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诅咒真的好用 第12节(1/1)

负责人和工人都在吃早饭,看个学生跑过来,问的他们一头雾水。

这种装配农机的巨型轮胎其实很贵,质量好一些的,随便上万,但废弃的就另说,又不好销毁,就变成占地方的垃圾。

可谁家买个废轮胎回去啊?

回收轮胎的也不会只要两个,他们可要问清楚。

而且,他们这里刚来了一辆巨无霸,单轮胎直径就有两米,新型农机价格可不低,负责人的追问是应该的。

她就是想买回去玩,而且,不用那么大的。

夏鹿帆把眼神艰难地从巨型农机上拽回来,摆手解释,她就想找两个中型轮胎回去,放在院子里用。

这里的巨型轮胎,直径和宽度都已经远超她的预估,更别说那辆巨型农机,充满着机械和科技混合的霸道,看到都想去摸一下。

她不馋这种巨无霸,普通卡车用的轮胎也行。

但是,负责人依旧没有同意卖她两个废轮胎。他们这里是维修厂,没有这个业务,再加上夏鹿帆很陌生,他心底还是迟疑的。

不熟悉,就觉得买废弃轮胎的行为,背后别有深意。

哎,这就是陌生人之间的警惕和隔阂。

好在夏鹿帆这几天也习惯了,她立刻搬出负责人二姑亲家的妹妹,也就是昨天跳舞的林姨,以示自己就是旁边村的,随便两个废旧轮胎也行。

只要还有橡胶的弹性,不要裂开,她就能跳着玩,咳,搬回去使用。

这孩子,也就和自家姑娘差不多大,怎么拉起关系来,和二姑一样熟练?

负责人想了想,找了个折中的办法,带她去找了两个完全废弃的轮胎,也不要钱,搬走就行。

这属于回收都不乐意要的轮胎,又不好轻易销毁,否则环保部门立刻杀上门来,可放这里还占地方,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处理。

夏鹿帆也不嫌弃上面的土,左右检查了一下,又跳上去踩了踩,满意了。

“好的,谢谢叔,咱加个联系方式!”

好家伙,这热络的速度,也好像他二姑啊!

负责人一个中年人,也没抵住热情小鹿,拿手机加了好友,看夏鹿帆摸出口袋里的劳保手套,戴上之后推着两个轮胎回去。

“……”

这种便宜好用的劳保手套都带来了,有备而来啊!

负责人想了一下,觉得回家对孩子要求也别太严格了,有这种同龄人对比,谁都不容易。

夏鹿帆推了一身汗,浑身也沾的都是土,回去没先去冲澡换衣服,把轮胎立在水泥地上,先把上面的土清理掉。

等把轮胎翻新,放在靠墙的棚子下面免得暴晒加速废弃程度,才开始换衣服,去外面吃饭。

她忙活一早上,也不是单纯想买轮胎回来玩,还是和滑板提高计划有关系。

昨天在运动公园呆到晚上,夏鹿帆也熟悉了不少动作,但是,想追上锅仔教练的水平,还是远远不足的。

时间有限,考试在即,那她只能专攻历年真题,迅速提升题感。

夏鹿帆没时间去熟悉所有的滑板动作,那她就先试一下,感受过具体发力,浅尝即可,这样配合锅仔教练的教学时,也不至于一头雾水。

用滑板做这些动作,太慢,也太容易因为匆忙受伤。

不说别的,就说昨天那个inward heel动作,如果没有大神的细致讲解,贸然去做,失误就是插裆。

别笑,是真的,滑板可比身体部位硬多了,怼上去,眼前一黑都是好的。

这痛不分男女,夏鹿帆的安全意识告诉她,不可贸然尝试,活着更重要。

所以,她就想了一招,看视频的技术动作后,不用滑板,借着轮胎弹跳而起的时候,只在空中做模拟。

又不是借来的身体,在短暂滞空的时候,完成一整套动作,还不简单?

作者有话说:

此时,小鹿并没有意识到,是的,这不简单

第十三章

众所周知,经常锻炼的人,身体会更轻盈和灵活。

这和身体的灵活性,以及综合协调能力有关。

别以为四肢长在自己身上,就真的和自己很熟。等真正用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要承认,自己其实和四肢一点都不熟。

尤其是脑子反应过来了,四肢没来得及跟上,更是运动受伤的主因之一。

举例来说,没有良好运动基础或者受过专业训练的人。

做波比跳的时候,刚开始都会比较标准,大脑控制身体,在反复重申动作要点,手臂打直,垂直跳跃,下蹲跳出,直立复原。

但几次之后,动作就会变形,大脑再怎么喊口号,身体也接收不到,开始乱摆。

仿佛和线路接触不良的机器人一样,要散架了。

类似的场景,还发生在摔倒或出意外的时候,脑子里甚至已经反应过来,知道要保护自己团身或躲闪,但可惜,身体已经啪叽躺那里了,根本控制不了。

这种对身体的掌控力,是需要系统锻炼的。

夏鹿帆虽然没有接受过任何运动科学的指导,但天赋和本能是另一种罕见的优秀教师。

她活跃在各类体育活动之中,对自己身体的熟悉度蹭蹭上蹿。

甚至可以说,她的基础运动能力,不比一些开始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同龄运动员差。

其实,这也是现在运动员培养的两条路子。

第一条路子,就是大众比较熟悉的早期专项化训练。

尤其是女子体操、花样滑冰、冰上舞蹈等,都是要在十岁前打下基础,从童子功开始,咬牙和身体发育较量。

优点就是表现提升迅速,最佳表现也能在十五岁前后出现,冉冉新星,但缺点则是比赛表现可能不稳定,发育期波动更大,受伤几率增加,同样也更容易出现运动倦怠。

尤其是运动员绕不过的伤病问题,和早期专项化训练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当然,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完善的医疗条件,一定程度上也能消抵负面影响,国内体育运动发展初期,创造奇迹的也多是早期专项训练的运动员。

但是,自家运动员伤病缠身,谁不心疼?

第二条路子,则是多项综合训练,夏鹿帆就有点像是这类的野生好苗。

因为,除了少部分必须要早期专项化训练的运动外,绝大部分运动取得巅峰表现的平均年龄,都相对比较晚。

所以,更重视基础运动能力,让训练量和身体发育能力平衡,通过多项运动形态训练避免损伤,培养全面运动员素质,再逐步开始专项化练习。

这种方法的缺点,就在于运动员的表现提升相对缓慢,最佳表现也会推迟到十八岁,对于一些赛事项目,就已经成为老将,失去一定优势。

但这也让多项综合训练出来的运动员,比赛表现更稳定,伤病和倦怠几率降低,整个运动生涯延长。

目前,已经有一些体育项目,开始考虑两种方法的优劣,综合去培养运动员,帮助运动员减少伤病延长运动生涯。

当然,夏鹿帆小时候的运动天赋就很突出了,也有教练看上她,想培养她走上运动员的路子,差点走上第一条路。

但那个时候,普通人家能接触的体育运动,真的都很辛苦。

夏家舍不得孩子,再加上夏鹿帆的兴趣爱好过分的广泛,喜欢的运动特别多,专注度反而不高,最后就婉拒了人家。

训练哪有不吃苦的,天赋再好的孩子,不全身心配合也白搭,所以教练也只能放弃夏鹿帆了。

而且,天赋这东西,谁也说不准,能持续多少时间,能强到什么程度。

说不定等孩子年龄大一些,就没有这么爱运动了,天赋也慢慢熄灭,体育届的伤仲永比例更高。

这样想,还不如读书考学,这也是国内大部分孩子的选择,最稳当的一条路。

夏鹿帆这种,天赋和小太阳一样,燃烧到十五岁还不见黯淡,的确是少数情况。

当然,这么多分析,就是为了解释一下。

夏鹿帆这种安全意识极强的家伙,现在为什么能踩着轮胎往下跳的同时,还可以空中再翻个跟头,或是平转两周。

因为,这是属于她能力范围内的安全动作。

放在高台上的轮胎是起跳区,略松软的土地是落地区,只要控制空中的动作,就没有什么危险。

而控制身体,有什么难度吗?

在空中做团身、旋转的动作不是本能吗?

尤其是在发力起跳到稳稳落地的几秒内,人的感知是被拉长的,几秒被放大成近乎时间静止的效果。

她甚至有余力调整自己在空中的动作,调整身体,稳住重心,再细品一下和地心引力纠缠的感觉。

在落地的那一秒,这种“时间放缓”才会消失,感知和时间概念迅速挤回来,一切复原。

最初去玩蹦床的时候,夏鹿帆就发现这个bug了,还一度怂恿夏佳佳到蹦床馆背书。

别人花十分钟才能背好,在蹦床弹起来的那几秒里,就能获得类似几分钟的体验,占了大便宜。

可惜,夏佳佳十分感动并毫不犹豫拒绝了她。

开玩笑,普通人去玩蹦床,都在想跳起来有多高兴,以及落下去不要伤着脊椎,谁还背书啊?

而且,按照她能跳起来的高度,一句话都读不完就掉下来了。

谁会和船船一样,不仅跳得高,还有余力变换动作,试图再发力增加滞空时间,想这么多事情?

也就是夏鹿帆没遇到专业教练,否则看这个弹跳感和控制力,现在挖去训练更合适。

要知道,十五岁的女孩已经进入了发育期,她的身高和体重随着激素的变化,会冲毁对四肢的掌控度,失去协调能力和稳定性,这也是很多运动员倒在发育关的原因。

而且,她可比同龄人还要高挑一些,重心也更难稳住。

技巧类运动很看重这个,太高反而会增加运动员本身的负担。

可夏鹿帆并没有什么感觉,她的天赋比想象的更要殷实丰厚,包容了身体的发育变化,和她自己的热爱和感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但现在,陪着夏鹿帆的只有一朵八福,看着女孩和跳跳糖成精一样,又跳又蹿,练练滑板再做几个蛙跳,徒手翻墙再试图蹦上轮胎,根本就闲不住。

这哪里是“滑板技能三天提高计划”,分明就是马戏团编外人员自费杂技训练。

夏鹿帆没有对比,不知道自己运动基础扎实的,简直是身怀重宝而不知。

她就是感觉,被八福电疗之后,身体素质和神经反应都得到了全面增幅,比以前的自己还要强,有望百年后还去运动公园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