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逼人太甚(1/1)

不管奸臣还是倿臣,刘瑜在车霜里呆了一会,当然也明白,史书也不一定就十分公正,有它的所谓局限性。而且,就是后面是什么人,这个时节,都还没有做恶,正如司马光也还没上割让边境堡垒的奏折一样。

这道理一旦想通,对于刘瑜来说,倒也就能把心结放下。

到了梁园,下了马车,收拾心思,重新跟章惇见礼,已然看见不出,有什么不对了。

章惇是愿意结识刘瑜的,述了几句话,竟就跟刘瑜把臂而行,拾阶步入梁园。

苏东坡在后面看得发呆,挽须道:“子瑾与子厚,竟投缘到这地步?”

他性子超脱,回头望见丫环从车厢里,扶了如梦出来,打趣道:“可怜佳人受惊,子瑾却是全无心肝。”

仙儿听着就不干了,擎了朴刀出来:“苏大胡子,欺奴奴的刀不利么!”

苏东坡吓得连连后退:“不敢、不敢!”

提了袍裾,随着知客指引,匆匆赶向刘瑜和章惇。

因为苏东坡知道,仙儿的刀是真的很利,上回仙儿去找苏九娘玩耍,因为苏东坡惹怒了她,真一刀就削了他一截胡须下来!偏偏她年纪又小,而且这熊孩子,又有苏小妹撑腰,苏东坡还真拿她没法子,所以只好避开她了。

梁园是个好地方,唐时李白、杜甫、岺参等等诗人,都来过的。

其中李白更是于此处住了十年。

梁苑集离宫、亭台、山水、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为一体。

本来建园的原意,就是供帝王游猎、出猎、娱乐的苑囿。

所以一入得内来给人的感觉,就是相当古雅,信步走去,处处有意境。

梁园好到什么程度呢?有一句诗说得极到位:曾观大海难为水,除去梁园总是村。

而刘瑜一行人入得来,只行了不到半炷香的功夫,曾布就禁不住低叹自语:“教人发怀古之幽思啊!”

雪已晴,梁园好,自然不仅好在奇石、飞檐等等。

必定是有霓裳丽影,才映衬得这一方雪后的鲜活来。

在众人坐定,那知客便引了歌伎上来,琵琶倒持,锦瑟弦颤,依着刘瑜低声对仙儿的解说:“这便是演唱会现场,懂吗?咱们坐在的一等一的位置。不对,这还不是演唱会,这是专场,全是名角啊。嗯,寻常人家,哪舍得这么糟蹋钱银?”

“听着琴,看这舞,听这唱曲儿,就得好多钱?少爷莫要骗奴奴,奴奴也去过桑家瓦子的,反正奴奴不打赏,两个大钱就能听一下午!”仙儿一脸的不信。

刘瑜笑道:“你想想桑家瓦子,多少人听一台戏?跟咱们这专场有得比?”

边上如梦本来正在揣摩着那锦瑟的指法,被这两个一身铜臭的家伙,搅和得皱起眉,禁不住开口:“公子,来得此处献技,都是大家,岂能与桑家瓦子的乐师相提并论?”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觉得不可触犯的东西。

如梦也是人,她自然也有。

她向往诗词歌赋,她欣赏曲乐音韵,尽管她能把帐目打理的井井有条。

但那是天赋,天赋和爱好,往往不见得就一致。

平时在家中倒也罢了,在这种高雅的场合里,刘瑜和仙儿的低语,但让她感觉到了亵渎。

简单的说,一个女文青,大宋的女文青,在这一刻,被触怒了。

所以她的声音,稍高了一些。

这让左右的士大夫都侧目张望过来。

如梦很快便清醒,察觉到自己这么做,让刘瑜面子上,有点下不来。

她马上就垂下了头,不过刘瑜倒不以为意,笑道:“是我不好。”

可是边上就有人冷笑:“刘直阁,倒是有自知之明,只是终非正道出身,于诗词曲韵,还是藏拙为妙吧!”

显然这位也受不了刘瑜跟仙儿的对话。

刘瑜有点不好意思,拱手向四周唱了个肥诺:“在下孟浪、孟浪!诸君海涵。”

不过他认怂,尽管这位言语嘲讽刘瑜的学历问题,但这跟电影院里玩手机、熊孩儿大闹大叫一个性质,要不别来,来了无端坏别人的兴致,却就是不对了。

所以刘瑜是自认为方才自己不对的,道个歉,服个软也没什么。

曾布是受了王雱所托,怕刘瑜吃亏,所以同来游园的,此时看着气氛不好,便出来打圆场:“难得一观梁园雪霁,又有霓裳舞空,更得曲韵动听,来来,共饮此杯!”

梁焘等人倒想就此和刘瑜开撕,但刘瑜先道歉了,曾布又出来打圆场,便也只好举杯。

歌舞撤下之后,司马康却就持杯起身,率先向刘瑜发难:“学生听闻刘直阁判国子监事,不知直阁如何做这差遣?学生开年也准备赴试,不若请直阁讲一讲《九经》,若是学生侥幸及第,也是蒙直阁提点啊!”

要不是他是司马光的儿子,那刘瑜当然可以不用管他。

出来个人,就叫判国子监事给讲《九经》,难不成刘瑜要去当免费老师么?

但司马康跳出来发难,刘瑜却就不得不接招。

而且,这还不好搞。

因为讲《九经》的国子监直讲,那得进士及第的学霸才能担当,刘瑜是特奏名出身,他来讲经?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家伙来讲课啊!再说在座哪个是好糊弄的?刘瑜要不开口便罢,一开口,等于树个靶子,得让人打成筛子吧?

曾布和苏东坡看着,不约而同就要为刘瑜说话,便却被梁焘过来,拦在身边,硬要敬他们一杯。

“我不会讲《九经》。”刘瑜微笑着向司马康答道。

“噢,那先生是精于《三礼》还是《五礼》?”

刘瑜摇了摇头:“这也非我所长。”

“先生专于律?”司马康假惺惺地又再逼进了一步。

国子监,除了教《九经》、《五经、》《三礼》、《三传》,还有律学馆教律。

“下官是判监事,并非直讲。”刘瑜虽然面上微笔不减,但也有点火气了。

要问他国子监怎么管理,有什么规章,要怎么规范教育,那他也愿意好好跟这些人探讨。

说错被呛,刘瑜也真不放在心中,不懂就不懂,错了就错了。

这可好,明明他是判监事,当校长的,这司马康不来跟他讲学校的行政或是管理。

偏偏来逼他当教授!这是什么道理?

司马康冷笑着,又要开口,他率先发难,怎么可能就此作罢?

但苏东坡和梁焘喝了一杯,却就走了过来,冲着司马康说道:“公休,你看来近日疏于读书了。便是村间乡妇,都会说一句俚语:有状元徒弟,无状元师傅!”

苏轼开口训斥,那跟刘瑜说话的力道就大不相同了。

司马康只好行了礼,不忿地退下。

曾布却是拉着梁焘不让他过来生事,只是笑道:“近日填了一厥词,却只得了半厥,不如况之与我共推敲?”

文人相聚,谈论诗词本是题中应有之义,梁焘当然也不好拒绝。

总不能直接说,他着急要去怼刘瑜吧?

何况这边,曾布把着梁焘的臂,已开始吟哦:

“江南客,家有宁馨儿。三世文章称大手,一门兄弟独良眉。藉甚众多推。”

一时间,便连苏东坡也低头思索起来。

刘瑜有点尴尬,这种聚会他向来不喜欢,只不过判了国子监,不来,就露怯了。

他觉得蛮无趣的,只是这时也不好去和仙儿说话,于是便抬头赏雪。

司马康冷笑看着刘瑜,他身边的刘安世,却扯扯了司马康的袖子,起身向刘瑜行礼道:

“刘秘阁远眺有得,学生洗耳恭听妙句!”

场面一时就冷了。

刘安世也是不过二十岁,一身儒衫,刘瑜这下当真无法下台了。

要是司马康这样的,苏轼还可以出来挡;梁焘这样的有品级在身,曾布也可以扯着不放。

但刘安世不是,他真的就是一个学生,一个知县的儿子,跟着司马光读书。

他敬仰刘瑜,明知是作状,也说得过去,年纪差不多,刘瑜都七品了,还赐绯银,人家仰慕有什么不对?就是刘瑜答不上,这火还没法向刘安世发作呢!

边上朱光庭和司马康都一脸得色,他们就等着看,这刘白狗,今天怎么下台!

吕惠卿眉头都皱出悬针纹了,尽管刘瑜不站队,但刘瑜和王雱、王苘的交情,大家都知道,吕惠卿会跟着来游园,也是做一个缓和,免得刘瑜太难堪。但这时却根本没法站出来啊,一个普通的学子,敬仰刘瑜,吕惠卿怎么给刘瑜出头吧?

“我方才只是看看风景。”刘瑜真不介意认怂,在诗词方面。

但问题是,捉住这把柄,这些专门要他好看的家伙,怎么可能就这么算了?

朱光庭抚须道:“观天地而感悟,直阁有所得,何不吟哦出来,解了曾子宣之困,也让我们,欣赏一下,直阁的才华啊!”

“那山很白,直阁大约吟得妙句,黑山身上白,白山身上肿!”却是黄柏然那边的门客文人,怪声怪调地起哄。立时引起众人压抑的低笑,尽管黄柏然马上就训斥了他的门客,并且起身郑重向刘瑜道歉,但这有什么用?

这是狠狠把刘瑜的脸面按在地上可劲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