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54节(1/1)

头昏眼花地在宿舍里呆了一天,肚子又开始唱空城计的时候,他终于起身套上棉袄去食堂吃饭。

刚趿拉着布鞋,踢踢踏踏地下了一楼的楼梯,常云海迎面就碰上了一个烫了大波浪发型的女同志。

“小常,你补考复习得怎么样了?”袁梅见他眼睛下面挂着两个黑眼圈,就知道这家伙肯定闷在宿舍里一天。

“还,还行吧。”常云海瞅着她那一头大波浪,还有些愣神,过了好几秒才摸着下巴问,“小袁,你咋打扮成这样呢?”

袁梅在头发上捋了捋问:“不好看?”

“也不是。”常云海瞧一眼人家焕然一新的打扮,再看看自己脚上的破布鞋,脚指头不自在地在布鞋里抠了两下说,“冷不丁一看,还怪不习惯的。”

袁梅笑了笑说:“嗯,我只是在放假的时候才这样打扮一下,这不是要回老家过年了嘛,新年新气象,除了学习上的进步,也得让亲戚们看看我在其他方面的进步吧?”

“挺好挺好,呵呵。”常云海词穷地笑笑,把饭盒往棉袄里一揣,招呼道,“我先去打饭了啊!一天没正经吃饭了,饿得前胸贴后背的。”

袁梅拦住他说:“不用去了,我刚从食堂回来,只剩一些菜叶子,连个馒头都没有。”

“啊。”常云海摸摸鼻子说,“那算了,我回去用暖水壶闷个挂面对付一口吧。”

“我也没吃晚饭呢,回宿舍放个东西,就去学校对面的国营饭店吃碗面。”袁梅看一眼手表,邀请道,“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

常云海犹豫了一瞬,便点头说:“那你把《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笔记借我看看吧。宋恂的笔记都是跳着记的,我都看不懂。”

“行啊,走吧。”

*

宋恂忙完了党校的工作,终于赶在晚上十点前赶回了家。

两个儿子已经带着他们的小兄弟二黑入睡了,宋恂看过儿子们,便回了隔壁自己的房间。

然而,甫一推开房门,他就瞥见有个陌生女人正垂着脑袋坐在书桌前看书。

宋恂下意识后退关门,然后确认了一下房门的位置。

是他的房间没错啊……

难道家里来客人了?但是对方穿的好像是他媳妇的睡衣……

他试探地在门上敲了敲,随后房门便被人从里面一把拉开了。

项小羽顶着一头招摇的小碎卷站在门里。

宋恂:“……”

他睨着媳妇的新发型,失语半晌才找回声音问:“怎么突然换发型了?我还以为咱们屋里进了陌生人。”

“我这不是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嘛!解放思想,从头开始!”项小羽将人拉进来,关门落锁。

宋恂被逗乐,看着她的小卷毛,笑得停不下来。

项小羽之前扎麻花辫的时候,每天晚上将头发散开以后也是卷发。她的头发丝细软,而且浓密,披散开便像海藻一样。

这回直发被烫成了羊毛卷,长度只到胸口的位置,刘海也是卷曲的,整体效果颇有异域风情。

“你笑什么呢?我这个发型怎么样?好看吧?”项小羽见他一直在笑,有点不乐意了。

到底在笑刚刚的话,还是笑她的新发型?

或者两者皆有?

宋恂不愧是宋吉安的亲爹,父子俩说出来的话简直如出一辙,只不过宋恂的话里难得地带着点成年人的轻佻,“挺好看的,像外国小妞。”

闻言,项小羽立马眯着眼睛乐开了,又在他手臂上轻锤一下抱怨道:“既然好看,你还笑什么?”

宋恂继续笑,没给出什么解释。

被他笑得心里毛毛的,项小羽揪住他的衬衫前襟,凶巴巴地问:“你怎么还笑?一看你这个笑就是不怀好意!不许笑了!再笑我就亲你啦?”

宋恂不受她的威胁,欺身在她的嘴唇上吻了一下。

“我现在是外国小妞了!不许耍流氓!”项小羽开始拿乔,用手背挡住嘴唇说,“你先跟我说说,到底在笑什么呢?”

宋恂挑起一撮她的卷卷毛绕在手指上,随口糊弄道:“你从小毛变成小卷毛了!”

项小羽不信,狐疑地将人死死盯住。

媳妇越来越不好唬弄了,宋恂轻咳一声。

“你这发型换得太突然了,都没留给我一些准备时间,对你来说只是换个发型,但是对我来说吧,就像……”宋恂凑近她耳边轻声说了几个字。

“那你娶了我可真是占了大便宜了!”项小羽有点想笑又憋了回去,一把将人推到身后的床上,趴在他胸口上戳了戳,“来来来,我今天再让小宋同志做一回新郎!”

……

……

次日清早,宋恂醒来的时候,项小羽已经去隔壁房间找孩子们玩了。

他靠在床头发了会儿呆,起床时正好瞟见了书桌上的一个蓝色塑料皮笔记本。

这是他们夫妻共用的那个日记本,自打那年他过完生日后,一起写交换日记的习惯就保留了下来。

倒也不用天天写,偶尔想起来了,才会写上几笔。最频繁的时候能连续写上大半个月,但是这两年他们夫妻聚少离多,有时候两三个月才会交换一次。

所以,在分离的日子里,这个本子落在谁的手里,谁就要多记录一些。

今天这个本子被摆在明面上,明显是项小羽写过后,特意留在原地让他看到的。

宋恂将本子翻到最新的一页,果然,有项小羽今早刚写的日记。

内容简短,只有简简单单一句话,然而,浓烈的调侃意味却扑面而来——

“宋恂同志,二婚的感觉怎么样呀?”

宋恂捧着本子笑了,回想她那一头蓬松的卷卷毛,拾起旁边的钢笔,也简短地回道:

“万变不离其宗。”

第158章

春节将至, 又到了各家主妇集体准备年货的时间。

苗玉兰与大儿媳一人挑着一副扁担,从自家院子里走出来。

“娘,大集上那么多人,咱们就这样挑着担子去, 能行吗?”牛雪梅想到一会儿要干的事就心下惴惴。

“你跟紧我就行, 大集上人挤人, 谁也认不出来咱俩。”苗玉兰又伸手拉了一下围在头上的头巾, 提醒道,“你也把围巾往上拉一拉,人那么多, 咱俩这点东西,一会儿就能卖完。卖了就赶紧回来,没人能抓住咱们!”

听婆婆用到“抓”这个字眼, 牛雪梅心里一突, 腿脚都有点发软,商量道:“要不咱们还是回去吧?这些东西留着自己吃,或者送给大妹小妹也行啊!”

她开始后悔前天的多嘴了。

原本她是在县委托儿所当阿姨的, 负责给教室打扫卫生,帮厨房洗菜, 给孩子们喂饭,换个尿布衣裳什么的。这对她来说是个挺轻松的活, 不但每月有二十多块的工资,还能顺便在托儿所看着自家闺女, 真是一举多得的好工作。

然而, 这两年全省范围内都在清退临时工, 县市的机关托儿所和幼儿园属于超编重灾区, 今年就轮到了他们。

县委的好多干部家属都在里面工作, 牛雪梅也是其中一个。

她当初是被宋恂推荐过去的,宋恂调走以后还有苗利民这个三舅在,所以她在这里一干就是三四年。

因着是沾了亲戚的光才得到的工作,她对待这份工作可以说是矜矜业业了。

早中晚各拖一遍地板,洗菜也格外认真,自从她负责洗菜,小朋友再也没说过青菜牙碜。

只不过,别的家属都是正式工,她是农村户口,只能当个临时工。

上面要求托儿所精简人员节省开支,她就是第一批被精简掉的那类人员。

托儿所里的老师和阿姨几乎都是大院里的家属,大家都彼此盯着呢,苗利民在政策面前也不敢明晃晃的徇私,只好让她先回家待业。

要是有别的工作,回头再介绍给她。

眼瞅着就要过年了,牛雪梅却丢了工作,这种事搁在谁身上都得郁闷一阵子。

没有了每月的固定收入,她心里不踏实。正好过年前这半个月,公社里又组织起了大集,她发现队里不少社员都偷偷挑着担子去大集上卖东西,便将这件事说给了婆婆。

婆媳俩一合计,把家里存下来的干海货和吃不完的海鲜零嘴划拉了一些,打算去大集上赚点零花钱。

可是,真的迈出了这一步,牛雪梅又有些害怕,投机倒把可是重罪,万一真被抓了,她们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苗玉兰没有儿媳妇的那些顾虑,挑着扁担低声说:“给小鸿和小毛的我都已经提前准备出来了,这些就是多余的。你跟紧我就行,保准抓不住咱们!”

“要是被抓住了,会不会连累我爹啊?我听说上面想让他去公社当干部呢!”

“他都多大岁数了!当不了几年干部就得退休,谁用他呀!”苗玉兰摇头,“再说,他又没啥文化,那会儿写个海带养殖基地的申请报告还得人家小宋帮忙呢!你就放心吧,即便被抓了,我也有应对的法子,肯定没问题!”

牛雪梅对婆婆向来是很信服的,毕竟人家是在县里戴过红袖箍的老太太。

既然婆婆已经拍了胸脯,她便也只能咬牙跟上了。

今年的大集还是在荣盛糕点厂附近的那条街上,规模比前几年要大一些,供销社、粮店、菜站、糕点厂、各个国营饭店的正规摊位都排在前面,另有一些零散的摊位坠在后面。

后面这些人都与苗玉兰婆媳一样,挑着扁担,用头巾将脸裹住,恨不得只露出一双眼睛。

苗玉兰在众人的扁担筐里挨个瞧了瞧后,在几个卖青菜海带和鸡蛋的摊子中间,抢了一个位置。

“婶儿,那边有大把的地方呢,你们去那边呗。”卖鸡蛋的年轻小伙见她们紧挨着自己,不太乐意。

“一看你就是年轻人没经验,咱们这一片都零散分开,各卖各的太冷清了,人家赶大集的人都不愿意往这边来。咱们凑在一起才热闹呀!”苗玉兰将筐子里的干海货拿出来,摆在筐盖上。

她的海货收拾得干净,用草绳扎成一捆一捆的,每捆一斤左右,不一会儿就吸引来了几个人。

“大娘,你没有鲜鱼呀?”有个挺圆润的小姑娘见她们这里有海货,径直走过来。

“鲜鱼没有,那都是国家统购的,我们也不敢卖呀!”苗玉兰指指儿媳妇的筐子说,“有烤鱼片、墨鱼仔、烤虾干,瑶水村牌烤鱼片你吃过吧?我家这个就是按照那个口味做的。”

小姑娘接过她递来的烤鱼片尝了尝,问:“大娘,你这个鱼片怎么卖啊?”

“四块钱一斤,可以混着买,也可以单独买。我们都在家包好了,一包就是一斤的。”

“这么贵啊?”

牛雪梅解释道:“我们这种鱼片没什么水分,十多斤鱼才能出一斤烤鱼片,你算算市面上最便宜的鱼多少钱一斤?地区的南阳菜市场里,也卖这种烤鱼片,人家卖六块钱一斤呢!”

“那你们怎么卖这么便宜?”

婆媳俩呵呵笑,作出一个“你懂的”眼神。

菜场里的鱼片是从海味品加工厂进的货,中间要转两三手,他们这个都是渔家自己做的,除了盐和糖花点钱,其他原材料基本不要钱,卖多少钱都有得赚。

小姑娘将几种零食挨个尝了尝,最后连价都没还,痛快地拎走了三包混合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