞎征传信的人,远远抛在身后。

当到达某地,就算瞎征也好,西夏细作也好,在当地有什么布置,他们不可能提前得到刘瑜等人的行踪,他们没有时间去谋划,没有时间去集结,甚至,刘瑜过城不入,过府不宿,敌国细作往往连这么一支队伍经过,也得过上三四日才收到消息。

三四日,如是章惇说的,不到五日,他们就走了三百里了!

哪里还来得及反应?而一地被拖下,后面就更是望尘莫及了。

敌国的细作,就是千年后也不可能每一个县里,都布着人手。

就算有布置,一个县里细作往往最多不过一二人,象芮城那边的成一十郎和被称为先生的懒汉一样。

他们可以去布置,去收买官吏兵丁,去罗集混混泼皮,但这需要时间。

总不能三五个人就跑去对刘瑜动手吧?

所以,刘瑜他们,算是摆脱了瞎征布下的这一手棋了。

“再行三百里,我们就有了先手。”刘瑜对章惇这么说道。

原本因为劳累而显得无精打采的章惇,一下子似乎就振作起来:“好,再行三百里,又如何!”

不过章惇是聪明人,马上就反应过来:“子瑾,你还真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刘瑜知道怎么说服每一个人,是的,他知道。

章惇看着刘瑜是如何对杨时晓以国家大义的;又是如何鼓励白玉堂,别在皇城司亲事官面前丢了江湖好汉的面子;又是如何对亲事官说起,事若有误,轻则削职,重则族诛等等。

而来到章惇面前,这些话,刘瑜全没提起,却是一句“他们跟不上了”,硬生生把向来争强好胜的章惇,撩拔得如同打了鸡血一般。

所以章惇苦笑道:“罢了,这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今日方知子瑾之能矣!”

三百里,说来容易,真真到第二天要启程时,章惇是跟仙儿一样的,感觉生无可恋了。

倒是皇城司的亲事官,全都是军中悍卒出身有这么个底子在,又有刘瑜每晚巡夜,给他们拉家常、挑水泡、掖被角,这个年代,就别说文官了,几乎是都没有武官这么干的,能不喝兵血,不吃空晌的,不让当兵帮自己干活的将领,都算是敬业标兵了。

所以这些皇城司的亲事官,倒没有什么怨言。

便是有人生出倦意,同伴也会劝说他:“相公待我等如手足心腹,唯有效死啊!”、“你爹都没这么宠过你吧?入他娘的,咱这一伙兄弟,这百多斤啊,早就姓刘了!你脑壳坏了?叫嚷啥?”

当然生出倦意的亲事官,有时也会对同伴顶两句:“老子又不是怕死,若是相公教我等冲阵,老子便把这条命给了相公就是!可是天天这么走,这都跟骡子也似的,着实吃不消啊!便是打仗,只教不死,冲阵回来,总还能休息一下,耍耍钱,喝两杯酒啥的,这一路的走,一路的走的,咱是人,不是骡啊!”

但马上又会被众多的同伴骂过去:“你这腌臜货,便是你屁话最多!老子们不也一样的走?如何不见,跟你一般的唠骚?”、“别说我等,刘相公这直秘阁的文官,可曾比你走少一步路?”、“就是,你睡下了,相公还要起来巡夜;每回宿营,都是教当值岗哨的兄弟先用了饭,相公才起筷,就你他娘的金贵,走不得路?”

人是有群体效应的,当所有人都指责他时,不知不觉,就算心里不爽,也会抑压下去。

而且这六十来人,也不是国子监的学生,单纯讲道理,要说了几句,还有发牢骚的,直接就饱以老拳了。被打的再好本事,也是双拳难敌四手吧,最后还得刘瑜出来喊停,又把打人的说上一通,再把被打的安慰一番,给双方做做心理建设,再展现日后如是立下军功,当如何如何。

好了,这么几回下来,被打的往往也觉悟了,下回有人发牢骚,他便也出来训斥。

所以这些亲事官,倒是一路走下来,越走越是效忠刘瑜。

他们没有什么军人以服从为天职,老实讲,对于国家民族觉悟也不见得多高,他们需要一个直接的效忠的对象,而刘瑜这一路走下来的作派,让他们觉得,投到刘直阁门下,便是自己最好的选择。

所以又行了一天,直接被扔到马车上的章惇,就苦笑道:“彼等回京,不复宿卫之职。”

因为他们对刘瑜的忠诚度太高了,看起来,以后就是跟在刘瑜身边了。

刘瑜一开始并没有收罗人心的打算,他只是怕哄变。

是的,走了二百里之后,就有许多怨言了,所以他不得已,祭起拉家常、挑水泡、掖被角、巡夜、当值岗哨未食则自己不食、前出侦察未饮则自己不饮等等这一套。但是毫无疑问,当有着直秘阁馆职的刘瑜来做这么一套,在这个年代,就以足够收买人心了。

正如侯可跟刘瑜说的,如果不打算把这些军汉,弄成自己的心腹护卫,那这么干是犯忌讳的。为了不犯讳忌,刘瑜发现这些亲事官渐渐以自己心腹自居时,也不得不把这个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