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考察(上)(1/1)

所谓的正事,就是官员考察的问题。

王雱这回来皇城司,就是来征询刘瑜对官员的意见。

“听着章子厚,梁园之游,和子瑾颇为投缘?”王雱很郑重地问刘瑜。

刘瑜就不明白了:“这事该审官院之类去清查吧,我兄来问,不太合适啊,章子厚我倒是与他颇为投缘。梁园之游,此人也能拼死卫护朋友。你硬要说他不好的地方么?我觉这人可能比较敏感,有时会担心不经意得罪了他。”

王雱沉吟了半晌,才对刘瑜说道:“有人举荐章子厚,家大人不愿见他,说是章子厚无行。”

“那就算了嘛。”刘瑜对这些事,不太有兴趣。

他记得章惇后面不知道怎么跟苏轼翻脸了,似乎苏轼得罪了他,把苏轼好一顿整治。

至于章惇其他的事,刘瑜倒是不太清楚,只知道他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入了奸党传。

但就算后面做了什么事,至少现在还没做。

要是王雱来问蔡京,那刘瑜肯定第一时间跟他说,此子绝不可用。

刘瑜极为反感投降派。不论是司马光,还是高滔滔。

但他并没印象章惇是投降派,所以他也不愿去说章惇的坏话。

他不说,王雱却说开了:“章子厚有些不光彩,你知道吗?算了,你勾当皇城司,当是守得住口的,再说这些事,你在皇城司,翻阅卷宗去查,总归也是知道的,无妨说与你听听。”

听着王雱淡然而述,刘瑜吓了一跳,一时之间,口瞪目呆。

章惇此人,当真是从出生就曲折无比:他是他父亲,跟他外婆生的!

真是一个神奇的开局。

然后呢,章惇中了进士之后,跟族中长辈的侍妾私通。被人发现之后,跳墙出来,踩伤街上一个老妇人,老妇人当然就不干了,这简直祸从天上来嘛,扯着他结果闹到开封府,还被包公罚了钱赔给那老妇人。

只不过私通那事,大约章惇的族父好面子,觉得说出来丢人,民不举,官不究。

章惇中进士,因为考到五六名之间,所以当场放榜就骂考官。

刘瑜听到这里:“等等!头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他考个五六名,还不满意?还要骂考官?”

王雱学着刘瑜平日所做的动作,摊开手,耸了耸肩,表示自己也是无语。

第五或第六名,这很夸张了,全国那么多人赶考,能进士都是学霸中的学霸了,这位还考个五到六名,还不满意,还要骂考官?这什么人嘛!

刘瑜苦笑道:“我这特奏名,也难得他愿意跟我交往,看上去还蛮投缘。”

“若止是如此,倒也罢了。”王雱不住苦笑。

因为章惇是真的怒了,对于第五到第六名的成绩。

有人请他拿出进士的敕书,出来长长眼吧,章惇直接把敕书扔地上,嗯,大家随便看。

王雱又笑道:“其实子瑾试馆职时,章子厚也同试之的,不过御史弹劾他无行,所以罢免了。家大人以为‘惇大无行’,并非空穴来风。只是荐他之人,却言道章子厚是有大才的。所以愚兄才专门过来,找你问上一问。”

刘瑜也是一直苦笑,不知道说什么好。

想不过章惇这才多大的人?三十出头吧,黑历史这么长!真的有一匹布那么长啊!

“我没想到章子厚是这样的人。”

“不对、不对,应该说,我没想到章子厚过往的生涯,这么丰富多彩。”

“其实元泽兄不去问问苏子瞻?他和章子厚认识比较久,他应该比较了解。”

刘瑜不愿说章惇坏话,但得知这位黑历史之后,他也不愿为其说好话吧。

这章某人的人生,真的太丰富了!

王雱翻了翻白眼:“问苏子瞻?他看天下人,个个都是好人吧!”

“那就问别人啊,他的同僚之类的,同学啊!为什么一定要问我?”刘瑜感觉快要哭起来了,章某人这么一个雷人经历,叫刘瑜怎么替他说话?又不是彭孙这样,直接踢去军队当个基层小官的,要是为章某人说话,搞不好,因此他就能见到王安石,如果这人真不行,那不是就麻烦了?

王雱正色道:“大人以为,子瑾之言,素能中的。”

刘瑜这回才知道,推也推不掉,为什么?王安石下的任务啊!

王安石认为刘瑜的判断力可以,他就是要刘瑜的意见。

“容我调阅卷宗,明日再行回复我兄,可否?”刘瑜也只能先拖一拖了。

王雱点头道:“可。”

不过刘瑜打算和王苘你侬我侬,就不可能了。

一个是王雱办起正事来,根本就不讲情面,这事交代完了,他直接就叫王苘回去了;

一个是刘瑜要给出的结论,可能会影响到章惇的人生,他也不得不慎重。

而在王雱兄妹离开之后,刘瑜去调卷宗,才发现章某人的黑历史,还远不止王雱所说的这些。还有跟苏东坡去玩,遇着老虎,离了数十步,马都不敢往前,苏东坡就说:“马都怕了,算了回去吧。”

章惇独自鞭马向前,近了老虎,就用铜锣砸在山石上,生生把老虎吓退了。

除此之外,还有章惇生得英俊,初到京师,被人骗去借种之类等等。

刘瑜足了用了半日加上一夜的时间,来调阅章惇的卷宗。

连平时雷打不动的外剥马务也没去。

第二日的清晨,双眼通红的刘瑜,循例去了国子监之后,回到皇城司,便对张二狗吩咐:

“去请章子厚,到此一述。”

章惇倒是来得很快,刘瑜请他坐下,良久没有开口,章惇也没问。

喝了三巡茶之后,刘瑜才对他道:“若敌国欲请大宋割地,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