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强援(1/1)

刘瑜点了点,低声对他们说道:

“铁鹞子在找某个人,这个人带着一样东西。”

“这个人可能也是从西夏过来的,或者近期去过西夏。”

“所以我要找的人,得有近期出过远门的可能。”

“很可能铁鹞子,已经杀了这个人,但还没找到那件东西。”

刘瑜会做这样的假设,是因为如果不是发现目标,铁鹞子完全没有必要动手。

在第一个军兵发现他们的时候,那个铁鹞子有足够的时间转身逃跑。

但铁鹞子动手了,就是说明,他们已经发现了目标。

而那三个逃窜的铁鹞子,没有逃,准备好毒药等刘瑜去捉。

他们想结束这件案子。

为什么?因为人杀了,而他们要找的东西,还没找到。

“我要找出这个人。”

“现在就要!”

杨时和蔡京马上就扑向记录的卷宗。

可是无论他们多聪明都好,这个年代,原始的文字记录档案,总是需要时间的。

直到高俅和种师道回来,杨时和蔡京还没有从记录的口供里,找到那一个刘瑜要找的人。

“你们两个,休息一会,等下要跑一趟大名府,送一封信。”刘瑜对着种师道和高俅说道。

然后他就开始写信,他写得很快,不到一刻钟,就写满了三张信纸。

“现在就出发,小高,你能在早上开城门以前出城吗?”

高俅点了点头,所谓社鼠城狐,总有自己的门路。

“有钱么?”

高俅又是点了点头,种师道更是笑着掏出沉甸甸的钱袋子来。

“四百余里,要跨山,要渡水,你们能不能撑得住?”

种师道的脸上,又有了几分热切,少年人,便是喜欢这样的挑战。

“好,你们替我把这封信送给稚翁。”

刘瑜说的稚翁,也就是韩琦。

韩琦此时正是判大名府,正值黄河缺口,被皇帝给予“便宜行事”的权柄。

他和范仲淹关系很好,沾着范仲淹的光,刘瑜还是有个投帖的理由的。

不过,依然很困难,如他对高俅所说的:“没有信物,但你们不单要去投书,还要保证,稚翁能读到这封信。”

高俅和种师道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左右才出发。

随他们一起的,还有种师道的几名亲卫,以及高俅连夜叫起来的几位大侠。

因为,四百里路,在这年代,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不单是依靠畜力、人力赶路,需要耗费很大的体力和精神。

更重要的,不仅仅是赶路。

从京师在大名府,不是四百里越野就完事,如果仅仅于此,对普通人也许是极难的事,对于将门虎子的种师道,或是能在江湖能混得开的高俅来说,不是什么问题。刘瑜也没必要如此郑重其事。

四百余里路,路有劫匪,山有山贼,江有水寇。

出了京师,每一里路,都有着许多不可知的风险。

但刘瑜现在所能做的,也只有信任他们。

这是他仅有的人手,可以信任的人手。

甚至到了这当口,他完全没空理会,后世蔡京跟高俅的名声了。

“先生,我们排查了许久,大抵应该就在这三个人里了。”

蔡京和杨时终于完成了琐碎的文书排查工作。

东华门殉国的军兵,就那么二十来人。

但百姓的伤亡就更大了。

有路过此处,惊了马,摔死的;有马惊了,踏死的行人、小贩;

有吃食摊子被惊慌失措的人流撞倒,然后被无数只脚踩死的;

有被翻倒的食摊,纷飞的沸水、沸油、火炭烫伤致死的;

有阻了铁鹞子前进或撤退道路,被随手杀死的。

百姓的死伤,近乎百余人。

要从这其中,找到刘瑜要的人,就是少不得水磨功夫了。

“这个死者,是寄宿在客栈里有半个月了,不必查,半个月功夫,他要做什么,要把那东西卖了、当了,早就该做完了。其他两个,蔡元长,你和杨中立一道,带上几名逻卒,若干杂役,去悦来客栈查这个人;李宠你带上人手,跟我去鸿升客栈查探。”

交代清楚,也不必再废话,立时各自带了人,就奔东华门外那两处客栈去了。

这时已是二更,寂静的雪夜,披甲的皇城司逻卒,把门板砸得“咣咣咣”作响,惹起无数的咒骂声音。

“皇城司办差!”随着李宏一声怒吼,那四面八方的咒骂声,终于消失了。

客栈的掌柜披了衣,起来开门,李宏刚要开口,就被刘瑜伸手挡住:“莫要吓着掌柜的。”

“这锁匙,是你这店里的,没错吧?”刘瑜递过从死者身上,取得的门匙,向那掌柜问道。

小二打着哈欠,挑了一支昏暗的灯笼,但掌柜的并没有去看门匙,而是用手摸索着。

过了两三息,就点头道:“回大老爷的话,确是小人店里的门匙。”

“退了房没有?”

掌柜摇了摇头,他记性很好:“这倒是没有,客人交了三天的钱,到后天才要退房。”

“带我们去看看。”

看起来租房的人,并不太宽裕,没有租住后面的小院。

而是租了间在二楼走道尽头的客房。

按小二说的:“客人给了小的二十个铜钱,教小的带他上来,自己挑了这间房。”

还没打开房间,刘瑜看了一下走道,对李宏说道:“看来,大抵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人了。”

因为这是一间很适合逃跑的房间。

从过道的窗口跳下去,就是狭狭的小巷,而大约十来步的距离,就到了大街上。

大街上有一个小货行,再往前十来步,还有一个大货行。

若是被人追杀的话,跑过小巷,进入大街,货行的人来人往,很容易就可以混入其中。

不过一打开房间,刘瑜的脸色就有些难看了,因为很明显,这房间是被人搜翻过了。

李宏看着就不明白了:“他们知道他住在这里?”

“看起来是这样的。”刘瑜点了点头。

李宏更是一头雾水:“那他们为什么不拿走死者身上的锁匙?”

“这锁很好开,给我一个铁片,我也能开。”刘瑜倒是很快回复了冷静。

“应该是在死者身上没有找到他们要的东西,留下锁匙,跟那三个被我们捉住的铁鹞子一样,为了结案。”

不拿走门匙,便让这尸体,和其他百十具尸体一样,毫无疑点,并不显眼。

事实上,如果有一具尸身,周围百姓不认得,里正也不认得,身上也无路引官凭,连客栈门匙也没有,那么天没黑,刘瑜就会先从这具尸体查起了。

楼下又传来马蹄声,过了一阵,便是一楼来的蹬踏声,却是蔡京和杨时过来汇合。

“先生,悦来老店那边查探过了,不是我们要找的人,那人是一个车队的伙计,整个车队都宿在那里。他们是去了一趟岭南,却不曾去西夏,那伙计在车队干了十来年,向来老实。”

刘瑜指着凌乱的房间,对蔡京和杨时说道:“仔细检查,铁鹞子也许作战很利害,也许这个案子里的许多东西,他们比我们清楚。但有一点,我相信论起细作、用间、查案,我们要比他们强。”

虽是短短两句话,但却就让沮丧的蔡京、杨时以及李宏等人,眼里又燃起了光芒。

刘瑜看着,慢慢点头,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

这个志,就是精神气!

不论比对手落后多少进度,无论如何,也得让自己这个小小的团队,振作起来。

刘瑜让掌柜沏了一壶茶,坐在楼下的大厅里,慢慢地喝着。

他并没有自己去搜索房间,有些事,应该信任团队,而不是事事亲为。

记录房间里每一件物品,李宏就能完成了;

蔡京的狡诈和杨时的聪明,也足以让他们留意到每一个细节。

刘瑜在等,等大名府的回复。

韩琦的回复。

因为司马义提过韩琦的名字,说是他家老爷提出,不能让韩琦知道这事。

那么,刘瑜就要把韩琦拉进来。

这是程颢给他的感悟:要保全自己,才能保全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