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屠狗之谋(上)(1/1)

梁园雪霁,赴约的日子,自然便是雪停了的时分。

当然,刘瑜不去也是可以的,朝廷下来的诏书是写得分明,也没有哪道律法,规定判国子监事,就不能去提举外剥马务公事是吧?但古今中外,总归有一条,得服众。便是军队行伍里,将帅不能服众,弄出兵变的,也不是什么少见的事吧。

刘瑜要真敢抗令不去赴这梁园之约,可以。

但他又辞不了这职事。

那士大夫阶层,就能把他的名声完全搞臭。

这年头的,名声二字,代表的就是道德制高点。

往往出了某事,来上一句,私德无亏,兴许就一句话抹过去。

又或两边衙门撕撸某个事件,只要一方能证明,对方人品不行,道德不过关,那这事就不用问其中来龙去脉了,基本上,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的一方,就是赢定了。逻辑就是人品不成,道德不成,那办的事也肯定是不成,一定不占理的。

这便是这个年代的风气。

所以这梁园之约,刘瑜还真是非去不可。

“少爷,可以启行了。”阿全叔入得内来,向刘瑜叉手禀报道。

刘瑜点了点头,教侍候的丫环去叫如梦启程。

至于仙儿,担心刘瑜拉下她,早就赖在书房里,此际听着兴高采烈:“好喽!出去玩喽!”

刘瑜笑着拍了拍她的脑袋:“不许顽皮。”

仙儿吐了吐舌头,取了锦裘给刘瑜披上:“奴奴最乖了!”

行出门外去,吴十五和王四选了十来个街道司出身的士兵,作为随从护卫车驾。

这些人近日来被刘瑜着了吴十五操练,但是举止上颇有了几分英气。

此时挂了刀,持着包裹了锋刃的朴刀、花枪,刘瑜打量了一番,不禁点了点头。

不过上车之际,沈括却奔了出来:“子瑾、子瑾!如此盛事,怎么能不让愚兄一起去啊!”

刘瑜看着奔了出来的沈括,就不禁苦笑摇头:

“存中兄之才,我向来是钦佩的,若得臂助,自然此行会轻松许多。”

这是百分百真话,沈括论智商,这时代要说谁比他强,真不见得。

并且他还不偏科,不单能搞发明创造,文科也一样是学霸啊。

“只是存中兄,恐怕不太方便啊。”刘瑜无奈地又说一句。

沈括愣了一下,也苦笑起来,摇摇头,向刘瑜拱了拱手,提着袍裾回房去了。

为啥?他守孝还没期满啊!

又不是跟刘瑜一样,皇帝下了夺情旨意的!

偷偷跑出来倒罢了,去赴这种名士之约,那是自己找死吧。

所以就算对功名极为迫切的沈括,也只好放弃这个露脸的机会了。

车马启程,护卫、丫环,浩浩荡荡,前后四五十人,三架马车。

拔开车厢的帘子,吸了一口气冬日里,清冷的空气,刘瑜不禁想起了他刚到东京的时节。

他已经不是当时带着仙儿这个小丫头,孤身在东京闯荡的底层的官吏了。

甚至连当时隐藏着身份的护卫,如吴十五,王四这些人,也渐渐地可以浮出水面,洗白身份。在硕大的京师,他也不再仅仅依靠,西军的这些人手,来刺探消息。他的情报来源,已不是点状,而是网状。

“少爷、少爷!听说梁园,有许多的好吃的噢!”仙儿抱着他的胳臂晃动着。

刘瑜放下车帘,回过头来,捏了捏仙儿的脸蛋:“是的,放心,少爷会带你去吃的。”

“本少爷觉得,也许让你一路吃下去,吃成一只小肥猪,这样你就嫁不出去,于是我可以省一笔嫁妆,是一个好主意。你觉得怎么样?”

仙儿急切的分辩声,让车厢里的如梦和另外两个侍候着的丫环,都不禁失声笑了起来。

这是一次欢愉的出行,难得的雪睛,难得的冬日。

至少从目前来看,就是这样。

但对于以身体不适,留在家里萧宝檀华哥来说,她却不是这么看的。

这几日她不太有兴致动弹,便是打发自己房的三个丫环,都跟着仙儿去梁园。

本来就是半大孩子,自然喜欢玩耍,欢天喜地去了,她便一个人留在家里。

但从刘瑜他们出门之后,萧宝檀华哥就在看她的《唐传奇》。

萧宝檀华哥坐在院子中间的躺椅上,茶壶搁在边上的小凳,阳光不是很强,但映照着周围的冰雪,足够她看清手上《唐传奇》的每个字了。

一本书,一壶茶,一个小炉煮水,冬雪初睛,朝阳吐芒。

颇有一番,岁月静好的气息。

只是当刘瑜的车马离开不到一炷香的时间里,至少有七伙人,从各个方向,翻墙跨瓦的,进入了她居住的院子里。

四伙人,少的只有一个人,多的有两三人,入了院子里,各自呆在屋檐下、树荫底。

这时不是炎炎夏日,而是冬雪新睛。

太阳的光芒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极为惬意,可这些人似乎生来就习惯在阴暗里存活。

那怕再冷的季节,阴影才能带给他们安全的感觉。

枯黄的竹簇边上,那人低声说道:“黄家找到了我们。”

“嗯,他知道你们是大辽的人手?”萧宝檀华哥淡淡地问道,头也没有抬。

“不是,他是找到大铁椎堂去,出了三百两,要对刘白狗下手。”

大铁椎是什么?就是大铁锤嘛。

张良当年,就是以力士用大铁椎,在博浪沙那个地方,刺杀秦始皇的。

大铁椎堂,不是买卖大铁锤的,买卖的,是人命。

没错,它就是一个刺客组织,而它背后的老板,却就是辽国在大宋的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