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说情(下)(1/1)

“王奉常当真风趣,哈哈哈。”刘瑜笑着应合。

却在王辉开口之前,他却就在这夜,第一主动提起话头:

“王奉常,可认得方家的方鸿渐?”

这当然是认得的,王辉身为开封的推官,怎么可能不跟这些世家的公子,结识唱酬?

看着王辉点头,刘瑜便微笑着道:“大司膳真是世家高第出来的人物,那身段,那谈吐,那风采,就不是咱们小门小户,养得出来的作派。你若不曾见真真正正的银子摆在眼前,读再多的书,看见三两银子,眼睛总是难免发直。”

“那是,鸿渐公子,确是风采夺人。”王辉自然不会在背后说世家子弟的坏话。

“嗯,那日与大司膳遇着,听他说来,似乎行至姚暹渠,难免教人发幽古之逸思,昔年大隋,已成云烟,又有盛唐,复有唐乱。我也深以为是,与大司膳说起,当真光阴如箭,日月如梭啊!”

王辉一下就沉默了。

他可是正经的进士出身,引经据典不在话下。

姚暹渠是什么?涑水的主要支流。

刘瑜提到姚暹渠,当然就是影射涑水了,也就是暗喻司马光了。

说是大隋已成云烟,却就是暗示王辉,司马光眼看要不行了!

不论王辉信不信都好,刘瑜告诉他,方仪是认同这观点的。

也就是劝他,不要再给司马光当说客了。

王辉没有想到,刘瑜直接到这种程度。

“我刘某人,向来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但这件事,却不是因为我的性子,才发作的。”

刘瑜说到此处,直接挑明了,连隐喻都不弄了:

“这件事,是为读书人而做的;是为朝中同僚而做的。”

“谁没有个宦海沉浮?谁没致休之时?若是赋闲,便连守门的军卒也敢当面说出落架凤凰不如鸡;连着区区的大使臣,也敢踞坐不迎?”

刘瑜说到此处,起了身,一把扯住王辉的手:“这是大宋,还是唐末藩镇年间?”

“我把话说白了,谁来劝我,想想自己是不是永远扶摇直上?是不是不会有致仕赋闲那一天,再开尊口。王奉常,不管是谁,只要敢当我面上劝一句,算了,我便立时放手,不再纠此事!”

王辉压根不敢开口再提这茬,强笑着打趣了两句,急急便走了。

因为刘瑜扯出来的这幌子,太大了。

正如他所说的,谁没个宦海沉浮?谁没个赋闲致仕?

一旦赋闲,便被这么羞辱?要说品级比自己高的武官,倒还罢了,品级还不如刘瑜的大使,敢这么干,被刘瑜这么一扯,这不是打刘瑜的脸,是打整个士大夫阶层的脸啊!

谁敢来劝刘瑜,不是与刘瑜为敌,是与整个士大夫阶层为敌了。

能从千军万马里杀出来,进士及第的人里面,有清官,有贪官,有能员,有米虫。

但于人情世故上,有几个是傻瓜?包准一个也没有!

自刘瑜对着王辉放出这话之后,便再无人上门来说情了。

似乎看上去,这黄家、向家,背后的推手,放弃了这大使臣。

但刘瑜不急,第二日,便把莫四的家人放了回去,唤做查无实据。

第三日,连莫四也放了归家。

只不过躺在驴车上,几乎走了大半个外城的莫四,看见者无不触目惊心。

两条腿打断了不说,皇城司看样子,似乎把莫四当成练手的样本,把无数的手段,都在莫四身上过了一遍。偏偏却又没伤了莫四的性命。莫四躺在驴车上,还会呻吟惨号。有眼力的看着,都摇头,这人就算好起来,也是废人一个,当真活着比死了还难受。

这日下午,刘瑜便被富弼差人来,唤了过去。

不比上次的礼遇,这回富郑公足足把刘瑜晒了小半个时辰。

还好富府里头,当真是低调的奢华,随便墙上条幅,还是案上摆件,仔细去揣摩,都是大有来历的,刘瑜在客厅里转来看去,倒也不至于无聊。

富弼由仆人扶着出来见客,对刘瑜所说第一句话:“你始终格局太小。”

“有韩魏公诛焦用之狠辣,无片纸落去四宰执之胸怀。”这是富弼对刘瑜说的第二句话。

富弼说的是韩琦,韩琦杀焦用,军神狄青求情都不给面子,说来焦用是不是一定非杀不可?不见得,杀他的起因,是焦用所押的卒徒状告焦用一路上管理混乱,克扣士兵供给。

但事实上呢?是前番韩琦设宴,歌伎对狄青无礼,被狄青打了一顿。

韩琦觉得被武将落了面子,焦用不过是韩琦发作的一个籍口。

大抵上,和刘瑜刑求莫四,是差不多的,就是为了立威。

所以富弼说刘瑜,有杀焦用的狠辣。

至于“片纸落去四宰执”,说的也是韩琦。

韩琦拜右司谏的时节,也就比现在刘瑜高上半级吧。

一封奏折上去,硬把当时的两位宰相、两位参知政事,搞得下不了台,当日同时辞职。

这就叫片纸落去四宰执了。

富弼这么批评刘瑜,就是指他格局不够,单有狠辣手段,却无大局观。

“刘子瑾,韩魏公以为汝是璞玉未琢,老夫也以为,你至少有中流击辑的能耐,好自为之,切莫最后出落成来俊臣。”

说到这里,他示意老仆来搀自己,离去时又说了一句:

“看来还是韩魏公知你,便依韩魏公的安置吧!”

他连一句话的机会,都没有给刘瑜。

而刘瑜却觉得后颈发寒,不单是富弼的态度,而且所谓“依韩魏公的安置”是什么意思?

韩琦到底还安排了什么?

刘瑜回家之后,一直心神不宁,而在隔日,终于就有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