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44节(1/1)

“党校结业以后,他只说了四个字,受益匪浅。”

郭校长那一桌的人都自豪地笑了。

“不过,通过他的这个案例,也可以看出,我们很多干部其实对基础理论还是一张白纸,光是弄懂那些哲学术语就要花费大量时间。”宋恂也放下吃到一半的菜团子,正色道,“我们理论班的学员在大量输入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实践活动。您看能不能由我们理论班的同学负责,以咱们省委党校的名义,出版一本简明哲学辞典?可以供党校的学员们随时查阅。”

其实他早就有这个想法,并不是突发奇想的。早在他自己备考的时候,就想找一本这样的书了。

毕竟,对新手来说,那些术语真的非常不友好,来回翻书查找定义,简直能让人头大。

要不是后来从袁梅那里拿到了现成的资料,他可能还纠结在那些哲学术语里呢。

周围几个县处班和团干班的学员,包括常云海这个小学渣,听了宋恂的提议后同时眼前一亮。

这种词典,他们现在就需要一本!

郭校长不带丝毫犹豫地说:“好啊,只要你们能整理出一本这样的哲学辞典,党校就支持你们出版!”

这一批轮训班学员肯定是赶不上了,但是可以将这本哲学辞典作为工具书,分发给以后的学员们。

这对党校和学员来说是互利互惠的好事。

*

有了校长的保证,宋恂将编写简明哲学辞典的想法,跟班主任邱老师和支书曾珊也通报了。

全班这么多人,具体要怎么分工合作,还需要另行商议。

终于迎来了周六,宋恂将学校里的事情处理完,便跳上了回军区的公共汽车。

项小羽今天也放学很早,夫妻俩换了一身衣裳,便携手去幼儿园接双胞胎了。

他们一家人好不容易在省城团聚,除了工作学习,也是需要适当放松的。

所以,夫妻俩商量着今晚一家四口在外面吃饭。

省委招待所旁边有一家餐厅,可以吃那种球形的雪糕,宋恂听常云海说过以后,就打算带着媳妇和儿子去那里尝尝。

吉安和延安在幼儿园的院子里,一边荡秋千,一边等着爷爷来接他们放学。

这些天都是爷爷坐着小汽车来接他俩的,有时候直接回家,有时候跟着爷爷去办公室。

反正他们十分期待每天的放学时间。

今天没看到爷爷的小汽车,但是见到了一起来接他们放学的爸爸妈妈!

吉安和延安瞧见门口的身影,跟老师喊了一声便张开手臂,吱哇乱叫往门口跑。

“爸爸,你怎么才回来啊?”延安手脚并用地爬到爸爸怀里,抢占了唯一的高地。

以他们现在的体重,妈妈已经抱不动了,爸爸一般也只能每次抱一个。

宋恂瞅瞅眼巴巴望过来的吉安,蹲下身将这个小胖子也抱了起来。

“只能抱一会儿啊!抱两分钟就下地自己走!”项小羽跟在后面强调。

小哥俩充耳不闻,搂着爸爸的脖子,开始念叨他们这个礼拜在幼儿园的经历。

“我们大班有个小琴老师贼讨厌!她经常骂人!”延安将胖脸蛋贴上爸爸的脸,告小状。

“对!”吉安点头附和道,“我们中午睡觉的时候,小小子要盖印着小小子图案的被子。”

延安默契接话:“小姑娘要盖小姑娘扎小辫图案的被子!但是王青青总是整不明白,经常拿我们小小子的被子,小琴老师就总是说她不长记性。”

吉安继续告状:“小琴老师还说我弟弟是欠儿登!”

“……”宋恂扭头看向媳妇问,“他俩这是什么口音?”

项小羽憋着笑说:“他们班里有个老师,老家好像是北大荒那边的。”

第151章

前往餐厅的一路上, 宋吉安和宋延安都在声讨小琴老师的“恶形恶状”。

不过,宋恂这次并没能与他们同仇敌忾。

爸爸的平淡反应让小哥俩不太满意,延安晃着他的手问:“爸爸, 能不能别让小琴老师在我们班?”

“为什么?”

“她总是骂我们呀!”

“就因为她说你是欠儿登,你就想让小琴老师离开?”宋恂问, “她说其他小朋友是欠儿登了吗?”

当事人延安沉默以对,吉安替弟弟摇了头。

“那小琴老师为什么只说你是欠儿登?”

自家娃自家知,延安这小子有时候确实挺能嘚瑟的,宋恂觉得人家老师说的没错,精准总结了延安的属性。

项小羽前天去接儿子们的时候, 小琴老师特意跟她说过这件事。

军区幼儿园会在每天上午给小朋友们喝一杯豆奶,由老师用各自的小水杯接出来, 晾凉以后分给孩子们。

在海浦的时候,双胞胎从来没在托儿所喝过豆奶,自然也没见过能从水龙头里流出豆奶的铁皮桶。

吉安还算克制, 只是在老师打豆奶的时候,凑过去围观。

延安却不满足于旁观,他得自己上手试一试!

几个老师都知道他是首长家的孙子, 对他相对比较宽容。于是陪他玩起了过家家, 让他负责掌握水龙头开关。

然而, 这还不算完, 打完了豆奶以后, 他还要像在家招待客人似的,帮大人把一杯杯豆奶分发给小朋友。

在他被洒出来的豆奶烫到一次后, 急脾气的小琴老师就说了他一句“你怎么跟个欠儿登似的”。

听了妈妈的转述, 延安急急反驳:“我是想帮忙!”

“人不闲, 勿事搅。你们不是背过《弟子规》么, 这话是什么意思?”宋恂低头问他。

延安已经对弟子规很熟悉了,想了想说:“就是别人很忙的时候,不要去打搅他。”

宋恂斜睨他一眼问:“老师要给你们班三十多个小朋友打豆奶,正是最忙的时候,你却非要跑过去把控水龙头开关,你说你是不是欠儿登?”

延安噘着嘴,不说话了。

吉安帮弟弟找补道:“那小琴老师也不应该骂人。”

“别的老师就不骂你们?”宋恂问。

“不骂,”吉安踟蹰片刻又改口说,“反正不骂我跟弟弟。”

“那你想没想过,那些老师为什么不骂你们?”他俩可不是什么乖宝宝。

即便吉安再怎么聪明,也只能想到老师喜欢他俩,或者他俩特别聪明可爱,或者他们不挑食吃饭快之类的理由。

孩子太小,宋恂没跟他们说太多,把这个问题当成作业,留给小哥俩自己去思考了。

他觉得有个小琴老师这样的人在幼儿园非常好。

这俩孩子是首长孙子,还整天被老宋亲自车接车送,幼儿园的老师们对他们几乎有求必应。

长此以往,谁还能管得住他俩?

搞不好真会养出两个纨绔子弟来。

宋恂当着双胞胎的面对媳妇说:“你下次再见到那位小琴老师,就跟她说,让她放心管教这两个孩子,不用有什么顾虑。”

项小羽其实早就已经跟小琴老师说过了,不要因为他们有个当领导的爷爷就区别对待。

她去幼儿园接过孩子两次,每次都要跟小琴老师谈一谈。

她觉得小琴老师为人还不错,就是说话语速太快,看得出是个急脾气。

小哥俩常年跟着爸爸生活,宋恂只在学习上对他们比较严格,其他方面讲究无为而治,只要不受伤就任由他们折腾。

冷不丁碰上小琴老师这样急脾气的,双胞胎还不太适应。

不过,项小羽还要保持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慈母形象,便看似为难地说:“咱家宝宝还小呢,我也舍不得让老师管教呀!”

小哥俩感动地抱住妈妈的手臂。

“……”宋恂只一眼就确定媳妇又在做戏,只好配合着说,“这么大的孩子了,小什么小!这个家听我的……”

项小羽抱歉地冲儿子们摊摊手。

双胞胎:“::::::”

去餐厅的一路上都拉着妈妈的手,将铁面无私的爸爸孤立了。

*

常云海介绍给宋恂的这家餐厅,是省委招待所的配套餐厅。

平时来这里吃饭,除了要交钱和粮票,还需要招待所的内部餐券。常云海听说宋恂想带媳妇孩子下馆子后,大方地给了他一整联的餐券。

“你这个同学不会是招待所的领导吧?怎么有这么多餐券?”项小羽从一联餐券上撕下来两张,让儿子们拿着。

“妈妈,咱们四个人。”吉安甩甩手上的餐券。

意思是还得再撕两张。

“两张就够了。”项小羽将餐券收进包里,“你俩不算人。”

宋恂与媳妇一个鼻孔出气:“等你俩坐车需要买票的时候,就算是个人了。”

双胞胎:“::::::”

听媳妇又问回刚才的问题,宋恂回道:“他是市公安局的,这餐券应该也是别人给他的。”

他们只是党校同学,即便宋恂心里有些猜测,也不会去跟对方确认。

“那你这个同学结婚了没有?孙阿姨还让我帮袁梅在大学里寻摸一个对象呢,我既然答应了,就得给人家正经找几个优秀男青年啊!”项小羽对孙君华委托的事情还挺上心的。

她要是能给地委书记的女儿成功介绍一个对象,那将是她做媒生涯的一个里程碑。

能吹一辈子的那种。

宋恂让儿子把餐券交给服务员,一面往餐厅里走,一面说:“没结婚,但是有没有对象就说不准了。你要是想帮袁梅找对象,就在你们学校找吧,党校这边要是有合适的,袁梅自己就留意了。”

“袁梅说不想找比自己年纪小的,但我们学校这边,跟她年纪差不多男同学大多都有家室了。”项小羽拉开一把椅子坐下,小声说,“有些人声称是单身,其实在插队的时候早就娶媳妇了。反正好多地方结婚都不领证,农村媳妇如果不闹到学校来,谁知道他结过婚啊?”

项小羽对给袁梅介绍对象还是很谨慎的,万一不小心让袁梅碰上一个这样的二婚男人,以后他们两家还怎么相处?