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诅咒真的好用 第73节(1/1)

但是按照赞助商奥牛来搜索,就可以找到很多专业的比赛,甚至是很重要的赛事。

换句话说,也只有这个极限运动足够危险足够刺激,才能拿到奥牛的赞助,所以想了解近期的比赛,按照赞助商搜就行。

外行看这种极限运动的挑战,找奥牛的logo就行,越是logo多,就证明赛事越危险。

就像上次艾克的高空无伞挑战,连伴飞手上贴的都是logo,好听点叫做广告商宣传到位,难听点就是担心伴飞没法完整落地。

“我觉得,这是个误解,除了奥牛之外,还有其他赞助商的。”

运动品牌基本上都看到了极限运动带来的宣传力度,近些年签约的挑战者也越来越多,并不是奥牛这一家,有些赞助商偏爱城市内部轻时尚类别,有些赞助商就喜欢挑战大自然原始自由风格,还是有区别的。

但邹婉和江竹安不听这个解释,他们不需要了解到这个程度,只知道统称危险就足够了。

“等一下,我这次不是去尝试极限运动的,差点被你们绕进去。”

伴飞结束之后,夏鹿帆就说过自己要暂停一段时间极限运动相关的活动,结果全身心投入高三一年,觉得这也不比极限运动消耗低,现在也不太想再去尝试新项目。

她从当时去小镇新婚旅游跳伞约拍的一对夫妻那里,了解到一个很有趣的公益活动,对比了一下参加条件,觉得自己可以去。

“我准备去捡垃圾,去北极捡。”

夏鹿帆还在运营lu的视频账号,但是之前攒的素材也发的差不多了,现在就想试个新方向,去北极捡垃圾。

不关注动物保护的普通人,都可以闭着眼睛说几句全球变暖,两极环境发生变化之类的新闻标题。

但大部分人对南北极的印象,还是很干净很美好的,极光、冰川、北极熊还有高纬度呈现出冰蓝色的海洋。

可实际上,冰川在融化,海面上飘着污物,瘦骨嶙峋的北极熊会翻垃圾吃。

于是,每年会有很多志愿者去极地捡垃圾,个人的力量很难扭转气候变化,也无法阻止海洋污染,那就想办法去把垃圾捡走。

夏鹿帆评估了一下自己的健康水平和体能素质,觉得自己有信心成为捡垃圾小能手,所以,她把两极相关的活动都报名了,只要时间排得上,都愿意去帮忙。

她觉得,自己的履历在捡垃圾方面,其实挺占优势的。

第八十三章

南北极不是想去就去的,要看具体的时间。

比如说北半球夏季的时候,就比较适合去北极。

夏鹿帆是能被生物忽视遗忘,不代表能被低温和暴雨遗忘,她又不是北极熊或北极原住民,该冻还是会被冻的。

邹婉和江竹安听到这个回答后,居然有种好像不是很意外的感觉。

别说去北极捡垃圾了,就是夏鹿帆哪天说,自己准备去月球种菜,他们两个第一反应都是,啊?月球表面解决土壤问题了?

和小鹿呆久了,总是容易遇到新的知识盲区。

“北极有北极熊,南极有企鹅是不是?”

这是邹婉对极地的唯一印象,还是从极地动物宣传片里看到的。

“磷虾?还有北极甜虾、帝王蟹。”

江竹安则已经搜到极地相关的搜索词,一看这就是国人搜的,按照地名搜特色美食,去哪里第一反应就是,这里有什么可以吃的,好不好吃,能不能变得好吃。

夏鹿帆他们三个的相处方式就是这样,有新词汇出现后,第一反应不是拒绝或排斥,而是主动搜索和了解。

哪怕邹婉和江竹安都不是什么冒险精神探险家,也不会随便否定夏鹿帆的想法,对她的爱好指指点点,反倒认认真真去了解这到底是什么。

如果说夏鹿帆对友情的维护,在关注邹婉的情绪,小心保护她的敏感和焦虑,发现江竹安的反常之后立刻出现在他面前,那么邹婉和江竹安对友情的维护,就是站在小鹿的角度去理解爱好,尊重好奇心,并给予支持。

他们两个别说极地旅游了,连极地海洋馆都没有去过,对两极的概念来自地理知识和动物世界。

但这个不影响他们听夏鹿帆的介绍,小鹿既然已经报名了很多活动,就说明她搜集了相关的资料,只缺倾听者和支持者了。

类似的场景,已经陆续发生在学飞机、孵蛋养十二只、引导鸟群迁徙以及极限跳伞的时候,算是一个固定前置情节流程。

看邹婉和江竹安愿意参与和了解自己的计划,她立刻摸出背包里准备好的材料,和他们介绍自己的打算。

根据时间来筛选,她即将去的是北极,而广义上的北极地区,指的是北极圈以北的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林带,面积极大。

夏鹿帆能去的范围,和极地旅游热门地区重合,是按照航线分的,都可以在各类旅游宣传网站上搜到。

她整理出一条非常热门的航线,是包含北极熊岛的,也就是那座完全由北极熊占领的岛屿,乘坐游轮就可以获得看熊体验。

百人级的探险游轮很稳,属于去南北极性价比很高的选择,而且从签证角度来看,去北极要比去南极方便很多,夏鹿帆甚至找到很多去过的游客写的经验推荐。

毕竟,极地旅游近些年实在太火,可是号称下到五岁,上到八十岁,人生不可错过的一次追梦之旅。

“但是,你应该不会选这条路吧?有点贵,以及去的地方,必须听从安排。”

还是邹婉和江竹安比较了解小鹿,别看她整理出来这些旅游资料,但一看预计的价格,两个人就知道夏鹿帆不会选这条路。

签证和机票,游轮和船票,这种需要花钱买舒服的选择,怎么看都和去北极捡垃圾不沾边。

北极线要是舍得花钱,有很多体验项目的,什么不会有夜晚的极北城市,拒绝生死储存诺亚方舟粮仓之地,陈列极地标本的最北教堂之类的,甚至还有可以参观的大学和购物免税店。

但显然,这些和捡垃圾没什么关系,夏鹿帆想去的地方,是需要再搭乘冲锋舟,跨越北冰洋登陆才能去的,和旅游热门地点不在一处。

“嗯,这条旅游线太贵了,我跟着其他志愿者走别的路线,开销要比旅游线小得多。”

夏鹿帆点头,她准备旅游宣传材料是为了帮邹婉和江竹安了解极地的,但自己要去的话,不会走这条旅游路线,而是直接跟着赵哥夫妇他们这些志愿者出发,还有一个来自极地环境保护组织的向导。

其实很多旅游活动之中,也会组织游客登陆捡垃圾,遵守极地环保公约,但普通游客会严格限制登陆时间,捡垃圾只算是时间短暂的体验活动,和志愿者专门来捡垃圾不太一样。

志愿者对衣服、帽子、手套还有雪地靴都有要求,夏鹿帆这些东西已经准备好了,只要报名通过就可以背包出发。

“我到时候给你们拍视频!”

想要凝聚更多的力量加入极地保护,就要重视宣传作用,各大平台也都有类似的活动,报名就给推广热度。

夏鹿帆准备等报名通过后,就让江竹安对比这些平台活动,把素材剪辑出来参加环保宣传活动,继续经营lu这个账号,争取赚回路费。

看小鹿准备齐全,事情也都安排好了,邹婉和江竹安只能祝她一路平安。

很快,夏鹿帆的报名顺利通过,可以加入培训活动前往极地了。

对比一下其他志愿者的年龄和经验,看来小鹿的履历真得起到不小的作用。

要知道,夏鹿帆比较熟悉的志愿者赵哥夫妇,已经陆续参加过七年类似的环保活动了,和她这种新人完全不同。

出门在外,就要重视朋友的作用,不要低头硬莽。

夏鹿帆再一次独自出国,对极地的了解也都是停留在搜索的资料和视频图片上,肯定要先和赵哥他们汇合。

伴飞结束后,来约夏鹿帆拍摄的夫妻或情侣有不少,她回国备战高考这一年,也陆续和他们保持着联系。

不说是挚友或知己,但也是关系不错,愿意搭把手的一句朋友。

有的时候,夏鹿帆自己也觉得她是运气最好的被诅咒者,因为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关系特点,实在是太适合夏鹿帆了。

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太容易被打破,所以人们容易交到很多的朋友,有的时候朋友的朋友在一个群聊里,都能三两句聊得愉快。

当然,这也是有代价的,越容易交朋友,越难付出真心得到挚友和知己。

友情稍有不慎就会成为稀释之后的美酒,还是酒,但没那么好喝了。

但夏鹿帆不需要和每个人成为挚友,她社交全靠走量,只要能拿到社交平均数,认识想认识的人就行。

要是换成百年前甚至更久,哪怕夏鹿帆是个社交狂徒,也没法在固定封闭的闭环之内,或需要用几十年来证明友情的环境下,活跃交朋友的。

赵哥夫妇就是这样的朋友,小鹿是他们每年旅游路线之中,认识的有趣小孩。

如果不是夏鹿帆一直在主动联系他们,夏鹿帆很快就会变成几张照片或视频,躺在好友列表里不再动弹,变成一段美好回忆而已。

他们两个认识这么多人走过这么多地方,列表里存在大量的“小鹿”。

可小鹿一直在刷存在感,亲近又不惹人厌。

感情是越聊越有的,尤其是赵哥的妻子佳宁很喜欢小鹿,一年多没见过面,也不觉得特别陌生。

夏鹿帆来当志愿者和他们汇合的时候,佳宁姐穿着厚厚的衣服来接她,见面先上手摸一下外套厚薄,问问小鹿冷不冷。

“不冷,这件衣服挺暖和的。”伸手抱了一下佳宁姐,小鹿和开车的赵哥找招呼,然后听佳宁姐介绍这个小镇。

这里离最北之城有一段距离,属于比较偏没那么受游客欢迎的小镇,但相对来说,比较适合长租一两个月,赵哥夫妇往年来北极也都住在这里,和当地人也熟悉。

愿意来北极的志愿者不算太多,时间长了,彼此也就都认识了,夏鹿帆这样的新面孔加入反而是新鲜事,她来和赵哥佳宁姐汇合,还能见见其他志愿者。

“这里交通不太方便,但是不是特别安静?”

寒冷除了带来人迹罕至之外,就是格外宁静,赵哥佳宁姐他们呆的这个地方没有知名旅行社,来往的交通就全靠自己开车,夏鹿帆也是运气好连说带比划蹭到车过来的。

总体来说,路途比较曲折,但佳宁姐说的没错,安静是真的安静。

这里已经属于极昼范围了,但和夏鹿帆想象的太阳高悬不同,天空中有着白、灰以及沉重铅色过渡的厚云层,根本找不到太阳在哪里,但是能看到天空是亮的。

远近都有起伏的山,近处的山顶着雪颜色发青褐色,是泥土被冻住的样子,远处的山则覆盖着更多的雪,露出的部分是青色偏蓝,路上能看到一些苔原植被,小镇范围也很小,感觉一眼就能看全。

高纬度的云层仿佛更低,标识牌和电线带着人类社会的存在感支棱在旁边,有些还歪倒了,让这一片像是废弃城市。

基本看不到来往的人,不知道是呆在屋子里,还是这里人本来就少,夏鹿帆听着佳宁姐给自己介绍,感觉还没有回神,小镇就已经介绍完毕。

“小镇其实很普通,主要是租住的人比较多,也见不到老人和孩子,但是,这个镇偶尔能看到北极熊,酒馆里面还有标本。”

佳宁姐向小鹿眨眨眼睛,准备先带小鹿感受一下。

“走,我们先去看看大——北极熊。”

夏鹿帆是看到标本时,才知道佳宁姐为什么要拉长“大”这个形容词,因为,北极熊是真的好大啊!

作者有话说:

在外核酸耽误了点时间,今天略晚一些

大家比较关注,八福什么时候变全白

快啦快啦,掉马进入倒计时啦,月底差不多就可以收尾啦~

第八十四章

北极熊,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

在具体看到北极熊之前,夏鹿帆对这个最大没什么具体概念,她见过的“庞大”也不少,汽车、飞机、建筑物哪个不大?

可是,等她真正看到摆放在酒馆正中央的标本时,还是忍不住呆两秒,然后退两步才能看全整只北极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