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客来(上)(1/1)

要赴梁园之约,总须看天公的意思。

梁园这美景,关键是雪霁。

所以是梁园雪霁才算美景,梁园飞雪大约是惨境了。

士大夫通常来说,并没自虐的喜好,所以下着雪让大伙去梁园,是不太可能的。

只是这雪,却连接的下,全然不见半点消停。

这回如梦和萧宝檀华哥倒是赞叹刘瑜有先见之明了。

因为刘瑜坚持在书房修了个壁炉。

当时不论阿全叔还是其他人,都说不如火炕,又说要取暖时,搬个暖炉过来就是。

可这连接的下起雪,书房的壁炉,却就显出它的好处了。

若要论睡着了,那壁炉必定不如火炕方便和实用。

可是人醒着的话,至少这几个夜里,吃完饭之后,如梦和萧宝檀华哥、仙儿,都围坐在壁炉前,喝茶看书抚琴吃零嘴,不用早早就上炕去呆着。

不过今天晚上,仙儿却不太开心了。

因为阿全叔来报:“少爷,有客来访。”

一般女眷,除非世交之好,不然都不见客的。

有客人来的话,仙儿她们就得回避。

“可有名帖?”刘瑜示意要撤离的如梦等一下。

阿全叔摇头道:“不曾有,只是给了这张鬼画符一般的纸。”

刘瑜接过来一看,脸色都变了。

他禁不住骂了一句粗口:“我操!天才就是天才啊。”

这张被阿全叔称为鬼画符的纸,上面写满了数学符号和阿拉伯数字,列出各种公式。

“请他进来。”刘瑜对阿全叔吩咐道。

然后他就陷入沉思。

来的,是沈括。

人品不怎么样的沈括。

但这厮是天才,这一点,已经通过刘瑜手上的这张纸,再一次证明了。

刘瑜给沈括的信,只是跟他提了一下阿拉伯数字、零和小数点,一些数学符号,还列了两道平面几何的证明题。要说宋词或是明清诗词,或是大宋列代宰执、列代开封府尹等等,刘瑜都能脱口而出,这叫文科生。但至于数学,他真的也只能折腾点这一档次的东西了。

可是沈括这张纸上,把圆周率推到一百多位,并且用的是祖冲之割圆密率算法。

然后自己归纳出来了圆周率的计算公式,就跟后世的圆周公式一模一样,更可怕的是他居然做了一篇推导!并且试图恢复祖冲之失传的《缀术》!

这推导刘瑜完全就看不懂。

知道一加一等于一,那是学前班水平;推导证明一加一等于一,那是数学家水平!

阿拉伯数字、零、小数点、根号、平方、立方等等。

有什么稀罕?真没什么 稀罕,对于普通人来讲,学就学了吧。

刘瑜也是为了把沈括的兴头钩起来。

后面再透露点基础的化学、物理实验之类,把这厮慢慢引入京师,为自己所用。

但谁知道,这些简单无用的东西对于沈括来说,完全就是一个绝世剑客,拿到了一把剑.

一剑在手,他眼看真的就能光寒十四州。

他真的能上天啊!

阿全叔带了沈括进来时,沈括拱手为礼:

“括专程而来,是为答谢刘直阁,授我不传之密术!”

刘瑜几乎脱口而出:“红粉赠佳人,宝剑赠壮士,此物于存中兄手里,方是得见光明啊!”

场面一时有点失控了。

因为沈括也激动起来,对他来说,这些数学符号,如同是给了他无数便利,教他眼前打开一扇从没有过的门,他激动啊,所以才二话不说赶上京师,想见一见刘瑜,交流一番。之所以夜里来访,是因为他守孝还没期满呢,不可能光明正大进东京城啊。

而老实讲,沈括是做好被刘瑜勒索的准备了。

他潜意识里,刘瑜不是什么好人,对,就算学术上,能交流,能讨论,他也仍然不认为刘瑜是什么好人。但谁知刘瑜开口这一句,沈括完全是能感觉到,刘瑜没想勒索他什么,真的就是觉得这些东西,能在他手上才是物尽其用。

所以他一把握住刘瑜的手臂,激动得不能自己。

刘瑜这么本来是做好打算了,计划也是一套接一套的,沈括不上钩怎么办?沈括要如何反应就怎么办。都是有应对计划的。可看到那张纸之后,刘瑜一下子也激动起来,觉得这沈某人,还真是个牛逼的数学家啊!

本来是互相揣着计算,不论沈括还是刘瑜,都是肚子一套接一套的计划。

看对方出什么招,就怎么应对。

谁知这么一见,弄出个惺惺相惜来。

两人都是胡七杂八,说着一些莫名其妙的话,约莫过了半刻钟,仙儿受不了,悄悄摸了颗茴香豆,丢进嘴里嚼了起来,那嚼豆声才把这两位惊醒。

“存中兄,请坐。”刘瑜伸手让座,又让如梦和萧宝檀华哥见过沈括。

沈括有点应付不来,虽说是妾,可刘白狗视妾如妻,跟苏大胡子红了脸的笑话,东京城里也没少传,让女眷见客,这是通家之好的概念了。

尤其刘瑜扯过仙儿,对沈括说道:

“这丫头跟我共过生死,家慈收为义女,虽唤我作少爷,实则兄妹。”

“还不拜见沈兄?你别一天到晚惦记着吃行不行?”这句却是冲着仙儿说的。

沈括也很激动,甚至解下玉佩,送给仙儿当见面礼。

“存中兄,这边大约是需要你兼一个勾当皇城司公事的差事,官家也知晓,文官明面上,担这差遣,总归不美,所以这是密旨。如我一般,明面上的差遣,也只提判国子监兼提举外剥马务。”刘瑜仔细把自己拉沈括的意图说了出来。

出乎苏东坡当时听闻之后的意料,沈括并没有拒绝:“如此便按子瑾安排就是。”

不过沈括也提出他自己的意见:“若是括与子瑾相左之时,望能求同存异。”

意见相左,希望求同存异。

也就是沈括要求一个独立性。

如果意见不同,他希望刘瑜不是硬压着他点头。

刘瑜也马上点头:“当如存中兄所愿。”

把人骗过来干活再说,至于有不同意见,那等到有不同意见再说了。

不过这一夜,接下来刘瑜就痛苦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