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厂千金综艺纪实 第12节(1/1)

“欢迎陈哥来,就住田田旁边那个屋子吧,天扬来,帮忙把你陈叔叔的行李拿进去。”杨导对金主爸爸的到来热烈欢迎,如果能再给他们多投点钱就更好了。

孟天扬放好行李留下陈田田父女二人。

“爸,你到底来干吗?”陈田田不相信他爸特意来接她。

“傻闺女,我这都是为了你。我昨天看了那个你们那个采访。”陈爸特意小声说。

“飞哥教编织吗,爸你也想来学啊,那你直接看直播账号就行。”看着她爸神经兮兮,陈田田开个玩笑。

“你还在这笑,我昨天在电视里看见你们种的那个地,地里全是杂草,一看就不对。爸想着来给你们干干活,要不到时候地里全是草结不出粮食多丢人啊。”老陈拉着陈田田语重心长。

陈田田没想到她爸竟然是因为这种原因专程跑一趟,顿时哭笑不得。不过这确实是她爸能干出来的事,小时候她写不完作业,她爸还想帮忙写,可惜被她妈制止了。

“爸,屋里都是摄像头,”所以你小声说也没用。

“走吧。”

“去哪儿?”

“去地里啊,赶紧的,我就来两天,不抓紧点活能干完吗?”一脸你这孩子这么大了怎么还这么没眼色。

陈田田拿他爸没办法,跟着老陈后面出门。

“田田领着叔叔在村子转转啊,”唐梦飞在院子里正在录教程。

“对,我领我爸转转,飞哥你忙着。”

老陈同志还想上前去和唐梦飞聊聊,虽然他昨天最关注的就是地里的庄稼,但是采访他也看了,小伙子确实不错,不知道有没有女朋友。

陈田田拽着她爸出了家门,一路上给他介绍村里的情况。托前几天杨家村大陆跑环的福,现在她已经非常熟悉全村的地形,以及每家特产是什么。

陈爸看着侃侃而谈的陈田田,心里别提多骄傲了。他就是从村里走出来的,现在看着孩子回归田园,有一种传承的力量。

就是他们这地种的实在是太差了。

不需要任何铺垫,来到地里陈爸就开始干活,陈田田跟在她家老陈同志的屁股后面打酱油。

从小到大,他们家都是严母慈父模式,无论家里的大事小事,老陈都挡在前面,说的少做得多,待人真诚热情。也是因为这样,身边才聚集了一堆好兄弟,帮着他把水泥厂做起来。别看陈爸在外做生意,陈妈才是家里的一把手,大事小事都是陈妈说了算,从小对陈田田也特别严格。也就是她上了大学之后,家里养了陈大壮,她妈才变了样子,陈田田有时候还会有点羡慕陈大壮。

土坯房的杨导听到陈田田跟拍摄像传来的消息,也是哭笑不得。他们节目何德何能,让金主爸爸来了之后竟然位子都没坐热,就跑去地里干活。

不禁感慨,感谢陈爸,也感谢他哥能找到这么好的投资商。

杨导和唐梦飞的经历有点像,甚至他的基本牌还不如唐梦飞。唐梦飞好歹是科班出身,学校是业内标杆,明星校友遍布娱乐圈。

他呢,农大新闻系,不知道还以为专门来写农业报道的。毕业之后在电视台、制作公司都打拼过,熟悉了各个工种的实操,工作能力没得说。

工作了几年,他一直想制作一档他心里的综艺节目,也就是《山村小生活》雏形。

直到他把构想向上提报,没有任何人赞同。在这个唯流量论、倡导速食文化的时代,他的想法太不切实际了。

后来有人给他递话,如果愿意把模式调整为邀请头部艺人、短周期录制,就愿意给他投资。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杨导想了又想,大牌艺人他当然想要,但是如果还是拍市面上这种一次拍三四天,剪出好几期,全靠剧本的模式,和他心里想做的内容背道而驰。无论别人怎么想,反正他没办法说服自己。

比唐梦飞幸运的是,他有个好哥哥。他哥做户外广告出身,目前有一家小型广告公司,逐渐积累了一批客户,陈田田她爸的水泥厂就是其中之一。

他永远忘不了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哥激动地给他打电话,说他这个项目的资金搞定了,让他可以筹备立项了。

后来才知道,陈田田她爸以为他哥有特殊渠道,能让他们陈氏水泥加入国家品牌计划才来投资。结果巧就巧在,他们的项目名就叫打造新时代山村品牌计划——首档真实体验真人秀《山村小生活》。

阴差阳错下,陈爸半是投资半是赞助做了《山村小生活》的冠名商。

虽然陈爸来投资非他认定他的才华,杨导还是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节目做好。对得起陈爸的血汗钱,也要让业界看见,速食文化全是剧本的真人秀根本不叫慢综艺,只有真正的付出时间、精力,才能打磨出令人动容的好内容。

这边陈爸干的是头也不抬,摄像小哥感慨不愧是父女,和陈田田第一天来插秧的时候一模一样,遗传基因太强大了。

看着她家老陈同志熟练地摘出各种杂草,陈田田想不通这是怎么分辨出来的。

“爸,你怎么这么快就能分出来,我们每次都要拿着杂草一个个对比?”

“还用分?这不一看就看出来了。”陈爸有点小骄傲。

看出来?这俩长得不是一样的吗!

“这哪里有差别,分明是一样的!”

“这怎么能一样呢,你看这叶子,一看就比水稻细。”老陈觉得自己家闺女能考上研究生,说明孩子挺聪明的,怎么眼神这么不好使,他和他老婆眼神都挺好的啊,到底遗传的谁呢。

陈田田放弃了,她爸说什么就是什么吧,有些事注定要讲究天赋的。

她听陈妈念叨过,她爸虽然常年把种地挂在嘴边,但是已经很多年没亲身实践过了,上一次种地可能要追溯到陈爸小时候,所以现在还能一眼就分出来粮食和杂草,只能说是流淌在血液里的记忆了。

孟天扬听说了陈爸刚放下包就去干活,对陈叔叔不是一般的敬意,中午拿出看家本事,整治一桌饭菜给陈爸接风洗尘。

节目里虽然只有陈氏水泥一个赞助商,节目组还是把桌上的酒水标签都提前撕了下来,可以说考虑得非常周到了。

饭后他们陪着陈爸在村里转了转,村支书喊他们去村委会商量联动其他几个村子成立手工联盟的事,陈爸打着哈欠说他要回去午睡,让他们不用管他。

陈田田觉得也就聊一会,他们这边结束没准她家老陈还没睡醒,就放心大胆的去村委会了。

只能说她还是低估了她一生好强的爸爸。

和他们分开之后,陈爸哪还有饭后低血压的样子,健步如飞转个弯就往田里走。

陈爸还打算以冠名商的地位公关一下杨导,让他别把帮着干活的片段放进正片。

可惜杨导虽然爱金主爸爸,更爱自己的作品,原原本本毫无剪辑地放进了正片,甚至陈氏父女在屋子里说的悄悄话还用花字特别强调。

后续还单独出了一个衍生番外,点击量惊人。节目上线后,看到这一幕的观众笑着笑着就哭了,谁不想要这样无底线宠孩子的爸爸。

陈田田他们回到土坯房的时候以为陈爸还在睡觉,就没有去打扰,错过了及时发现真相的机会。

过了一会儿,所有工作人员就看见鬼鬼祟祟踮脚弯腰四处观察的陈爸,还给他们眼神示意别声张的,也是一阵无语。杨导觉得自己确实还有很多要和陈大哥学习的地方。

明天就是第一段录制的最后一天了,接下来他们会休息一个月。下一次集合就是七月份初了。

晚上马老师从村小回来,大家聚在一起大吃了一顿。村小的王老师已经从出院回来了,马老师担心王老师刚出院没有精力管这些皮猴,每天还是坚持去村小上课。陈爸听到这眼睛里的崇拜快实质化,他从小就崇拜学习好的人,所以他才对陈田田考上研究生分外骄傲。对于有学问道德又好的人简直推崇到极限。陈田田就看着她爸化身迷弟,全程围绕着马老师端茶送水,看也不看她。

哎,自己的爸爸除了宠着,还有什么办法。

当天晚上,杨导特意留了一个值班的摄像小哥,结合下午的观察,他的直觉告诉他,会拍到有趣的内容。

果不其然,十二点半,一片黑暗中,土坯房最后一间的房门从里面悄悄打开,陈爸猫着腰从里面钻出来。

看着面前的摄像机镜头,陈爸吓得差点大喊出声。

“你这孩子吓死我了。”

摄像小哥心说,咱俩到底谁更吓人。跟着陈爸来到熟悉的水稻田,就见他一手用手机闪光灯照明,一手熟练地开始拔杂草。

天微微亮的时候,陈爸才回去继续睡觉。

毕竟上了年纪,不比年轻人。这可是实实在在干了一整天农活,陈爸睡得特别沉,早上陈田田在门外喊了好几声他才浑浑噩噩地醒过来。

傻孩子陈田田还以为他爸太久没回村里了,睡懒觉不想起来呢。

吃完了早饭,在包括陈爸在内所有人一起喊出“陈氏水泥,您的不二选择”声音中,第一次录制正式结束。

杨导把嘉宾们送出村后,回去收拾一下他也要暂别村子。

嘉宾们可以回家休息了,他可休不了。还得马上赶去后期机房抓进度。然后就是更大的愁事,节目他要怎么卖出去呢?

心里还真是没底。

第十三章 卖出去了!

肝了四天四夜后,终于输出了节目的前两期正片。

这两期正片可以说凝聚了杨导所有的心血,这几天干脆就住在了后期,对着场记一个个找想要的内容。拷贝的进度条终于走到了100%,接下来节目的成败就在这个硬盘里了。

为了接下来的硬仗,杨导决定先回家睡个整觉,刮刮胡子,找出来当年台里开表彰大会用的西装,准备出征。

卖版权这事他也是第一次干,一时间还真没什么头绪。问了一圈身边的朋友,最后从前同事那儿得到消息,他们以前一个共同前同事现在在大菠萝视频版权采购部门任职。杨导和这位前同事以前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过,不过杨导入职不久前同事就跳槽去了大菠萝,因此一直没有什么交集。

大菠萝视频近年来发展迅猛,处于长视频的第一梯队,如果能在大菠萝上播出,本身对节目也能起到非常好的引流效果,杨导赶紧建立了联系。

为了保密性,杨导亲自带着前两期的样片来到大菠萝视频总部。

这位前同事在版权采购部门做制片人,主要负责接洽外部优质项目。经过内部的评估模型评估后,判断是否具有采购价值。

视频缓存的时间,前同事给杨导介绍了目前的几种合作方式,目前长视频领域几家头部公司合作模式大同小异。

主要分为平台一次性买断和占屏费合作。

前者比较好理解,对于已经在拍摄或者拍摄完的节目,如果符合平台采购标准,以一个固定金额买断项目ip,后续的ip衍生开发都归平台所有,可以理解为一锤子买卖,从此这个项目不在和制作方相关。

后者则是把主动权留在制作方手中,制作公司可以继续招商,也可以和平台联合招商,但是要求制作方提前给到平台一笔占屏费,用于购买平台提供宣推资源。可以理解为制作方需要给平台交一笔“保护费”,用于保护节目在平台正常播出,以及自主招商客户不被马赛克。

前同事让杨导可以用段时间考虑一下,他和同事们先看看正片质量。

两种模式都不是杨导想要的,他确实要好好思考思考。

两期正片差不多三个多小时,前同事看到关键处还用电脑实时记录,会后还会从节目的整体架构、内容节奏、嘉宾、节目看点等多个维度进行内部探讨和评估。

前同事谢邀了杨导的--------------/依一y?华/饭局,送他出去的路上,给杨导打了一剂强心针。依他的经验看,虽然他们节目没有顶流嘉宾,但是饱含人文温度和深度,题材在众多真人秀中也有自己的特色,平台同意采购的概率还是很大的。不过他还要收集其他同事的意见,整理后向上汇报,最迟这周内就能给到答复,让杨导耐心等等。

分开后,杨导长舒了一口气,然后就是被认可的狂喜。

自家孩子多好自己知道,但是总怕这个世界其他人的标准不一样的。做内容也是如此,创作者在漫长的研发过程中会对自己的作品产生强烈的感情,很容易导致自己的判断标准失衡。

杨导很怕因为团队对《乡村小生活》倾注了太多的情感,产生了惯性,导致即使并不好看的内容,由于他们的判断失衡,还是觉得很精彩,从而失去了创作者最重要的敏感度。

太过珍重反而变得患得患失,大概就是杨导现在的心情。

没两天,前同事给了答复,大菠萝视频提供两种方案,整季100万买断ip,或者向大菠萝交300万占屏费,节目组后续招商需要和大菠萝平台五五分成。

这还是前同事在内部努力争取的结果,没办法,即使《山村小生活》很优质,但是作为头部视频平台,大菠萝有自己的采购体系,不是一个小小的综艺节目可以改变的。

两种方案都不是杨导想要的,他觉得自己的作品价值远不止于此,严重地被低估了!

虽然没有达成合作,还是感谢了前同事的帮忙。接下来的一周杨导又千方百计托其他朋友引荐了另外几个头部平台的版权采购部门,得到的合作方案和大菠萝视频大同小异。两极化的惊喜和失落就是杨导这周的心情。

不想把自己的作品贱卖,又拿不出占屏费,杨导一时间愁容满面。好像又回到了当初拉不到投资的困境。如果节目卖不出去,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要不把房子卖了,再给大菠萝讲讲价,把占屏费交了?他也这么大人了,他老婆应该打不死他吧。

这时团队里的一个实习生随口而出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他说我们干嘛只盯着长视频,短视频不能找找看吗?

对啊!短视频现在没有长综艺不代表以后也没有。

只要有一点希望,杨导都愿意去试试。

短视频的第一站当然要找他们的老朋友草莓站。

由于直播间的缘故,他们和草莓站的运营布丁关系不错,之前还说等到节目播出的时候,免费申请站内资源给他们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